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经济大省,再被“点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00:3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现代化 [1] - 规划强调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并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发展 [1] -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差异化政策支持力度 [1] 经济大省核心作用 - 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等十省份GDP均超5万亿元,累计GDP超过8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升至61% [2] - 今年前三季度,前十省份除广东外,GDP增速均达到或超过5.2%的全国平均增速 [2] - 经济大省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4]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 - 北京轨道交通18号线等3条(段)新建地铁进入“跑图”阶段,通车后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 [6] - 前三季度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1078.4亿元,同比增长38.3%,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7] - 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正式投产,成为全国首个拥有40万吨干散货数智码头的港口 [10] 科技创新与新兴经济 - 截至9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6.6% [14] - 小鹏汇天与敦煌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西北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路,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9] - 广州市发布20条“好房子”建设标准,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方面推动住宅建设转型升级 [8] 企业家财富与地域分布 - 《2025胡润百富榜》显示1434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家入榜,总财富接近30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2% [17] - 上榜企业家居住地呈现“3+2+3”格局,上海(152位)、深圳(147位)、北京(146位)位居前三 [17] - 上榜企业家最多的商帮为浙商(208位)、粤商(134位)、苏商(109位) [23]
受权发布丨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28 22:35
《建议》稿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同志担任副组长 [3] - 起草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发出通知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专题调研、部署35项重点课题研究、召开系列座谈会以及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并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 [4] - 《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文件起草组对稿件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和修改 [6] 《建议》稿的总体考虑与框架 - 起草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8] - 起草把握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等几点 [8]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各重点领域战略任务,第三板块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和调动社会积极性等任务 [9][10] “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1] -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 [12] - 目标设定主要为定性要求,必要的定量要求和具体工作部署留给制定规划《纲要》时研究确定 [12]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与举措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13] - 部署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14] -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 [14]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同富裕 - 强调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同时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15] - 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包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 [16] - 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别,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着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6] 统筹发展与安全及党的领导 -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并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6]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强调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 [17][18]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央视网· 2025-10-28 20:21
规划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起草工作 [3] - 起草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 [4][5]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审议和修改 [5] 规划总体考虑与框架 - 起草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8]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重点领域思路和重点工作,第三板块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等任务 [9]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原则 [8] 经济发展目标 - 建议稿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等重要目标 [11] -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 [11] - 建议稿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等目标 [11]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 - 建议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2] - 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 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2] 国内市场与改革开放 - 建议稿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13] - 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13] - 同时提出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3]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一批政策举措 [13][14] -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 [14] - 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别,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部署务实举措 [14] 统筹发展与安全 - 建议稿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14] - 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应对未来5年明显增多的风险因素 [14] - 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 [14]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10-28 20:00
核心政策方向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 - 以高质量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1] -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3] 制造业与工业 - 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制造业由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 [1]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农业与乡村振兴 - 锚定"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2] - 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 -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 自然资源与国土规划 -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 - 推动自然资源安全高效永续利用,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 [2]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2] 对外开放与移民管理 - 加强对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移民管理政策供给 [2] - 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保障中国企业人员"走出去"和便利中外人员交流交往举措 [2] - 持续推动出入境办证办事和口岸通关降成本、提效率、增体验,全力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 司法与公共安全 - 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履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职能 [3] - 聚焦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决策部署转化为检察公益诉讼的生动实践 [3] - 科学编制"十五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3] 交通运输 - 紧紧围绕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路径 [4]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4] 水利建设 - 科学谋划"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4] -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4]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8 17:32
《建议》稿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5] - 党中央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发出征求意见通知、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专题调研、部署35项重点课题研究、召开系列座谈会以及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并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6] - 《建议》稿经过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文件起草组对稿件进行218处修改,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8][9] 《建议》稿框架结构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阐述"十四五"成就和"十五五"指导思想;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12个重点领域的战略任务;第三板块涉及党的领导、民主法治等任务[13]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四大原则[12] - 分论部分重点部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的工作思路[13] "十五五"时期战略定位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五年[15] - 该时期需巩固"十四五"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战略任务取得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15] - 规划要求抓住时间窗口破除瓶颈制约,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15] 经济发展目标设定 - 为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十五五"时期需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16] - 具体目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以及内需拉动作用增强[16] - 规划主要提出定性要求,定量指标留待后续规划纲要确定[16]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 - 规划延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17] - 重点部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8] -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同时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绿色转型[18] 内需体系与双循环格局 - 规划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要求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对冲国际不确定性[18] -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堵点、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以及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19] - 同步拓展国际循环,通过制度型开放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高质量对外开放[19]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规划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总体要求,部署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等领域政策[19] - 通过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并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20] - 民生举措注重均衡性和可及性,涵盖健康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等维度[20] 安全与发展统筹 - 针对风险因素增多的背景,规划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 - 部署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和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同时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0] - 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需统筹应对未来五年的复杂挑战[20] 党的领导机制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被明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求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21]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理论武装、优化干部考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持续反腐败斗争[21] - 通过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确保规划实施效能[21]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新华社· 2025-10-28 17:31
《建议》稿起草过程与总体考虑 - 文件起草工作于2024年2月11日正式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进行[4] - 党中央通过专题调研、重点课题研究、座谈会及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集思广益,收到留言超过300万条,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5] - 文件起草组对《建议》稿进行了218处修改,覆盖了452条各方面意见和建议[6] - 起草总体考虑是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进行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8]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8] 《建议》稿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总论、分论和第三板块三大板块[9] -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含12个部分,部署了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9]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0]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明确经济增长需保持在合理区间,并要求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11] - 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11] -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提出居民消费率需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需持续增强[12] - 发展目标以定性要求为主,必要的定量要求将留待规划《纲要》确定[12]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 -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12] - 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3] - 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3] - 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强调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13]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民生福祉 - 强调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13] - 部署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14] - 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14] -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举措[15] - 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别,部署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的举措[15]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证监会发布· 2025-10-28 17:22
文件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组于2月11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起草工作 [4] - 党中央通过专题调研、重点课题研究、座谈会和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集思广益,其中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 [4][5] - 《建议》稿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文件起草组对文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 [6]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审议和修改 [6] 文件结构与基本考虑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总论、分论和任务部署 [10]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四大原则 [8][9] - 文件定位为“十五五”时期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11]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核心目标是确保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12] - 具体目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12] -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 [12]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3] - 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3] - 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3] - 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13] 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市场建设 - 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14] - 部署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14] - 提出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4]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要求 [14] - 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房地产、健康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部署政策举措 [15] - 通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别 [15] 安全与发展统筹 -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15] - 部署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 [15]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国家能源局· 2025-10-28 17:18
规划起草背景与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并成立文件起草组 [3] - 起草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 [4] - 文件起草组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 [6] 规划总体框架与考虑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重点领域思路,第三板块涉及党的领导等任务 [9] - 起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基本定位,并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8]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10] 经济发展目标与主题 - 规划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定性目标 [12]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3] - 规划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3] 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市场建设 - 规划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14] - 同时提出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4] - 规划部署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14]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规划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3] - 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13] -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 [13]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规划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14] -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15] - 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别,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务实举措 [15] 绿色发展与安全体系 - 规划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3] -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15]
受权发布丨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新华社· 2025-10-28 17:05
《建议》稿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2024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文件起草组承担具体工作[3] - 党中央通过专题调研、重点课题研究、座谈会和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集思广益,收到留言300多万条,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4] - 《建议》稿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文件起草组对稿件进行218处修改,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审议[5] 《建议》稿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考量 - 《建议》稿按照党的二十大“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系统谋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8]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四项原则[8] - 文件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总论、分论和第三板块三大板块,涵盖从总论到各重点领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9] “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0] -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定性要求[11] -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11]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 - 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和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12] - 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12]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民生福祉 - 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13] - 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推出政策举措[14] - 着眼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部署务实举措[14] 统筹发展与安全及党的领导 -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14] - 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部署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具体措施[15]
受权发布丨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证券时报· 2025-10-28 16:54
《建议》稿起草过程 - 文件起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并成立文件起草组[2] - 党中央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发出征求意见通知、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专题调研、委托进行35项重点课题研究、召开系列座谈会以及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并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3] - 《建议》稿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并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文件起草组对稿子进行218处修改,覆盖452条意见和建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和修改[4] 《建议》稿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 起草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6] - 起草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并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6][7] -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阐述发展成就、重要地位、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12个重点领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部署党的领导、民主法治、港澳台工作等任务[8] “十五五”时期重要地位和发展目标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基础[9] -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同时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10] - 主要目标以定性要求为主,必要的定量要求和具体工作部署留给制定规划《纲要》时研究确定,以更好体现宏观指导作用[10] 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要求实现质有效提升和量合理增长,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11] - 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1] -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11] 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共同富裕 - 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部署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13] - 突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举措,并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别[13] - 提出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3] 统筹发展和安全及党的领导 -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4] - 部署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14] - 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