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搜索文档
岭南股份股民索赔已启动,金力泰索赔案将开庭
新浪财经· 2025-09-12 15:36
岭南股份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6日 [1] 岭南股份投资者索赔条件 - 索赔针对2024年1月3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2025年4月29日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2] 金力泰投资者诉讼进展 - 投资者索赔案将于2025年9月19日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审理 [2] - 部分投资者已获胜诉 最新判决金额合计419,691.34元 由袁翔、罗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2] 金力泰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末虚增存货25,798.96万元 占当期净资产28.32% [3] - 2022年第一季度虚增营业收入1,038.99万元 占当期营收6.11% [3] - 造假涉及未披露黄金贸易业务 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存货定义及收入确认原则 [3] 金力泰投资者索赔条件 - 2021年6月15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买入且2022年9月30日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索赔 [4] - 2022年4月30日至2023年2月4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2月4日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索赔 [4]
华扬联众被处罚,股民索赔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9-12 13:26
公司违规事实 - 公司未披露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 涉及金额18,153万元 导致2021年半年度报告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2] - 资金占用发生额均为18,153万元 占当期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0.02%(2021半年报)和7.84%(2021年报)[2] - 资金占用余额均为18,153万元 占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0.02%(2021半年报)、7.84%(2021年报)、7.91%(2022半年报)、11.73%(2022年报)和12.07%(2023半年报)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收回全部占用资金[2] 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 公司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导致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1,732.9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6.72%[3]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6,939.31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10.31%[3] - 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发布公告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及追溯调整[3] 监管处罚与法律后果 -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及罚款处罚[3]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5年1月15日收到立案告知书 并于2025年8月23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4] - 权益受损投资者可依据相关法律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索赔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4] 投资者索赔安排 - 索赔登记条件为2021年8月18日至2025年7月10日期间买入证券 并在2025年7月11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4] - 投资者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证券账户开户信息确认单及证券交易记录流水等材料进行索赔登记[6] - 行政处罚决定仍被视为提起诉讼的必要前提 直接以立案调查通知为依据诉讼存在败诉风险[6]
白银有色遭证监会立案股价跌停 涉仓储纠纷计提负债半年亏逾2亿
长江商报· 2025-09-12 07:33
公司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4] - 具体违法违规事项未在公告中详细说明 [2][4] 历史信披问题 - 2024年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2023年年报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函 要求补充披露部分内容 [2][6] - 2025年7月回复2024年年报问询函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和员工串通舞弊等问题被重点关注 [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5.59亿元 同比下降15.28% [2][8]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17亿元 同比下降1859.82% [2][8] - 中期亏损主因是子公司仓储合同纠纷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 [2][9] - 2023年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为2018年以来唯一超过亿元的年度 [2][7] - 2018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在3000万元左右波动 [2][7] 财务压力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达4.15亿元 [3][10]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64.35% 有息负债164.37亿元 [10] - 期末货币资金70.24亿元 [10] 股价表现 - 股价从2025年4月9日2.45元/股低点上涨至9月3日4.69元/股 创近6年新高 [5] - 9月4日股价大跌9.69% 9月10日收报4.24元/股 [5] - 立案调查后9月11日出现一字跌停 收盘封单达5.32亿元 [6] 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底基金合计持股1.43亿股 较3月底净增加1.05亿股 [6] - 二季度陆股通和南方基金公司增持 南方基金期末持股5799.80万股为最多 [6]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铜、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加工及贸易 [4] - 业务覆盖有色金属全产业链 [4] 收购活动 - 2017年出资11.73亿元收购红鹭矿业93.02%股权 [9] - 2019年以21.97亿元收购中非黄金100%股权 [9] - 2024年7月宣布拟收购巴西铜矿项目 [9]
股市必读:ST天圣(002872)9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8.56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21
股价及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1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于4.78元 下跌0.21% [1] - 当日换手率为1.21% 成交量2.6万手 成交额1233.87万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8.56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53.7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4.79万元 [1][3] 资金占用事件及法律进展 - 控股股东刘群涉嫌侵占公司资金9182.4926万元及挪用资金3325万元 合计约1.25亿元 [1][3] - 自2019年6月5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资金占用本金及利息已于2021年4月8日前全部偿还完毕 [1][3] - 2024年8月8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认定资金侵占和挪用事实 [1] 审计及监管状况 -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 [1] - 保留意见原因为证监会对公司及刘群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尚未终结 [1] - 会计师无法确定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完整性 [1] - 公司持续配合调查 生产经营正常 [1]
司尔特9月10日获融资买入988.05万元,此前被立案股民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01
融资交易情况 - 9月10日融资买入988.05万元 占当日买入金额38.92% [1] - 当前融资余额2.99亿元 占流通市值6.75% 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 [1] 监管立案情况 - 9月1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232025004)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1] - 立案依据为《证券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1] 财务报告争议 - 4月29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年度报告时 董事吴玉光 朱克亮对相关议案投弃权票 [2] - 两名董事无法保证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真实准确完整 [2] - 弃权理由:职务侵占犯罪案尚未办结 可能存在监管认定范围外的虚构交易影响财务报表 [2] 投资者索赔事宜 - 索赔时间范围:2022年4月20日至2025年4月25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有者 [1] - 索赔依据:信披不及时不准确造成投资损失 [1] 公司背景信息 - 参与招投标项目3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96条 [2] - 4月30日发布董事无法保证定期报告真实准确完整的说明 [1]
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白银有色股价开盘即跌停
贝壳财经· 2025-09-11 16:48
股价表现 - 9月11日股价开盘跌停 报收3.82元/股 单日跌幅达9.91% 总市值约282.86亿元 [1] 监管立案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降且处于亏损状态 [2] -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价格同比上升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措施使毛利率同比上升 [2] 诉讼影响 - 子公司上海红鹭因仓储合同纠纷案被上海市高院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2] - 公安机关已对南储仓库内铝锭进行刑事查封 [2] - 基于案件进展及谨慎性原则 公司拟计提相关预计负债 直接影响半年度业绩 [2] 投资者权益 - 2025年9月10日及之前买入且在9月11日及之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权益受损投资者或可索赔投资差额损失 [3]
白银有色遭证监会立案,一字跌停,曾涉多起数亿元刑事案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5: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开盘封死跌停板 股价跌至3.82元/股 跌幅9.91% [1] - 当日成交额2.60亿元 换手率0.92% 市值1.283亿元 [2] - 盘口数据显示超大单流出4687万元(占比4.51%) 大单流出3729万元(占比3.59%) [2] 证监会立案与违规事项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 2023年发生阴极铜产品侵占案件 涉及金额1.57亿元 相关员工伪造销售单据 [3] - 2023年发生990吨锌锭盗出案件 员工与外部人员串通作案 [4] - 上海红鹭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差额3.88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466.91% [4] 财务影响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81亿元 同比下降25.18% [5] - 对阴极铜案计提损失8587.92万元 锌锭案计提2323.64万元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同比下降1859.82% [5] - 因合同纠纷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 [5] 公司治理与内控状况 - 2023年及2024年年报内控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3] - 多起案件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 公司称因刑事案件侦查阶段需保密 [4] - 2024年7月副董事长乔梁辞职 由曾任中信集团高管的王萌接任 [6] 主营业务与经营情况 - 主营铜、锌、铅、金、银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贸易业务 [5] - 2024年营收867.87亿元 同比微降0.21% [5] - 公司强调目前经营正常 已对案件损失进行计提并加强内控 [4][5]
遭证监会立案 白银有色一字跌停!曾涉多起数亿元刑事案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06
股价表现与立案调查 - 9月11日开盘股价跌停至3.82元/股 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2] - 公司强调经营正常并将配合调查 但未明确具体违规事项[2] 内部舞弊与刑事案件 - 销售部门员工伪造单据侵占阴极铜产品 涉案金额达1.57亿元 2024年1月被立案调查[2] - 员工与库管员串通盗出990吨锌锭 2023年12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 - 子公司上海红鹭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差额约3.88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466.91%[3] 信息披露问题 - 两起刑事案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 公司称因侦查阶段属保密事项[3] - 2023年及2024年年报内控审计意见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2] 财务影响与计提损失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下降25.18% 对阴极铜案计提损失8587.92万元 锌锭案计提2323.64万元[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同比下降1859.82% 主因子公司合同纠纷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5] 业务与人事变动 - 公司主营铜、锌、铅、贵金属采选冶炼加工贸易 覆盖全产业链及国内外地区[5] - 2025年7月底副董事长乔梁辞职 由曾任中信集团风险管理及战略部门高管的王萌接任[5]
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1 09:08
立案调查与处罚情况 - 公司及前实际控制人苏同于2025年1月15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 - 公司于2025年9月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5]16号) [2]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法事实 - 2021年公司及子公司通过北京嘉实兆丰向实际控制人苏同提供资金18,153万元人民币 [2] - 未在2021年半年度报告披露资金占用发生额18,153万元人民币(占当期净资产10.02%) [2] - 未在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资金占用发生额18,153万元人民币(占当期净资产7.84%) [2] - 2021年半年度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连续未披露资金占用余额18,153万元人民币 [2] - 资金占用余额占各期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0.02%(2021半年报)、7.84%(2021年报)、7.91%(2022半年报)、11.73%(2022年报)、12.07%(2023半年报) [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收回全部被占用资金18,153万元人民币 [2] 财务造假违法事实 - 少计提对北京鑫诺科捷商贸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 - 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1,732.96万元人民币(占当期利润总额6.72%) [3]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6,939.31万元人民币(占当期利润总额10.31%) [3] - 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追溯调整相关财务信息 [3] 处罚决定 - 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500万元人民币罚款 [5] - 对苏同给予警告并处以750万元人民币罚款(其中作为控股股东罚款500万元 作为直接负责人罚款250万元) [5] - 对时任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郭建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人民币罚款 [5] 公司整改措施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6] - 公司已完成自查自纠并整改完毕 [6] - 2025年7月10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会计差错更正议案 [6] - 已对2021-202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6] - 公司承诺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7]
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03:10
公司违法事实 - 公司未披露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 涉及金额18,153万元 占2021年半年度净资产10.02% 2021年度净资产7.84% 2022半年度净资产7.91% 2022年度净资产11.73% 2023半年度净资产12.07% [2] - 公司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导致2021年度虚增利润总额1,732.96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6.72%) 2022年度虚增利润总额6,939.31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0.31%) [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收回全部被占用资金18,153万元 [2] 监管处罚内容 - 公司被处以500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 [5] - 前实际控制人苏同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含作为控股股东罚款500万元及作为主管人员罚款250万元) [5] - 时任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郭建军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5] 公司整改措施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10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 审议通过会计差错更正议案 [6] - 对2021年至202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7] - 公司声称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且已完成相关整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