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潮涌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15 05:4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案例 - 真健康医疗科技研发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达到毫米级精准度,已进入全国70多家三甲医院并完成4000多例穿刺手术 [2] - 公司2024年9月获批上市的"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是合作区首个取得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 [3] - 依托琴澳一体化优势,公司在横琴攻关研发、澳门开展产学研合作、广州进行临床试验、珠海布局生产线,形成跨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3][4] 前海人工智能工业质检 - 思谋科技研发的"多模态五轴工业智能检测一体机"可在2秒内完成360度外观瑕疵检测,累计检测超20亿件产品,效率较人工提升90% [5] - 公司融合AI算法与自动化系统,为300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力成本节省80%以上,全球专利申请量超600项 [5][6] - 香港算法研发与深圳产线测试形成"上午调试、下午测试、当晚出样"的湾区协同效率,18个月即成长为估值超10亿美元独角兽 [6] 南沙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 - 港科大(广州)汤凯团队研发的钛合金增减材复合制造机床可加工2米长产品,实现3D打印与精密切削同步进行,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7][8] - 初创企业智科自动化通过大湾区供应链配套,两年内完成技术转化,获创业赛事奖金120万元并实现700多万元订单 [9] - 该技术突破传统分步加工限制,消除航空叶片等复杂零件的制造"死角",材料浪费减少30%以上 [8] 河套深港电子显微镜突破 - 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团队联合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采用"一院两区"模式实现光学设计与系统集成协同 [10][11] - 河套合作区创新"科研设备暂时进出境"通关模式,将原型机运抵香港测试时间从数月压缩至48小时 [11][12] - 团队已启动脉冲空心锥电子显微镜商业化计划,预计3年内建立量产线,产品将应用于光电联动检测领域 [12]
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举行 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出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21:13
会议背景与主旨 - 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东盟秘书长特别助理、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聂文慧出席并致辞 [1] - 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进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双方扩大双向贸易与投资 [1] - 波尚琅与王伟中会前举行会谈,就深化广东与东盟在贸易促进、供应链协同、经贸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形成更加紧密、高效、可持续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1] 经贸合作成果与展望 - 2024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达1.5万亿元,增长8%,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2] - 广东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东盟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投资机遇 [2] - 东盟与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 广东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正成为东盟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首选平台 [2] 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 - 广东省贸促会与文莱国家工商会、老挝国家工商会、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越南工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3] - "粤链东盟"企业服务线上平台正式启用 [3] - 广东与东盟各国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宣告成立 [3] - 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粤商贸易投资服务中心以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广东联络办公室同步揭牌 [3]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再迎重要节点!2号下穿通道双线隧道顺利贯通
广州日报· 2025-06-13 23:43
工程进展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号下穿通道双线盾构施工任务圆满结束,盾构区间B线顺利贯通 [1] - 2号下穿通道全长约1399米,盾构段长约1128米,区间下穿2条飞行区跑道、5条滑行道 [1] - 该项目是全国首次采用盾构法穿越运营跑道的施工项目 [1] 项目意义 - 2号下穿通道建成后将连接第一航站区与东货运区间的地面交通,并与5号、6号下穿通道共同形成第一、二航站区间的快速通道 [1] - 项目建成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实现"空陆铁"立体交通网 [2] - 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 [2] 技术创新 - 项目开创了国内民航领域大型盾构穿越运行跑道的先河 [1] - 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紧盯不停航施工及大盾构隧道施工前沿技术 [1] - 项目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和严格不停航施工要求 [1] 后续计划 - 广东机场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全力投入到3号通道的建设中 [2] - 项目对加快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胸怀“国之大者” 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广州日报· 2025-06-12 05:5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 - 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 -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携手港澳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全力推动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2] - 会议提出要引领共建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南沙发展重点 - 全力推进《南沙方案》攻坚突破,持续放大《南沙意见》、"南沙金融30条"等政策叠加效应 [2] - 充分发挥省南沙工委机制作用,高质量推进第一阶段发展目标任务落实 [2] - 加快建设具有南沙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重点片区规划和城区品质,打造湾区合作新标杆 [2] 产业科技创新 - 全力推进产业科技融合创新,系统整合科创资源、产业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 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2] - 携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全力推进全方位互联互通,深化"湾区通"工程,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 [2] - 积极探索与港澳及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效衔接,用足用好跨境理财通、数字人民币应用、数据跨境流动等各类政策 [2] - 加快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航运联合交易中心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2] 区域协调发展 - 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大平台能级 [2] - 统筹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深化广深联动、广佛同城 [2] - 牵引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 工作落实机制 - 全面梳理评估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工程推进落实情况 [2] - 聚焦重点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督办落实和监督检查 [2] - 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2] 战略部署要求 - 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工作部署 [3] - 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围绕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3] - 持续深化穗港澳深度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城市协同联动 [3]
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良好环境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生产经营和数字化转型情况受到广州市市长关注 [1] - 市长希望公司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等国家战略 [1] - 市长鼓励公司注重创新引领 强化品牌培育 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势 [1]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广州市场和流量优势 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集群 [1] - 广州市政府承诺深化与在穗央企战略合作 实现相互赋能和共赢发展 [1] 广药集团 - 市长勉励公司结合"十五五"规划做好未来谋划 找准比较优势 [2] - 市长要求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做大体量 盘活存量 培育增量 [2] - 市长强调公司应发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2]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降本增效 市场开拓 资源盘活等措施应对不确定性 [2] - 市长鼓励公司重视生物医药自主研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增长点 [2] - 市长支持公司深化穗澳中医药产业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 加快国际化步伐 [2] 广州市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强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 优化关键要素保障 [2] - 政府承诺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排忧解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发布会预告:周四!有关深圳
证券时报· 2025-06-10 20:3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发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及深圳市领导将于6月12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1] - 中办国办正式印发该意见,旨在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体制、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领域的综合改革,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3] - 政策目标是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强化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全国辐射带动作用[3] 改革重点领域部署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构建创新发展生态链[3] - 重点推动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3]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国际竞争力[3] - 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管理[3]
广东这一重大安置工程提前交付,助力广州北部临空产业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0 13:36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展 -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1][2] - 项目涉及1.8万户、6.2万动迁居民安置,规划建设15个安置区,总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千亿元 [2][5] - 首批安置房提前半年通过竣工验收,2024年80%安置房可交付,15个安置区将全面封顶 [1][3][5] 安置区建设与民生改善 - 安置区配套建设25所幼儿园、17所中小学,可提供超48000个学位,满足义务教育需求 [5] - 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高中部已竣工,将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带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5] - 项目同步建设81条市政道路,提升片区人居环境品质,促进空港片区招商引资 [5] 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 白云机场第五跑道已启动校飞,进入投运前最后验证阶段,将强化广州北部增长极空间布局 [4] - 北部增长极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目标到2035年形成3000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达1万亿元 [6] - 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吸引滴滴出行、高景太阳能等重点企业落户 [7]
省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6-10 06:42
会议核心内容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并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1] - 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并持续深化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 [1] -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贡献更多陕西力量 [1] 港澳工作重点任务 - 密切与港澳社会各界联系并办好涉港澳相关活动 [2] - 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加快共建"一带一路"陆海空联动大通道 [2] - 持续拉紧经贸联系纽带并提升教育、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合作质效 [2] - 充分发挥陕粤港澳活动周等平台作用并围绕文化旅游、法律服务、青少年等方面举办更多活动 [2] - 落实落细惠港惠澳各项政策并完善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便利化措施 [2]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和企业来陕投资兴业 [2] 组织领导保障 - 加强党对港澳工作的全面领导 [2] - 强化部门协同并完善制度机制 [2] - 建强干部队伍并为推动港澳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来粤开展专题调研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09 09:4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调研 -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赴广东开展专题调研 重点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粤澳合作情况 [1] - 调研组实地考察中山 江门 佛山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园区 文化场所等 [1] - 调研组与企业家 科技工作者 人大代表深入交流 听取意见建议 [1] 调研成果与反馈 - 调研组对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印象深刻 [1] - 澳门人大代表表示将积极推动澳门各界参与大湾区建设 加快转化调研成果为务实合作 [1] - 调研组在广州召开交流会 广东省介绍大湾区建设及粤澳合作进展 [2] 政策建议与规划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希望澳门人大代表围绕大湾区建设依法履职 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2] - 调研组将形成专题报告和议案建议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转交相关机关研究处理 [2] 参与人员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 副主任张硕辅 秘书长许红参与调研及交流活动 [1][3] - 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张应杰在交流会上发言 [2]
加快智库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1
智库在澳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 智库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政府决策科学性、推动经济社会繁荣中扮演关键角色,澳门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智库建设 [1] - 澳门智库机构发展呈现多元化、专业化与国际化的特点,在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澳门回归25年来开创历史上最好发展局面,未来智库需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智力支撑 [1] 智库的四大核心使命 讲好澳门故事 - 智库需做强社科理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新媒体渠道扩大社科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为澳门特色"一国两制"实践提供学理支撑 [1] - 以思想穿透力、理论阐释力、文化引领力三维赋能,擦亮澳门社科理论创新"国际金名片" [1] - 促进"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发展,助力澳门实践继续走在前列并拓展其世界意义 [1] 开拓创新实践 - 智库需加强调研整合社科资源,围绕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等课题建言献策 [2] -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区域合作深化提供解决方案,助力特区政府科学决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 -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一国两制"实践注入创新动能 [2] 搭建学术桥梁 - 澳门本地智库需加强团结协作,实现社科理论界大联合 [2] - 积极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社科界的交流合作,构建跨境知识共同体 [2] - 发挥澳门中葡平台优势,建立葡语国家治理数据库与政策实验室,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知识传导枢纽 [2] 培养人才梯队 - 智库应建设国际化社科研究人才梯队,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3] - 搭建"旋转门"机制促进智库与政府间人才流动,增强智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 [3] - 吸纳离任公务人员发挥专长,构建高级人才蓄水池提升政策研究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