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PV疫苗
搜索文档
回眸“十四五”|健康中国: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基石
经济日报· 2025-10-20 09:19
行业整体成就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卫生人员1578万人 [1][6] -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9% [1] - 全国双向转诊医疗人次数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 [6] 医学科技与创新药研发 -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2] -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药物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实现从分子生成到确定剂型的闭环流程 [2] - 多款国产创新药如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获批上市,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2]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国产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 [2] 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将空间分辨率提高2倍至3倍,扫描速度更快且辐射剂量降低 [3]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体外膜肺氧合机、人工心脏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 [3]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到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3] - 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使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不到30分钟 [3] 医疗服务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 医疗大模型“羲和一号”实现疾病预测、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多场景应用,缩短预警时间并降低首诊误诊率 [4] - 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 [6] - 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增至3756所,2024年诊疗人次达1.3亿 [6]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 [6] 医疗资源配置与分级诊疗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5] - 全国338个地市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200项,81个城市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199个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5][6] - 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医疗巡回服务,有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5] 医疗保障体系升级 -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居民普通门诊报销待遇优化,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 [7] - 全国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537万增至2024年2.38亿,增长43倍 [7][9] - 全国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9614.32万人次享受待遇 [8] - 1.9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累计惠及超200万名失能群众,减轻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 [8] 药品价格治理与成本控制 - 国家层面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大幅降低群众用药成本 [8] - 通过“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8] - 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8]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 [8]
健康中国: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基石
经济日报· 2025-10-20 09:16
行业宏观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1][7] -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卫生人员1578万人 [7] - 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9% [1] 医学科技研发突破 -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药物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实现从分子生成到剂型设计的闭环流程 [2]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2] - 多款国产创新药如泽布替尼、舒格利单抗等获批上市并进入国际市场 [2]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 [2] 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扫描速度更快且辐射剂量降低 [3]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 [3] - 体外膜肺氧合机、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和临床应用 [3] 疾病防治方案优化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3] - 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使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不到30分钟 [3] 医疗服务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 “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实现疾病预测、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多场景应用,缩短预警时间并降低误诊率 [4] - 全国338个地市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200项,县域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普遍建立 [6] - 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医疗人次数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 [6] 医疗资源配置与分级诊疗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5] - 81个城市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199个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6] - 8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门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 [6] 医院服务模式创新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 [6] - 83%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上门护理 [6] - 互联网医院数量增至3756所,2024年诊疗人次达1.3亿 [6] 医疗保障体系升级 - 开通“医保钱包”功能,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8] -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537万增至2024年2.38亿,增长43倍 [8][10] - 全国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处方全面应用 [8][10] 医保覆盖与费用负担减轻 - 全国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9614.32万人次享受待遇 [9] - 1.9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累计惠及超200万失能群众,减轻护理费用负担超500亿元 [9] - 国家层面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9]
中国前首富加码锦波生物:医美上游供给扩容,仍有乱象待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57
公司资本运作 - 锦波生物拟向养生堂发行不超过717.56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24%,发行价278.72元/股,募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 [1] - 此前公司控股股东杨霞已将持有的575.33万股(占总股本5%)转让给杭州久视,交易额共计14.03亿元 [1] - 养生堂与杭州久视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钟睒睒,此次是钟睒睒继万泰生物后再次重资投入生物技术领域 [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锦波生物于2025年4月再次获得“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公司继2021年和2023年后获批的第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 [3] - 公司手握国内全部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在重组胶原蛋白医美领域保持强势地位,证照方面保持领头羊姿态 [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022年达192.4亿元,预计未来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85.7亿元,2030年将攀升至2193.8亿元 [2] - 医美市场需求旺盛且多元,上游产品技术迭代创新与适应症扩展驱动行业蓬勃发展 [2]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品动态 - 医美上游产品市场活跃,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再生制剂等各类产品密集上市,2025年上半年即有多款医美产品获批三类证 [3] - 童颜针领域在2025年迎来新品集中爆发期,乐普医疗、西宏医药、爱唯缇生物科技旗下三款产品相继获批,形成“9款产品获批、多家企业在研”的竞争格局 [4] - 华熙生物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国内首款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合规水光产品以及合规动能素,并于7月推出首款国产中面部适应症的透明质酸填充剂 [3] 行业特性与产品生命周期 - 医美行业具有“喜新”特性,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价格可能被“打穿”,新概念对行业产生短期刺激和拉动 [5] - 能长期发展的“常青项目”通常具备清晰的治疗原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例如肉毒素、射频类的热玛吉和超声类项目 [5] - 童颜针作用机理简单直接,通过PLLA微球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风险和副作用少,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有望成为常青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赛道 [5] 行业挑战与乱象 - 2024年全国合法医美机构仅2万家,非法机构数量达2.2万家,首次超过合规机构 [6] - 市面流通的医美针剂正品率仅为35%,求美者安全与权益保障面临挑战 [6] - 医美消费价格过高是“黑医美”猖獗的主要原因,国内部分项目定价高于韩国及中国香港等地 [6][7] - 正规医美的高价倒逼部分消费者在需求迫切时铤而走险选择“黑医美” [6]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经济日报· 2025-09-12 06:44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2]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扩增至1578万人[2] - 设置26个国家医学中心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14个省级医疗中心建设或建成[3] 医疗保障覆盖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人以上 覆盖率约95%[1][3]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人均99元[3] 居民健康水平 - 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8省份超80岁[1][3]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3]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控制 结核病 乙肝和艾滋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低流行水平[2] 疾病预防体系 - 建成覆盖中央 省 地市 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 - 开展健康体重管理行动 提供15种疾病免疫预防接种服务[2] -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2] 医疗资源优化 - 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协同协作[2] - 建立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 三级医院开展医疗巡回服务制度[3] 医药研发创新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第二[4] - 舒格利单抗 恩沙替尼 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4]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泽布替尼在多国获批上市[4] 医疗设备突破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 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辐射剂量大幅降低[4]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 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4] - 体外膜肺氧合机 人工心脏 质子重离子放疗设备实现自主化临床应用[4] 诊疗方案创新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5] - 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 溶栓治疗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不到30分钟[5]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 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6:23
医疗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1]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过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2]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2]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高1.1岁[1][3] - 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3]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控制 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低流行水平[2] 医疗保障与改革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 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2] - 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 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小[2] 科技创新成果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4]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泽布替尼在多国上市[4]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应用[4] 医疗设备突破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辐射剂量降低[5]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5] - 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和临床应用[5] 生育支持政策 - 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育儿补贴制度 申报信息超2400万条覆盖目标人群80%[3] - 线上线下申领渠道全面开放 各地加快推进审核发放工作[3]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17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1] - 超过90%的居民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服务点,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 [1] - 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小,未来五年将加强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 居民健康水平与医保覆盖 - 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2]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 [2]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2] 生育支持政策进展 -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截至9月10日已提交超2400万条申报信息,覆盖目标人群约80% [2] - 线上、线下申领渠道全面开放,各地正加快审核和发放工作 [2] 医药创新与研发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3]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泽布替尼已在多国获批 [3]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国产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提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3] 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比传统CT提高2至3倍,扫描速度更快且辐射剂量降低 [4]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提高手术精准度并减轻患者创伤 [4] -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 [4]
国家巡回医疗队将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 2025-09-11 16:56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 [3] - 已设置13个类别的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有114个省级医疗中心正在建设或已建成 [6] - 从2025年开始,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巡回服务成为制度安排,已成立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6] 新药与疫苗研发进展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3]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填补相应领域空白 [3]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提升可及性,国产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 [4] - 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实现国产新药“出海”突破 [4] 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比传统CT提高2-3倍,扫描速度更快且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4]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显著提高手术精准度并减轻患者创伤 [4] -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4] 疾病防治方案突破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难治性、免疫耐药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4] - 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后,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5] - 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脏器损害诊疗体系研究实现疾病演进精准预测,创建个体化诊治的“中国范式”并达国际领先水平 [5] 医疗资源可及性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6]
优质医疗下沉:国家巡回医疗队将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27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1]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14个省级医疗中心在建或建成 [4] - 组建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 三级医院全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4] - "十五五"期间将建立五级巡回医疗制度 实现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4] 医药研发创新突破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1] - 舒格利单抗 恩沙替尼 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填补领域空白 [1] - 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实现国产新药出海突破 [2]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临床 提升疫苗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1] 医疗器械技术进展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 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扫描速度更快 辐射剂量降低 [2]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 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 提升手术精准度 [2] - ECMO 人工心脏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2] 疾病治疗方案创新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2] - 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 溶栓治疗平均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3]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实现精准预测和量化评估 创建个体化诊治中国范式 [3]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人民网· 2025-09-11 13:13
新药和疫苗研发进展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 跃居全球第二位 [1]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填补相应领域空白 [1] - 自主研发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1]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显著提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1] - 国产九价HPV疫苗正式投入使用 提供更全面免疫选择 [1] 医疗器械和设备创新突破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扫描速度更快 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2]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 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度 [2] -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2] 疾病防治方案创新成果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3] - 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使溶栓治疗平均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3]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体系实现疾病演进精准预测和量化评估 创建个体化诊治中国范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