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搜索文档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经济日报· 2025-09-23 07:34
金融体制改革与体系建设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2] -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5] - 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4] 支持实体经济成效 - 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2]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资本市场发展 - 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3]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3]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推出"科创十六条"等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举措[5] 金融改革开放 - 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推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国际金融治理参与度显著提高[4] -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推出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举措[5] - 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5] 金融风险防控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突出风险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6] - 稳妥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重拳整治金融乱象,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6]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6] - 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框架完善,"十四五"以来破获外汇案件超6100件[6]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齐升,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52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银行业总资产达470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5年内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人民币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27.2%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长21.7% [2] - 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10.1%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末增长130% [2] - 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领域 [1]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 新上市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90%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25% 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总和 [2]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末增长85% [2] - 科技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2] 金融改革开放进展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2] - 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2] - 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 [3] - 人民币位列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3] -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3] 金融风险防控成果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 [3] - 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动态清零 [3] - 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 [3]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3] - 通过调整首付比和房贷利率等政策推动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3]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10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5] 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 [2][6]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5] - 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银行业与保险业发展 - 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10]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 [10] - 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10]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6]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11]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达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11] 资本市场发展 - 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3]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14]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24家 [14]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7]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15] - 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12] 外汇管理与开放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 [18]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16] - 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已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17]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2 22:06
金融业综合实力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500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9% [5]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五年来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 [6]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速分别为27.2%、21.7%、10.1% [6]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6]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6]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资本市场五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6] - 银行业、保险业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6] - 融资平台风险较2023年初数量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 [7] -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每年为5000余万户家庭减负约3000亿元 [7]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压降,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 [7] 资本市场发展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3]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 [14]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14] - 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14]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14] 金融业对外开放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10]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10]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10]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金融资产超10万亿元 [10] - 资金池政策框架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11] 未来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15] - 政策将重点支持消费提振与有效投资扩大,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15] - 预计“十五五”期间政策以财政货币双宽为主,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 [1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看金融事业五年成绩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21:12
金融业规模与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 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 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金融体制改革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 - 行业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2] - 行业着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行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4]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4] - 金融服务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4] - "十四五"时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4] 金融改革开放 - 行业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6] - 行业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并优化金融结构 [6] - 行业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并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6] - 行业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 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高 [6]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两个“第一”一个“第二”:金融事业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网· 2025-09-22 18:49
金融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4]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4]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4] 金融改革开放与治理 - 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6] - 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 [6] - 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6] - 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高 [6]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 [8] - 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 [8] - 有力保护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 [8]
央行: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41
金融业发展成就总体概述 - 金融事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今年是规划收官之年[1] - 银行业总资产达470万亿元人民币 规模位居世界第一[3] - 股票与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全球首位[3] -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数字金融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移动支付技术国际领先[3]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 完成金融工作领导体制与监管体制重塑性改革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与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4] -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4] - 对标金融强国六大核心要素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实施传导机制更为有效[4]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20%[4] - 金融政策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4] -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 提升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融资能力[4] 金融改革开放进展 - 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5] - 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优化整体金融结构[5] - 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 增强国际金融治理参与度与话语权[5] 金融风险防控成果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突出风险点 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外溢冲击[6] - 金融体系总体保持稳健 金融机构整体健康 市场运行平稳[6] - 风险处置过程有力保护储户与中小投资者利益[6]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人民网· 2025-09-22 18:02
金融体系规模与全球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金融体制改革与治理 -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重塑性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2]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1]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2]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2] 金融业改革开放 - 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2] - 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2] -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1]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 [3] -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保护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 [1][3] - 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18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1] -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2] - 对标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金融服务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 [1] -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2]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 [2] 金融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金融对外开放与风险化解 -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稳步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 [1][2] - 有序处置一批突出金融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3] - 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3]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人民网· 2025-09-22 17:18
金融体系规模与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2] - 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 [1][2]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2]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2] 金融业改革开放 - 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2] - 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2] -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1][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 [3] -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保护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 [1][3] - 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