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出海
搜索文档
中小险企如何切入新能源车险出海?比拼生态定位与差异化
中国经营报· 2025-11-19 19:47
中经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在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新能源车险新增 长点。 在惠誉评级亚太区保险机构评级高级分析师王梦瑗看来,中小险企仍有切入空间,可通过共保、分保与 技术服务参与前端承保,以更轻资本方式分享增长;外资背景或与车企关联的险企凭渠道与生态资源可 获取定制化项目。随着新能源渗透提升与生态成熟,中小险企通过专业化与合作网络,仍可在特定市场 与产品条线实现有质量的份额。 作为国内首家开展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方面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差异化发展是关键,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数据驱动的精准风控,结合AI模型,能够为特定车型、 特定使用场景提供更精准的定价。 二是通过线上化、智能化,大幅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持续提升用户 体验。三是生态连接的开放平台,与生态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构筑跨境保险服务生态圈。 "中小险企应该发挥自身的禀赋,寻找自己在出海市场中的生态位,积极与头部险企、车险展开合 作。"德勤中国保险行业合伙人周晓黎也向记者表示。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300万 ...
新能源汽车乘风破浪,车险服务扬帆起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10 10:15
新能源汽车出口与保险需求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2023年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4年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3] - 海外市场面临售后维保、配件供应、充电设施及车险等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车险供给问题尤为突出 [3] - 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高达75%,但车险产品供给未能跟上销量增长步伐 [3] 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现状与挑战 - 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昂,例如在澳大利亚,中国纯电动汽车年均保费比同级混动车型高出30% [3] - 部分海外险企因缺乏定价经验不愿承保新能源汽车,影响了消费者购车热情 [3] - 海外市场在用车习惯、维修网络、零配件价格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导致国内险企的数据模型和产品设计难以直接适用 [14] - 欧洲市场车型风险等级每相差一级,对应车险保费差距可达8%至10% [15] 国内险企出海战略与案例 - 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合作,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2] - 众安保险成功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首家开展此类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2] - 平安产险联合吉利国际及吉利保险事业部探索构建汽车出海金融保障新模式 [2] - 人保财险与AXA安盛泰国及安盛天平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东南亚市场重点布局新能源车险 [7] - 太保产险的泰国项目涉及近千辆新能源汽车,保障范围涵盖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当地交通强制险 [8] 国内险企的出海模式与优势 - 新能源车险出海正从“产品出海”转向“多模式出海”,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输出 [8] - 国内险企在新能源车险领域拥有先发优势,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数据,并与中国新能源车企有深入合作基础 [7] - 国内险企具备数字化领先优势,在平台化承保、智能定损、车企联动、数据驱动风控等方面逐步成熟 [9] - 太保产险致力于打造“技术输出+本土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输出精算模型、数字化理赔平台等核心技术 [5][8] - 平安产险的“服务出海”项目为车企及上下游产业链定制全生命周期保障方案 [9] 政策支持与行业盈利改善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数据共享、维修标准等多方面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12] - 国内新能源车险业务出现转机,头部险企迎来承保盈利曙光,为出海奠定基础 [11] - 政策优化定价与风险分担机制、险企与产业链协同降本以及保费规模扩大摊薄成本等因素利好险企盈利 [11] - 维修技术成熟和配件供应优化缓解了高维修成本瓶颈,险企与车企合作共同压减出险率,赔付成本逐步降低 [11] 应对挑战的创新举措 - 针对海外市场差异,开发针对性创新产品,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信贷+保险”一站式服务 [14] - 太保产险纵向深化数据价值开发,推动驾驶行为等跨境数据反哺车企进行车型改进与风险减量管理 [14] - 平安产险与相关机构推出“国内测试-国际认证-技术赋能-风险优化”全流程解决方案,帮助中国车企测试结果获得海外认可 [15] - 前海再保险为泰国客户提供综合电动汽车再保险解决方案,并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向海外推广业务 [15] - 行业参考国际经验,探索使用车辆风险分级等新型数据分析方法提升车险竞争力 [16]
新能源车险出海,国内险企如何破解多维度壁垒?
环球网· 2025-11-07 13:48
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表现 - 2025年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1] 险企出海策略与布局 - 多家国内险企积极跟进出海,挖掘新能源车险海外市场新增长点 [1] - 人保财险采取"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范全球"的三步走策略,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上半年承保香港地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辆超千台,6月在泰国落地首单业务 [4] - 平安产险构建"风险共担、服务本地、数据驱动"三位一体的保障网络,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与当地机构形成本地化服务闭环 [4] - 众安保险宣布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构建"直再融合+产业融合"的国际保险合作新模式 [5] - 行业整体以试点或局部化为主,地域分布首选东南亚与香港/亚太市场,随后向拉美、中东与部分非洲市场延伸 [5] 主要出海业务模式 - 采用共保或再保机制,由本地保险公司小额承保,中国险企通过再保或份额承保承担风险 [5] - 与中国车企海外业务合作,将保险作为随车服务嵌入车企售后体系,或与本地经销商合作提供专属产品 [5] - 车车科技将国内已验证的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平台模式复制至海外,成为连接当地保险公司、经销商、车企和消费者的数字化枢纽 [5] - 与国际大型保险或经纪公司合作,形成"本地化承保 + 国际共保/再保"的模式 [6] - 业内建议优先采用轻资本模式进入市场,以再保险、共保、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导路径,依托车企与保险科技平台协同出海 [7] 中国险企的竞争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险企在承保、理赔过程中积累了关于电池、电控、电机等"三电"系统的海量本土化风险数据 [8] - 基于本土数据构建的精准定价和风控模型是领先于海外同行的核心竞争力 [8] - 国内险企已率先应对新能源车在理赔、定损、维修等方面的新挑战,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 [8]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初始数据匮乏,国内积累的数据和模型不能直接套用于海外市场,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等从头开始收集和建模,成本高昂 [8] - 面临监管壁垒,不同国家的保险监管政策、法律体系、牌照要求不同,准入难度大、周期长 [9] - 存在文化壁垒,需要长时间理解和适应当地消费者的投保习惯、品牌认知和价格敏感度 [9] - 海外维修网络建设复杂,新能源汽车维修需要技术和配件,建立或合作一个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维修网络是巨大工程 [9] - 部分上市险企在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仅初现盈利迹象,布局海外可能进一步引起经营压力 [6] 实现长效发展的关键举措 - 众安保险以"产业生态+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聚焦海外市场,发挥数据与智能风控优势实现差异化突破 [10] - 优先聚焦于中国车企投资建厂的重点市场,如东南亚、欧洲地区,作为突破口夯实基础,形成示范效应后再拓展 [10] - 与车企在驾驶数据、维修网络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数据共享与维修网络共建,提升风险定价精度与理赔效率 [11] - 将国内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作为出海竞争力,如数字化定价模型、事故车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当地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本地化适配 [11] - 海外市场存在车险供给不足问题,当地险企因缺乏定价经验导致保费偏高或不愿承保,中国险企出海可起到积极作用 [10]
新能源车险开往世界 “规模优势”如何破解海外门槛
中国证券报· 2025-11-05 06:27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带动国内保险业加速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主要覆盖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等地区 [1][2][7] - 海外市场存在新能源车险供给缺口,当地保险公司因缺乏中国车型数据、维修网络不完善而拒保或收取高额保费,为国内险企创造了入场契机 [3]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达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但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促使头部险企将海外市场视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突破口 [3] 主要参与者与业务模式 - 众安保险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首家开展此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头部财险公司也已落地海外首单业务 [2] - 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签署新能源车险出海合作框架协议,业务模式包括再保业务、技术输出和本土化合作 [2] - 险企与新能源车企协同出海是重要模式,通过深度合作绑定,利用车企海外知名度降低渠道和获客成本 [8]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海外市场拓展面临数据匮乏与定价困难,国内积累的数据和模型无法直接套用,需针对不同地区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等重新收集数据和建模,成本高昂 [4][5] - 服务网络不完善是主要难题,在海外建立或合作一个认可中国品牌车型、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维修网络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工程 [5] - 不同地区风险特征复杂,东南亚的高温高湿、南美和中东的炎热气候对电池稳定性和寿命构成考验,部分地区充电网络不完善也引发使用风险 [6] - 各国保险监管政策、法律体系及牌照要求差异大,准入难度大、周期长,当地消费者的投保习惯和品牌认知也需要长时间适应 [4][5]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科技赋能数字化平台、以及从保车扩展到覆盖整个新能源汽车出行生态,如充电桩责任险、自动驾驶责任险等 [8] - 险企可将国内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输出,如数字化定价模型、事故车管理体系,并进行本地化适配 [8] - 可与当地险企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国内险企承担部分再保业务以分散风险,当地公司专注前端运营与理赔 [8] - 建议从国内车企投资建厂的重点海外市场切入,形成示范效应后再逐步向其他市场拓展 [7]
新能源车险开往世界“规模优势”如何破解海外门槛
中国证券报· 2025-11-05 04:17
行业趋势:新能源车险出海加速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推动国内保险行业加速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主要目标区域包括东南亚、欧洲、南美和中东 [1] - 多家保险公司已通过再保业务、技术输出和本土化合作等模式落地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例如众安保险、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 [2] - 海外市场存在新能源车险供给缺口,当地保险公司因缺乏中国车型数据、维修网络不完善,要么拒保,要么收取高额保费,为国内险企创造入场契机 [2]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市场竞争白热化,2025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但行业面临高赔付压力,头部险企市场份额已近饱和 [3] - 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仍是蓝海,出海成为险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与新能源车企协同出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 [3] - 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扩大,为险企开展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提供了市场基础,出海区域与国内车企出口核心市场高度相关 [2] 挑战与风险 - 海外市场面临数据匮乏与定价困难,初始数据匮乏导致国内积累的数据和模型无法直接套用于海外,需要根据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等因素重新建模 [4] - 维修网络不完善是重大挑战,在海外建立或合作认可中国品牌车型、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维修网络是一项复杂工程 [4] - 监管环境、法律体系、牌照要求差异大,准入难度大、周期长,当地消费者的投保习惯和品牌认知需要长时间适应 [4] - 不同地区风险特征复杂,例如东南亚高温高湿和南美、中东炎热气候对电池稳定性和寿命构成考验,充电网络不完善可能引发使用风险 [5] 发展策略与机遇 - 险企可加大与新能源车企在驾驶数据、维修网络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海外服务生态,形成示范效应后再向其他市场拓展 [5]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与头部车企深度合作绑定协同出海;科技赋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搭建数字化保险平台;从车到生态,覆盖充电桩责任险、自动驾驶责任险等 [6] - 险企可与当地险企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国内保险公司承担部分再保业务,由当地保险公司专注前端运营与理赔,实现风险共担 [6] - 将国内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如数字化定价模型、事故车管理体系作为出海竞争力,结合当地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本地化适配 [6]
国内车险市场竞争白热化 新能源车险“出海”找“蓝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0:55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车险出海成为行业新增长曲线,险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以应对国内竞争[1][2] - 2025年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推动"车到哪,保险到哪"的保险出海需求[1][5] - 海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新能源车险蓝海机遇,但面临数据积累不足、本土化运营等挑战[1][5][6] 公司业务进展 - 众安保险成功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中国首家开展该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1][4] - 人保财险按照"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策略,于2025年初实现中国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2] - 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合作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3] - 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签署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合作框架,构建"直再融合+产业融合"的国际保险合作新模式[1][3] 市场数据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2] - 太保产险实现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在车险保费中占比从14.1%上升至19.8%[2] - 众安保险新能源车险总保费同比增长约125.4%,在公司车险总保费中占比超18%[2] 出海模式与策略 - 国内保险公司打造"技术输出+本土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与车企合作抱团出海[6] - 通过输出定价模型、风控技术、数字化保险运营等核心技术,提升目标市场合作险企业务能力[6] - 互联网保险公司发挥数据与智能风控优势,以"产业生态+科技赋能"实现差异化突破[7] 市场机遇分析 - 新能源车特有的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功能形成全新风险图谱,海外险企普遍缺乏相关数据积累[5] - 泰国等新兴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面临车险供给不足、话语权较弱等问题,首年保险由车企赠送[5][6] - 技术服务"出海"形成中国技术、服务甚至产业"出海"新模式,创造发展新机遇[7] 挑战与应对 - 车险出海最大挑战是建立本土运营能力,依赖本地化服务网络和团队[6] - 新能源车险出海挑战包括数据困境、合规门槛、服务网络布局、特殊风险管理四方面[8] - 再保险公司将从共建数据平台、共享全球网络、创新再保方案等方面着力,为险企出海赋能[8]
中再产险总经理王忠曜:为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贡献“中再智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02:10
公司战略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 公司作为中国最大再保险公司的子公司,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深度参与者和见证者,将发挥技术经验优势,完善平台交易流程及业务管理模式[3] - 公司积极参与制定操作流程、数据交互、账务结算等环节的再保险交易标准,加快标准化建设[4] - 公司探索推广中国再保系列巨灾模型和科技平台在上海落地,并凭借国内领先的巨灾债券发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巨灾债券在上海落地[4] - 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于2024年7月成立,经过1年多发展,在业务交易、系统对接、功能优化等方面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实现信息集成、交易集中和标准提升[4] - 公司于今年5月与太保产险、大地保险完成场内交易签约,签约金额超50亿元[5] - 公司将加强北京、新加坡、伦敦三大国际业务平台与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的协同联动,推动境内外再保交易,加速特定业务在登记交易中心的线上交易和清结算[5] 全球再保险行业趋势与机遇 - 全球再保险市场趋势体现为风险复杂、科技赋能、发展分化三个方面[6] - 未来市场机遇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增量与技术服务"出海",部分区域市场因灾害保障需求升级、基建投资扩增、经济模式转型等因素存在增量机会[6] - 中国在基建升级、大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车、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可对接全球市场需求,形成技术、服务、产业"出海"新模式[6] -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行业风险定价水平与效率、客户响应速度、运营效率和资本周转效率,并缩短结算周期[7] - 新技术发展也可能催化网络风险保障需求的形成[8] 新能源车险"出海"战略 - 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头部险企正抢滩新能源车险"出海"市场[9] - 在国内车险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海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车险成为险企寻求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9] - 险企"出海"面临数据困境、合规门槛、服务网络布局、特殊风险管理四大挑战[10] - 公司致力于为险企"出海"战略赋能,具体方向包括共建数据平台"再·途"、共享全球网络、创新再保方案、推动标准输出以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再保险方案"[10]
车险持续提升保障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9-22 05:53
中国车险市场总体概况 - 2024年车险保费超过9130亿元 占非寿险总保费54%以上 [1] - 车险行业持续提升经营能力 致力于提供更公平定价与更全面风险保障 [1] - 行业能够引导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车辆安全与性能标准 并支持中国汽车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1] 车险行业经营质量提升 - 2024年底车险综合费用率23.8% 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创18年来最低水平 [2] - 车险综合赔付率74.1% 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 [2] - 消费者车均保费较2020年车险综改前减少21% [2] - 商业车险通过多轮改革降低费率减少佣金扩大保障范围 [2] - 中国人保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94.2%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2] - 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2] 自然灾害对车险的影响 - 自然灾害导致车险损失频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 [2] - 单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可达市场保费规模近1% [2] - 中国人保累计受大灾损失净额41.8亿元 其中车险损失净额13.4亿元 [3] - 公司承诺在正常灾害水平下综合成本率确保低于96% [3] 新能源车险发展现状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费1409亿元 占车险保费总额15.4% [4] - 新能源车险平均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上 承保损失57亿元 [4] - 高综合成本率主要由高赔付率造成 [4] - 新能源汽车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 [4] - 301款保有量超1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中99款赔付率超过100% [4] - 55款保有量超5000辆新能源货车中38款赔付率超过100% [4] 新能源车险高风险原因 - 物理特性导致理赔成本高昂 一体化铸造技术可修复性偏低 [4] - 动力电池平均成本约占整车价值一半 且极易损坏 [4] - 驾驶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年出险率较高 [4] - 营运车辆按家用车用途投保造成保费与实际风险错配 [4] 新能源车险监管与创新 - 监管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创新优化车险供给 [5] - 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 [5] - 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出车险好投保平台 保险公司不得拒保 [5] - 中国太保上半年新能源车险总体经营情况较好已经实现盈利 [5] - 家用车综合成本率较为理想 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5] 新能源车险出海发展 - 海外市场存在新车型投保难保费贵现象 制约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 [6] - 中国人保制定"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三步走发展策略 [6] - 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 承保车辆超千辆 [6] - 当前赔付率约50%大幅好于预期 [6] - 6月份选定泰国作为境外业务第二站 成功实现首单落地 [6] 车险出海合作模式 - 中国太保产险与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怡保险经纪达成战略合作 [7] - 创新打造"技术输出+本土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 [7] - 输出定价能力 凭借丰富的新能源车险数据及承保理赔经验 [7] - 输出管理能力 在配件价格管理定损平台建设等方面显著提升 [8] - 构建再保合作模式 作为再保分入人分入当地新能源车险业务 [8] 海外市场拓展前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辆 [9] - 为海外车险业务拓展提供坚实市场基础 [9] - 中国人保将继续探索东南亚欧洲南美洲主要保险市场 [9] - 中国太保产险将持续深化新能源车险国际化战略 [9] - 以泰国市场为起点逐步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9]
新能源车险出海重大机遇!专访车车科技张磊
证券时报· 2025-09-17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险出海是国内保险业的重大机遇,其发展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紧密相关,前景广阔 [2][3][4] - 行业出海面临监管、文化、数据及维修网络等多重难点,但可通过与车企协同、科技赋能等路径探索解决 [6][7] - 新能源车险出海将呈现从产品到服务、科技赋能核心竞争力、覆盖全出行生态三大趋势 [5] - 车车科技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启动出海,预计2027年海外业务收入贡献超10%,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8] 新能源车险出海动因与意义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7月出口量分别达120.3万辆、128.4万辆和130.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77.6%、6.7%和84.6% [2] - 在2025年1-7月中国汽车总出口(368万辆)中,新能源车占比35%,且出口增速较高,已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具有高性价比和科技感强两大优势,但车企出海面临金融贷款成本高、保费高、车型数据不透明等痛点 [2][3] - 保险业出海是重大机遇,可对接国家战略,推动车险合约及理赔标准全球化,协助车企建立海外维修与备件体系,形成“卖车-保险-理赔-维修”闭环 [3] 新能源车险出海前景与趋势 -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随着欧洲、东南亚和拉美等市场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上升,保险需求将自然增长 [4] - 借鉴日本三井住友、东京海上等国际案例,其为本田、丰田等车企提供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东京海上海外业务占比过半 [4] - 新能源车高度智能化推动保险定价走向更精细的风险评估,用户更关注性价比、服务体验和理赔速度 [4] - 未来三大趋势:从“产品出海”到与中国头部车企深度协同的“服务出海”;科技赋能数字化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保险覆盖范围从车扩展至充电桩责任险、自动驾驶责任险等全出行生态 [5] 新能源车险出海难点与路径 - 主要难点包括各国监管政策与牌照要求差异大形成的监管壁垒;当地消费者投保习惯等文化壁垒;缺乏当地市场历史理赔数据导致的定价难题;海外维修网络建立工程复杂 [6] - 可行路径包括借助车企海外渠道与本地保险公司合作,输出国内赔付率数据和定价模型;以咨询顾问和数据支持切入,设立海外代表处协助当地公司;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实现风险共担 [7] 车车科技出海规划与目标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国际化进程,首批重点市场为亚太与欧洲,随后拓展至中东和拉美 [8] - 核心思路是“跟随中国车企走出去”,成为其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复制国内已验证的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平台模式 [8] - 2026年以市场开拓和平台落地为主,2027年海外业务有望贡献10%以上收入,成为主要增长引擎,2028年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8] - 公司上半年经其出单的新能源车险保费达26亿元,同比增长150% [1]
新能源车险出海重大机遇!专访车车科技张磊
证券时报· 2025-09-17 16: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速增长,为保险业出海创造了重大机遇,行业需与车企协同出海,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服务与生态输出 [5][7][9][12][13] - 新能源车险出海面临监管、文化、数据及维修网络四大难点,可通过与本地保司合作、提供数据咨询、探索共保机制等路径落地 [15][16] - 车车科技作为保险科技服务商,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出海,目标在2027年使海外业务贡献10%以上收入,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5][18] 新能源车险出海的动因与意义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7月出口量分别达到120.3万辆、128.4万辆和130.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77.6%、6.7%和84.6% [7] - 在2025年1-7月中国汽车总出口(368万辆)中,新能源车占比35%,虽占比不高但增速亮眼,已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8]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具有高性价比和科技感强的优势,但车企出海面临金融贷款成本高、保费高、车型数据不透明导致定价难等痛点 [9] - 保险业出海是重大机遇,可对接国家战略,推动车险合约及理赔标准全球化,并协助车企建立海外维修与备件体系,形成“卖车—保险—理赔—维修”的闭环 [9][10] 新能源车险出海的前景与趋势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海外新能源车保有量将持续上升,保险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12] - 借鉴日本三井住友、东京海上等案例,其海外业务占比过半,中国金融业可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实现全球化 [12] - 新能源车高度智能化推动保险定价走向更精细的风险评估,用户更关注性价比与服务体验,车企销售渠道转向直营也重塑了车险经营逻辑 [12] - 未来出海业务将呈现三大趋势:从“产品出海”到与中国头部车企深度协同的“服务出海”;科技赋能数字化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保险覆盖范围从车本身扩展到整个新能源出行生态 [13] 新能源车险出海的难点与落地路径 - 出海面临四大难点:各国监管政策、法律体系及牌照要求不同形成监管壁垒;当地消费者投保习惯与文化差异形成文化壁垒;缺乏当地市场历史理赔数据导致定价难题;在海外建立或合作达标维修网络工程复杂 [15] - 可行落地路径包括:借助车企海外渠道与本地保险公司合作,以国内赔付率数据和定价能力提供模型;从咨询顾问和数据支持切入,设立海外代表处协助当地保司完成风险定价与系统建设;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由国内保险公司承担部分再保业务 [16] 车车科技的出海规划与目标 - 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保险科技服务商,2025年上半年经其出单的新能源车险保费达26亿元,同比增长150% [5] - 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国际化进程,首批重点市场为亚太与欧洲,随后拓展至中东和拉美 [18] - 核心思路是“跟随中国车企走出去”,成为其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复制国内已验证的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平台模式到海外 [18] - 规划显示,2026年以市场开拓和平台落地为主;2027年海外业务有望贡献10%以上收入,成为主要增长引擎;2028年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