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
搜索文档
“三差”对中国平安都是正贡献 靠服务打出差异化
证券时报· 2025-09-04 02:21
核心业绩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近40% [1] - 财险原保费收入增长7.1% [1] - 银保与社区渠道贡献寿险新业务价值超三分之一 [4] -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5] - 代理人队伍规模实现17%稳健增长 [5] 三差结构优化策略 - 公司实现利差 费差 死差全面正贡献 [1][2] - 通过三提两降策略提升新业务内含价值:提高销售价值 投资回报收益率和新业务价值率 降低费用率和赔付率 [2] - 加强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 包括久期匹配 账户匹配 产品匹配和现金流匹配 [2] - 科技赋能实施全面智能化(AI in all)重构营销 客户服务 运营和管理环节 [3] 渠道发展态势 - 银保渠道持续拓展非平安银行合作 预计全年保持高速增长 [5] - 社区金融渠道增速达160% 预计2027年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5] - 个险渠道受报行合一政策短期影响后已于二季度恢复 [5] 产品战略转型 - 分红险占个险比例达40% 结算利率保持竞争力 [7] - 9月1日起调整产品定价利率:普通型≤2.0% 分红型≤1.75% 万能型≤1.0% [8] - 停售57款产品 三季度储备24款主力新产品 [8] - 构建保险+服务体系 涵盖医疗 健康和养老服务 [7] 产能与服务升级 - 上海静安8号养老社区进入试营业 深圳两个社区将于下半年开业 [8] - 通过增值服务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7][8] - AI赋能提升销售队伍获客效率 转化效率和运营效率 [3]
“反内卷”初见成效,车险业务受益
证券时报· 2025-09-03 20:29
行业"反内卷"成效 - 财险行业"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 带动市场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2]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正在酝酿实施 预计2025年对非车险效益产生正向影响 2026年实现明显改善 [1][6] 综合成本率表现 - 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人保财险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3] - 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16.99亿元(同比增长53.5%)创近十年最好水平 平安产险承保利润79.78亿元(同比增长125.9%) 太保产险承保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30.9%) [3] 车险业务优化 - 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按旧准则口径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4] - 平安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太保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4] - 成本率优化得益于车险"报行合一"改革 费用精细化管理及科技应用(AI核保/理赔/定损) [3][4] 非车险政策进展 - 非车险"报行合一"预计四季度落地 监管政策涉及三方面:合理厘定费率并明确附加费率上限 严格执行备案条款费率 实行"见费出单" [5][6]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非车险业务因结构性问题成本率下降尚不明显 [6] - 政策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降低费用率和保费应收率 提升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服务 [6][7] 行业长期影响 - "反内卷"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产品服务创新转型 实现良性高质量发展 [7] - 有助于保险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反内卷”初见成效!车险业务受益
证券时报· 2025-09-03 19:49
行业整体表现 - 财险行业反内卷取得初步成效 带动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3] - 三大上市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 [2][4]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正在酝酿实施 预计2025年产生正向影响 2026年明显改善 [2][9][10] 公司具体数据 -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116.99亿元 同比增长53.5% 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5] - 平安产险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 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5] - 太保产险承保利润35.5亿元 同比增长30.9% 综合成本率96.3%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成本优化原因 - 人保财险成本率优化主要因费用率下降 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6] - 平安产险成本率优化得益于车险费用优化及保证保险扭亏为盈 科技与AI应用提升核保理赔效率 [5][6] - 太保产险通过渠道专业化建设、品质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数字化赋能实现成本优化 [7] 非车险政策进展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四季度落地 要求合理设定附加费率、明确手续费率上限、严格执行备案条款 [9] - 政策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降低费用率和保费应收率 提升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服务 [10][12]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非车险业务因结构性问题成本率暂未明显下降 [9] 行业长期影响 - 反内卷推动行业从价格规模竞争转向产品服务技术创新 实现良性高质量发展 [12] - 报行合一政策有助于准确研判风险 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2]
谁更赚钱?上市险企半年报透视:分红险转型初具成效,银保渠道“狂飙”
新浪财经· 2025-09-03 19:21
营收表现 - 中国平安营收规模5000.76亿元,同比增速1% [1] - 中国人保营收规模3240.14亿元,同比增速超10% [1] - 新华保险营收规模约700亿元,同比增速26% [1] 利润表现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增速均超33% [3] -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下滑8.8%,扣非净利润小幅下滑0.9% [3] - 中国平安短期投资波动-41.26亿元,平安好医生并表带来34亿元负面影响 [3] - 中国平安营运ROE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ROE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5] 内含价值 - 中国平安内含价值9034.19亿元,较年初增长8.20% [7][8] - 新华保险内含价值2793.94亿元,较年初增长8.10% [7][8] - 人保寿险内含价值1305.61亿元,同比增长9.05% [7][8] - 人保健康内含价值356.62亿元,同比增长18.41% [7][8] - 中国太保内含价值5889.27亿元,同比增长4.70% [8] - 中国人寿内含价值14778.27亿元,同比增长5.50% [8] 新业务价值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可比口径下增长71.70% [8][9] - 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0% [8][9] - 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38.37亿元,可比口径下增长51.00% [8][9] -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32.30% [8][9]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0% [8][9]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40% [8][9]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8] - 中国人保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7.7% [8] - 中国太保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5.97% [8] 分红险转型 - 中国平安分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94%,占寿险及健康险总规模12.79% [10] - 中国太保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1.3亿元,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10]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10] - 新华保险分红险新单期缴保费46.3亿元,占新单期缴比重提升至10.8% [10] 新单保费 - 新华保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0.5% [12] - 中国平安新单保费同比下滑6.1% [12] 银保渠道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首年保费占比从12.74%提升至24.38%,首年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7.6% [15]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1%,占比从54.1%提升至58.7% [15] - 人保健康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8%,长险首年保费收入增长32.5% [15]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11.1% [15] - 中国太保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新保期缴规模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 [15]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249.39亿元,同比增长150.3%,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11.04亿元,同比增长55.4% [15] 个险渠道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同比下滑20.07% [16] - 中国太保个险渠道首年保费同比下滑7.7% [16] - 中国人寿长险首年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滑24.17% [16] - 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增长3%,长险首年保费收入下滑9.8个百分点 [16]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145.06亿元,同比增长70.8% [16] 财险综合成本率 - 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7]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7]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17] - 太保财产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7] 车险业务 - 平安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9] - 人保车险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19] - 太保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19] 非车险业务 - 平安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健康险综合成本率89.8%,同比优化6.1个百分点,农业险综合成本率提高2.1个百分点 [19] - 太保产险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9] - 人保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5.69亿元,责任险综合成本率103.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财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9.18亿元 [20]
“反内卷”初见成效!车险业务受益
券商中国· 2025-09-03 17:10
行业承保效益显著提升 - 财险行业"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 带动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3] - 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其中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 [2][4]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 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4] -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5]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6] 车险业务表现突出 - 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4.2%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7] -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5%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6] - 太保产险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7] - 车险费用率下降主要得益于"报行合一"改革 人保财险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6][7] 非车险监管政策推进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正在酝酿 预计2025年3月开始实施 [8] - 政策要求明确列示附加费率 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 [9] - 严格执行备案保险条款和费率 禁止通过特别约定等方式改变保险责任 [9] - 预计政策四季度落地 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 2026年将有明显改善 [9] 公司具体业绩表现 - 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16.99亿元 同比增长53.5% [4] - 平安产险实现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 [5] - 太保产险实现承保利润35.5亿元 同比增长30.9% [6]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9]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科技和AI在核保、理赔、定损的应用为成本率优化提供基础 [6] - "反内卷"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转变 [10] -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0]
财险老三家人保、太保、平安成本普降,新能源车险出海成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4:20
财险"老三家"整体业绩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079亿元,市占率达63% [1] - 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 [1] - 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1] - 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亿元,同比增长0.9% [1] - 中国平安财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 - 中国人保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 中国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 - 综合成本率平均值为96.1%,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主要受大灾赔付减少和加强费用管控带动 [1] - 人保综合成本率95.3%,创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 [1] - 平安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改善最明显 [1] 新能源车险业务发展 - 新能源车险正在步入盈利期 [3] - 中国太保的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 [3] - 新能源车险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且已实现盈利 [3] - 平安、太保和人保财险(家自车)已实现当期承保盈利 [3] - 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新能源车险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3] - 家用车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还是超过100% [3] - 中国平安上半年新能源车的保费收入增长46%,而且新能源车的承保利润也是正的 [4] - 人保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份额34.2%,超过燃油车份额2.7个百分点 [4] -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4.6% [4] - 人保财险于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6月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 [5] - 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5] 非车险业务表现 - 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2亿元,同比增长3.8% [6] - 农险、责任险、企财险综合成本率均同比改善,企财险COR实现大幅优化主要受益于大灾影响较同期降低 [6] - 意健险综合成本率同比恶化1.9个百分点至101.8%,主要受业务结构变化影响 [6] - 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6] - 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12亿元,同比下降129.9% [6] - 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 - 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企财险承保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6] - 平安产险非车险原保费收入632.46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2.5%,农险同比增长15.7%,意外伤害险同比增长25.6%,责任保险同比下降4.0% [7] - 综合成本率除了农险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至98%以外,责任保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综合成本率均优化,健康险综合成本率89.8%,同比优化6.1个百分点 [7] - 非车险业务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 [7] - 非车险"报行合一"正式实施在即,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 [7][8] - 新规通过"五不得三必须"设定刚性经营红线,直击行业手续费虚高、条款执行走样、应收保费风险及规模导向偏差等顽疾 [8] - 预计相关政策将于四季度落地实施,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一定正向影响,对2026年非车险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 [8]
承保盈利改善 多元业务齐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市险企财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6078.99亿元,承保利润232.27亿元 [1] - 人保财险保费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平安产险保费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太保产险保费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 [1] - 行业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人保财险整体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5%创十年新低,平安产险95.2%同比优化2.6%,太保产险96.3%同比下降0.8% [7] 车险业务 - 人保财险车险收入1502.76亿元同比增长3.5%,平安产险1086.11亿元同比增长3.6%,太保产险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 [4] - 家用车险占比持续提升,人保财险家用车险占比73.4%同比增1%,太保产险家用车险占比同比提升1.4% [4] - 车险成本控制显效,人保财险车险综合费用率21.1%同比下降4.1%,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 [4] 新能源车险 - 平安产险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保费217亿元同比增长46.2%且实现承保盈利 [4]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105.96亿元占车险比例19.8%,实现承保盈利 [5] - 新能源车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100%,但整体已进入盈利空间 [5] 非车险业务 - 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309.75亿元同比增长25.1% [6] - 平安产险健康险保费123.62亿元同比增长22.5%,意外险保费72.42亿元同比增长25.6% [6]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第四季度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改善盈利状况 [6] 业务结构优化 - 财险公司持续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提高新车业务获取能力 [4] - 通过线上化、精准化风控管理有效控制赔付成本 [4] - 加速布局非车险业务改善业务结构,行业盈利水平预计进一步改善 [7]
财险行业“反内卷”初战告捷: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高质量发展路径渐明
观察者网· 2025-09-02 15:09
行业核心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集体下降 人保财险降至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95.2%下降2.6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96.3%优化0.8个百分点 均为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1][2] - 三大头部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5% 车险费用率从38.2%降至34.7%降幅达3.5个百分点[2] - 行业续保率突破80%较2023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4] 车险业务优化 - 车险通过严格实施报行合一政策 有效遏制恶性价格竞争 手续费支出回归理性区间[2] - 科技赋能显著改善成本结构 平安产险AI定损和大数据风控使车险理赔周期缩短30% 欺诈案件识别率提升至92% 带动赔付率下降2.1个百分点[2] - 人保财险车险理赔管家服务使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8%[4] 非车险监管升级 - 监管部门正研究制定健康险 农险 责任险等非车险种报行合一实施细则 预计2025年四季度落地[3] - 非车险市场存在高费用低质量痼疾 部分险种实际费用率超40% 百万医疗险2024年综合成本率一度突破105%[3] - 太保产险预计非车险费用率有望下降5-8个百分点 释放超200亿元利润空间[3] 行业生态优化举措 - 监管层2023年以来出台《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的通知》等文件 强化费率回溯监管和行业黑名单制度[4] - 平安产险鹰眼灾害预警系统在2025年南方洪涝灾害中减少赔付支出超10亿元[4] - 太保产险通过保险+农服模式将农险承保利润率提高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4] 转型面临挑战 - 80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43家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中小公司因科技投入不足和服务网络薄弱面临转型压力[5] - 非车险风险管控存在逆选择风险加剧和数据积累不足问题 对带病体人群定价精度不足[5] - 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冲击承保利润 汽车消费放缓或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对赔付率造成压力[5] 新赛道布局 - 平安产险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险和碳汇保险等绿色领域[6] - 人保财险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合作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保险解决方案[6] - 太保产险联合华为开发保险+物联网风险减量服务 已在化工和建筑等行业落地[6]
车险“反内卷”初见成效 非车险或于明年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7:17
行业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 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均显著下降 其中人保财险95 3%同比下降1 5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95 2%同比优化2 6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96 3%同比下降0 8个百分点 [3] - 承保利润大幅增长 人保财险116 99亿元同比增长53 5% 平安产险79 78亿元大增125 9% 太保产险35 50亿元同比增长30 9% [3] - 成本率优化主要得益于费用率下降及科技应用 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实现赔付率和费用率双降 人工智能在核保理赔定损环节的应用提供支持 [3] 车险业务改革成效突出 - 车险"报行合一"改革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 5%同比优化2 6个百分点 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4 2%同比下降2 2个百分点 [4] - 费用精细化管理和渠道建设成效显著 人保财险按旧准则口径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下降18 2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 3%同比下降1 8个百分点 [4] - 改革遏制了拼费用的无序竞争 推动保险公司实际费用率与报备费用率保持一致 [4] 非车险业务改革持续推进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四季度落地 将对2025年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 2026年实现明显改善 [5]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 2个百分点 非车险成本率下降不明显主要受业务结构影响 [5] - 新政策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通过合理设定费率降低费用率和保费应收率 提升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服务水平 [6] 行业发展战略转型 - "反内卷"推动行业从价格规模竞争转向产品服务技术创新 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7] - 非车险监管政策落地有助于准确研判风险 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7] - 行业外部环境改善创造稳定定价依据和保源增长 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良好基础 [7]
车险“反内卷”初见成效非车险或于明年改善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5
行业反内卷成效 - 财险行业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 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1] - 行业反内卷将持续提升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2] 综合成本率表现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为近十年最好水平[3] -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3]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3] 承保利润增长 -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116.99亿元 同比增长53.5%[3] - 平安产险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3] - 太保产险承保利润35.50亿元 同比增长30.9%[3] 成本优化驱动因素 - 人保财险费用率下降致成本优化 平安和太保受益于赔付率与费用率双降[3] - 科技与AI应用为核保 理赔 定损提供优化基础[3] - 车险报行合一改革推动费用精细化管理和费用投入优化[4] 车险业务表现 - 平安车险综合成本率95.5%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4] - 人保车险综合成本率94.2%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费用率较2020年下降18.2个百分点[4] - 太保车险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4] 非车险政策进展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四季度落地 将对2025年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5] - 政策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推动理性竞争 降低费用率和保费应收率[5][6] - 人保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5] 行业转型方向 - 反内卷推动资源投放向产品 服务和技术创新转变[6] - 非车险报行合一将促进行业准确研判风险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