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衡
icon
搜索文档
沪铜:供需失衡 75000-78000元波动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54
【近期秘鲁重要铜矿事故令全球铜供应链雪上加霜!】国内铜精矿紧缺矛盾凸显,TC价格费预计下 降,冶炼厂检修压力增大。不仅铜精矿资源紧俏,再生铜供应也紧张,部分地区出现再生铜与电解铜价 格倒挂,下游企业改采电解铜,加剧国内电解铜供需不平衡。美国市场虹吸效应仍存,跨大西洋套利持 续。国内终端需求旺季,一季度铜材产量近年最高,4月产量环比3月预计增加,国内铜社库连续9周去 库,下游企业节前备货积极,支撑现货价格。宏观层面,白宫关税释放缓和信号,美股止跌反弹,利多 铜价。沪铜短期上方压力区间在77000-78000元/吨附近,下方支撑区间在75000-76000元/吨附近。关税 脉冲影响市场,锌价波动整理。锌价受海外矿端事件推动的情绪支持力减弱,进口到货致现货库存止跌 回升,本周进口加工费继续略有上行,现货升水在价格回升后下滑。锌下跌中继休整后延续下探,近月 偏强结构因进口窗口打开或有缓和,下方支撑21600-22000,短线注意22800-23000压力,趋势逢高偏 空。盘面横盘整理。电解铝供给宽松,需求板块分化明显,建议短线波段操作,少量逢低试多,关注宏 观及板块共振影响。沪铝05合约上方压力区间20200-205 ...
演技综艺,失去演技
36氪· 2025-04-30 08:29
演技类综艺现状 - 当前演技类综艺与"演技"关联度极低,节目规模缩小且内容质量滑坡,《无限超越班3》成为热播"独苗"但演员表现引发争议 [3] - 节目内容从专业表演转向量产热搜话题和导师表情包,如《演员请就位3》中杨子饰演西门庆引发负面讨论 [3][8] - 豆瓣数据显示非话题性节目如《一拍即合的我们》评分人数仅3000+,《演员的品格》评分人数仅6000+(截至2025年4月) [5] 历史对比与价值变迁 - 早期演技综艺如《演员的诞生》兼具话题性与专业度,涌现宋丹丹、黄璐、秦昊等实力派演员的高光时刻 [1][8] - 节目曾推动演员职业发展,如周一围通过节目获得《上阳赋》主演机会,谢可寅实现从偶像到演员的转型 [9][10] - 当前节目陷入套路化:新人沿用"努力不被看见"叙事,绯闻艺人强化"面对差评"人设,缺乏创新吸引力 [8][14] 市场环境与行业影响 - 内娱电视剧发行量从2019年752部锐减至2024年281部,演员机会减少导致演综翻红功能失效 [12] - 导师阵容重复化现象显著,章子怡、李诚儒等频繁跨节目出现,但教学环节与真实演员需求割裂 [7][14] - 节目选角转向跨界艺人(如傅首尔)和争议网红(如刘梓晨),但转化率低下且加剧口碑危机 [10][12] 观众反馈与社会评价 - 豆瓣评论反映观众将演技综艺视为"搞笑综艺",认为"好笑"是节目价值缺失的遮羞布 [15] - 话题艺人如赵樱子、纪凌尘与负面标签深度绑定,未能通过节目建立专业演员形象 [14] - 行业观察指出演综已从"神仙打架"的审美导向沦为内娱生态的荒谬切面,引发对专业性的质疑 [19][22] 发展历程与行业映射 - 节目历史可追溯至《一年级·毕业季》,虞书欣等参演者后期成功验证早期选人眼光 [18][19] - 2017-2019年演综黄金期契合粉丝经济转型,实现流量与演技派的双向赋能 [19] - 当前节目陷入"制造话题-口碑下滑-招商困难"的恶性循环,短剧演员亦未能借机跃升长剧市场 [21]
通用算力相对过剩 智能算力相对短缺 中国算力市场的成长烦恼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4:33
算力市场结构性失衡 - 我国算力市场呈现"通用算力相对过剩,智能算力相对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部分老旧算力中心闲置,而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算力供给不足 [3][6] - 三大运营商大踏步加码算力投资,中国移动2025年算力预算为373亿元占总资本开支25%,中国联通算力投资计划增长28%,中国电信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2% [4][5] - 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2028年达到2781.9EFLOPS [5] 供需失衡具体表现 - 我国IDC机柜平均上架率约58%,部分地区PUE超过2.5,显示存在闲置算力 [6] - 按地域分布看,胡焕庸线东部算力基本满载满租,西部地区供需关系相对宽松 [7] - 按算力质量看,计算性能强、配套软件服务好的智能算力相对稀缺,如优刻得内蒙古数据中心一柜难求 [7] 结构性失衡原因 - 算力需求高速迭代,早期通用AI算力面临淘汰,高端智能算力产能不足,2025年预计需要300万张GPU但产能有限 [8] - 部分卖方对智算中心认知有限,建设的数据中心性能不足,存在5%-10%掉卡率且缺乏自动化迁移能力 [9] - 部分买方对自身需求认知不充分,不具备使用数据中心能力,导致利用率不理想 [9][10] - 西部地区建设成本低但网络延迟高(达100毫秒),导致地域性错配 [10] 行业优化方向 - 算力调度层面:出现"算力合伙人"模式整合闲置资源,优刻得已开始管理空闲硬件资源 [10][11] - 地域优化:"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成为趋势,将不同需求任务合理分配至东西部 [12] - 硬件层面:国产高端算力加速发展,华为昇腾910C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的80%,昇腾920或2025年量产 [13] - 软件层面:模型厂商与芯片厂商合作开发中间层软件,如商汤与华为昇腾、寒武纪合作研发基础算子库 [13] 市场动态 - 4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数据中心项目中标:城地香江中标5.95亿至24.33亿元项目,平治信息中标4.6亿元项目 [4] - 同期多家公司终止算力合同:飞利信、莲花控股、锦鸡股份等因业务未开展或服务器未供货终止合作 [2][5]
中盐化工(600328) - 中盐化工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04-28 15:46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精细化工金属钠、氯酸钠产量3.40万吨、销量3.29万吨,营收21343.68万元[1] - 2025年第一季度基础化工纯碱产量104.39万吨、销量95.02万吨,营收121025.87万元[1] - 2025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蓉益肾颗粒产量320.15万盒、销量345.50万盒,营收3414.97万元[1] 价格变动 - 报告期内金属钠、氯酸钠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9.67%、15.81%[3] - 报告期内纯碱产品价格同比下跌41.49%[3] - 报告期内原盐、焦炭等采购价格同比下降[4]
买家观望,卖家惜售:澳洲楼市正卡在十字路口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12
随着2025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临近,生活成本压力加剧,再叠加连续的复活节和安扎克日长周末,澳洲 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降温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初步拍卖清盘率下滑至64.2%,为2024年12月中旬 以来最低水平。 悉尼的初步清盘率下降至66.2%,而布里斯班仅录得47.1%,创下两年来的新低。墨尔本尽管表现相对 坚挺,但67.6%的初步清盘率也显示出市场活跃度远不及年初。 根据Cotality(原CoreLogic)发布的数据,自2025年2月澳洲储备银行(RBA)降息以来,拍卖清盘率 一度回暖,但此后逐步回落,反映出购房者信心的脆弱。Cotality研究主管Tim Lawless指出:"尽管降息 带来短期提振,但高生活成本和国际市场动荡已让买家信心动摇。" 房价方面,尽管拍卖市场走弱,澳洲各大首府城市的房价仍在小幅上涨。CoreLogic 3月房价指数显 示,全国住宅价格环比上升0.6%,其中悉尼上涨0.3%,墨尔本上涨0.2%。然而,价格增长的放缓也预 示着市场动能正在减弱。 在政策不确定性与购房者观望情绪交织的背景下,澳洲房地产市场正站在新的转折点上。未来几个月, 利率政策变化与大选结果,将成为左右市场 ...
金价跳水背后的市场密码:从抛售潮到供需失衡的深度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4-28 01:03
文章核心观点 黄金市场呈现复杂博弈态势,价格暴跌,存在供需矛盾、信用危机、投资者非理性等问题,市场陷入三重拉锯,投资需遵循一定铁律 [1][3][9] 黄金价格暴跌情况 - 4月23日现货黄金从3420美元/盎司高空坠落,单日跌幅创两年纪录,周大福金价从1082元/克砸穿1055元关口 [3] - 仅25日当天,全球黄金ETF资金净流出达8.7亿美元 [3] 价格暴跌原因 - 美联储突然释放“鹰派”信号,让押注降息的国际游资集体叛逃 [3] - 年初至今35%的涨幅诱使获利盘疯狂出逃,形成“多杀多”的踩踏效应 [3] 市场供需矛盾 - 全球央行年购1037吨黄金有巨量需求,另一边是散户恐慌性抛售 [5] 市场信用危机 - 商家被迫将保证金从2万飙升至5万元,有消费者宁可损失3万定金也要毁约,市场丧失定价锚点 [5] 投资者非理性表现 - 品牌金饰定价滞后于现货波动,消费者成“高位接盘侠” [7] - 34%的Z世代投资者依赖短视频博主和AI信号决策,甚至用抓阄决定买金条还是金饰 [7] - 社交平台金价跌了还能买吗话题下有129万篇焦虑笔记 [7] 市场三重拉锯 - 美联储政策摇摆制造“美元枷锁” [9] - 中国央行连续17个月增持构筑“政策底” [9] - 社交平台每分钟新增287条讨论放大情绪波动 [9] 投资铁律 - 别用消费贷杠杆炒金,4%利率会吃掉6%的年化收益 [11] - 别信短视频博主的“抄底信号”,2011年高位接盘者等了10年解套 [12] - 别把千年硬通货当成抓阄赌具 [12]
权益规模占比仅4%!“流水线”管理背后,中银基金权益团队是否集体躺平?
搜狐财经· 2025-04-27 19:07
人事变动与权益产品表现 - 中银基金副总裁王睿清仓式卸任旗下六只权益类产品,包括中银持续增长混合C(规模0.16亿元,任职回报9.53%)、中银持续增长混合H(规模0.05亿元,任职回报10.08%)、中银中国混合(LOF)A(规模6.51亿元,任职回报-10.27%)等 [1][2] - 王睿管理的六只混合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高度重叠,仅持有18只个股,且定期报告运作分析雷同 [6] - 公司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黄珺、老将赵志华等核心成员同样存在报告模板化现象,如中银主题策略A、中银量化精选A等产品 [16][26] 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6500多亿元,但权益类产品仅占4%(约260亿元),较2021年巅峰时期缩水超400亿元 [3] - 混合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一季度峰值缩水67%,股票型基金2024年底规模仅50亿元 [3] - 公司旗下19只权益产品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警戒线,近60只产品规模低于2亿元 [5] 产品业绩与运作问题 - 部分权益产品业绩表现分化:中银价值混合A(任职5年又220天,回报53.26%)、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A(任职6年又158天,回报88.44%)表现较好,但中银高质量发展机遇混合C(任职1年又338天,回报-15.73%)、中银兴利稳健回报C(任职2年又36天,回报-9.09%)等表现较差 [2] - 2025年部分产品年内收益率排名靠后:中银美丽中国(-3.68%,同类排名3664/4571)、中银健康生活(-3.79%,同类排名3697/4571) [6] - 权益团队运作模式僵化,多只产品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章节内容高度雷同,缺乏差异化 [6][16][26] 行业与公司挑战 - 银行系公募面临权益运营管理困局,规模缩水与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1][29] - 公司需应对持有人对模板化运作和市场质疑的信任危机 [29]
19年前的预言
猫笔刀· 2025-04-25 22:14
艺人职业发展分析 - 周蕙在2000-2003年处于事业巅峰期,唱片销量超百万张,与萧亚轩、蔡依林、孙燕姿并称"四小天后",咖位达华语乐坛准一线 [1] - 因经纪合约变故错过黄金发展期,热度下降后被梁静茹取代"四小天后"位置 [1] - 艺人职业普遍存在"高开低走"特征,短期获得名利后易因阅历不足导致事业下滑,长期面临心理调适挑战 [1]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 - 纳瓦罗作为特朗普核心经济顾问,持有强硬对华立场,其2006年著作《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系统阐述中国威胁论观点 [1] - 主要指控包括:中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构建非法出口补贴体系 [1] 人民币汇率人为低估获取不公平优势 [2] 系统性侵犯知识产权 [2] - 认为中国贸易行为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具体表现为5万家企业倒闭和2500万就业岗位流失 [2] - 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关联,指控中国利用贸易顺差资金推进军事现代化,研发针对美国的武器系统 [1][2] 职业发展模式对比 - 艺人/网红类职业呈现A股特征:短期爆发(牛市半年)后长期衰退(熊途漫漫) [1] - 专业技术类职业(医生/律师/教师)类似长期国债,具备持续积累的稳定上升曲线 [1]
21社论丨美国滥施关税违背规律,且无助于解决其经济失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08:10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中方反驳美国关于中国依赖出口经济模式不可持续的指责 指出美国滥施关税破坏世贸规则并损害各国利益 [1] - 美国夸大中美贸易失衡 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265 7亿美元 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4905 2亿美元远超中资企业在美销售额786 4亿美元 [2] - 中美货物贸易差额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国际分工格局的结果 中国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比例从2018年47 5%降至2024年24 6% [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 中国持续推动国内再平衡 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从2007年9 9%降至2024年2 2% 基本实现国际再平衡目标 [3] - 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过去五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80% 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19 2%降至去年14 7% [3] 美国经济政策问题 - 美国联邦债务从2007年9万亿美元(占GDP62%)飙升至2024年35万亿美元(占GDP120 7%) [4]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0 9万亿美元膨胀至2022年峰值8 96万亿美元 通过量化宽松和直接发钱刺激消费 [5] - 美国未有效推进再平衡进程 反而将失衡问题归咎于中国 其提高关税做法违背经济规律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5]
晶澳科技去年巨亏逾46亿元 罕见未披露2025年经营目标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00:35
文章核心观点 - 晶澳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下降、净利润亏损,受行业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未完成出货目标,产能未达计划,毛利率降低,募投项目效益未及预期 [1][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2亿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亏损46.56亿元,同比大幅转亏,2023年净利润为70.39亿元 [1] 行业影响因素 - 2023年以来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受供需失衡影响,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全产业链亏损,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阶段 [1] - 近年来大量新建产能集中释放,引发行业供需失衡,截至2024年底,国内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落地产能均超过1100GW,远超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光伏行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趋势明显,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3] 公司业务情况 - 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和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业绩 [1] - 2024年电池组件出货量79.447GW(含自用1.544GW),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未完成2024年度组件出货量目标(85 - 95GW) [1] - 原计划2024年末各环节产能均超100GW,实际年末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为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 [2] - 2024年年报未披露2025年经营目标,此前自2019年重组后历年报告均披露下一年经营目标 [2] - 2024年光伏组件业务毛利率仅4.82%,境内市场业务毛利率为 - 7.98%,欧洲地区业务毛利率为 - 3.51%,美洲、亚洲及大洋洲业务虽维持正毛利率但同比下滑 [2] - 受光伏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此前募投的多个项目效益未及预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