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01658.HK)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65.62亿元 同比增长0.98%
格隆汇· 2025-10-30 17:43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910.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6.90亿元;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 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1,334.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0.84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 1.38%,较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1,22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45亿元;逾期率 1.27%,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0.21%,较上年末下降45.94个百分点。2025年1-9 月,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0.93%。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5%,较上年末上升1.09个百分点;一级 资本充足率12.23%,较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66%,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均 满足监管要求。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186,056.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07.43亿元,增长8.90%。客户贷款总 额96,558.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26.89亿元,增长8.33%,同比多增1,122.09亿元,其中个人贷款 48,623.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07.54亿元,增长1.90%,主要是本行充分发挥零售银行战略优势,紧 ...
建设银行(00939) - 2025年A股第三季度报告
2025-10-30 17:2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10B條刊登。茲載列 該公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刊登)如下,僅供參閱。 特此公告。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5年10月30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行的執行董事為張金良先生、張毅先生和紀志宏先生,本行的 非執行董事為辛曉岱女士、劉芳女士、李璐女士、李莉女士和竇洪權先生,本行 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威廉 • 科恩先生、梁錦松先生、詹誠信勛爵、林志軍先生和 張為國先生。 ( 於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註 冊 成 立 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A joint stock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股份代號:00939) 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 ...
【金融街发布】理想汽车联合多家机构发布《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保险创新研究白皮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16:12
转自:新华财经 为积极响应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战略部署,顺应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发展与政策演进趋势,更好地 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理想汽车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以下 简称"人保财险")、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堡科技")、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 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检")等共同研究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保险创新,拟于近期发布《高级别 智能辅助驾驶保险创新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25年以来,我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速迭代,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快组 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在此背景下,高 级别智能辅助驾驶保险的创新发展对支撑产业发展和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编辑:尹杨 一是前瞻性与首创性。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性聚焦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保险领域的专题研究,该白皮书填 补了行业 ...
金融活水“润”科创:打造创新企业成长的制度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4:14
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梅林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鸿鹭 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然而,科技型中 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与其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现象依然存在。科 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的特性,使其在传统融资体系中处于劣势,需要更加 完善的金融赋能机制。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重心的背景下,深入剖析金融赋能科创企业的内在机 理,梳理当前实践模式并诊断症结、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赋能科创企业的理论机制 二、科技金融支持的实践路径探索 围绕上述机理,我国科技金融实践已逐步铺就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支持路径,涵盖信贷、保险、债券、 知识产权融资、政府引导基金、创投生态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信贷支持:专营机构与创新产品并举。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是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针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呈现机制创新和规模扩大并行的态势。在组织架构上,不少银行设立了科 技金融专营机构,在创新资源密集地区 ...
山西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显著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58
中新网太原10月30日电 (记者 杨杰英)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获悉,截至2025年8月末,全省科 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 14.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着力构建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 的"1+5"政策框架。该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张旭梅表示,这一政策体系为金融服务山西经济转型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有力保障。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引导下,山西省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 持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投放约645亿元。推动央行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协同支持, 有效发挥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作用,切实带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信贷投放。 各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和数字金融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6%、18.4%、17.9%、13.7%和31%,展现出金 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全面支撑作用。 为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
厦门银行前三季度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拟每10股派发1.40元持续回报投资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2:17
核心规模指标 - 截至9月末总资产达4425.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2%,较2020年末增长55.20% [1][2] - 贷款及垫款总额2345.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5%,较2020年末增长66.75% [1][2] - 吸收存款总额2380.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8% [1][2] 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42.87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达19.39亿元,同比增长0.25% [2] - 利息净收入达30.91亿元,同比增长3.63%,恢复同比正增长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3.32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16.04%,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不良贷款率为0.80%,拨备覆盖率达304.39%,资产质量指标稳居行业优良水平 [3] - 持续提升贷前风险识别和贷中风险预警的有效性,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3]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40元(含税),派发现金股利共计3.69亿元,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1.91% [1][3] - 自上市以来连续四年现金分红比率超30% [3]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3.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0% [3] 业务发展重点 - 普惠金融领域: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撬动贷款超140亿元,累计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超4900户 [5] -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贷款余额214.87亿元,较上年末增速达18.59%,设立22家科技特色支行(团队) [5] - 绿色金融领域:绿色信贷客户数同比增幅达10.7%,成功发行30亿元绿色债券 [6] 市场认可与战略定位 - 在Wind 2025年ESG评级中跃升至AA级,位居上市商业银行前列 [6] - 上市五年来立足地方金融主力军定位,深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 [4][6]
这家国有大行重磅发布!
金融时报· 2025-10-30 10:38
产品发布 -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正式发布“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贷” [1] - 该贷款产品由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研发 [1] - 产品聚焦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承担企业,采用纯信用方式,旨在破解硬科技企业研发期融资难题 [1] 产品特点 - 贷款金额最高可达专项补贴金额的120%,期限最长可达5年,全面覆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各阶段 [1] - 产品创新应用专属评价模型,对育种期无收入企业强化技术团队与研发能力的评估,实现“一站式”高效调查审查审批 [1] - 产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践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理念 [1] 目标企业 - 贷款重点支持纳入京津冀中心育种库、育苗库或育材库并且符合融资标准的企业 [1] - 确保资金精准流向具有颠覆性潜力的研发项目 [1] 首笔贷款案例 - 发布当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成功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视计生物发放首笔该类贷款 [2] - 超视计生物牵头承担“活细胞超长时程自主决策式超分辨显微镜仪器研发”项目 [2] - 经京津冀中心推荐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信用贷款及时满足其关键研发阶段资金需求 [2] 业务规模与战略 - 目前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超1600亿元 [2] - 专项贷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该行在创新链条上的产品矩阵 [2] - 公司计划持续深耕科技金融领域,打造贯穿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全链条金融产品体系 [2]
为小微融资“架桥铺路”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56
精准滴灌,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安徽将资金流信息平台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推动资源集聚。在科 技金融领域,将平台与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相结合,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期、 成长期企业授信和定价。截至9月末,全省5169户科技型企业通过平台获贷277.3亿元。在乡村振兴领 域,推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以资金流信用信息为无抵押贷款授信审批提供参考依 据,适配农业经营主体需求。 模式创新,融资效率再升级。推动银行形成"平台运用—数据积累—能力提升—创新拓展"的正向循环。 徽商银行研发"资金流e贷",截至9月末,已为44户企业放贷0.94亿元。多家银行通过构建"流水分析— 财务数据—现场尽调"三位一体评估体系,实现从"以物定贷"向"以信定贷"转变。全省依托平台发放纯 信用贷款242.0亿元,助力8445户抵押不足企业快速融资。 本报讯 记者马梅若报道 "信用白户"不再"无信难贷";缺抵押企业化解"无物可押"难题;小微主体实 现"流程提速、成本减负"……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 台"),安徽重塑小微企业融资生态。截至9月30日,全省共查询资金流信用 ...
17次提及金融!“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重点提及金融领域哪些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30 08:56
“十五五”规划金融战略方向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规划建议17次提及金融 [1] - 明确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货币政策体系等9项核心举措 [1] - 强调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 [2][11] 货币政策与传导机制 - 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5月推出新一揽子措施包括降准、降息 [9]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增长8.4% [10] -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14%,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10] - 未来将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0]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 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2] -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落实绿色低碳发展金融政策 [11]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12] 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 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末下降71%,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下降62% [14] - 商业银行通过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新增贷款2.2万亿元 [14] - 强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运用兼并重组等方式化险 [14] - 构建央地协同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完善跨境风险监测机制 [13][15] 金融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16] - 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17] - CIPS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凸显,与9国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16]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8][19] 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创新 - 加快建设安全高效金融基础设施 [6] - 推动金融机构专注主业、错位发展 [5] - 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工具 [4][7] - 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监管效能 [15]
发挥“研究+投资+投行”优势!申万宏源提升业务“含科量”
券商中国· 2025-10-30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申万宏源证券作为央企证券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通过发挥“研究+投资+投行”协同优势,提升业务“含科量”,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2][4] - 公司聚焦科技金融,致力于成为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4] - 通过精准化投行服务、投资业务驱动、专业化研究赋能和体系化平台搭建,公司打造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链条,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6][7][8]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股债承销、科技企业上市服务、专精特新项目投资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具体数据包括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助力5家科技企业上市等 [8] 锚定科技金融助推实体经济 - 公司全面贯彻证监会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部署,优化专项工作小组设置,由执委牵头,核心部门协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 [4] - 重点服务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领域,加强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提升对硬科技项目的估值和定价能力 [6][7] 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链条 - 通过投行、投资、研究联动,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度识别”,扩展前沿科技领域项目储备,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7] - 首创“申万宏源价值管理钻石模型”,从价值创造、传递、运用等五个维度构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评价体系,提供战略咨询、股权激励设计等服务 [7] - 基于研究所“投研、产研、政研”优势,搭建一站式机构服务平台,深化与基金、保险等机构合作,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 [8] 业务成果与案例 - 2024年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助力海博思创、弘景光电等5家科技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服务安集科技再融资 [8] - 投资航发商发、迈驰铁人等专精特新项目,发行全市场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创新开展科创债借贷交易及信用衍生品交易 [8] 未来发展规划 - 业务布局以“产研+投资+投行”为特色,打造“区域+行业+产品”模式,推进产业投行综合服务 [10] - 专业能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研+产研+行研”跟踪技术更迭和产业趋势,打通科技成果应用全链条 [10] - 业务协同整合研究所、投资子公司、产业基金等资源,助力企业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扩张的持续成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