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青年筑梦乡村 助力文化振兴(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②)
人民日报· 2025-06-08 08:39
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年参与 -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青年人在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1] - 通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可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奔赴 [1] - 青年人通过创业、非遗传承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大山,如90后侗族女孩石贤回乡创立非遗工坊 [2][3] 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 石贤通过非遗工坊将苗族银饰、侗蜡染、侗绣等传统手艺转化为畅销商品,目前已发展200余名绣娘 [2][3] - 非遗工坊提供免费教学和技能培训公益班,帮助绣娘适应市场需求 [4] - 注重培养年轻非遗传承人,吸引年轻人从事非遗手艺人、乡村主播等工作,形成行业正向循环 [4]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通过"古村修复计划"抢救性修复500多栋古民居 [6] - 90后民宿主理人胡文亮将老宅改造为民宿,保留夯土墙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设施 [5][6] - 龙潭村目前拥有3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张民宿床位,新增12家经营主体 [8] 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兴德村制陶历史近290年,全家久返乡传承制陶工艺 [11] - 全家久通过引进搅拌器、炼泥机等设备改良工艺,成品率提高到85% [13] - 创新陶器样式,新增茶罐、花盆等文创产品,2023年已烧制600件供不应求 [13] 文旅融合新模式 - 全家久将陶艺作坊升级为文旅体验点,打造"非遗+旅游""非遗+研学"运营模式 [14] - 龙潭村通过文创空间、音乐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8][9] - 石贤通过民族文化推介活动吸引游客,带动村寨文化复兴 [3]
假期出游火 文化味更浓——2025年端午节假期盘点
新华社· 2025-06-04 14:28
旅游市场表现 - 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5370万人次,日均21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4]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590.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96.9万人次,同比增长2.7% [4] - 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4% [4] - 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3万架(艘、列、辆)次,同比增长10.5% [4] 民俗文化消费 - 含"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2.5倍 [6]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四成 [6] - 国内非遗集市相关的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6] - 各地将民俗、非遗等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 [7] - 亲子游、研学游受到群众青睐 [7] 体育活动与节庆 - 重庆铜梁安居古城举办龙舟比赛、"抢江"比赛、"高杆船技"表演等 [9] -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举办独木龙舟节活动,包括"千人抬龙舟"、"群龙闹江"等 [10] - 人们在体验中传承文化,为"假日经济"注入活力 [14]
端午遇“六一”点燃文旅融合新活力——2025端午假日经济观察
新华社· 2025-06-03 17:14
文旅消费 - 端午假期文旅消费核心亮点为民俗体验,多地龙舟赛事视频在社交媒体爆火出圈 [4] - 各平台"赛龙舟"相关搜索热度显著上升,去哪儿数据显示"端午""龙舟""粽子"等关键词搜索量较上月增长220% [4] - 内蒙古伊敏河文旅长廊活动融合端午民俗与草原文化,推出民族特色文创产品吸引游客 [6] - 江苏淮安大运河龙舟邀请赛通过"体育+文化+商圈"模式发放消费券,拉动夜游经济及民俗美食消费 [6] 赛事活动 - 重庆秀山举办第十二届渝湘黔边区龙舟邀请赛,16支队伍参赛,结合苗族山歌、苗狮表演重现传统节庆 [2] -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吸引116支队伍、4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创赛事40周年规模新高 [4] - 贵州铜仁中国传统龙舟大赛集结60支队伍,配套龙舟游江、民族文化展演等活动 [6] 亲子及国际游客 - 端午与儿童节叠加带动亲子游热潮,主题乐园、文博场所客流量显著增加 [9] - 成都武侯祠推出艾草香包、竹编龙舟挂件等手工体验,陕西华山景区举办包粽子活动吸引家庭游客 [9] - 浙江径山村茶宴体验吸引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参与,湖南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组织印尼游客包粽子活动深化文化传播 [9]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龙舟赛事超越体育竞技,成为民俗传承载体,全国多地通过"文旅+民俗"模式创新消费场景 [4][6] - 北京社区活动融合书法、香囊制作等传统项目,淮安推出彩粽、根雕等体验项目增强文化感知 [7][9] - 端午节已在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传播,通过五彩绳、香囊等符号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 [11]
沈水畔奏响奋楫欢歌 辽宁人满怀振兴豪情
辽宁日报· 2025-06-02 08:18
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 - 节目采用交响乐乐章叙事框架,分为"江山共此青绿""血脉同频跃动""风骨代际传承""命运与共之舟"四大主题,串联"吾乡、吾爱、吾志、吾国"篇章 [2] - 首次在东北举办端午特别节目,沈阳两年内第三次与央视合作大型活动 [2] - "一址三舞台"设计包含岸边主舞台、浑河游船、赛艇中心咖啡厅小方台,依托九号码头自然水域搭建异形舞台 [2][3] - 浑河上方搭建双层威亚系统,最大跨度近200米、最高30米,结合声光电、特效、虚拟技术实现沉浸式效果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新松大负载机器人(负载270公斤)与舞蹈演员完成高难度人机共舞,实现精准动作规划与柔顺轨迹运行 [4][5] - 新松机械臂与专业舞者配合表演,展现沈阳智造技术实力 [3] - 节目融入《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符号,通过rap风格《沈阳印记》串联本地非遗元素 [3] 地域特色与产业展示 - 突出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定位,结合龙舟赛艇对抗赛、锡伯族泥地龙舟等民俗活动 [3] - 沈飞、新松、沈鼓等企业工人参与《天问》集体朗诵,体现工业文化传承 [8] - 节目呈现盛京大剧院、青年大街、老北市等地标,强化城市形象宣传 [3][6] 社会影响与传播效果 - "游沈阳过端午""一路向北沈阳最美"等话题成为网络热点,推动文旅关注度 [6] - 节目覆盖海外受众,纽约大学留学生及英国剑桥中学生均参与互动,强化文化认同 [8] - 沈阳本地1500名居民参与《九歌·东君》集体朗诵,形成全民文化参与效应 [5] 行业联动与教育意义 - 航空工业沈飞首席技能专家王刚提及节目激发航空报国精神 [7] -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将节目作为思政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建立家乡自豪感 [7] - 第五套人民币硬币设计者常欢通过节目唤起对沈阳造币厂的技术传承记忆 [7]
用艺术清泉浇灌祖国花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2 06:31
节目内容与形式 - 节目采用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儿童节打造艺术盛宴[1] - 分为"一起过六一""戏曲进校园""今天我最大""有请接力棒""童心向未来"等板块[1] - 打破棚内单一录制空间,采取纪实寻访与主会场演绎相结合的形式[4] - 节目时长约120分钟,包含20余次表演[3] 艺术表现形式 - 小演员表演京剧、越剧、豫剧等多个剧种经典片段如《穆桂英挂帅》《智斗》《智取威虎山》等[2] - 包含粤剧《赛龙夺锦》、歌仔戏《佘赛花狩猎》等地方戏曲[2] - 创意节目《奇·技》展示变脸、水袖、跷工等戏曲绝活[2] - 融合流行美与中国风的越剧戏歌《陪你这一程》[3] 节目特色 - 贯穿"孩子演、孩子看"的主线,儿童是绝对主角[3] - 知名演员如李伟建、蓝天等甘当配角与小演员合作[3] - 融入经典儿童歌曲如《一分钱》《葫芦娃》等唤起童年回忆[3] - 艺术、文化、自然元素有机结合,绿水青山与戏苑舞台交相辉映[4] 文化内涵 - 通过《五世请缨》《定军山》《岳母刺字》等剧目传递家国情怀[3] - 《少年中国说》等节目引导青少年用创新眼光看待传统[3] -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的熏陶滋养[1] - 节目体现"以文化滋养童心,以美学升华童趣,以艺术彰显童真"的主线[1]
弦歌传千载 文脉润端阳(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甘肃高台龙舟赛 - 比赛水域海拔超过1200米 属典型的高原龙舟赛 1公里直道竞速考验选手体力与团队协作 [8] - 参赛队伍跨年龄段组建 实现"老带新"传承 460多名参赛人员中40岁以下占比超70% 年龄最小22岁 [8] - 比赛从12人小龙舟升级为国标龙舟 划手增至20人 赛道延长 竞技性增强 [8] - 水务局龙舟队以5分25秒成绩实现三连冠 虽比去年慢17秒但强调团队精气神 [8] - 未来计划开发龙舟体验项目 在保持竞技性基础上增强民间赛事魅力 [9] 湖北秭归端午文化 - 端午节分"头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个阶段 分别侧重祭祀屈原 龙舟竞渡和放河灯活动 [10][11] - "三闾骚坛"诗社传承数百年 现有核心社员130多人 全县会员2500多人 出版诗集20多部 发表诗作1000多首 [11][12] - 农民诗人创作题材广泛 涵盖农事 时令等生活元素 秭归获"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12] - 端午诗会创新形式 融合农民诗人骚体吟唱与"屈原杯"诗歌大赛 成为全国性诗歌盛会 [12] 广东东莞龙舟民俗 - "起龙"仪式包含龙头开光 洗龙 点睛等环节 正丫村20多名青壮年参与传统流程 [13] - 龙舟月持续整个农历五月 中堂镇每三年举行扒标竞赛 非竞赛年开展龙舟巡游趁景活动 [14][15] - 中堂镇景吸引上百条龙舟 上万队员参与 观众达几十万人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名片 [15] 贵州惠水民族活动 - 巡游踩街由"游百病"习俗演变而来 包含枫香印染 苗族银饰等非遗展示 新增"布依族婚俗"方阵 [16][17] - 国家级非遗"好花红调"以118种调式融入方阵 涵盖情歌 婚俗歌等类型 [17] - 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 形成"民族文化长廊"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16][17]
当儿童节遇上端午节:传统文化润童心 多彩活动共度别样“六一”
央视网· 2025-06-01 11:48
央视网消息: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恰逢端午假期,各地为孩子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六一儿童节。 在北京北海公园,500多名少先队员参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主题活动,唱响《歌唱祖国》等经典曲目。在湖北荆州,少先队 员们来到荆州博物馆,从战国楚简到秦汉木牍,孩子们通过实物展陈与数字化互动展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之际,江苏盐城射阳以"童话润童心"为主题,开展别开生面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师生和家长在安徒生 童话景区,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童话魅力,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品德。孩子们通过改编自《丑小鸭》《坚定的锡兵》 等经典童话的朗诵舞蹈节目,生动演绎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成长主题。 在浙江淳安,丰富精彩的端午活动吸引了许多亲子家庭参与。当地化身为一座充满童趣的传统文化乐园,包粽子、制香囊、 划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活动让小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鲜活的端午元素,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 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青岛市实验小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以"趣动粽情庆六一,活力四射跃童年"为主题,设置跑步、跳远等竞技项目,还融入了"粽 香接力赛""龙舟竞速障碍跑"等端午主题比赛项 ...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新华社· 2025-05-31 19:24
汉水之畔,百舸争流。端午节期间,陕西安康推出龙舟竞赛、文明实践成果展、文明实践集市、端午非 遗项目传承展示等文化活动,助力文明传承与经济发展。 在戈壁绿洲甘肃高台,端午节亦有西北豪情:在河岸上听非遗秦腔,在沙漠水乡看一场龙舟赛,再来一 场黄沙中的彩虹跑……17项巧妙融合传统习俗与地方特色的活动营造出浓厚节日氛围,丰富居民游客的 精神文化生活。 2025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在成都新津区启幕,为群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贵州铜仁"端午 诵经典·文脉黔行"主题文化活动带领人们沉浸式"畅游"诗词世界。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端午节前后,由中宣 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 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经典诵读、文艺表演……各地因地制宜,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喜闻乐见、生 动鲜活的节日文化活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包粽子、挂艾草、做香 囊、煮茶蛋、剪纸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欢度 ...
两岸同胞裹粽子庆端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1 09:22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选手们熟练地拿起粽叶,折斗、舀米、定型、缠线……动作行云流水、一气 呵成,粽叶翻飞间,一个个造型灵巧、饱满紧实的粽子迅速成型。与嘉兴裹粽方式不同的是,台湾选手 们会一边裹粽一边用棉线串起来,挂在前方的横杠上,裹好的粽子好似一串"粽子风铃"。 裹粽友谊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本报电(邰文)2025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五芳斋杯"海峡两岸同胞裹粽友谊赛近日在浙江嘉兴举 办,来自嘉台两地的150余名台胞台属齐聚"粽子之乡",现场比拼裹粽手艺,共庆端午佳节,同叙两岸 情谊。 本次裹粽友谊赛共有6组选手先后进行比拼,由专业评委根据粽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打分并颁奖。 嘉兴市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以来,嘉兴市已经连续18年举办两岸同胞裹粽友谊赛,裹粽赛已 经成为嘉台两地同胞共同弘扬传统文化、感受血脉深情的重要载体。接下来,嘉台两地还将开展一系列 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嘉兴非常宜居,在自然气候、生活节奏、饮食文化等方面与台湾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很喜欢嘉 兴。"定居嘉兴16年的台胞黄女士表示,嘉兴早已从地理意义上的居住地变为融于血脉的故乡。"有许多 台湾同胞在嘉兴居住生活, ...
济南机场多举措做好端午假期保障工作
中国民航网· 2025-05-30 16:51
端午假期航班运营 - 济南机场预计保障航班起降1048架次 完成旅客吞吐量14 9万人次 [1] - 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成都 昆明 广州 重庆 深圳 哈尔滨 乌鲁木齐等城市 [1] - 重点加密休闲旅游热门航线 推介济南至广州 上海 宜昌等亲子游航线 [1] - 持续运营悉尼 首尔 大阪 新加坡 曼谷 芽庄 中国香港等国际及地区航线 [1] 旅客服务优化 - 为轮椅旅客 首乘旅客 无陪儿童等特殊群体推出多项贴心服务 [2] - 航站楼增派志愿者提供问询引导 秩序维护及爱心帮扶服务 [2] - 升级"十三重"中转礼遇 涵盖免费餐食 巴士 住宿 急转预约等权益 [2] 节日主题活动 - 策划小丑魔术表演 龙舟手工DIY 编织五彩绳 纸绳艺术画制作等活动 [3] - 为儿童旅客送上"六一限定"专属礼物 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3] - 暑运旺季临近将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 推出更多便民服务举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