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在武汉 住着至少175种蝴蝶
长江日报· 2025-05-04 08:41
5月3日世界花园大会上,首个"武汉蝴蝶名录"揭晓谜底:6科175种蝴蝶落户江城,其中包括中华虎凤蝶、金裳凤蝶等一批国家二级以 上保护物种。 蝴蝶,号称"会飞的花朵",也是敏感的生态信使。随着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不断加深,在野外观察与生态保护过程中,亟 需一份相对严谨的武汉本土蝴蝶底本数据。 武汉这座被长江吻过的城市,地理轮廓形如一只展翅彩蝶。那么,这个"蝶形城市"到底住着多少蝴蝶"居民"? 在武汉山地发现的中华虎凤蝶 但武汉市域内的蝴蝶文献极其有限,也一直没有见到一份公开发布的本土蝴蝶名录。 于是,一群热心的武汉蝴蝶爱好者挺身而出,发起了一个"武汉蝴蝶观察"公益活动。 "中华虎凤蝶身披'虎纹战袍',金裳凤蝶自带'黄金衣甲'……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批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集体亮相,很多冷门蝶种纷纷出 镜。"名录发起人之一的董立坤介绍,这份"蝶类户籍"藏着太多惊喜。 81位"追蝶人"持续一年,共完成2929次野外记录,为115种蝶类在江城"蝶形地图"上勾勒生态坐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武汉首次"都市寻蝶记",武汉蝴蝶爱好者自主开发了一个"观蝶"小程序,如同一个"AI蝴蝶记录簿",让大家更方便上 传观察记录。 "观蝶" ...
为它写诗——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诗意启幕
华夏时报· 2025-04-30 18: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4月26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描述的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斑鳖。4月29日,记者点开"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的诗歌征集官方页面,再次看到斑鳖的身影。 因为珍稀,所以珍惜。为呼吁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第三届"以诗之 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于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启动。活动由《诗刊》社、CM公益传播发起,自然资源 部宣传教育中心支持。 "截至4月29日,我们已收到诗歌投稿篇百余篇。"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向全国发出邀请——以 诗意叩击山海,以珍稀物种的名称作为诗歌标题,为珍稀物种创作诗歌,让珍稀物种被看见、被珍惜,在寻常生 活中感受生命之间的脉动。 斑鳖之殇:当"不知道"成为种群消亡的推手 "我是一只斑鳖,我的族群,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存活了2。7亿年,如今,全球存活个体不足3只,我将消失在这 个人类时代,也许人可以复制关于我的图片与视频,却永远无法复刻我身上的暗橄榄绿色,大自然赋予形成横竖 交织的线纹,未来人类将继续主宰 ...
广东两处世界地质公园获最新绿牌认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8 16:04
世界地质公园评估结果 - 10家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评估 [1] - 丹霞山、雷琼获得2025—2028绿牌认证 [1] -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达49家,居全球首位 [1] - 广东省拥有2家世界地质公园 [1]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 丹霞山为全球丹霞地貌命名地和研究基地 [3] - 2004年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年内4次评估均获绿牌 [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推进丹霞地貌研究国际化 [3] - 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推广"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学校"经验 [3]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 以火山地质景观和热带生态为特色,2006年申创成功 [3] - 四次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认证 [3] - 评估整改涉及显示度、设施建设、科普教育等7方面 [3] - 未来将优化地质景观、提升智慧服务,构建沉浸式研学场景 [3]
34万人热衷的“打鸟”到底有多上头
新京报· 2025-04-28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明星出游引发观鸟行为破圈,国内观鸟人群日益庞大且以中青年为主,观鸟者入坑原因多样,部分地区观鸟活动火热,观鸟热彰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并转化为经济价值 [1][19] 分组1:观鸟人群规模与特点 - 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从2018年到2023年,观鸟人群从14万人增长到34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约为2.42% [1][2] - 中国观鸟爱好者年龄分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与欧美国家老年人占比较高不同 [2] - 2023年度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前三的最热地点中有12所高校,大学生成为各地观鸟记录贡献的新主力军 [4] 分组2:观鸟活动发展历程 - 中国公认的观鸟元年是1996年,北京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绿家园”开始提倡和组织民间观鸟活动,随后各类观鸟活动迅速发展 [2] - 1938 - 1941年高校老师带专业学生进行科考观鸟活动,积累资料写成《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是中国关于鸟类数量统计的第一篇实地考察报告 [5] 分组3:观鸟者入坑原因与参与项目 - 观鸟者入坑理由主要集中在“幼时启蒙”“欣赏鸟类与自然”“社交性强”“成本相对不高”等因素 [6] - 观鸟入门门槛低,除基本设备投入外无其他高额花销,可单独或与亲友出行,还能通过社群交流 [7] - “深水区”观鸟者深度参与鸟类繁殖调查等公民科学项目,如中国繁殖鸟类调查 [9] - 2023年得益于观鸟者探索辨识,有20种以往5年未记录的鸟种被记录到,包括罕见种和迷鸟 [9] 分组4:观鸟热门地区 - 根据《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四地是全国观鸟最热地点,上海以2216篇上传记录领跑 [14] - 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位于候鸟迁徙关键路线上,经济发达,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好,野生鸟类多,观鸟消费群体壮大 [15] 分组5:观鸟的经济价值 - 有充足鸟类资源的地方通过组织观鸟季等活动促旅游搞收入,如2023年江西鄱阳国际观鸟季,活动资讯浏览总量超6亿次,带动200余万人次观鸟,预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17][18] - 2024年3月深圳出现扁嘴海雀,吸引各地观鸟拍鸟人坐飞机前往 [19]
2025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青悦· 2025-04-27 17: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减排、提升气候韧性的关键力量,也是各国迈向“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需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然而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容乐观 [6][8] - 加强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至关重要,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国内监管、消除风险、满足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必然选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背景 - 新能源产业为能源转型注入动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运营中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如破坏生态系统、干扰动植物生存等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要求提高,相关组织发布提案和标准,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 [6][8] 第二章 调研名单及方法 - 分析选取新能源行业相关上市企业42家,其中国内36家、国外6家,主要依据企业规模、行业覆盖及地域代表性选择 [9][10] - 国内企业报告来源于各交易所公开发布的资料及青悦ESG报告提取库,国外企业报告源自其官网 [9][10]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 MSCI评级结果 - 国外领先(AAA/AA)3家,主动(A/BBB/BB)2家,未深入评级1家;国内A级(6/BBB/BB)9家,CCC级(8/CCC)8家,未纳入评级19家,整体国内企业多数未纳入评级,纳入评级的企业表现一般 [11][16] 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 - 治理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建立了ESG治理架构,但提及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组/部门的企业较少,国外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决策流程方面表现较好,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实质性规划 [13][19] - 战略方面,国内企业在政策、规划、指标体系方面披露存在不足,与国外头部企业有差距,如国内金风科技在生物多样性管理方面有一定表现,但仍需完善 [30][31] - 风险管理方面,国内企业对生物多样性风险披露较少,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国外企业如GE Vernova披露了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 [35][37] - 指标与目标方面,国内外企业多数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国内长江电力在指标目标披露方面相对较好 [38][40] - 案例披露方面,国内企业案例数量少、内容不丰富,国外企业如NextEra Energy案例依据充分、内容完善 [43][45] 披露现状分析 - 国外新能源上市企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报告方面整体表现更优,国内企业在各关键环节披露有待提高,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和管理 [47] 第四章 国内新能源企业披露典型案例 报告披露案例 - 优秀披露案例:电能实业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环境责任领域重点关注内容,披露自身管理战略及目标 [48] - 管理提升案例:浙江新能2023年在生物多样性披露方面有进步,但与领先企业仍有差距 [52] - 有待改进案例:中国电建虽进行了实质性议题分析,但未将生物多样性置于高实质性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披露不够深入 [53] 生态破坏处罚案例 - 多家新能源企业因违法占用土地、破坏森林、违规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受到处罚,涉及华能、大唐、华电、中国电建等企业 [59][61][62]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佳,企业表现参差不齐,多数企业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披露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 [16][34][42] - 企业应制定明确、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建立有效监测和披露机制,提升管理和披露水平 [42]
杭州再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称号
每日商报· 2025-04-27 10:59
近日,2024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结果出炉,杭州市再获优秀市称号,已连续十年获评美丽浙江考 核优秀。 2024年以来,杭州通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完成 2157个减排项目和457个重点区域近源污染整治,市区PM2.5浓度同比改善3.2%。扩面升级40个"污水零 直排区",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提供"净地"约549亩,累计建成"无废细胞"2900余个,"无废指数"连续3年 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实施7项碳达峰重点工程,建立七大类91个"双碳"重大项目库,共计投资1200多亿元,新增 光伏并网137.34万千瓦,新增新型储能53.87万千瓦。成为首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零排放施 工机械试点城市。新增更新电动公交车1218辆、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24017辆,改建完成全国首 艘甲醇燃油双燃料发动机营运货船。创建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11家,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2家、工厂 12家。 在生态方面,划定4693.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制定《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