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计数CT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召开
辽宁日报· 2025-11-12 08:59
11月11日,辽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辽宁人民会堂召开。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隋青出席会议并 讲话。 会议要求,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拼搏,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全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 委工作要求,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 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中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各级党 委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陈绿平宣读表彰决定。副省长吴春耕 出席会议。 2024年以来,全省广大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动辽宁全面振 兴中勇于争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 步凝聚振兴发展力量,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决定,授予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等50个单位辽宁五一劳 动奖状,授予马朝阳等400名职工辽宁五一劳动奖章,授予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研发团队等50个集体辽 宁工人 ...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从产品供应商到“价值合作伙伴”,在中国医疗产业的深刻变革中锚定新坐标
财经网· 2025-11-08 20:3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战略核心为持续深化"国智创新"中国战略以及从产品提供商向价值合作伙伴的转型 [2] - "国智创新"战略核心是"本土生产+本土创新",已基本实现全产品线国产,目标未来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 [4] - 公司转型为价值合作伙伴,围绕重大疾病打造完整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医院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全流程 [5] - 公司与瓦里安医疗合并形成覆盖影像诊断到治疗软件的全链路肿瘤解决方案,并与诺华公司合作打造核药体内放疗完整服务体系 [6] - 新的五年规划核心方向是更贴近临床、更深度融合、更可持续,目标是成为疾病解决方案核心合作伙伴并拓展至医院管理领域 [1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癌症、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展示尖端科技与完整解决方案,并布局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1] - 光子计数CT家族三款设备中,两款将在2026年实现本土量产,全球磁共振产品预计2030年后将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 [4] - 公司设立AI专区,展示AI驱动的医疗变革,其优势在于将AI技术与自身设备、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形成"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生态 [7] - 公司AI愿景是让影像设备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完成扫描、图像分析与报告生成,并为微创手术提供智能导航支持 [8] - 硬件创新包括针对癌症的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全球首款光子计数CT以及超长轴距PET/MR等产品,推动治疗向微创、无创革新 [9] - 硬件创新与AI升级协同进化,例如干磁体技术使液氦使用量从1500升缩减至0.7升,能耗降低40%以上,AI则提升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 [10] 本土化发展与生态构建 - 公司本土化历程已三十余年,持续扩大对中国投资,包括北京医工转化平台和深圳基地建设 [11] - 中国供应链能力与产业化水平已大幅提升,能够支撑高端医疗设备本土化生产 [12] - 公司以上海创新中心、北京医工转化平台为载体,搭建连接成熟企业、初创公司、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平台,旨在孵化符合中国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 [12] - 公司通过生态协同推动整个医疗行业进步,坚定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 [12][13]
西门子医疗王皓:八年参展进博,以创新科技筑牢健康中国基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4:21
公司参展概况 - 西门子医疗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本次与瓦里安医疗首次以统一企业形象亮相,参展面积达1000平方米,为医疗器械及保健展区最大展位 [1] - 公司以“无惧”为主题,集中展示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尖端创新成果 [1] 核心创新产品与技术 - 全新光子计数CT“家族”实现亚洲首发,包括NAEOTOM Alpha Peak/Pro/Prime三款设备,其中两款计划于2026年实现中国本土生产 [3] - 推出脑机接口解决方案,其核心影像设备(MAGNETOM Cima X超高梯度场磁共振、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曾成功应用于Neuralink公司“视觉恢复”与“意念控制”临床试验 [4] - 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在肿瘤介入领域可将术中DynaCT成像时间缩短至2.5秒,在卒中急救领域可在60秒内生成10个期相的脑部动态影像,节省3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 [6] - 瓦里安医疗全球首发SmART智能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基于Halcyon平台专为中国临床需求设计,可对肿瘤变化智能探测与应对 [6] - 全球首款35cm超长轴距PET/MR Biograph One实现亚洲首发 [9] 本土化战略与投入 - 公司在中国拥有六大研发生产基地、两大全球创新中心,截至2024财年累计超过130款产品实现本土研发生产,申请专利超1000项,拥有近7800名本土员工 [7] - 2023年5月宣布追加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设新研发制造基地,该基地于2025年1月动工,预计2027年底投产,建成后规模达现有三倍 [7] - 公司是跨国医疗科技公司中最早将核心零部件放在中国生产的企业之一,本土化涵盖从核心技术到供应链的全链条布局 [8] 临床合作与科研转化 - 与瑞金医院合作开展脂肪肝定量研究,将临床成果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形成专属IP [9] - 在肿瘤领域推动癌症诊疗从“有创”向“微创”“无创”革新,支持“核素诊疗一体化”等新范式的发展 [9] - 在心血管领域依托光子计数CT与AI超声系统,助力医院优化冠脉评估与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流程 [9]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球首创DryCool干磁体技术可将磁共振设备磁体重量降低30%,液氦使用量从1500L缩减至0.7L,能耗降低40%以上 [10] - 上海、深圳及瓦里安医疗北京三大生产基地均获评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工厂” [11] - 公司目标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推动医疗设备“绿色标准”建立 [11] 市场前景与未来规划 - 2024财年公司全球营收达224亿欧元,中国市场为全球业务注入重要动力 [12] -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未来十年有望翻番至8亿人,高端医疗需求持续释放;同时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与死亡人数全球首位,心血管疾病患者达3.3亿人 [12] - 新的五年规划将聚焦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卒中四大核心疾病领域,致力于成为医院的核心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12] - 计划在中国探索“设备供应+疾病管理”的深度合作模式,参与癌症早筛、早检、早治全流程,实现从“产品供应”到“健康管理”的跨越 [13] - 通过AI与数字化技术优化医院管理流程,例如CT设备已搭载AI三维摄像头实现自动患者定位,未来将实现扫描、重建、报告全自动化 [13]
科创板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6:15
科创板市场地位与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已汇聚592家上市公司,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元,总融资额突破1.1万亿元 [1] - 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8%和9% [3] -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占57家未盈利企业的相当比例 [3] 产业集聚与硬科技成色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4]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4] - 2025年前三季度,119家已披露三季报的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83%,芯片设计企业净利润增幅高达141% [4] - 生物医药领域,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21家已有48款药品/疫苗获批,2018年以来推出的1类新药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4] - 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企推动9款1类新药获批,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总额超130亿美元 [4]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超净利润的三倍 [5] - 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12.44% [5] - 科创板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30项 [5]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 2025年前三季度涌现关键技术突破,如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等 [5] 企业质量与创新主体培育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合计占板块总数的70% [6] - 81家公司累计138家次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6]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 [7] 资本生态与投资者回报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7] - 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科创板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近1900亿元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8] - 2025年以来,7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中期分红计划,合计拟派现规模超61亿元 [8] - 2024年以来,489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90亿元 [8] ESG实践与公司治理 - 2024年度,241家科创板公司单独披露ESG报告,科创50指数公司实现全覆盖,科创100指数公司覆盖率达66% [8] 制度创新与改革深化 - 近两年"科创板八条"及"1+6"改革举措落地,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提升制度包容性 [9] - 35家科创成长层企业中,已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33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09%,净利润同比减亏57.2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44.34% [9] - 上交所将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 [10]
科创板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6:05
科创板市场表现与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已汇聚592家上市公司,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元,总融资额突破1.1万亿元 [1] - 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8%和9% [3] -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占57家未盈利企业的近四成 [3] 产业集聚与硬科技成色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5]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2025年前三季度,119家已披露三季报的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83%,芯片设计企业净利润增幅高达141% [6] - 生物医药领域,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21家已有48款药品/疫苗获批,2018年以来推出的1类新药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超净利润的三倍;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12.44% [7] - 科创板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30项,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 2025年前三季度涌现关键技术突破,如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 [7] 创新主体与人才生态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合计占板块总数的70% [7]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10]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带动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11] 资本生态与投资者回报 - 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近1900亿元 [11]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11] - 2024年以来,489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90亿元;99家次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近140亿元 [11] 制度创新与改革深化 - 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等领域进行多项制度创新,如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创设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建立小额快速融资机制等 [14] - "1+6"改革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 [14] - 科创成长层企业中,已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33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09%,净利润同比减亏57.2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44.34% [14]
医疗领域新技术加速落地:“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人民日报· 2025-11-06 15:53
公司动态与产品展示 - 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保健展区设置500平方米展台,集中呈现其在中国上市的13款创新药物 [1] - 吉利德科学展台C位展示创新药物来那帕韦,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一年只给药两次的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并已在国内获批完成首例应用,实现“全球同步” [1] - 西门子医疗在进博会演示亚洲首发首展的光子计数CT,美敦力上新全球首款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雅培展示心律失常治疗产品 [1] 行业趋势与展会亮点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汇聚全球顶尖医疗科技力量,呈现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字化诊疗等前沿突破 [1] - 较之往届,今年每家医药企业展区设置的接待洽谈空间更多,并设有4间集中签约大厅 [2] - 进博会期间,中央企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相关地方交易团的近200家采购商将与参展商举办70余档集中签约活动 [2]
“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公司动态与产品展示 - 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保健展区设置500平方米展台,集中呈现其在中国上市的13款创新药物 [1] - 公司展台C位展示创新药物来那帕韦,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一年只给药两次的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并已在中国完成首例应用,实现“全球同步” [1] -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表示,公司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此次为第四次参加进博会 [1] 行业前沿技术与产品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汇聚全球顶尖医疗科技力量,呈现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字化诊疗等前沿突破 [1] - 西门子医疗在进博会进行光子计数CT的亚洲首发首展 [1] - 美敦力展示全球首款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雅培展示心律失常治疗产品 [1] 展会活动与行业趋势 - 与往届相比,今年每家医药企业展区设置的接待洽谈空间更多,显示出更强的合作交流意向 [2] - 展馆内设有4间集中签约大厅,计划举办70余档集中签约活动,参与方包括近200家中央企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相关地方交易团采购商与参展商 [2] - 各方在新一届进博会平台上合力展示新展品、新技术、新服务,推动“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3]
医疗领域新技术加速落地 “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00
公司参展亮点 - 吉利德科学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为主题参展,展示其在中国上市的13款创新药物及提升药物可及性的项目成果 [1] - 公司重点展示全球首个获批、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来那帕韦,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并完成首例应用,实现“全球同步” [1] - 公司展台面积为500平方米,四度参加进博会,并视自身为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1] 行业前沿技术展示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汇集全球顶尖医疗科技,呈现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及跨界数字化诊疗等前沿突破 [1] - 西门子医疗在亚洲首发首展光子计数CT,美敦力上新全球首款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雅培展示心律失常治疗设备 [1] - 展区为观众提供了了解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成果及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平台 [1] 展会商业活动趋势 - 与往届相比,今年医药企业展区设置的接待洽谈空间更多,显示出更强的商业交流意愿 [2] - 展馆内设有4间集中签约大厅,计划在未来几天举办由近200家采购商与参展商参与的70余档集中签约活动 [2]
592颗星,1.1万亿活水:科创板激活中国创新伟力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13:02
科创板总体成就 -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92家,IPO募集资金9346亿元,再融资2088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7年间以每小时诞生近3项发明专利的速度,在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取得突破 [1] 制度包容性与上市标准 - 科创板为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提供支持,其中22家已成功扭亏为盈 [2] - 首家未盈利上市企业泽璟制药从零收入起步,到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3亿元,同比增长54.49% [2] - 第五套上市标准为22家生物医药企业开辟通道,其中21家自研的48款药品/疫苗已获批上市,1家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3] - 采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3]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以上 [4]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4% [4]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30项 [4]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 [4]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3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4] 产业集群效应 - 集成电路产业上市公司总数达121家,占A股同类企业的"半壁江山",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产业链 [5] - 中芯国际创纪录的532亿元IPO募资,牵引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6] - 生物医药领域有115家上市公司,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 [6] - 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创新药企推动9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额超130亿美元 [6] 重点产业增长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928.05亿元、净利润173.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83% [6] - AI产业加速渗透,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 [6] - 储能环节实现同比环比双增,相关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43% [6] 资本与人才生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7]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7] - 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 [7] 未来政策方向 - 推出"1+6"政策措施,"1"是设置科创成长层,更精准服务技术有突破、前景广阔、研发投入大但仍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8] - "6"项配套措施包括为第五套标准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8]
592颗星,1.1万亿活水:科创板激活中国创新伟力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12:48
科创板整体成就 -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92家,IPO募集资金9346亿元,再融资2088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2] - 7年间以每小时诞生近3项发明专利的速度,在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取得突破 [2] 制度包容性与上市标准 - 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7年来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有22家已成功扭亏为盈 [4] - 首家未盈利上市企业泽璟制药从零收入起步,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3亿元,同比增长54.49% [4] - 第五套上市标准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通道,22家采用该标准的企业中,21家自研的48款药品/疫苗已获批上市,其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4% [7]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30项 [7]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7] 产业集群与细分领域表现 - 集成电路产业上市公司总数达121家,占A股同类企业的半壁江山,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产业链 [9] - 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928.05亿元、净利润173.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83% [9] - 生物医药领域有115家上市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推动9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额超130亿美元 [9] - AI产业加速渗透,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储能环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43% [9] 资本生态与政策支持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气 [12] - 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 [12] - 2025年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六项配套改革,旨在更精准服务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