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体系
搜索文档
吴晓求:“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应着力构建“激励创新”与“财富管理”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49
资本市场战略定位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被赋予更为重要的战略使命[1] -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在于构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1] 市场功能与生态重构 - 资本市场不应简单视为融资渠道,而是一种对社会创新者和财富创造者的激励机制[3] - 资本市场是一项让广大居民能够通过证券投资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财富管理机制[3] - 健康市场必须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否则难以持续发展[3] - 首要任务是重构市场生态链,从偏重融资功能转向以“激励创新”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新生态[3] - 要求健全法治基础,大幅提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转向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并重的追责体系[3] 结构性改革方向 - 资产端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下决心重构市场的资产端,积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4] - 市场能否产生财富效应、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关键在于培育出一批代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企业[4] - 资金端建议解除对大资金进入市场的约束,重构资金端以解除制度约束,释放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的市场活力[4] - 应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稳定市场预期中的积极作用[4] 对外开放与制度建设 - 建议推动当前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开放过渡,吸引全球资本,研究吸引境外优质企业来华上市[4] - 目标是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4] - 需构建能够孕育原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制度土壤,为创新提供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激励[4] - 资本市场的深层改革要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注入原创动力[4]
金融强国:服务实体能力再上台阶
经济日报· 2025-10-13 08:00
金融体系改革与治理 - 党中央实施重塑性金融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2] -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机构改革圆满收官,"四级垂管"架构有效运转,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机制全面覆盖 [4] - 监管质效持续提升,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4]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是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 [2]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时期末翻了一番 [2]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5年来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3]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3] 风险防范与化解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 [5] - 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 [6] - 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7] 金融对外开放 - 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8] - "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8]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8]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合作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9] - 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9] - 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 [9] 营商环境与跨境金融 - "十四五"以来办理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业务近3000亿美元 [10] -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协助办理企业近16万家,付汇超过2.4万亿美元,获得融资超4300亿美元,其中七成为中小企业 [10]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16
金融业总体成就与规模 - 截至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 [1] 金融体制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重塑金融治理效能 [3] -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 [3]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3]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截至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5] -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5]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4][5]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6] - 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6]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6] 货币政策立场与展望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实施适度宽松的支持性立场 [7][8] - 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8] - 目标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8]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看金融事业五年成绩单!
搜狐财经· 2025-09-22 21:12
金融业规模与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 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 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金融体制改革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 - 行业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2] - 行业着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行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4]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4] - 金融服务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4] - "十四五"时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普惠小微贷款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4] 金融改革开放 - 行业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6] - 行业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并优化金融结构 [6] - 行业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并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6] - 行业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 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高 [6]
图说高质量丨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2 21:11
金融业整体规模与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2]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2]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2] - “十四五”以来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3]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3]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3]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3] 金融风险防范与市场治理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4] - 行业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4]
东吴证券芦哲: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 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全覆盖支持
快讯· 2025-07-30 19:37
资本市场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并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增强吸引力体现为对境内外资金和优质企业的持续虹吸效应 [1] - 增强包容性表现为对不同发展阶段/所有制/行业企业的全覆盖支持及中小投资者权益保障 [1] 金融体系建设路径 - 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开放和生态优化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1] - 构建高效配置资源/广泛服务各类主体并兼顾风险收益平衡的金融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