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获批 将打造七大文化集中保护区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35
三亚市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 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三亚市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按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镇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构建保护框架 [1] - 规划形成"一环、一心、两带、一轴、七片区"总体格局,包括五指山余脉环山景观、历史镇区核心展示区、宁远河与崖州湾景观带、古城-南山景观轴及七大文化保护区(史前文化、黎族文化等) [2] - 保护范围覆盖崖州区行政管辖区域,重点管控历史镇区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禁止破坏性建设活动 [3] 三亚市保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 保平村作为明清传统民居代表,批复要求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按村域和古村两级保护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规划重点为保平古村,强调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3]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 政府要求挖掘崖城、保平村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优化人居环境、加强防灾体系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3] - 规划明确将南山文化、南繁文化、海洋文化等七大主题保护区纳入整体开发体系 [2]
跟着演出去旅行 成都青羊编织文旅融合消费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7-02 21:47
文旅融合消费新范式 - 青羊区2024年共举办各类演出超3000场,票房收入约2亿元,形成文旅融合消费新范式[1] - "五一"假期青羊区累计接待游客278.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演艺演出表现亮眼[6] - 非遗博览园自2019年起累计举办超40场户外音乐节,2021年创下一年8场的峰值纪录[4] 音乐节经济效应 - 成都仙人掌音乐节未开演已吸引大麦平台6万"想看"点击量[3] - 2025草莓音乐节首日观众2.3万人次,两日累计5万人次,跨城观众占比达50%[4] - 跨城乐迷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消费领域全面开花,形成"票根经济"效应[4][5] 文化演艺品牌建设 - 《花重锦官城》跻身成都十大文化新品牌,2022年上演以来吸引数万观众打卡[1][6] - 四川大剧院推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乐和长歌》和音乐剧《古蜀·三星堆》[6] - 明堂NUSPACE年办近100场演出,西村LIVE举办夏至音乐日等多元文化活动[6] 暑期演艺市场动态 - 四川大剧院暑期将上演《英歌》《王阳明》《孔雀》等非遗及经典舞剧[7] - 文殊坊妙剧场暑期常态化演出《花重锦官城》,以剧目作为城市文化窗口[9] - 非遗博览园将迎来《遗忘的时光》等影视剧取景拍摄[9] 影视综艺文旅联动 - 微短剧《她的月光曲》《我的军师是孔明》融入青羊市井元素创新文化传播[9] - 综艺《哈哈哈哈哈》在青羊取景后获腾讯全网热搜第一,话题讨论量4.9万[9] - 影视作品取景地预计将吸引游客打卡,形成"镜头旅游"新趋势[9]
黑龙江鹤岗:小串烧烤节点燃夜经济,引擎 “美食+文旅”奏响消费升级交响曲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24
夜经济活动 - 第三届鹤岗小串烧烤节暨第三届青岛啤酒节在人民广场启幕,串联多区夜经济矩阵,打造"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立体消费图景 [1] - 活动为期9天,吸引近万名市民游客参与,鹤岗小串与啤酒形成"舌尖上的黄金CP",获得游客高度评价 [2] - 活动搭建200米美食长廊,结合摇滚演出、烟火秀等沉浸式体验,将夜经济从味觉享受升级为感官盛宴 [2] 区域夜经济特色 - 兴山区结合汉服体验、长影老片修复展映与星空夜市,打造文化客厅 [3] - 南山区推出"集装箱夜经济",涵盖星空露营、九州美食街等七大功能区,形成视觉与味觉双重打卡地 [3] - 工农区成龙小区美食街20家餐馆夜夜满座,天水湖夜市30个小吃摊位搭配消费券,带动餐饮消费额同比增长35% [3] - 向阳区举办"俄罗斯啤酒节",260米网红墙绘与俄式餐吧、延吉美食大排档形成跨国风情矩阵 [3] - 东山区栖迟小筑集就餐、游玩、垂钓、露营于一体,每晚放烟花增添浪漫氛围 [3] - 萝北县凤栖湖公园和绥滨县沿江广场通过水幕夜景与美食夜市,将夜经济延伸至县域 [3] 文旅融合与政策支持 - 鹤岗市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打造"龙江三峡"游船、名山露营等核心产品,构建"美食引流+文旅留客"生态链 [5] - 依托人民广场、天水湖公园等载体,形成"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复合型消费场景,端午假期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超10万人次 [5] 夜经济转型与影响 - 鹤岗夜经济突破传统"吃吃喝喝"模式,向"文化体验+消费升级"转型,市民评价夜生活越来越"燃" [10] - 夜经济成为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从舌尖蔓延至全域,点亮百姓夜生活 [10]
科技赋能 桐庐邀您重返“神仙洞”
杭州日报· 2025-07-02 10:50
瑶琳仙境发展历程 - 1980年6月8日瑶琳仙境第一洞厅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45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1] - 景区开发带动桐庐旅游经济,形成"开一个洞、富一个村、活一个县"的桐庐现象 [1] - 45周年之际推出5.0版科技升级,引入国家级非遗灯彩团队打造千米洞窟光影艺术,保留溶洞飘雪、VR体验等地心探险项目 [1] 桐庐文旅产业升级 - 瑶琳仙境开发被视为桐庐文旅事业起点,45年间持续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推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及旅居生活转型 [2] - 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诗画布局,目标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 [2] - 新世纪以来深化文旅融合与科技创新,依托民营经济探索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公开肯定 [2]
口子窖:高端动销不及预期;四川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丨酒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9:40
口子窖业绩说明会 - 兼系列中档偏低价位产品(兼5、兼6、兼8)动销良好,价格稳定在公司指导价格体系 [1] - 高端兼系列产品(兼10、兼20)动销不及预期,价格略低于指导价格 [1] -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面临挑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1] 天佑德酒政府补助 - 全资子公司西藏阿拉嘉宝酒业获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约759万元,补助形式为现金 [2] - 政府补助短期内将增厚公司利润,但补助款不具备可持续性 [2] 四川白酒文旅发展 - 四川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开发川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 依托中国白酒博物馆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强化区域品牌认知 [3] - 高质量举办糖酒会、酒博会等活动,为川酒企业提供展示和消费场景 [3]
参观者变身实践者
经济日报· 2025-07-02 08:10
民俗体验游市场现状 - 以深度体验民俗风情为核心的旅游热潮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1] - 游客旅行方式显著变化,出行前对目的地文化符号有明确了解并带着体验期待而来[1] - 社交平台为民俗文化传播提供契机,使其以更生动方式广为人知并激发游客探寻愿望[1] 游客需求特征 - 游客呈现深度体验、文化参与及社交互动的需求特征,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实践者[2] - 游客对"在场感"要求提高,更注重当下感受和个体体验[1] - 通过具身化学习与沉浸式体验激活民俗记忆与文化自觉[3] 行业发展趋势 - 民俗体验从节日限定变为日常打卡,体验逐渐常态化[2] - 从单一活动向综合文化场景升级,文化空间转型为旅游目的地[2] - 传统技艺和习俗活动从"深闺"走向大众,使书本内容鲜活起来[2] 产品开发特点 - 巧妙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将节气节日、街区文化、生活烟火气等元素有机融合[1] - 辽宁盘锦"辽河渡口"餐厅将博物馆、书店、米其林餐厅、非遗体验融为一体[2] - 民俗游让游客收获远不止新奇感受,形成对文化价值的直观认知[1][2] 资源开发要点 - 民俗文化必须保留自身主体性和本真性,避免被过度消费[3] - 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导致民俗失真,防止文化沦为单纯消费符号[3] - 开发者需在创新形式与守护内核之间找到平衡点[3]
“90后”侨青沪上四季行走进金山 感受湾区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3:27
活动概述 - 上海市侨青会主办"'90后'侨青·沪上四季行"活动走进金山区 30余名"90后"侨青参与活动 [1] - 活动旨在为"90后"侨青量身定制品牌活动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汇集新生力量 [1] - 活动展示侨界青年团结奋进精神面貌 参与者收获颇丰 [1] 金山区发展优势 - 金山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拥有7.2公里稀缺滨海岸线 [3] - 金山具备华东无人机基地等产业载体 在文旅融合与低空经济领域潜力巨大 [3] - 金山是连接沪浙关键节点 文旅禀赋与发展空间备受瞩目 [7] 产业与投资机会 - 金山文旅资源与产业潜力为侨界青年提供广阔发展舞台 [7]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金融 科技 文创等 侨青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4] - 特色产业载体包括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古镇 [4] 活动成果 - 侨青以国际化视野为金山发展建言献策 现场思维碰撞频现亮点 [4] - 活动促进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 共绘合作共赢图景 [7] - 上海市侨青会将持续深耕"沪上四季行"品牌活动 引领新侨青年聚焦区域发展 [7]
从“疍家渔乡”到“蓝色样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1900平方千米海域和118千米海岸线,2018年被列为全国唯一少数民族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陵水以探索海洋旅游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为核心任务,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升级,打造可复制的"陵水方案" [3] - 分界洲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2024年科技艺术嘉年华吸引八方游客,塑造"文化出海第一城"形象 [6] 海洋旅游产业升级 - 2023年建成海南省首家海上共享渔庄和国内首个疍家文化博物馆,疍家渔排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 [5] - 推出疍家文化体验、生态垂钓、深海观光三大休闲渔船线路,2024年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名录 [5] - 环岛旅游公路通车串联资源,新增3家"三椰级"乡村旅游点,7个点位入选海南百大网红景点 [5] 深远海养殖转型 - 2020年划定1.2万亩深水网箱养殖区,实施转产渔民每户减免50亩海域使用金政策 [9] - 2024年布局3.4万亩"沿海深蓝渔业产业发展带",推进深水网箱、桁架养殖装备等项目建设 [9] - 黄鳍金枪鱼养殖技术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人工产卵重大突破 [9] 海洋生态保护 - 开展潟湖环境整治、"蓝色海湾"行动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11] - 新增红树林6300亩,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榄李2000余株,修复海草床和珊瑚礁生态系统 [12] - 建立"湾长+河长+林长"联动机制,布设海上监测浮标实现常态化管理 [12]
首趟“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从泰山站开出
齐鲁晚报· 2025-07-01 09:48
旅游列车开通运营 - "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于7月1日8时52分正式投入运营 从泰山站驶出[1] - 列车为泰山至东营Y742/3 Y746/7次 属于"好客山东·齐鲁1号"系列旅游列车[3] - 经辛泰铁路 停靠泰山 莱芜东 源迁 南仇 桓台 博兴 东营7座车站 全程票价41 5元[3] 文旅融合服务 - 国铁济南局与泰安 东营文旅部门联动 将车站站台和列车车厢作为展现齐鲁文化的"第一窗口"[3] - 设置"石敢当"卡通玩偶 特色主题打卡点 非遗文化展示点吸引游客互动[3] - 旅客凭车票可享受"泰山+惠游套票"及各类消费场景优惠政策[3] 运营服务优化 - 泰山站根据实时客流动态调整进出站通道 增设团体旅客专用通道[5] - 配备急救小药箱 与公交公司建立运力联动机制 动态调整接驳班次[5] - 列车实施"四多 五式 六心"服务法 提供舒适旅行体验[5] 交通网络完善 - 此前泰安与东营无直达列车 需通过济南 淄博等地中转[6] - 新列车实现泰山风景名胜区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直联[6] - 串联"看泰山日出"与"观黄河入海"两大经典旅游项目 提升出行效率[6]
陕西推出1200余项暑期文旅活动 邀游客共赴夏日之旅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9:10
暑期文旅活动规划 - 陕西省文旅厅组织推出暑期文旅活动1216项2792场、夏季旅游精品线路111条,发放价值2000余万元的暑期惠民卡券 [1] - 活动涵盖8个主题,包括研学旅游主题活动268项、亲子度假主题活动87项、乡村旅游主题活动62项等 [1] - 策划推出夏景风光、民俗风情、乡村美景、亲子度假、红色记忆5条精品线路 [1] 研学旅游产品 - 针对学生群体打造优质研学产品,涵盖"探寻历史文化""追寻红色印记""博物馆里的知识"等多个主题 [2] - 全省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旅游景区推出探索中华文明、非遗技艺体验等研学实践活动 [2] 避暑文旅场景 - 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清凉避暑文旅场景,包括咸阳老街、安康市石泉县秦巴老街等文化和旅游消费区 [2] - 举办汉服秀场、星空露营、篝火晚会、游船夜游等特色活动126项 [2] - 全省各地将举办75项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和83项亲水消夏活动 [2] 惠民政策 - 陕西文旅惠民平台将发放演出、景区等5至8折惠民券 [2] - 全省各市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实行门票减免、推出优惠套票等数十种形式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