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

搜索文档
润欣科技: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助力未来发展-20250503
天风证券· 2025-05-03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重回增长轨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有望把握创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公司持续专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IC分销和IC方案设计业务,构建稳定、高效营销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将增加区域性产业投资,平衡关税与汇率风险,拓展新兴技术领域 [2] - 公司参股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感存算一体化产业生态建设,新的工艺平台和相关项目将成为未来新业务增长点 [3] - 公司定制自研齐头并进,“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销售额增长,研发和集成设计能力提升,还与奇异摩尔合作开展Chiplet互联产品和AI算力芯片等领域合作 [4] 财务数据总结 利润表相关 - 2023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60亿元、25.96亿元、28.17亿元、31.55亿元、39.4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80%、20.16%、8.52%、12.00%、25.00% [6][13] - 2023 - 2027E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36亿元、1.54亿元、2.16亿元、2.8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34.15%、2.07%、322.37%、40.70%、30.66% [6][13] - 2023 - 2027E年毛利率分别为9.57%、9.13%、11.83%、12.56%、12.07%,净利率分别为1.65%、1.40%、5.45%、6.85%、7.16% [13] 资产负债表相关 - 2023 - 2027E年资产总计分别为16.28亿元、18.70亿元、20.41亿元、21.07亿元、27.90亿元,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与资产总计对应相等 [13] - 2023 - 2027E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4.56%、41.05%、42.63%、38.53%、48.49% [13] 现金流量表相关 - 202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38亿元、0.48亿元,2025E - 2027E分别为 - 2.02亿元、4.20亿元、 - 3.04亿元 [13] - 2023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33亿元、 - 0.37亿元,2025E - 2027E分别为 - 0.06亿元、 - 0.05亿元、 - 0.06亿元 [13] - 2023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05亿元、0.22亿元,2025E - 2027E分别为1.48亿元、 - 3.88亿元、3.73亿元 [13] 估值相关 - 2023 - 2027E年市盈率分别为287.13、281.30、66.60、47.34、36.23,市净率分别为9.65、9.32、8.76、7.89、7.08 [6][13] - 2023 - 2027E年EV/EBITDA分别为28.05、97.03、50.90、35.33、33.76 [6][13] 投资建议 - 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不确定性,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维持历史预测1.54/2.16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8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Butterfly Network(BFLY)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02 20:02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120万美元,同比增长20%[10] - 毛利率为63.0%,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8.2%提高4.8个百分点[10] - 运营费用为3180万美元,同比下降3%[10] - 调整后EBITDA亏损为91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320万美元改善31%[1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52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880万美元增加6640万美元[10] - 2025年收入指导范围为9600万至1亿美元,预计增长约20%[11] - 2025年EBITDA亏损指导范围为3700万至4200万美元[11] 用户数据与市场扩张 - 在第一季度签署了2个新合作伙伴,总计23个投资组合公司[17] - 继续推进国际市场扩展,计划将iQ3引入更多市场[8]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针对慢性病管理的虚拟护理试点项目已启动,结果显示无再入院情况[22]
润欣科技(300493):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助力未来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5-02 19: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重回增长轨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有望把握创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 [2] - 公司持续专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IC分销和IC方案设计业务,构建稳定、高效营销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将增加区域性产业投资,拓展新兴技术领域 [2] - 公司参股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感存算一体化产业生态建设,新业务将成未来新增长点 [3] - 公司定制自研并进,“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销售额增长,研发和集成设计能力提升,还与奇异摩尔合作促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 [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加20.16%;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加2.07%;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加10.17%;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57.54%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增加5.96%,归母净利润0.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 [1] 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在AIoT智能模组、汽车电子、音频传感器等领域业务发展稳健 [2] - 公司为增强AIoT芯片业务边缘计算能力,参股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开展IC定制设计和产业合作 [3] - 公司凭借技术与客户积累,与上游合作定制芯片,自研芯片也形成规模销售,2024年“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销售额达1.76亿元,同比增长42.22% [4] - 2024年公司与奇异摩尔在Chiplet互联产品和AI算力芯片等领域合作,产品采用Chiplet异构堆叠工艺 [4] 投资建议 - 考虑半导体行业不确定性,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维持历史预测1.54/2.1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8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财务数据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160.28|2,595.87|2,817.02|3,155.06|3,943.83| |增长率(%)|2.80|20.16|8.52|12.00|25.00| |EBITDA(百万元)|141.43|145.13|200.65|279.55|305.3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5.63|36.37|153.61|216.13|282.40| |增长率(%)|(34.15)|2.07|322.37|40.70|30.66| |EPS(元/股)|0.07|0.07|0.30|0.42|0.55| |市盈率(P/E)|287.13|281.30|66.60|47.34|36.23| |市净率(P/B)|9.65|9.32|8.76|7.89|7.08| |市销率(P/S)|4.74|3.94|3.63|3.24|2.59| |EV/EBITDA|28.05|97.03|50.90|35.33|33.76| [6]
Turnarounds In Progress: 2 Stocks Where Patient, Riskier Investors Could See Potential Significant Upside
Seeking Alpha· 2025-05-02 19:02
蓝筹股投资观点 - 投资者对蓝筹股的定义存在分歧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专注于股息投资 偏好蓝筹股 BDC和REITs等高质量资产 [2] - 采用买入持有策略 计划5-7年内通过股息补充退休收入 [2] - 目标受众为工薪阶层 帮助构建优质股息投资组合 [2] 持仓披露 - 分析师长期持有星巴克(SBUX)和百事(PEP)的多头头寸 [3]
国产芯片公司,密集IPO!
是说芯语· 2025-05-02 09:17
半导体行业IPO动态 - 国内多家芯片公司近期公布IPO进展 包括紫光同创、沁恒微、思必驰、粤芯半导体、锐石创芯、芯耀辉等 [2] - 紫光同创已启动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专注于FPGA芯片及其配套EDA工具研发销售 [3] - 沁恒微已完成上市辅导工作 曾在2022年尝试IPO未成功 2024年9月重启辅导后8个月内完成 [6] - 思必驰重启IPO 此前科创板申请未通过 2024年初完成5亿元融资 聚焦"云+芯"战略 [9] - 粤芯半导体启动IPO辅导 广发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专注12英寸模拟芯片制造 [11][12] - 锐石创芯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专注4G/5G射频前端芯片 注册地由深圳迁至重庆 [15][16] - 芯耀辉拟A股IPO 已完成辅导备案 国泰君安担任辅导机构 专注半导体IP研发 [17] 公司业务与技术 紫光同创 - 专业从事FPGA芯片及EDA工具研发销售 产品覆盖通信、工业控制、图像视频、消费电子等领域 [3] - FPGA芯片具有现场可编程性优势 用户可通过EDA软件配置功能 灵活性极高 [3] - FPGA适用于多协议接口灵活配置场景 可降低投资风险与沉没成本 在传统和新兴市场均有增长 [4] - 已完成多轮融资 间接控股股东新紫光集团控制55.27%股份 [5] 沁恒微 - 专注连接技术和微处理器内核研究 基于自研IP构建芯片 产品包括USB/蓝牙/以太网接口芯片和MCU [6] - 采用垂直专业化设计模式 从内核和接口IP构建芯片 形成长期边际成本优势 [7][8] 思必驰 - 专注对话式人工智能 提供"云+芯"一体化服务 覆盖智能终端和垂直行业领域 [9] - 拥有全链路智能语音语言技术 截至2024年底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 已授权专利1597件 [10] 粤芯半导体 - 专注12英寸模拟芯片制造 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 [12] - 三期项目总投资162.5亿元 采用180-90nm制程 达产后月产能8万片晶圆 年产值约40亿元 [12] 锐石创芯 - 专注4G/5G射频前端芯片、WiFiPA等产品研发 覆盖手机、物联网模块、路由器等领域 [16]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控股股东倪建兴合计持股19.35% [16] 芯耀辉 - 专注半导体IP研发与服务 提供一站式完整IP平台解决方案 [17] - 产品包括PCIe、Serdes、DDR、HBM等接口IP 覆盖前沿协议标准 [18] - 针对AI市场推出UCIe、HBM3E、112G SerDes等高速接口IP 应用于Chiplet和AI领域 [19] - UCIe IP支持32Gbps速率 传输距离达50mm HBM3E IP支持7.2Gbps速率 SerDes IP最高支持112Gbps [20][21] - 2024年实现从传统IP到IP2.0战略转型 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22] - 股权结构分散 无控股股东 [23]
Western Digital: Momentum Is Climbing Back
Seeking Alpha· 2025-05-02 03:25
文章核心观点 - 今年以来芯片股是股市中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iShares半导体ETF(SOXX)今年下跌近20%,市场担忧来自多方面 [1] 分析师情况 - 分析师Gary Alexander有在华尔街研究科技公司、在硅谷工作以及为多家种子轮初创公司担任外部顾问的经验,自2017年起为Seeking Alpha撰稿,其观点被多家网络出版物引用,文章被转载至Robinhood等热门交易应用的公司页面 [1]
花旗:中国科技-上海车展解读
花旗· 2025-05-06 1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对上海车展中涉及的小米、AAC、中科创达、四维图新等公司进行分析 指出AAC拓展汽车产品、小米车型有订单积压、中科创达推动座舱+AI解决方案、四维图新向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一级供应商转型 同时提到自动驾驶监管政策及汽车芯片国产化的情况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AC - AAC首次以自有品牌展示汽车产品 包括声学、触觉、光学、MEMS惯性传感器、电机系统等 还首次展示转向、电动刹车等电机产品 并利用内部磁性材料设计无刷电机 已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客户指定项目 [2] - AAC展示用于ADAS的WLG 已获北美、日本客户项目 其1 - 3MP汽车镜头产品获全球和国内OEM的量产项目 预计其汽车业务将随产品增多而增长 但需时间 业务多元化对未来股价重估很关键 [2] 小米 - 小米在车展上相对低调 或因未展示YU7及近期车祸事件报道 YU7仍计划6/7月推出 可能在车祸调查报告公布后 目前SU7积压订单超20万份 不同版本交付周期不同 [3] - 小米下一个催化剂可能是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及新智能手机/智能玻璃产品发布 [3] 中科创达 - 中科创达展示最新版AquaDriveOS和座舱+AI解决方案 后者包括基于高通8775的计算解决方案和基于英伟达Orin X的AI盒子解决方案 支持多种大语言模型 [5] - 国内新能源车企倾向用自有大语言模型 传统车企可指定 合资或海外品牌让一级供应商推荐 高通8775是兼顾成本和性能的座舱+ADAS域控制器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驾驶需求回升 [5] - 中科创达汽车解决方案中 智能座舱占量产解决方案的90% ADAS约占10% 有望受益于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需求增长 但竞争也在加剧 [5] 四维图新 - 四维图新旨在成为兼具硬件系统和软件开发能力的新型一级供应商 基于AI基础设施 提供基础驾驶、停车、智能座舱+停车和智能座舱+驾驶等解决方案 [6] - 其基础驾驶产品在2024 - 2025年获300万份指定项目 智能座舱+停车项目获60万份指定项目 还提供基于高通骁龙Ride SA8620P和SA8650P的City NOA解决方案 车展上提供高速公路NOA试驾 [6] - 四维图新转型短期内仍需大量研发投入 最新工信部关于AD/ADAS的规定可能对其高清地图业务有积极影响 数据合规等将成为其进入一级供应商解决方案的优势 [6] 自动驾驶 - 4月中旬工信部对自动驾驶技术出台严格规定 车展上很多公司降低“智能驾驶”宣传力度 用词改为ADAS/辅助驾驶 [7] - 渠道调研显示 车企可能会相应调整 即使是已量产车型 自动驾驶采用率或车企咨询量较2月比亚迪“上帝之眼”发布后有所降温 OTA更新限制可能会延缓自动驾驶采用 [7] 汽车芯片国产化 - 目前中国汽车芯片可采用7nm制程 新能源车企近期更倾向迁移到台积电5nm制程 车企和国内芯片厂商也在向500 - 1000 TOPS高算力发展 [8] - 除SoC外 许多国产芯片已符合要求并进入车企供应商池 但主要用于备份 合资或海外品牌车企因缺乏责任证明仍犹豫采用国产方案 全球车企可能未来3 - 4年考虑国产芯片和软件 部分国产芯片公司已获海外车企项目 [8]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超1% 算力、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
快讯· 2025-04-30 11:35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超1% 算力、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 智通财经4月30日电,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7140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83亿。盘面上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 少,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算力概念股再度走强,常山北明等涨停。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精工科技涨停。芯片股震荡反弹,瑞芯微涨 停。下跌方面,银行股集体调整,华夏银行跌超8%。板块方面,软件开发、鸿蒙概念、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港口、钢铁等板 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0.08%,深成指涨0.73%,创业板指涨1.01%。 | 上证指数 |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 --- | --- | --- | --- | | ·3283.97 | | - 9921.88 | -1951.43 | | -2.68 | -0.08% | +72.08 +0.73% | +19.49 +1.01% | | THE LEASE OF THE FOR | | the control and | 11 | 封板 48 触及 22 昨涨停今表现 1.95% 高开率 61% 获利率 68 ...
芯原股份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芯原股份(文档中可能存在笔误,多处提及“新元股份”“芯源股份”,实际应为芯原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 - 2024 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是行业中恢复最快的公司之一,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 3.9 亿元,同比增加,一季度在手订单 24.56 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四个季度订单超 20 亿元 [2][3] - 2024 年和 2025 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连续 6 个季度创下新高,2025 年和 2026 年销售前景好且有望继续增长 [36] 战略举措 - 推进定增计划,补充资本实力和研发资源,提升竞争力,明确云侧生成式 AI 和高端智慧驾驶两大赛道推动发展 [2][4] 各领域成就 - 深层次人工智能领域:拥有 82 个客户、142 款芯片,10 个领域出货超 1 亿颗芯片,推出支持 Deep Sick 的新 IP [2][5] - 智慧汽车领域:GPU 应用于全球千万辆车仪表盘,为某知名新能源车企定制高端智驾芯片并一次流片成功 [6] - 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智能终端:20 多家智能手表采用其 IP,为国际大厂定制功耗全球领先的 AI 眼镜 [2][7] 人才策略与员工情况 - 坚持轻资产运营,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截至去年 12 月底员工超 2000 人,90%是研发人员,89%为硕士以上学历,大规模招聘 985/211 高校毕业生 [2][9] - 应届生入职三年内累计申请 70 多项专利,2023 年公司主动离职率 2.8%,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6.5%,连续四年获最佳雇主奖 [11] 技术与业务优势 - IP 业务全球排名第八,种类排名第二,拥有 1,600 多个模拟和射频 IP 以及 445 种客户应用 [2][21][22] - 视频处理器定制化 IP 功耗为传统方案 1/13,转码能力提升 6 倍,获多家互联网巨头选择,还为国外领先企业提供 5 纳米定制解决方案 [23] - GPU IP 从手机扩展到汽车、PC、小型设备、云计算系统等多领域,总计出货量达 20 亿颗 [24] - AI IP 与 ISP 结合形成 ARCS 技术,应用于手机摄像头预处理,DPU 与 AI 结合提升视频显示效果,AR 技术优化 GPU 性能 [25][26] - 模拟和射频 IP 重要性逐渐凸显,去年开始销售占比逐步增加,22 年 230 个 IP 库下载量超 2000 次,覆盖 10 个晶圆厂及 20 个工业节点 [27] - AI 技术在芯片设计中应用比例达 40%,每年流片 30 - 50 颗芯片,远超行业平均 [2][28] - 在先进工艺节点表现出色,连续多年 14 纳米以下先进节点占比 84%,85 个项目采用 28 纳米以下节点,今年累计出货 98 个项目,30 多个项目待出货 [32] 商业模式与盈利逻辑 - 商业模式独特,无全球对标公司,通过 IP 核、EDA 工具、SoC 系统级芯片等盈利,包括使用授权和量产后抽成,提供定制设计服务及总包制造、封装、测试等服务 [15] - 运营杠杆高,毛利即净利,设计服务和量产同比增长 40% [37] 行业趋势与公司应对 - 芯片行业未来趋势是系统集成与外包非核心能力,越来越多互联网等公司进入芯片领域,公司业务多样化策略使业绩稳定,新增 IP 和定制设计服务客户 [33][34] - 半导体行业预计三到五年内达 2 万亿美元市场规模,70%以上与人工智能相关,从事芯片业务需涉足 AI 领域 [39] - 智慧驾驶技术处于高性能辅助驾驶阶段,不同车型对 AI 计算能力需求不同,可采用分离式设计 [40] - AR 眼镜市场预计 2025 年爆发增长,技术逐渐成熟,国内有技术突破,多家公司研发定制芯片 [43][50] - Chiplet 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对先进工艺依赖,公司将在云侧生成式 AI 和高端智慧驾驶赛道应用 [8][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自 2001 年成立,2020 年科创板上市,近 20 多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 30%,2020 年上市时未盈利 [15][16] - 2021 年全球芯片产能短缺,公司成功增加 30%产能,业务增长 42%,上市后第二年扣非前业绩为正 [18] - 2022 年市场下行,公司逆势增长 25%,扣非前后均为正 [19] - 2023 年市场严峻,下半年受客户库存和新项目影响业务下降,但 23 年下半年到 24 年二季度迅速恢复并创新高 [20] - 供应链管理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2021 年通过有效管理确保产品销往欧洲,地缘政治下通过优化产业链保证稳定供货 [29] - 公司采取多样化策略应对不同地区和市场需求,如为东南亚和非洲开发手持式基因检测设备,为美国市场设计高精度胶囊肠镜胃镜 [30] - 芯片设计服务公司需具备强大综合能力,公司能提供从定义到软件开发的一站式服务,如完成世界上第一颗集成蓝牙的 22 纳米 FDSOI 工艺芯片 [31] - 公司股票总体趋势向上,IP 业务毛利率 90%,设计服务毛利率 25% - 26% [35] - 上海自 2018 年起支持相关法律政策,牵头成立“Rise for”产业联盟,推广 10 款芯片,成立上海开放处理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主办全球三大峰会 [52][53] - 公司融资一年募集资金 5.52 亿人民币,计划择机发行,截止 2025 年 4 月 25 日股票涨幅 254%,远超科创 50 指数 [54] - 未来市场预计 2026 - 2027 年迎来由算力和硬件驱动的牛市 [55] - 公司通过严格流程从 1 万人中筛选 200 名员工,97%为 985、211 院校硕士毕业生,过去两三年员工申请 68 项专利 [56][57] - 公司通过公正公平对待员工、全员持股、关爱员工家庭、鼓励分享文化、提供购房支持等措施保持高水平人才留存率 [58] - 公司注重公正、公平、关爱与分享文化,不依赖打卡制度,经济不景气时高管带头降薪 [59]
硅芯科技推出三维堆叠芯片系统建模工具3Sheng_Zenith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30 08:44
来源: 硅芯科技官微 硅芯科技自研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实现三维堆叠芯片的系统级规划、物理实现与分 析、可测性与可靠性设计等,集成"系统-测试-综合-仿真-验证"五引擎合一,具有统一数据底 座,支持三维异构集成系统的敏捷开发与可定制化的协同设计优化,并在多个功能和性能上具有 独创性。 直面需求 3月在HiPi联盟大会,已听到 多位业内顶级设计专家发声Chiplet和3D IC对设计和EDA挑战。 近年来国内设计三维异构集成芯片的困扰似乎集中于设计出的堆叠结构,却在仿真和验证以后 仍然发现诸多问题!于是 "缺乏架构设计,急需设计协同和优化,设计要素全线左移" 已经成 为了业界对三维芯片堆叠设计的共识! 要做一个设计,初心始于SoC的迭代,如果没有架构设计,严格说是能融合支持IP划分、工艺 选择、版图探索、前仿真、互连检查与优化、基于电源和热的物理实现、跨Die物理签核的多 点协同设计的架构设计和早期分析工具,那这样的设计通常会南辕北辙。 在近期硅芯科技的行业分享讲座上,创始人赵毅博士 基于业界3D IC设计遇到的问题 做了又 一轮的总结。其中提到:顶层架构对于应用场景、有效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