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突发!天健所及三名注会被纪律处分
梧桐树下V· 2025-07-13 13:25
思创医惠财务造假事件 - 思创医惠在2021年披露的《募集说明书》等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包含2017年至2020年1-9月的财务数据 [1] - 公司通过子公司与杭州闻然、上海洗凡、深圳雨淋等开展虚假业务,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7] - 2020年通过虚假业务及提前确认与广东华上的业务收入,虚增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 [7]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行为 - 天健所为思创医惠发行可转债提供审计服务,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包括鉴证报告、审核问询函回复等 [5] - 对思创医惠2019年财务报表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20年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均存在虚假记载 [5][6] - 未有效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未对收入确认异常、访谈异常、收货单据异常等情况实施有效审计程序 [8][9][10][11] - 审计底稿记载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未获取关键协议并进行比对,未履行访谈程序 [12] 监管处罚决定 - 对签字注册会计师胡彦龙、徐莉丽给予12个月不接受其签字文件的处分 [1] - 对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及胡彦龙、徐莉丽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1] - 对倪彬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
A股“童鞋第一股”出事了!前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裁等被集体告上法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6:24
ST起步被刑事起诉事件 - ST起步及6名高管被集体起诉 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 违规披露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三重罪名 [1][4] - 2023年12月因2018-2020年财务造假和2019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造假被证监会罚款770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5700万元 时任总经理被罚1000万元 [5][7][8] - 2018-2020年上半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3.6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29亿元 其中2020年上半年虚增利润占比高达50.30% [5]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细节 - 以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造假数据为基础发行5.2亿元可转债 2018年和2019上半年虚增利润分别占当期利润10.39%和14.57% [6] - 2016-2019年存在2000万股(占总股本4.26%)股份代持未披露行为 在2018和2019年报中完全未提及 [7] - 2020年6月将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用于分红 存在募投项目资金混同使用问题 [13] 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 2024年9月披露与供应商的商业承兑汇票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且未如实披露 [11] - 2019-2022年未披露与总经理实际控制企业的关联交易 [11] - 2024年9月子公司香港起步未披露近5000万股股票被司法拍卖事项 [12] 持续经营困境 - 2020年起连续亏损 每年亏损超1亿元 2023年亏损达6.56亿元 [2][18]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3-0.45亿元 2020年以来累计亏损或达17.77亿元 [2][18] - 2017年上市时号称"童鞋第一股" 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从1.94亿元下滑至1.43亿元 [17][18]
五高管受审!ST起步财务造假案主谋被公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5:19
公司高管被起诉 - ST起步及其前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裁、董秘、财务总监共5位高管,外加1位供应链总监被集体告上法庭 [2] - 公司高管被起诉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如此多高管同时成为被告的实属罕见 [2] - 公司所涉问题颇为严重,相关主要责任人或将面临刑事处罚 [2] 涉嫌罪名 - 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存在三重罪: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3] - 如果法院认定上述罪名,公司相关主要责任人员势必面临刑事严惩,乃至坐牢 [3] - 此次被刑事起诉,已是公司因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被严惩的第二步 [3] 财务造假详情 -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以虚构采购、销售业务等方式造假,两年半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3.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29亿元 [7] - 2020年上半年虚增比例最高,虚增利润总额0.40亿元,在当期利润总额中的占比高达50.30% [7] - 2018年及2019年1-6月,公司虚增利润总额分别占当期报告记载利润总额的10.39%、14.57% [7] 欺诈发行 - 以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的造假数据为基础,公司于2020年发行募集规模5.2亿元的可转债 [7] - 公司被证监会判定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在检察院的指控中更是被定义为欺诈发行 [7] 股份代持未披露 - 2016年12月13日,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章利民与四人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约定章利民以每股5元的价格向4人转让其间接持有的公司股票合计2000万股 [8] - 股份代持行为发生于2016年,结束于2019年 [8] - 2000万股代持股份占2018年、2019年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为4.26% [8] 行政处罚 - 2023年12月,行政处罚结果落地,公司及其主要涉事责任人被合计罚款7700万元 [4] - 其中上市公司被罚5700万元,时任总经理被罚1000万元,时任董事长、实控人被罚500万元,时任财务总监、董秘分别被罚300万元和200万元 [8] 信息披露违规 - 2024年9月24日,公司披露了与供应商的商业承兑汇票交易,但这些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且未如实披露相关事实 [10] - 2019至2022年间,公司未按规定审议并披露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 [10] - 2024年9月26日至9月27日,公司子公司持有的近5000万股公司股票被司法拍卖,但未按规定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11] 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 - 2020年6月,公司将2020年5月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分红 [12] - 公司因合同签署主体错误,导致不同募投项目之间资金混同使用 [13] 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偏离 - 以2024年半年报为例,在业绩预告中,其归母净利润亏损为650万元至950万元,而实际亏损却高达2727.16万元 [14] 公司业绩持续亏损 - 公司2017年—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81亿元、1.43亿元 [15] - 2020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均在1亿元以上,2023年亏损最高达6.56亿元 [16]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3亿元—0.45亿元 [16] - 如果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按照亏损0.45亿元计算,2020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已经高达17.77亿元 [17]
倍轻松销售费用有无失真?上市前后反差大 有规模无利润线上收入有无刷单冲量?
新浪证券· 2025-07-12 10:26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后业绩大变脸,财务总监频繁变动,财务真实性存疑 [1] - 上市前后销售费用反差极大,人均薪酬异常飙升,存在盈利指标调节嫌疑 [1] - 线上推广带动收入但陷入规模不经济陷阱,商业模式合理性及刷单冲量风险值得关注 [1] - 公司疑似出现突击客户现象,实控人通过供应商实现资金流转,考验报表真实性 [1] 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18-2020年营收净利持续高增,2020年营收8.26亿元,净利0.71亿元 [4] - 上市后2022-2024年持续亏损,扣非净利分别为-1.3亿元、-0.55亿元、-0.03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7亿元同比降32.83%,扣非净利由盈转亏至-0.02亿元 [5] - 可比案例越博动力上市后业绩变脸,后被证实2018-2022年虚增收入占比15.24%-86.08% [7] 财务治理风险 - 2022-2024年三年内更换三任财务总监,频繁变动引发内控担忧 [8] - 2023-2024年实控人通过供应商占用资金3055万元,通过员工借款1260.98万元 [29] - 2024年向关联企业星佳顺转出200万元,投资联营企业1070万元但经营状况不佳 [30] 销售费用异常 - 2023年销售费用率53.94%显著高于同行未来穿戴(19.96%)和奥佳华(21.93%) [10] - 上市后销售费用率较2019年提升12个百分点至54%,增幅超30% [14] - 销售人员人均薪酬从上市前11万元左右飙升至2023年19.69万元,增幅超70% [19] - 线下直营门店从2021年186家缩减至2024年134家,与销售费用增长趋势背离 [18] 线上业务质疑 - 2023年线上直销收入5.91亿元但亏损2096.84万元,销售费用率66.6% [24] - 抖音平台推广费同比增5.04倍至12811.3万元,费用率从49.05%升至58.28% [24] - 2024年新增第二大客户了凡智能(注册资本1010万元)贡献收入2282.91万元,但山姆平台未见相关产品 [27] 行业对比 - 2023年毛利率59.27%高于同行未来穿戴(49.72%)和奥佳华(26.79%) [9] - 净利率-3.94%显著低于未来穿戴(13.19%)和奥佳华(2.27%) [10] - 直销模式占比高导致销售费用率高于以经销为主的同行 [11]
ST长园年报问询回复暴露财务黑洞:资金占用未解,诉讼压顶难翻身
新浪证券· 2025-07-11 18:29
资金占用与内控问题 - 董事长吴启权通过7家供应商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23年末及2024年末余额分别达2.94亿元和2.64亿元,尚有2158.98万元利息未偿还 [2] - 资金挪用导致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审计意见,内控报告遭否定意见,股票被冠以"ST"警示 [2] - 公司对监管问询函选择性回复,五大问题仅答两项,关键质疑以"需进一步核实"搪塞 [2] 财务恶化与资产风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巨亏9.78亿元,同比暴跌1216%,营收下滑7.22%至78.74亿元 [2] - 大额商誉减值2.95亿元,涉及珠海运泰利、芬兰欧普菲、金锂科技等收购标的 [2]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5.15亿元,计提坏账5.70亿元(其中单项计提2.33亿元),预付账款余额激增141%至3.07亿元 [2] 主营业务溃败 - 智能电网设备收入下滑4.35%,消费电子业务收缩,磷酸铁锂材料受价格波动冲击,三大业务毛利率全线承压 [3] - 5家核心子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长园天弓因需求萎缩计提存货及固定资产减值0.26亿元 [3] - 以3.4亿元"骨折价"出售长园电子25%股权予沃尔核材,预计产生投资损失2.64亿元 [3] 诉讼与流动性危机 - 因2016-2017年虚增利润超3亿元的财务造假案,需赔偿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3.45亿元,另有近亿元投资者索赔诉讼未决 [4] - 沃尔核材以虚假陈述为由索赔5608万元,关联方利息清偿延期至9月底 [4]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1%,流动比率仅0.98,货币资金难以覆盖短期债务 [4]
*ST紫天: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快讯· 2025-07-11 18:26
公司财务违规事件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 [1]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更正年度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全面审计 [1] -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1] - 公司未向福建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 [1]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19日前可能被终止上市 [1]
负债25亿跑路美国,妻儿住4000平海景豪宅,2万股民血本无归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0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林永飞上世纪90年代创立意大利风格男装品牌"卡奴迪路",通过模仿欧洲一线大牌设计和奢华门店装修实现产品溢价 [1] - 2002年成立"摩登大道"公司时年净利润已突破千万元,通过代理纪梵希、巴利等国际品牌与自有品牌混售提升销售额 [3] - 2012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市值峰值达60亿元,全国门店318家,年净利润1.07亿元 [3] 经营策略与问题 - 采用"鱼目混珠"策略将自有品牌与国际大牌并列陈列,误导消费者认知 [3] - 2016年受电商和快时尚冲击,门店月亏损超百万,耗资4.9亿元收购互联网平台转型失败,一年亏损2.87亿元 [3] - 2018年起通过上市公司为关联企业担保14.7亿元,2019年曝出巨亏14.7亿元 [4]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存在澳门门店虚增存货价值2000万元、隐瞒孙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亏损2.4亿元等财务造假行为 [4] - 证监会仅对林永飞处以60万元罚款,远低于其加州豪宅区月生活支出(约10万元) [4] 退市与后果 - 股价从峰值18元跌至0.7元,2.4万名投资者损失,2024年集体诉讼时创始人名下已无可执行资产 [5] - 因无法追回被占用的4000万元资金及未按时披露2023年财报,2025年7月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5] 创始人现状 - 林永飞辞任董事长后移居美国加州,拥有4000平方米海景豪宅(价值400万美元),家人展示奢侈生活 [1][7] - 国内遗留25亿元债务和69条强制执行令,美国豪宅年物业费仅50万元人民币 [1][7]
虚增营收超6亿!瑞斯康达董事长被执行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10
公司事件 - 瑞斯康达董事长李月杰和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 - 该事件与2023年9月证监会行政处罚为同一事项,涉及2019-2020年财务造假案[2][4] - 2019-2020年公司虚增营收6.32亿元,虚增净利润1.17亿元,李月杰和朱春城被警告并各罚款100万元[4] 财务造假案例 - 卓朗科技2019-2023年连续五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18.2亿元,虚增利润13.4亿元[6] - 2019年虚增营收占比21.1%,2020年占比45.2%,最终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6] - 卓朗科技被证监会罚款1000万元,相关个人总计罚款1900万元[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34.89%[6][8] - 归母净利润-1936.71万元,同比下降195.18%[6][8] - 三费占比35.0%,同比上升62.86%,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计8760.01万元[7][8] - 毛利率45.03%同比增17.55%,但净利率-7.74%同比降246.18%[7][8] - 每股收益-0.05元同比降200%,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5元同比降274.69%[7][8] 经营困境 - 客户信任度下降导致订单减少,2025年一季度营收暴跌34.89%[10][12] - 核心产品传输类设备和宽带网络类设备2024年收入分别下降17.54%和41.13%[12] - 融资渠道受限,信用评级下降导致融资成本上升[10] - 管理层动荡影响决策效率,错失市场机遇[12] 行业影响 - 通信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12] - 财务造假事件削弱公司竞争力,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12] - 行业正常竞争秩序受到扰乱[6]
2名CPA获刑!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券商中国· 2025-07-09 17:17
配合造假可能要 获刑 。 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刑事判决书,两名注册会计师(CPA)因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站上被告 席,此判决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敲响警钟。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一家上市公司2019年为满足发行可转债的业绩要求,其子公司与某企业签署虚假合 同,并将合同日期倒签至2018年,以便将项目收益确认为2018年收入。 两名注册会计师明知上述上市公司想要虚增2018年收入,仍然配合完成合同造假,并以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 审计报告。最终上述上市公司2018年虚增利润超过1.45亿元。 法院一审判决称,上述两名注册会计师均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11个月, 罚没金额合计逾30万元。 配合完成合同造假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期披露的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一家上市公司在2019年年初筹备发行可转 换公司债券,因旗下子公司一项影视剧播映权转让合同未达到2018年收入条件,恐影响可转债发行,上市公司 动了财务造假"歪心思"。 据悉,两名被告人即注册会计师朱某某、刘某某受委派为上述上市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提供审计服务,且同时 负责该公司可转债业务。 根据法院查明,为满 ...
两年虚减利润近1亿,云内动力“反向”财务造假迷局
第一财经· 2025-07-09 17:03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21年、2022年年报虚假记载被云南证监局罚款1150万元,7月1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1] - 财务造假采用"反向操作"手法,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1.8亿元(占2.25%),虚增利润767万元(占13.51%);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2258万元(占0.47%),虚减利润1.01亿元(占7.84%)[3] - 造假涉及返利核算失当、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计提违规等多环节,具有隐蔽性与系统性[3] - 销售返利核算偏差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和利润各1629万元,2022年虚减营收1845万元并虚增销售费用1778万元,合计虚减利润3622万元[3] - 采购返利问题导致2021年虚减营业成本4319万元(对应虚增利润),2022年营业成本与利润波动约2008万元[4] 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亿元(13.22亿/12.55亿/12.17亿),营收从2021年82.03亿元腰斩至2024年47.31亿元[7] - 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42.05%,毛利率降至-6.36%(同比降15.8个百分点),主因国六发动机技术储备不足及市场需求下滑[7] - 2025年Q1营收15.01亿元(同比降13.78%),净亏损2460万元(同比扩大183.56%)[8]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5.82%(2025Q1),流动负债82.95亿元,短期借款41.69亿元,货币资金仅18.58亿元[8] 业务转型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从2.68%升至6.28%,年均超2亿元[7][8] - 布局新兴业务:2024年9月合作开发L4级智能配送机器人,11月发布首款无人车产品[8] - 国六发动机因进口零部件成本高导致毛利率低,公司通过加大促销抢占市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