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寿仙谷举行首届全国招商大会 渠道焕新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5:15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世界好灵芝·中国寿仙谷"为主题展示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和新时期战略布局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灵芝产业标杆"的宏伟愿景 推动从"蓄势"到"爆发"的全面转型 [3] - 公司坚持"科技立企 管理强企 营销兴企"战略 秉承"传承千年灵芝文化 科技赋能健康产业"理念 [4] 科研成果与荣誉 - 公司作为《中医药-灵芝》《中医药-铁皮石斛》ISO国际标准制定者 [3] - 2024年公司作为共同完成单位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 - 公司拥有去灵芝壁孢子粉技术 仿野生栽培体系等核心科技突破 [3] 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深耕灵芝 铁皮石斛等珍稀药材全产业链 覆盖从育种到生产工艺 从临床研究到品牌升级 [3] - 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 生产 销售 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3] -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诠释"一棵灵芝富一方"的产业价值内涵 [3] 渠道战略与招商政策 - 公司以"专卖店为主+传统药线渠道"布局省外 分设一 二级加盟店 店中店 [4] - 通过价格管控 产品区隔与品牌赋能稳市场 [4] - 提供八大扶持措施保障商业合作伙伴快速拓展市场 [4] - 以股权回购 高毛利及政策扶持推进开店进度与快速裂变 构建"短盈利+长增值"直营零售生态 [4] 合作伙伴与市场拓展 - 首批7家战略合作伙伴在招商大会现场签约 [4] - 公司将加强与各地经销商深度合作 共同开拓市场 实现互利共赢 [4]
3000亿中药饮片赛道竞速:解码“港交所中药饮片第一股”新荷花
华尔街见闻· 2025-05-20 11:33
行业转型与公司定位 - 中药饮片行业正经历从"经验传承"到"科学验证"的质变,推动行业资本化进程 [1] - 公司作为国内第二大中药饮片供应商,提供超过770种品种、4900个规格产品,覆盖主要中药需求 [1][4] - 若港股上市成功,将成为"港交所中药饮片第一股",体现中医药现代化转型样本价值 [1] 市场变革四大脉络 - **政策驱动**:15省联盟集采涉及21个品种平均降价29.5%,2024年扩至全国29个品类(55种规格),但强调"优质优价"而非低价竞争 [2] - **细分渠道**:覆盖1000多家医院及8.6万家中医诊所,推出线上平台"金方草堂"优化小订单配送效率 [5] - **专业化分工**:聚焦饮片生产(非全产业链),提升质量控制与运营效率 [6] - **消费场景延伸**:药食同源市场规模达100亿元(2023年),公司计划推出保健品平台"金色荷花"切入大健康消费 [7] 技术与标准优势 - 国内首家获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参与制定31项国家加工标准和7项中药材规范 [3] - 主导制半夏国家标准修订,成果纳入《中国药典》,并推动现代科技融入生产与质量评估 [4] - 通过古法炮制结合现代技术(如降低制半夏毒性)提升用药安全性 [8] 财务表现与战略 - 收入从2022年7.8亿元增至2024年12.49亿元,复合增长率27%,2024年毛利2.13亿元(较2022年增30%) [9] - 费用率优化:2024年销售费用率4.04%(较2022年降1.6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46%(降0.22个百分点) [9] - 双支柱战略:巩固医疗渠道领导地位(80%常用饮片份额)+布局消费端创新产品(如保健品平台) [7][12]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3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2788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4000亿元 [12] - 配方颗粒因疗效争议难以替代传统饮片,饮片仍为中医临床核心选择 [10][11] - 扬子江药业、华润药业等巨头加码布局,凸显赛道潜力 [12]
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委会换届,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前行
北京晚报· 2025-05-15 19:25
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换届会 协会概况与专委会背景 - 中国中药协会成立于2000年12月18日,拥有900多家企业会员、67个分支机构和逾万名中药领域专家,宗旨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行业" [1] - 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成立,首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峥涛教授、原上海和黄药业周俊杰总裁领导,在推动微循环用药规范化、学术研究交流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1] 换届会议概况 - 2025年5月10日第二届换届会在郑州举办,由中国中药协会王桂华秘书长主持,160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 [1] - 会议选举产生215名新一届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肖龙教授当选主任委员,32人任副主任委员,64人任常务委员,上海和黄药业宣进任秘书长 [10] 第一届专委会工作成果 - 组织建设:举办四届"匠医国药创新发展大会",覆盖全国29省市专家及超10万线上观众 [5] - 学术交流:开展中医药循证研究巡讲,为1000多位专科医生提供平台 [5] - 健康科普:通过健康敬老月、社区科普等活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医生满意度较高 [5] 第二届专委会工作规划 - 协同创新:继续承办"匠医国药创新发展大会"等品牌会议,加强党建活动 [15] - 深化研究:制定微循环领域专家共识和用药指南,为已上市及创新中药产品积累科学证据 [15] - 学术传播:开展健康敬老月公益活动,推动跨学科合作提升影响力 [15] - 政策研究:形成年度调研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行业规范 [15] 行业意义与领导表态 - 微循环用药领域被视为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方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3] - 中国中药协会吴宪常务副会长强调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探索中药现代化表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17] - 协会自2024年起对分支机构实行目标管理,要求专委会按计划提升业务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7] 换届会总结 - 新一届专委会规划涵盖协同创新、深化研究、学术传播及政策研究,彰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18] - 未来将围绕党建引领,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专业影响力,助力中医药产业繁荣 [18]
暨南大学与仲景宛西制药左归丸临床研究项目合作正式签约
中医药产学研合作 - 暨南大学与仲景宛西制药签署临床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聚焦老年退行性疾病肾虚证的中医药调控机制研究 [3][5] - 合作项目名为"老年退行性疾病肾虚证本质及中医药调控机制的多元学科集成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集成项目支持 [5] - 研究将探索左归丸、右归丸等经典名方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现代应用 [7][9] 中医药行业发展 - 中国老龄化加速导致老年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医药在"肾虚证"防治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7] - 仲景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 [9] - 此次产学研合作被视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将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路径 [9] 研究项目细节 - 项目设立三个分会场,分别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肾虚证、膝骨关节炎肾虚证和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 [9] - 研究由朱晓峰教授、张还添教授、孙景波教授等专家主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案论证 [9] - 项目得到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支持,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召开方案论证会 [3]
中国黑莓深加工产品药效研究获国际认可,百汇园黑莓小镇科研成果将登《世界中医药》期刊
黑莓深加工产品医学研究突破 - 首次通过动物实验与高分辨质谱分析揭示深加工技术对黑莓活性成分的关键提升,填补国际学术空白 [3] - 生物利用率显著提升:氨基酸、黄酮类等核心成分经工艺优化后吸收效率提高 [3] - 证实产品具有双重健康价值: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脂质代谢通路 [3] - 建立"成分-机制-功效"完整证据链,为功能宣称提供医学级支撑 [3] 产学研合作与核心优势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背书,验证传统药食同源理念并为慢性病预防提供天然解决方案 [5] - 公司拥有20年种质积淀:全国唯一黑莓基因库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5] - 黄金产区优势:北纬32°仪征产区年日照超2000小时,花青素含量较普通产区高40% [5] - 全产业链掌控:从种植到生产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确保成分稳定性 [5] 国际学术认可 - 研究成果获《世界中医药》期刊收录,标志全球中医药学界高度认可 [7] - 期刊以"双盲审稿制"和"临床价值优先"原则著称,收录标准涵盖创新性、方法论严谨性及产业转化潜力 [7] 产业应用与未来规划 - 启动"黑莓健康+"计划:联合三甲医院开展人群体质干预研究、开发代谢综合征功能食品系列、建立全球黑莓成分数据库 [9] - 加速推进黑莓成分在慢病预防、术后康复等场景的应用转化 [9] - 深度研究黑莓成分对慢性病的调节机制,相关成果有望为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新路径 [9]
葵花药业:“研发筑基+品牌赋能”双轮驱动 内生外延构筑周期护城河
国际金融报· 2025-04-28 11:19
公司业绩与分红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亿元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总股本基数5.84亿股 [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管理体系 [3]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目标形成创新并重、质量安全可靠的产业格局 [3]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中药新药审批加速、集采常态化等政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公司内生增长策略 - 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千余个 其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文号超500个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文号近300个 独家品种/剂型28个(含5个独家医保) [5] - 在研化药品种近40个 开展经典名方项目及同名同方药开发 [7] - 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联合实验室 参股公司凝胶贴膏产品获批上市 [7] 数字化布局 - 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布局 营销模式成为OTC行业标杆 [8] - 推动自营B2B事业部"药直达"组建 上线营销供应链"葵之云" 筹备自营B2C平台 [8] - "四龙治水"数字化营销项目将刺乌养心口服液打造为网红单品 获创新营销案例奖 [8] 产品与品牌战略 - 儿童药领域覆盖七大治疗领域 拥有超60个上市产品 其中7个品种销售额破亿元 30个品种超千万元 [9] - 成人药市场聚焦心脑血管、风湿骨病等领域 护肝品类为龙头 覆盖六大治疗领域 [10] - "葵花"品牌价值184.32亿元 "小葵花"品牌价值144.84亿元 企业总价值达329.16亿元 [10]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中药市场预计规模达一万亿元 其中中成药超五千亿元 中药饮片3000亿元 中药材2000亿元 [11] - 头部企业有望通过品牌壁垒、渠道优势、外延并购等保持稳健增长 带动行业效率提升 [11]
片仔癀亮相第十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以科研创新引领肝病诊疗新未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7 19:43
会议概况 - 第十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4月24日至27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主题为"政策引领·创新驱动·人文关怀——推动疑难及重症肝病诊疗新发展" [1] - 大会吸引了全国1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1] - 片仔癀公司作为中医药肝病治疗领域知名企业受邀参会,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与品牌理念 [1] 临床研究成果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团队发表《片仔癀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专题报告 [1] -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设计,纳入144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患者 [1] - 研究结果显示片仔癀在改善肝纤维化分期和肝功指标碱性磷酸酶方面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1] - 在初治患者和早期肝纤维化患者中,抗纤维化有效率较对照组提升约20% [1] - 该研究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1] 专家评价 - 纪龙珊博士指出该研究采用肝组织病理学"金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3] - 研究为片仔癀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3] 品牌展示 - 片仔癀公司在会议现场搭建展台,通过产品展示、扫码互动等形式传递研发理念 [3] - 参会专家认为片仔癀产品疗效显著,科研态度严谨 [3] - 公司荣获组委会颁发的"中国肝胆病诊疗技术服务金钻奖",提升行业影响力 [3] 未来规划 - 片仔癀公司将持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4] - 以高质量循证证据赋能产品升级 [4] - 为肝病诊疗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4]
中药企业业绩分化背后:原料价格与创新投入博弈
北京商报· 2025-04-15 15:0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2024年业绩呈现分化态势,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政策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15家典型中药企业中6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达40%,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6] 企业营收表现 - 白云山以749.93亿元营收居首但同比下降0.69%,大健康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2.7%(减少14亿元),王老吉凉茶未能守住百亿规模 [3][4] - 云南白药营收400.33亿元保持稳健,多元化布局(如牙膏产品)支撑增长 [3] - 太极集团营收123.86亿元同比锐减20.72%,明星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下滑35.34%,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销量暴跌54.74% [3] - 达仁堂营收73.07亿元同比下降11.14%,天士力营收84.98亿元同比下降2.03%,均存在产品老化问题 [4] 企业利润表现 - 云南白药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华润三九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增长18.05% [6] - 太极集团净利润0.27亿元同比暴跌96.76%,主因补缴税款1亿元(含子公司西南药业8000万元所得税) [6] - 同仁堂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营业成本104.21亿元同比增长10.7%,毛利率43.77%创五年新低 [7] - 健民集团净利润3.62亿元同比下降30.54%,为六年来首次下滑 [7] 原材料成本压力 -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原料天然牛黄价格从65万元/公斤涨至165万元/公斤(涨幅150%),导致心脑血管产品毛利率跌破50%至49.31% [8] - 健民集团2023年部分中药材(猫爪草、白术等)价格涨幅超100%,中成药产品利润承压 [8] 研发与销售费用 - 15家中药企业中40%研发费用不足2亿元,7家研发费用同比下滑 [9] - 12家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5家超30亿元,研发投入低与销售费用高形成鲜明对比 [10] 第二增长曲线探索 - 东阿阿胶推出男士滋补品牌"皇家围场1619",开发健脑补肾口服液等新产品 [10] - 济川药业通过BD合作(如天境生物)拓展管线,并开发蒲地蓝牙膏等日化产品 [10] - 云南白药将"AI+医疗"作为战略方向,推动中药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