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AGI)
icon
搜索文档
AI巨头的奶妈局
36氪· 2025-10-02 09:13
Anthropic最新融资与运营动态 - 完成13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830亿美元[1] - 计划在年内将海外员工队伍扩张两倍,应用AI团队扩张四倍[1] - 公司成立4年,客户数量从不到一千家增长至三十万家[1] - 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的人均使用量超过美国本土[1] Anthropic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创始团队来自OpenAI,专注于AI安全性与可靠性[6] - 目标客户为金融、医疗、法律等受监管行业[6] - Claude系列模型在代码生成和逻辑推理领域口碑良好[6] - 80%收入来自企业订阅和API调用,年化收入从10亿美元飙升至50亿美元[6] 云计算巨头与AI公司的战略联盟 - OpenAI与微软深度绑定,GPT系列模型运行于Azure云平台[2][4] - OpenAI每年向微软支付上百亿美元云服务费用[3] - 微软通过Copilot将GPT技术集成至Word、Excel、Teams等产品[3] - Anthropic与亚马逊合作,AWS投资80亿美元并将其作为平台主推模型[6][7] - Anthropic深度整合亚马逊自研芯片Trainium与Inferentia[7] 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 - AWS在全球云市场份额为30%,微软Azure为20%[19] - Azure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24%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25%[18][21] - AWS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37.7%下降至2025年的30%[21] - AWS年云收入为900亿美元,增速不足20%,低于Azure的28%增速[21] 算力资源与行业瓶颈 - 大模型训练需消耗上万张GPU卡,单次迭代成本达数千万美元[10] - 英伟达GPU市占率接近90%,H100芯片价格达2.5万至4万美元[22] - 芯片交付周期长达1至2个月,算力资源严重稀缺[22] - 模型训练需消耗大量电力,数据中心面临土地、电力和冷却系统限制[10][26] 行业外部变量与挑战 - AMD推出MI300芯片,英特尔推广Gaudi系列,可能打破英伟达垄断[25] - 数据中心面临电力审批与环保压力,微软与亚马逊已签署长期电力合同[27] - 美国与欧盟推出AI监管政策,要求算法透明与数据合规,增加合规成本[28] - 中国监管强调安全优先,要求生成式AI备案,国内外市场形成不同发展路径[29]
智谱发布新一代大模型GLM-4.6 寒武纪、摩尔线程完成适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30 16:16
产品发布与性能 - 公司于9月30日正式发布并开源新一代大模型GLM-4-6 [1] - 模型在Agentic Coding等核心能力上实现大幅跃升 [1] - 模型代码生成能力在公开基准测试和真实编程任务中已全面对齐Claude Sonnet 4 [3] - 模型在长上下文处理、推理能力、信息检索、文本生成及智能体应用等方面均实现全面升级,整体性能超越DeepSeek-V3-2-Exp [3] - 在74个真实场景编程任务测试中,GLM-4-6实测超过Claude Sonnet 4,超越其他国产模型 [4] - 在平均token消耗上,GLM-4-6比GLM-4-5节省30%以上,为同类模型最低 [4] 技术合作与生态建设 - GLM-4-6已在寒武纪领先的国产AI芯片上实现FP8+Int4混合量化推理部署,为首次在国产芯片上投产的FP8+Int4模型-芯片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摩尔线程基于vLLM推理框架完成了对GLM-4-6的适配,其新一代GPU可在原生FP8精度下稳定运行模型 [4] - 寒武纪与摩尔线程的适配标志着国产GPU已具备与前沿大模型协同迭代的能力,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AI技术生态 [5] - GLM-4-6搭配国产芯片的组合将率先通过公司MaaS平台面向企业与公众提供服务 [5] 商业化与行业地位 - GLM-4-6是全球开源生态中性能最强的通用大模型之一,提升了国产大模型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3] - 上一代模型GLM-4-5在Openrouter上稳居全球前十供应商,自发布后公司MaaS平台API商业化同比实现10倍以上增长 [4] - 公司已公开GLM-4-6全部测试题目与Agent轨迹,供业界验证与复现 [4] - 模型已上线公司MaaS平台bigmodel-cn,即将在Hugging Face、ModelScope同步开源,并遵循MIT协议 [1]
计算机行业周报:ChatGPTPulse开启个性化服务,Kimi升级Agent模式-20250930
华鑫证券· 2025-09-30 14:2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计算机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算力市场保持高景气度,2025年云栖大会释放明确增长信号,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为期三年、规模达38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9][61] - AI应用层创新活跃,交互模式正经历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服务的根本性转变,ChatGPT Pulse的推出标志着大型语言模型向协作型助手跨越 [4][34] - AI Agent能力显著提升,月之暗面Kimi发布的OK Computer通过端到端训练优化模型,具备自主规划与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4][18] - 法律科技等垂直领域的AI应用获得资本市场青睐,Filevine完成4亿美元融资,其产品留存率达96%以上,美元净留存率超120% [5][48] 算力动态 - 算力租赁价格保持平稳,以A100-40G配置为例,腾讯云价格为5.73元/时,阿里云价格为31.58元/时,环比上周均无变化 [17][22] - Kimi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发布Agent模式“OK Computer”并启动灰度测试,该模式基于总参数达1T的Kimi K2模型构建,显著提升了智能体的工具调用能力 [4][18][23] - OK Computer构建了多模态工具集成框架,核心功能包括任务规划、程序开发、终端指令执行、网络检索等,采用“免费试用3次+付费使用”的阶梯访问机制 [4][31] - 内部测试显示,OK Computer能够自动化完成多功能网站开发、海量数据分析及高品质演示文稿生成等复杂任务 [28][29] AI应用动态 - 2025年9月18日至24日期间,AI相关网站周访问量前三为ChatGPT(1373.0百万)、Bing(796.8百万)、Gemini(271.7百万),其中Gemini访问量环比增长2.57% [33][35] - Gemini的平均停留时长环比增长6.75%,增速位列第一 [33][35] - OpenAI于9月26日推出ChatGPT Pulse功能,首先面向ChatGPT Pro用户开放,通过分析用户聊天记录和外部应用信息生成个性化每日简报 [4][34] - Pulse功能实现了AI从工具型问答向协作型助手的跨越,具备多场景适配能力,并强调用户可控性与隐私保护 [4][38][41] AI融资动向 - 法律科技公司Filevine于9月24日完成4亿美元融资,过去15个月内已完成两轮融资,由Insight Partners、Accel和Halo Fund等联合领投 [5][47] - Filevine平台日均处理超过2000万页文档,其AI产品DemandsAI、ValidationAI等深度嵌入法律工作流程,核心产品留存率超96%,美元净留存率超120% [5][48] - 融资事件反映法律科技行业整合加速,具备平台化整合能力的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 [49] 行情复盘 - 上周(9月22日至26日),AI算力指数最大日涨幅为2.22%,最大日跌幅为-3.31%;AI应用指数最大日涨幅为4.03%,最大日跌幅为-3.98% [53][57] - AI算力指数内部,超讯通信以+22.57%录得最大涨幅,*ST云创以-12.40%录得最大跌幅 [53][54] - AI应用指数内部,初灵信息以+20.48%录得最大涨幅,众信旅游以-10.70%录得最大跌幅 [53][59] 投资建议 - 2025年云栖大会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展区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5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超3500款展品 [8][60] - 阿里巴巴集团CEO系统阐述了AGI向ASI演进的三阶段路线,阿里云明确“通义千问开源、建设超级AI云”的战略路径 [9][61] - 阿里云计划至2032年将其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较2022年提升10倍 [9][61] - 报告中长期建议关注嘉和美康、亿道信息、迈信林、泓淋电力、唯科科技等在AI应用和算力领域有布局的公司 [10][62][63]
阿里AI战局再落一子:顶尖科学家许主洪转岗,执掌多模态交互模型
硬AI· 2025-09-30 13:52
公司AI战略调整 - 公司将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从智能信息事业群调岗至核心AI研发机构通义实验室,负责多模态交互模型研究[2][3] - 此次人才调动体现了公司以“AI驱动”为核心的战略,旨在将顶尖人才向AI基础模型研发领域集结[3] - 调整反映了公司对AI战略优先级的再聚焦,从C端应用创新转向集中优势兵力攻坚核心基础模型能力[4][5] 多模态交互技术布局 - 多模态交互被视为下一阶段AI突破的关键隘口,是AI从“能听会说”迈向“能看会想”的关键一步[3][6] - 公司通义实验室已构建包括语言、视觉、语音等的“全尺寸”和“全模态”模型矩阵,其开源模型在全球有巨大影响力[6] - 公司意图整合许主洪在多模态预训练领域的学术远见和工业经验,以在多模态核心赛道建立更强技术壁垒[6] 行业竞争与战略逻辑 - 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激烈军备竞赛,多模态能力成为竞争前沿,如谷歌Gemini、OpenAI GPT-4o等[6] - 顶尖人才的流向是战略方向的指针,显示出公司最高层对底层技术掌控力的极度重视[9] - 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核心模型集中,公司倾向于将宝贵研发资源投入底层模型以求颠覆性技术突破[9]
深度|对话Cursor创始人:周围有太多事情会让你去“打勾做任务”,而不是去专注于长期积累、真正去构建你感兴趣的东西
Z Potentials· 2025-09-30 11:59
公司创始人与早期背景 - Michael Truell是AI编程平台Cursor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带领团队于2022年底转向AI辅助编程领域[4] - 初中时代因受Paul Graham文章启发开始接触编程,最初学习Objective-C开发移动游戏,并长期关注YC内容[5] - 高中时期与朋友合作开发AI项目,包括制作机器人狗、迷你轴向机器人臂等,并自行实现微型神经网络库,获得早期机器学习实践经验[9][10][12] 创业历程与战略转型 - 创始团队2022年从MIT毕业后尝试多个创业方向,包括为机械工程师开发CAD辅助工具和端到端加密消息系统,但均未成功[13][14][17][18] - 2022年底决定转型AI编程辅助领域,尽管面临GitHub Copilot的激烈竞争,但团队认为该领域有巨大变革潜力[20][23][24] - 转型后三个月内完成产品开发并正式发布,最初版本为自研代码编辑器,集成AI功能[25][26] 产品发展与增长轨迹 - 2023年公司规模保持精简,仅有个位数员工,依靠产品口碑实现自然增长,用户量达到约100万级别[6][30][34][38] - 2024年实现爆发式增长,从100万用户增长至1亿用户,复利效应显著,每周增长率达10%[34] - 增长动力源于持续的产品改进,包括增强代码库理解能力、预测用户操作序列等核心功能优化[34] 技术路线与产品理念 - 公司早期曾考虑自研AI模型,但最终选择务实路线,基于现有技术构建产品[29] - 产品发展过程中坚持横向通用工具定位,拒绝专注于单一技术栈或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31][32] - 2023年经历大量原型探索后,逐步明确产品方向,并开始构建自有模型来增强API模型能力[33] 行业前景与人才观 - 认为AI技术将比近几个世纪任何技术革命更具影响力,但完全改变软件开发方式需要几十年时间[39] - 近期内AI将与工程师协作,像高级编译器一样工作,但人类仍需阅读逻辑和进行审查编辑[40] - 建议年轻开发者专注于真正感兴趣的项目,与志同道合者合作,重视长期积累而非短期任务[41]
【产业互联网周报】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甲骨文换帅;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钛媒体APP· 2025-09-30 10:28
人工智能模型与技术创新 - 百度智能云推出并开源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系列,包含3B、8B和70B三个版本,并在自研昆仑芯P800上完成全流程计算任务[3] - DeepSeek线上模型升级为DeepSeek-V3.1-Terminus版本,优化了中英文混杂、异常字符及Code Agent与Search Agent表现[4] - 美团发布高效推理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是中国首个兼具“深度思考+工具调用”与“非形式化+形式化”推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在多项推理任务中达到全球开源模型SOTA水平[8] - 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包括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等[24] - 腾讯混元发布并开源80B参数的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混元图像3.0”,是首个开源工业级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55] - 通义万相2.5系列模型发布,首次实现音画同步的视频生成能力[25] - 月之暗面Kimi发布全新Agent模式OK Computer,通过端到端训练提升智能体及工具调用能力[43] 算力基础设施与芯片发展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等环节,推动其美股夜盘飙涨9%[22][23]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预计到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29]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36] - 英特尔在云栖大会展出下一代至强处理器,采用英特尔18A工艺及Foveros Direct 3D先进封装技术[40]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用于共建AI数据中心,首个1GW容量系统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68] - 美国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与OpenAI扩大合作,新增协议金额高达65亿美元,总合同价值达到约224亿美元[63] 机器人技术与具身智能 - 智元机器人获得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其AgiBot World数据集将数据质量从实验室级提升至工业级标准[2] - 智元机器人GO-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全面开源,是全球首个采用ViLLA架构的通用具身智能模型[19] - 宇树科技CEO预测最快明年底人形机器人可以理解人类指令做任何动作,即便是在没见过的场景[33] - 英伟达在阿联酋与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聚焦下一代AI模型和机器人平台开发[57] - 东方精工与乐聚智能共同成立东方元启智能机器人公司,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等[17] - 中重科技等成立中重灵希机器人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35] 行业应用与生态合作 - 奔驰与字节跳动宣布战略合作,首款搭载豆包大模型的奔驰量产车全新纯电CLA将于今秋上市[12] - 华为与影石Insta360展开合作,联合打造手表与相机联动的新体验[7] - 钉钉AI表格助理上线,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并新增对百炼、Coze等平台工作流的支持[13] - 京东推出数字人万能助手“他她它”,具备语音点餐等功能[45] - 滴滴开启公测AI出行助手“小滴Beta v0.8版本”,通过智能理解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用车方案[49] - 微盟集团战略投资北美AI创新公司Genstore.ai,并成立“微盟出海”全新业务单元[34] - Variational AI与默克公司达成合作,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药物研发,交易总潜在价值最高可达3.49亿美元[58]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21] - 中国正加快推进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1万张[11] - 工信部表示“十五五”时期将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76]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79] - 吉林省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智能算力规模突破5000P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400亿元[71] - 湖北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算力总规模达到25EFLOPS,其中新建算力设施智算和超算占比不低于90%[78]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支持地方协同参与、共同建设[80] 企业动态与资本市场 - 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10] - 智元机器人正式入主上纬新材,邓泰华成为实控人,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拥有上市公司29.99%的股份[16] - 鼎信通讯公告澄清所获平头哥公司授权技术仅用于传统电力、安全领域产品,与AI智能推理算力芯片无关联[5] - 百度网盘海外版开放手机号注册,并针对海外用户进行AI功能升级[6] - 小红书上线AI办公APP“hi”,新增AI助手“hibo”具备联网搜索与深度思考能力[18] - 甲骨文更换领导层,将云基础设施业务总裁和工业业务总裁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56] - 浙江仙通拟4000万元对浩海星空增资,并成立机器人业务合资公司[69]
DeepSeek,重大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9-29 19:16
DeepSeek-V3.2-Exp模型发布 - 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发布DeepSeek-V3.2-Exp模型并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2][3] - 新模型引入自研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稀疏注意力机制旨在优化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3][5] - 模型在各大公开评测集表现与V3.1-Terminus基本持平有效性得到初步验证[8] 技术特性与产业合作 - 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技术实现细粒度稀疏注意力机制大幅提升长文本场景效率几乎不影响输出效果[5] - 华为云已完成模型适配工作最大支持160K长序列上下文长度[4] - 寒武纪同步实现模型适配并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MLU源代码[4] 商业化与开源策略 - 得益于服务成本降低官方API价格下调开发者调用成本降低50%以上[1][9] - 新价格政策下输入缓存命中时0.2元/百万tokens未命中时2元/百万tokens输出为3元/百万tokens[9] - 公司在Huggingface和ModelScope平台全面开源模型并为V3.1-Terminus保留API接口至2025年10月15日[11] 行业竞争动态 - 在DeepSeek-V3.2发布前夕智谱GLM-4.6即将发布并提示带来更大上下文[15][16] - 智谱Z.ai官网已将GLM-4.5标识为上一代旗舰模型[1][17] - 智谱GLM-4.5在41个公开视觉多模态榜单达同级别开源模型SOTA性能BFCL v4基准全球第一成本仅为Claude Opus 4.1的1.5%[18]
颠覆大模型后训练,陈丹琦团队提出「基于模型奖励思维的强化学习」RLMT
36氪· 2025-09-29 18:54
研究突破与核心观点 - 普林斯顿大学陈丹琦团队提出新型训练框架RLMT,将可验证领域的推理能力成功迁移至通用聊天场景,实现大语言模型在开放式任务上的突破 [2][3] - RLMT框架的核心创新在于融合了RLVR的显式推理引导和RLHF的人类偏好对齐,要求模型在生成最终响应前先生成详细推理轨迹,并通过基于偏好的奖励模型进行在线强化学习优化 [6][7] - 经RLMT训练的8B参数模型在聊天和创意写作方面超越GPT-4o,并与Claude-3.7-Sonnet (Thinking)相当,展现出以小博大的强大性能 [3][16] 技术框架与实现方法 - RLMT框架采用先生成推理轨迹再输出结果的模式,通过GRPO等在线强化学习算法,使用偏好奖励模型对整个"推理+响应"过程进行评分优化 [7][10] - 框架支持两种训练模式:基于Gemini 2.5 Flash或GPT-4.1-mini生成带推理轨迹数据进行监督微调的热启动模式,以及直接应用于基础模型的零训练模式 [11] - 研究团队在关键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选用GRPO算法、采用高性能奖励模型Skywork-v1-Llama-3.1-8B-v0.2,以及构建覆盖真实用户对话的7.5k提示库 [10] 性能表现与实验结果 - 实验覆盖Llama-3.1-8B和Qwen-2.5-7B两个模型家族,在7类基准测试中RLMT模型均大幅领先,聊天基准测试优势最为显著,平均分差达3-8分 [14] - Llama-3.1-8B-Instruct-RLMT在WildBench上获得50.4分,超越近10倍参数的Llama-3.1-70B-Instruct和Qwen2.5-72B-Instruct,甚至超过GPT-4o [16][17] - 零训练模式效果显著,Llama-3.1-8B-RLMT-Zero聊天平均分达15.6,比使用2500万+样本多阶段训练的Llama-3.1-8B-Instruct高5.5分 [18] 训练效率与行业影响 - RLMT仅使用7K个提示训练的Llama-3.1-8B基础模型即超越经过复杂多阶段流程、使用25M+示例训练的Llama-3.1-8B-Instruct,极大提升训练效率 [3][25] - 该研究打破了依赖"海量数据+多阶段微调"的传统后训练范式,证明通过激发模型"思考能力"可显著提升通用能力,无需大量数据堆积 [25] - 消融实验表明提示质量、奖励模型强度和推理过程三者缺一不可,使用真实对话提示训练的模型比简单提示或数学题提示高5-7分 [19][20] 推理行为与思维模式 - RLMT模型展现出接近人类的复杂推理模式,能够仔细枚举任务约束、将零散想法按主题分组并迭代优化细节,而非简单的线性分步规划 [23] - 训练过程中模型推理轨迹和响应长度持续增加,Llama-3.1-8B-RLMT-Zero推理token从不足200增长至600以上,表明模型学会用更长时间梳理思路 [24] - 特征分析显示RLMT模型在"权衡不同观点""将想法归类为主题"等特征上胜率远超SFT模型,推理方式从"机械分步"转向"灵活优化" [24]
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36氪· 2025-09-29 17:33
AI发展趋势与产业应用 - AI将超越通用人工智能(AGI) 迈向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1] - 79%的受访公司已在业务中应用AI Agent 其中66%实现生产力提升 57%实现成本下降 55%决策效率加快 54%客户体验提升 [1] - 科技巨头全面布局Agent领域 包括OpenAI的Agent Mode 微软的Copilot 谷歌的Jules Agent 字节跳动的Coze 百度的全平台智能Agent [2] 阿里云战略定位与基础设施 - 阿里云升级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提出大模型是新的操作系统 超级AI云是新的计算机 [3] - 基础设施具备四大特点:大规模弹性 高可用与稳定性 长短期记忆与检索 推理优化与加速 [7][8][9] - ACS GPU serverless架构实现秒级拉起百亿参数模型 推理服务PAI-EAS提升吞吐率超过70% [7][8] - 对象存储OSS支持千亿级数据量 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提供金融级支撑 [7] 通义大模型技术体系 - 通义千问系列在中文理解 工具调用 多模态任务上具全球竞争力 [5] - Qwen模型在MMLU CMMLU AGIEval等基准测试多次超过GPT-4-turbo和Claude 3 Sonnet [5] - 发布6个模型升级 包括万亿参数Qwen3-MAX 全模态模型Qwen3-Omni 视觉模型Qwen3-VL 图像模型Qwen-Image 代码模型Qwen3-Coder 视频模型Wan2.5-Preview 语音模型通义百聆 [6] 百炼Agent开发平台 - 采用"1+2+7"企业级Agent体系:一套模型服务 两种开发模式 七大关键能力 [13] - 双轨开发模式:低代码ADP快速验证原型 高代码ADK支持深度定制 [14] - 七大关键能力覆盖记忆管理 工具连接 安全沙箱 日志追踪 动态推理 支付交易 数据管理 [15] - 平台已支撑20万开发者构建80万个Agent 模型调用量同比增长超15倍 [16] 企业应用案例与成效 - 网商银行风控流程实现95%准确率 处理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5分钟 流转效率提升50%-300% [15] - 鱼泡网通过数据处理Agent提升人岗匹配效率80% [15] - 听力熊学习机衍生50多种交互技能 覆盖百万用户 日均交互量居行业首位 [15]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阿里云连续多年国内云计算+AI市场份额第一 2025年上半年商业体量超第二至第四名总和 [18] - 十万级企业客户在阿里云运行业务 成为国内最被验证的AI+云平台 [18] - 全栈能力使中国企业不必依赖海外方案 即可完成研发到应用闭环 [21]
荣耀与高通共研技术底座,为AI终端树立全球新范式
央广网· 2025-09-29 17:1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增量见顶和技术突破受限的背景下 AI成为推动行业重塑的核心变量 [1] - 行业正迎来第三次飞跃 AI驱动的终端进化 此前两次飞跃分别为触控屏和移动互联网普及以及5G和影像技术革新 [4] 合作与技术突破 - 荣耀与高通宣布深化合作 携手开启"手机智能体与性能双擎时代" [1] - 荣耀Magic8系列与荣耀MagicPad3 Pro将首批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并在AI自进化技术与性能架构上实现突破 [1] - 合作超越传统硬件性能范畴 探索"下一代手机定义" 向全球展示端侧智能领域的"中国方案" [5][6] - 联合研发高效能端侧AI模型方案 引入低比特量化技术 实现端侧模型存储空间节省30% 模型推理速度提升15% 模型推理功耗下降20% [4] - 引入新一代向量化检索技术 将文本图像视频等数据编码为稠密向量 实现毫秒级相似度匹配 检索性能最多提升400% [5] 技术特点与优势 - 让更多AI计算在本地设备完成 实现真正的"端侧智能" 减少数据传输量 降低能耗和隐私风险 [4] - 行业首发智能体驱动的AI追色功能 通过一句话即可搜索目标图片 提取关键色彩并完成风格迁移 [5] - 推出"超融核架构" 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芯片能效最优调度 独家首发基于GPU-NPU异构的AI超分超帧技术 [11] - AI超分超帧技术类似于PC游戏中的DLSS 可在低分辨率低帧率画面基础上通过AI实时推理输出高质量画面 [11] 产品特性与创新 - 荣耀Magic8系列引入"自进化AI"概念 具备自主学习持续优化的"生命力" [7][8] - 自进化AI通过三个层面落地:成长型硬件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调整性能资源 自主学习的操作系统在多模态大模型支持下能在新场景中稳定输出 再进化的生态互联通过跨设备跨生态互联互通构建个人知识库和场景服务网络 [8] - 产品实现从"云端依赖"迈向"终端智能"的关键一步 带来更流畅更安全更智能的本地化AI体验 [5] 市场与战略布局 - 合作被视为中国力量在全球AI格局中的重要一步 [11] - 在未来将支持200+垂直场景和3000+通用场景 覆盖购物出行医疗娱乐等多领域 [11] - 智能手机将不再是单一设备 而是成为用户个人智能体的入口 [11] - 通过联合实验室深度共研 构建共生的创新生态 [11] 行业影响与意义 - 合作透露出全球顶尖科技力量在人工智能终端这一关键赛道的博弈与前瞻布局 [3] - 中国科技企业以扎实的技术积累开放的生态策略和前瞻的产业视野 向世界输出AI终端的发展新范式 [6] - 行业正进入"通用Agent元年" AI成为打破智能手机同质化僵局的关键变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