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优质医疗下沉:国家巡回医疗队将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27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1]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14个省级医疗中心在建或建成 [4] - 组建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 三级医院全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4] - "十五五"期间将建立五级巡回医疗制度 实现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4] 医药研发创新突破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1] - 舒格利单抗 恩沙替尼 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填补领域空白 [1] - 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实现国产新药出海突破 [2]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临床 提升疫苗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1] 医疗器械技术进展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 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扫描速度更快 辐射剂量降低 [2]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 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 提升手术精准度 [2] - ECMO 人工心脏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2] 疾病治疗方案创新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2] - 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 溶栓治疗平均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3]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实现精准预测和量化评估 创建个体化诊治中国范式 [3]
AI医生、手术机器人、飞行医院齐上阵!广东卫生新质生产力守护全民眼健康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20:03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临床研究 成果转化 创新药械应用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展示AI诊疗 手术机器人 飞行医院等创新成果 体现医疗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1][2][3][4][5] 顶层设计政策支持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引擎 建立临床研究四大支撑体系 包括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撑 监督 机构内部管理 人才培养[9][10][12][13] - 全省登记备案临床研究项目近5万项 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数量全国前列 每年培训上万人次[13][14] - 推动医疗机构享受与科研机构同等创新转化政策 全国率先开展医疗技术经理人培训 开设创新转化门诊[16][17] - 全国率先取消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总品种数限制 推动药事会常态化召开[20][21] - 港澳药械通扩大实施范围 覆盖大湾区内地9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累计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125种 惠及患者超万人次[21][22] 技术研发突破 - 中山眼科中心通过干细胞技术实现婴幼儿晶状体功能性再生 术后随访10年 远期视力比传统手术组高30% 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0%以上 成果入选2016年全球医学八大突破进展[28][29][30][31] -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可逆转白内障眼药水 通过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延缓或逆转白内障进展[32][33] - 新型抗青光眼新药打破国际垄断 有望以更实惠价格让患者获得治疗 新药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4][35][36] - 通过循证研究提出每天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降低1/4近视风险的方案 被写入全球近视防控指南[37] - 创新推出笑的训练行为疗法 无需药物即可改善干眼症症状[38][39] 智能医疗体系 - 构建覆盖筛查 诊断 转诊和管理的智能医疗体系 研发5G智能眼科巡诊车服务偏远地区[44][45] - 白内障AI云平台30秒内初诊准确率超97%[46] - 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技术覆盖广东 北京 湖北 新疆等地 累计服务超过1.6万名婴幼儿 使新疆等偏远地区筛诊覆盖率从0提升至83%[46][47][48] - 研发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 实现微米级操作 过滤手部震颤 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50][51][52] - 借助5G技术专家可远程操控机器人 已完成61例实验手术 将与新疆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52][54][55] 移动医疗网络 - 构建空天地海移动医疗体系 包括空中眼科飞行医院 天外卫星遥感眼病防控 地面慧眼移动医院 海上科考船载手术舱[57][58] - 与中国商飞 飞龙通航等签署协议 建设中国眼科飞行医院 计划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首飞[59][60]
湖北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十大高精尖技术展现医疗科技“硬核”实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11 15:57
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 - 发布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湖北总站、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同济医院承办,集中呈现湖北省在医疗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与集群创新优势 [1] 同济医院核心成果 - 陈孝平院士团队开发的"陈氏胰肠吻合术"将胰瘘发生率从30%降至2%,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2] - 马丁院士与陈刚教授团队发布宫颈癌全链条防治"中国方案",包含全球首个HPV整合检测试剂盒、国际首创治疗性疫苗KDTV001及新型溶瘤病毒KD01 [2] - 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团队展示华中首套无创脑机接口系统,已助力脑卒中患者实现肢体功能重建,并拓展至胃肠领域为便秘患者提供精准调控方案 [2] - 心外科魏翔教授团队开发的"心肌旋切术"实现"不开胸、不停跳、零输血"的微创治疗,手术时长压缩至1小时,已吸引全球15个国家的30多位顶级心外科专家来武汉学习 [5] 其他医疗科技突破 - 协和医院董念国团队展出全球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其再生型人工瓣膜可避免患者终身抗凝 [6] - 胡豫教授团队研发的静脉血栓液态基因芯片将诊断周期缩短至3小时,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血栓根治概念验证 [6] - 兰晓莉教授研发的30种核素分子探针使胃癌腹膜转移检出精度达亚毫米级,避免30%患者无效开腹手术 [6]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程帆团队首创4D前列腺诊疗体系,其超微创悬吊装置实现患者术后当天行走 [6] - 禾元生物杨代常团队以"稻米造血"技术突破血浆提取垄断,实现植物源人血清白蛋白规模化生产 [6]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闫飞飞博士团队研发的"骨骼创可贴"具有"快速止血、完全吸收、促进修复"的核心亮点 [6] 行业影响 - 同济医院40余项成果亮相发布会,包含脑机接口、基因诊疗、手术机器人、智慧医疗平台等前沿领域 [5] - 湖北医疗创新成果正形成辐射全国的支点效应,有望带动全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6]
国家医保局: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
人民网· 2025-07-24 14:21
医疗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已出台30批立项指南,覆盖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等领域,未来还将继续发布新指南 [1] - 通过立项指南实现医院收费项目一致性和收费水平可比性,突出"三个聚焦"方向 [1] 科技创新领域 - 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更丰富专业医疗服务 [1] - 神经系统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脑机接口项目,湖北、浙江等地已率先落地 [1] - 耳鼻喉类立项指南设立人工耳蜗、人工喉等项目,鼓励为听力障碍、发音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1] 优质服务领域 - 新设"床旁超声"价格项目,更好保障老年人看病就医 [2] - 新设"早产儿护理"价格项目,鼓励为儿童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2] - 统一规范辅助生殖类价格项目,新增"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项目,提升生育医疗服务 [2] 行业规范领域 - 在不改变美容整形市场定价前提下,规范项目名称和收费,构建更有序的医美市场环境 [2] - 通过项目规范改变医美行业名称繁多、收费混乱现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疗服务供给侧创新发展,畅通新技术、新服务价格项目立项绿色通道 [2] - 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并获得合理收益 [2] - 赋能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2]
硅基仿生荣膺2024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奖,闪耀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 聚焦"科技创新+临床牵引+成果转化"议题 吸引500余位专业嘉宾参与 [1]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指出医疗科技正从"自主突破"向"系统转化"迈进 将优化技术创新生态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协同 [3] - 专家强调发挥海淀区高校科研集群优势 推动医工结合机制 加快形成更具落地性的医疗科技转化路径 [3] 硅基仿生获奖情况 - 硅基仿生凭借硅基动感GS1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获评"2024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奖" [3] - 该产品在商业化进程中取得卓越成绩 推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实现临床标准化应用 助力糖尿病精准诊疗技术发展 [3] 公司概况 - 硅基仿生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深圳 在多地设有子公司 公司规模近700人 [5] - 核心团队由名校理工科科学家带领 具备卓越研发能力和创业者精神 [5] - 专注于血糖监测赛道 以植入式医疗硬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迭代创新产品 [5] 发展战略 - 公司以技术破壁、生态赋能、全球布局为战略支点 逐步成为国际糖尿病管理领域领导者 [7] - 未来将围绕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需求 延伸生理指标监测技术 打造CXM全球第一品牌 [7] - 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7]
大奖出炉!11项!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
思宇MedTech· 2025-07-17 14:21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概况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500余位来自政府、医院、企业、科研院所与投资机构的专业嘉宾,聚焦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进展[2] - 大会揭晓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设技术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展示中国医疗科技在设备、服务、转化维度的成果[2] - 奖项评选始于2024年,此次为2024年底补录的第二批企业颁奖,延续展示产业系统创新能力[2]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 开立医疗 - 全球领先医疗设备企业,覆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等领域,产品服务170多个国家[8] - 超声内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EG-UR5获欧盟CE认证及NMPA批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8] - 新一代iEndo智慧内镜平台实现AI运算效率突破,创新超分辨成像技术推动国产化与全球推广[8] 赛诺威盛 - 专注CT影像创新,推出全球首创站立位全身螺旋CT系统OmegaCT One,具备1米超大孔径和2.65米高度[10] - 自研影像链系统实现高清成像与抗震控制结合,可应用于放射科、骨科等学科,提升诊断精度与术前规划[10] 卡尔史托斯 - 全球内窥镜领导者,IMAGE1 S Rubina影像系统采用4K/3D/NIR荧光"三合一"技术,实现三种成像方式叠加[11] - 提供OR1一体化手术室方案,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向更精准、高效发展[11] 中科睿医 - 中科院成果转化企业,专注神经科学与AI结合,开发脑健康诊疗平台,覆盖帕金森病等疾病[12] - 建立中国人群神经功能定量参数常模数据库,填补临床量化评价空白,拥有110余项知识产权[12] 华睿博视 - 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企业,研发全球首款商用三维胸部电阻抗成像仪Infivision 1900,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14] - 独创血流信号剥离与三维成像算法,解决肺栓塞等临床难题,打破进口技术垄断[14] 2025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获奖企业 通和立泰 - 提供医疗器械临床前全链条服务,包括动物实验、生物相容性评价等,协助多个创新产品完成注册与市场化[16] 希毅医学 - 专注医疗器械出海服务,覆盖海外临床开发至商业化路径,协助80余个项目落地,转化超200亿元人民币海外利润[18] 启迪之星 - 清华系创新孵化平台,建立200多个孵化基地,覆盖90多个城市,提供医疗科技企业全流程生态服务[19]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获奖个人 卢洪洲 - 研发P20i非接触式多生理参数监测仪,进入广东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 王豫 - 开发全球首款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实现骨盆骨折自动闭合复位,推动骨科机器人从辅助操作迈向自动决策[21] 徐博翎 - 主导研发国内首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及磁悬浮ECMO系统,填补行业空白并获中美双认定[22] 行业趋势总结 - 获奖案例展现中国医疗科技在"全球首台"设备、技术空白填补及市场化转化上的系统性进展[23] - 行业正迈向更务实、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覆盖设备研发、临床服务及转化全链条[23]
泰科博曼(湖北)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医疗科技新里程正式启程
江南时报· 2025-06-16 15:51
公司动态 - 泰科博曼(湖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编号为国械注准20243020971 [1] - 公司注册产品为一次性使用结扎夹 位列国家药监局注册目录第87项 [2] - 注册证获得标志着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体现科技创新和质量为先的理念 [1] 产品与技术 - 一次性使用结扎夹产品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特点 代表当前医疗技术最新成果 [2] - 产品经过科研团队无数次实验与优化 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和本土医疗需求进行自主研发 [2] - 产品将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助力医生更精准安全地实施治疗 [3] 研发战略 -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 致力于将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引入中国 [2] - 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动更多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问世 [3] - 公司秉承"科技改善生活 健康成就梦想"的企业使命 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 [3] 行业影响 - 注册证获得体现国家药监局对公司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高度认可 [3] - 公司将持续引领医疗科技新潮流 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3] - 此次突破将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健康体系 [3]
奖项评选延期!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06 20:26
大会延期通知 - 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6月20日24:00 [1] - 延期目的是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时间准备申报材料 [1]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由思宇组织,2024年6月28日举办颁奖活动 [2] - 2025年大会将于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规模约500人 [5] - 嘉宾来自政府、医院、龙头企业、初创公司、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5] 大会议程 - 议题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解析、影像平台、脑机接口、介入器械等研发路径 [6] - 其他议题涵盖医工交叉成果转化、AI辅助诊疗、资本关注方向、海外市场准入等 [6] 奖项设置 - 共设立5类奖项: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创新应用奖、创新服务奖、供应链创新奖、创新转化个人奖 [4][8] - 创新奖评选对象为医疗器械/数字医疗技术企业,标准需具备原创性、先进性及产业化潜力 [7] - 创新应用奖面向医疗机构与科技公司联合团队,要求技术已进入临床并取得明确疗效 [10] - 创新服务奖针对CRO、CDMO等服务机构,标准为在技术孵化转化中提供关键助力 [10] - 供应链创新奖评选核心元器件/原材料供应商,标准为保障产品量产与成本控制表现 [10] - 创新转化个人奖面向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或技术出身的企业创始人,需实现初步转化成果 [11] 评选流程 - 申报阶段截至2025年6月20日,评审阶段为6月21日-29日 [12] - 结果通知时间为6月30日-7月4日,奖杯制作在7月5日-11日完成 [12] - 现场颁奖定于7月17日大会主舞台举行 [12] 参选方法 - 企业需通过指定链接提交申报材料 [13] - 个人奖申报需发送邮件至指定邮箱,包含简历、研究成果概述、论文专利等证明材料 [13][14] - 商务合作可通过工作微信号、手机号或直接联系思宇团队人员 [13]
奖项评选延期!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06 02:08
大会延期通知 - 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6月20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1]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由思宇组织,2024年6月28日举办颁奖活动[2] - 2025年大会将于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预计规模约500人,嘉宾涵盖政府、医院、企业、投资机构等多领域代表[5] 大会议程 - 议程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解析、影像平台/脑机接口/介入器械等研发路径、AI辅助诊疗与数字疗法突破等六大主题[6] 奖项设置 - 设立五大奖项: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针对原创性技术产品)、创新应用奖(临床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奖(CRO/CDMO等服务机构)、供应链创新奖(关键供应企业)、创新转化个人奖(医生/科研人员/企业创始人)[4][7][8][10] - 评选标准强调技术原创性、临床疗效、产业化潜力及行业影响力[7][10] 参选方法 - 企业需通过指定链接提交材料,个人奖需邮件提交CV、研究成果概述、论文/专利证明等[10][13] - 商务合作可通过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或联系思宇团队成员(赵清、Alice等)[12] 评选流程 - 申报阶段截至2025年6月20日,评审于6月21-29日进行,结果7月4日前通知,现场颁奖定于7月17日[11] 其他说明 - 参评全程免费,组委会向领奖人赠送会议门票[4] - 个人奖需提供推荐信(可选)以增强公信力[13]
奖项评选延期!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05 18:08
大会延期通知 - 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6月20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 [1] 首届大会回顾 - 2024年6月28日由思宇组织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并举办颁奖活动 [2][3] 大会议程 - 议程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解析、影像平台、新型耗材、脑机接口等研发与转化路径、医工交叉与高值医械成果转化经验分享、AI辅助诊疗与数字疗法的落地与突破、国内外资本关注的技术方向与企业画像、海外市场准入和市场营销路径对接 [6] 奖项申报说明 - 参与评奖全程免费,组委会向领奖人赠送会议门票 [4] - 奖项包括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应用奖、2025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供应链创新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个人奖) [4][8] 大会基本信息 - 大会地点为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时间为2025年7月17日,参会规模约500人,嘉宾阵容包括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5] 奖项评选标准 - 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面向医疗器械/数字医疗技术企业,要求具有原创性、先进性、具备规模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产品或平台技术 [7] - 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应用奖:面向医疗机构、科技公司联合团队,要求技术已进入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明确疗效,具备推广价值 [10] - 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面向提供CRO、CDMO、知识产权、注册、投融资等服务的机构,要求在支持技术孵化、转化、上市等环节提供关键助力并具行业影响力 [10] - 全球医疗科技供应链创新奖:面向核心元器件/原材料/系统模块等关键供应企业,要求在保障创新产品落地与量产、实现系统协同与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 [10] - 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个人奖):面向公立医院临床医生、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副高及以上)、企业创始人(技术出身、良好的教育背景),要求围绕临床需求开展创新性研发并实现初步转化成果,具有示范意义与潜力 [10] 评选流程 - 申报阶段:即日起至2025年6月20日 - 评审阶段:2025年6月21日至6月29日 - 结果通知: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 - 奖杯制作与确认:2025年7月5日至7月11日 - 现场颁奖:2025年7月17日 [11] 参选方法 - 企业参选需填写指定链接,个人奖参选需发送邮件至指定邮箱并提供个人简历、研究成果概述、相关论文/专利/项目证明、实验或临床数据、推荐信(可选) [10][13] - 商务合作可通过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或手机号13552754250联系,也可直接联系思宇团队工作人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