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
搜索文档
“海上新广东”奏响法护深蓝新乐章
人民网· 2025-10-18 10:12
行业司法保障与创新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2024年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1] - 近五年广东法院共受理海事海商案件1.43万件、审结1.35万件[1] - 广州海事法院创新认定自升式平台为“海上移动式装置”,使平台光租人有权享受责任限制,合理限定了海上风电企业的赔偿责任[2] - 针对跨境电商物流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广州海事法院出台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推动行业投诉率下降超三成[2] - 广东法院公正高效审理海洋牧场相关抵押、租赁、保险等案件,湛江、珠海已建成27个智能养殖平台,年产量超万吨[3] - 广东高院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聚焦海洋工程、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广东法院创新采用“劳务代偿”方式执行生态赔偿判决,例如一案例中被告公司通过河道清淤8000多立方米、种植乔木1500棵折抵56万余元赔偿金[5] - 广东法院坚持修复优先原则,采取劳务代偿、增殖放流、购买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模式[5] - 广东与福建、广西、海南四地高院共同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共建“北部湾—琼州海峡”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6] - 近五年广东法院受理涉海洋环境案件1052件,修复红树林近千亩,增殖放流鱼苗超千万尾[7] - 广东法院发布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明确每年3月至5月珊瑚繁殖期实行特殊保护,标志司法保护向“源头防控”转变[7] 国际司法合作与规则输出 - 在希腊籍“天使力量”轮案中,广州海事法院妥善处理船东遗弃船员危机,判决支持船员劳务报酬并协调提供临时救助,帮助船员安全回国[8] - 广州海事法院在某国际轮货损纠纷案中以海事强制令反制外国法院禁诉令,坚定捍卫中国司法管辖权[9] - 广州海事法院承建“中国海事审判”中英文网站,发布中英葡三语白皮书,累计访问量超百万次[9] - 广东法院选派法官参与联合国贸法会工作组会议,并在国际海事法律期刊发表论文[9] - 广州海事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巡回法庭设立“粤港澳海事纠纷调解中心”,吸纳37名港澳调解员化解跨境纠纷[9]
中国经济圆桌会|“十四五”前四年经济发展平均增速达到5.5%
新华网· 2025-10-18 08:45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相伟在"中国经济圆桌会"节目中提到,"十四五"前四年平 均经济增速达到5.5%,连续迈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台阶,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更加凸 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0:00 / 0:11 ...
奔赴星辰大海 见证“十四五”中国经济跨越与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6:48
经济总量与全球贡献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大关,五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3] - 前四年全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5] 创新投入与成果 - 全国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研发强度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4]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0名 [4] - “深圳-香港-广州”登顶世界百强创新集群,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榜单前列 [4][5]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5] -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创新药加速研发上市 [5] - 出口中高技术产品占比近20%,2025年前三季度高端装备等产品出口增长达22.4% [8] 绿色转型与可再生能源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 [6]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6] - 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充电基础设施近1670万个,均居世界第一 [6] 对外贸易与结构优化 - “十四五”期间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于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8]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8] - 文化“新三样”等优秀作品和文创产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8] 基础设施与算力发展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和输配电网 [9] - “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近五年算力总规模增速每年高达30% [9] 农业发展与科技应用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2024年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0] - 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10] - 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 [10] 居民收入与社会保障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 [11] -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1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11]
中工国际:“十四五”转型融合破困局 二次创业谋新篇
中国证券报· 2025-10-18 04:2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1] - 转型覆盖市场布局调整、业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突破及全产业链构建[1] - 转型成效显著,成功开拓海外新市场并升级业务模式,铸就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1] 发展规划与展望 - 公司董事长就"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及"十五五"发展布局接受专访[1] - 转型为"十五五"期间的持续发展筑牢根基[1]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中国证券报· 2025-10-18 04:19
宏观经济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前4年平均增速达5.5%,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新关口 [1] -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1]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4]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4] - 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快速培育 [2]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 [4] - 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等多个技术领域全球领先,芯片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9] 能源结构与绿色转型 - 前4年以年均4.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 [3]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5] - 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 [5] 区域协调发展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地区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5] -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5]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5] 消费市场与内需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8万亿元 [7] - 网上零售额从不到12万亿元增加到15.5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7]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接近60% [7] 对外贸易与开放 - 货物贸易进出口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台阶,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速达8.1% [8] - 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8] -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增长强劲,关键中间品贸易全球地位明显提升 [8] 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 -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岁 [2] - 2024年末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超过7000家,每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6] - 2024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 [6] -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 [6]
【“十四五”成绩单】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爱拼会赢”
央视网· 2025-10-18 00:11
政策支持与法治环境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两大任务,包括健全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并支持民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五年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民营经济31条”针对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及账款拖欠等问题[7] - 2025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中包含26处“平等”、“公平”、“同等”表述,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7] 民营经济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3] - 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80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3] - 个体工商户数量达1.27亿户,较“十三五”末增长约37%[3] 经济贡献与关键指标 - 民营经济贡献全国50%以上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5] - 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和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60%以上[5] - 民营经济创造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吸纳80%以上的城镇就业,集中了超过92%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 前沿科技与战略领域参与 - 民营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表现活跃,北京亦庄“火箭一条街”聚集超过140家民营空天企业,今年以来实现火箭发射18次,搭载卫星150颗[5] -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研发等前沿科技领域,广东、江苏、浙江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5]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17 20:44
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与战略作用 - 五年规划是国家发展路线图,以长远战略视野、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对人民需求的积极回应以及持续制度创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工具 [1] - 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制度优势,能保持长期战略连续性和终极目标一致性,同时灵活适应阶段性环境变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阶段性坐标 [3] - 规划与制度紧密结合是高效完成重大战略任务的独特优势,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 [7] “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定位与核心内容 -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全篇,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 [2] - 规划明确了“三新一高”的战略导向,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规划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到新高度,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并设置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跨数个十万亿台阶,五年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 [6]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球制造业首位 [6]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6] - 民营企业数量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 [6] 规划的科学编制与实施机制 - 规划编制首次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大规模向公众征求意见,民生福祉指标占比超三分之一,为历次规划最高 [8] - 规划实施采用项目化落实、动态化评估的系统化推进机制,确保规划可操作、可考核、能落地 [9] - 规划展现出很强的灵活性,通过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开展中期评估,动态优化工作重点 [9] 规划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 - 规划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成功的基本准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10] - 规划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将系统性思维、前瞻性布局与务实性举措深度融合,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11] - 规划强调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加强对国际格局、科技革命等长远性变化的深度分析,预留政策工具箱 [13]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 2025-10-17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聚焦于总结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强调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1] 受访嘉宾 - 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相伟,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冠华,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何建武 [1] 节目信息 - 该内容为新华社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 [1] - 节目由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1]
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国经济圆桌会”第二十三期即将上线
新华网· 2025-10-17 19:0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为“中国经济圆桌会”系列内容的引言和预告,不包含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财务数据或市场表现 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200秒精彩回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3:21
新闻发布会概况 - 会议主题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属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 - 宏观经济、金融、科技、对外开放、医疗、粮食等话题成为发布会焦点[2] -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发布会上共获得15次提问机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