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搜索文档
“9·24”行情一周年:118个“万亿日”激活市场 守护信心需多方共同发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1:28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市场经历熊牛转换,投资者账面大幅减亏或获得可观盈利,财富效应吸引新投资者跑步入场,开户热潮贯穿全年 [1] - A股成交额连续29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连续118个交易日超1万亿元,融资余额创下历史新高 [1] - 南下资金爆买港股,大型科技股如阿里、腾讯、小米估值修复,为全球资本布局中国资产创造机会 [1] 市场结构变化 - 上市公司端出现深层结构重构,以银行为代表的高息股价值重估,坚守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收获丰厚回报 [1] -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彻底重塑A股格局,其总市值已超越金融、地产等传统大类行业,成为市场核心力量 [1] - 投资端呈现多元化,外资、险资等长期资金持续加码A股,量化基金、主动权益基金、ETF等被动型产品百花齐放 [1] 市场信心驱动因素 - 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信心全面提振,具体表现为积极入市、主动交易、长期持有、扩大投资、出海融资展业及推进并购重组 [2] 制度与政策支持 - 制度根基筑牢,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密集落地,新"国九条"指明中长期发展方向,证监会会同相关方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构建"四梁八柱"法规体系 [3] - 政策协同发力,宏观政策注重增强取向一致性,谨慎出台收缩性举措,央行推出"定制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回购增持,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化解地方债务 [3] - 监管层引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中央汇金公司首次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3] 市场机制创新 - 市场机制创新激活动能,"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募投管退等方面优化安排 [4] - 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已有3家未盈利企业在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迎来首单受理 [4]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有力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4] 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严监严管守住公平底线,对财务造假既"追首恶"也"惩帮凶",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被同步追责 [5] - 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泽达易盛案赔付2.8亿元 [5] - 最高法院取消虚假陈述案受理前置程序,大大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增强对违法违规者的震慑 [5]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2 22:06
金融业综合实力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500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9% [5]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五年来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 [6]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速分别为27.2%、21.7%、10.1% [6]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6]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6]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资本市场五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6] - 银行业、保险业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6] - 融资平台风险较2023年初数量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 [7] -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每年为5000余万户家庭减负约3000亿元 [7]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压降,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 [7] 资本市场发展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3]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 [14]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14] - 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14]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14] 金融业对外开放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10]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10]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10]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金融资产超10万亿元 [10] - 资金池政策框架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11] 未来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15] - 政策将重点支持消费提振与有效投资扩大,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15] - 预计“十五五”期间政策以财政货币双宽为主,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 [16]
以中长期制度建设打造资本市场安全垫
第一财经· 2025-08-26 08:34
当前A股市场表现 - 权益市场自6月23日以来持续走强超2个月 估值迭创新高 板块轮动上行 25日A股冲击3900点新高 成交量再次超3万亿元 [2] - 行情表现出极大耐心 从政策市带动情绪市 再到翘首期待资金市的次第蓄力 [2] 资金面驱动因素 - 央行6月以来通过万亿逆回购呵护市场 并重启降息 将银行间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 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相继下调10个基点 [2] - 三大政策利率通过短中长期三个时间轴线压低市场利率 直接击中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基石市场 [2] - 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荒使机构投资者选择菜单空间有限 在资本市场强化分红政策等的激励下 机构投资者集中将投资目标转向权益市场 [2] - 大量险资涌入权益市场 使6月这波上涨表现出足够耐心 [2] - 截至7月末国内居民存款达162万亿元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M2-M1剪刀差收窄 反映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 [3] 市场特征与风险属性 - 资产荒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限制了人们的选择空间 市场走强尚未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有效支撑 [4] - 当前市场行情带有明显的损失规避效应特征 权益市场的投资热情与投资者的风险回避偏好产生化学反应 [4] - 险资和居民存款本质都是避险类资金 寻找的是确定性收益机会 险资入市看重稳定的股息率 [4] - 将避险资金引入市场需要制度性的安全护航和保障 避免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匹配超越其风险意愿和风险承载能力的风险资产 [4] 市场制度建设需求 - 需夯实股市的经济基本面 通过放权让利改革 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大自由施展空间 落实负面清单管理 为股市导入最底层的向上逻辑 [5] - 着眼于中长期制度建设 完善以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变革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5] - 让市场决定IPO和退市机制的关启 保持权益市场进出自由 不断完善集体诉讼制度 辩方举证制度 争议和解制度 [5] - 基于风险博弈的理念经营和监管资本市场 让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在市场很好地安营扎寨 改变牛短熊长的顽疾 [5] - 需通过中长期制度建设护航市场投资功能 为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保护 构建丰富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 [6]
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 PDF电子版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49
书籍核心内容 - 聚焦2004年至2014年中国A股市场IPO案例与政策演变 记录60余家公司的上市博弈历程[3] - 以投行专业人士视角解析十年间IPO制度变革 涵盖市场化改革与政策反复的曲折进程[3][4] - 通过编年史形式还原资本市场重大事件 包括2007年股市狂潮与IPO暂停等关键节点[5] 案例与制度分析 - 深入剖析经典IPO案例 揭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商业逻辑与监管要求[3][5] - 系统梳理十年间IPO相关政策演变 反映制度设计中的反复与挑战[3][4] - 结合具体公司名称与资本故事 提供专业层面的政策解读与事实归纳[4][5] 行业价值与影响 - 填补A股市场历史记忆空白 为监管机构、中介及投资者提供镜鉴[3][4] - 文风贴近《激荡三十年》 以朴实叙述结合专业思考展现市场跌宕起伏[5] - 被业内誉为"上市必读经典" 兼具案例趣味性与制度研究深度[3][5]
证券ETF(512880)盘中飘红,行业具备攻守兼备特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3:48
资本市场政策信号 - 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将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 未来制度建设有望进一步完善 [1] - 《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 成为虚拟资产发展的关键节点 券商作为分销渠道有望受益于稳定币生态扩张 拓展创新业务边界 [1] 证券行业发展趋势 - 证券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中报业绩催化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持续改善券商估值和基本面 [1] - 在政策支持与内在需求共同推动下 资本市场地位提升 证券行业表现值得期待 [1] 证券ETF及指数构成 - 证券ETF(512880)跟踪证券公司指数(399975) 该指数从A股市场选取涉及证券经纪、承销与保荐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成分股多为证券行业代表性企业 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业绩波动性 [1] 基金产品信息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012363)和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A(0123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