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胆资本
icon
搜索文档
有国资接受“全亏”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6 17:22
国资容亏机制新趋势 - 深圳市福田区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失败容忍比例,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早中期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并提供100万元至500万元培育引导型投资 [1] - 武汉市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天使基金的出资比例至50%,国资与民企按1:1出资,不对单只基金或项目盈亏考核,允许种子期/天使期直投项目100%亏损 [1] - 广州开发区提出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按基金整个生命周期考核 [3] - 深圳市南山区设立5亿元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天使基金,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企业领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3] 政策环境与高层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创投17条"提出优化政府创投基金考核和容错免责机制,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 [4]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动国资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考核与容错政策 [5]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健全符合国资创投特点的考核机制,中央企业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延至15年 [5] - 国办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优化全生命周期考核 [6] 地方实践与创新案例 - 湖南省通过立法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取消创始人强制回购条款,明确国资创投尽职免责情形 [9] - 广东省对国有天使/创投基金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依据 [10] - 深圳推出"基金+保险"风险补偿方案,保险期限最长15年,对未成功转化项目进行赔偿 [10] 行业现状与调研数据 - 国内46家主流引导基金中57%已建立尽职免责机制,30%正在筹建 [11] - 国资基金面临考核压力,部分LP因退出机制起诉GP,传导至创投机构密集发起回购诉讼 [6][7] - 行业呼吁发展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优化考核机制以解决"不敢投""不愿投"问题 [9][10] 其他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梳理股权投资行业机构LP全名单 [12][14]
母基金“队伍”持续扩容 探索建设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成行业新趋势
证券日报网· 2025-04-24 20:46
行业发展趋势 - 私募股权母基金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起呈现复苏态势 2021年各地母基金设立达到高潮 2023年后发展更趋规范化体系化集群化 [2] - 截至2024年末市场共存续442只母基金 总管理规模达45681亿元 较2023年末增加24只 较2022年末增加92只 较2021年末增加152只 较2020年末增加169只 [1] - 母基金类型包括326只政府引导基金(规模39429亿元)107只市场化母基金(规模6224亿元)9只S基金(规模28亿元) [1] 资本战略转型 - 行业2024年重点探索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建设 耐心资本核心特质为长期稳定性 具备穿越周期能力及高风险容忍度 [2] - 国资LP被视为耐心资本建设主力军 具体举措包括为存续基金主动延期 新设基金设定更长存续期限 [2] - 大胆资本核心在于完善容错机制 适应科技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失败率高的特点 [2] 具体基金案例 -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于4月23日完成注册 总规模30亿元 重点投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 [1]
基石资本张维: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打通上市和减持通道
投中网· 2025-04-19 13:28
中国创投退出难题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全亿健康案例显示控股型投资从成立到完全退出需17年(5年整合+2年IPO+5年锁定期+5年减持),远超"5+2"基金周期限制[3][4] - 中国创投面临"上市难"与"减持难"双重困境:A股企业上市中位数时间13.4年(科创板)vs美股11年,减持需季度2%限额且审批流程复杂[4][5] - 国资LP主导市场格局:2024年政府相关资金占新募人民币基金44.4%,国有背景LP出资占比达84.5%,其周期偏好直接影响GP行为[5]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形成机制 - 基金周期决定耐心程度:国际并购基金12年周期vs国内"5+2"结构,长期资本是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科技企业平均需数十年培育)[4][5] - 财富效应驱动大胆资本:网景案例显示未盈利企业快速造富可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马斯克400亿美元减持支撑再创业(如收购Twitter)印证退出通畅的重要性[7] - 股权分置改革历史启示:2005-2007年流通市值从1万亿增至8万亿,上证指数涨130%至6124点,证明流通性改善可激活市场[9][10] 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与改革方向 - 上市门槛导致估值扭曲:A股边缘化公司维持15-25亿市值(应为5000万美元以下),科创板5年仅51家亏损企业上市(占比2.8%)vs美股75%企业IPO时未盈利[13][16] - 退市机制严重不足:A股十年累计退市219家(年均退市率0.5%)vs美股1975-2012年平均退市率8.22%,注册制需配套严格退市制度[13][16] - 创投退出效率低下:十年间仅10%投资项目实现IPO,通过IPO仅收回39%成本,形成"万亿投资堰塞湖"[11] 社会信用与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本质是社会信用高级形态,需通过法治化(打击造假/违规信批)和市场化(注册制+退市)建立长期信用预期[3][18] - 企业家信心核心在于政策预期稳定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当前需类似制度突破解决减持难题[10][18] - 科创板历史意义: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重大创新,但需进一步扩大试点(2024年尚无亏损企业IPO)[13]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用长期主义 打造“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6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核心内涵 - 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本质是为科技产业服务的硬科技资本和创新资本 [1] - 耐心资本意味着长周期,大胆资本意味着愿意大投入并承担高风险,根本目的是追求高回报,这与硬科技的特点完美契合 [1]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来源与推动力 - 政府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重要的长钱提供者 [1] - 2024年,中国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合计对新募人民币基金的出资金额占比达到44.4% [1] - 2024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4.5% [1] - 国资LP的取向将直接影响GP的取向,有耐心的LP方有耐心的GP,有大胆的LP方有大胆的GP [2] - 对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和出资机制进行松绑能更好地营造创新环境,包括提高失败容忍度、减轻短期考核压力、延长投资期限、提高出资比例等 [2] - 部分地区已出台条例,如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2] 退出机制的重要性与现状 - 创造强大财富效应和建立稳定退出预期的关键在于实现IPO常态化并构建完善退出机制 [2] - 退出渠道畅通是创新资本完成募投管退良好循环的基础,退出不确定性比退出难度更影响投资者信心 [2] - 2015至2024年,VC/PE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总账面回报为53056亿元,对应的总投资额为13682亿元 [3] - 同期VC/PE总投资规模为136005亿元,粗略计算仅约10%的投资实现了IPO上市 [3] - 算上账面回报,通过IPO能收回39%的成本,但这仅是账面回报尚未通过减持落袋为安 [3] - 希望A股实行更包容的上市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并购、S基金、股权转让等多元化退出方式 [3] - 包容的上市制度必须辅以严格的退市制度 [3] 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生态系统 - 资本市场是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最终需根植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 [3] - 做多中国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3] -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保护企业家信心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义 [3] -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及安全等方面的良好预期 [4] - 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源于法治社会和对民营经济坚定不移的支持 [4] - 实现股市长牛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核心密码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培育保护企业家精神,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4]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DAY2:金句集锦大公开,明日精彩提前看
投中网· 2025-04-17 17:26
市场化意识与国际视野 - 投资者具备市场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能够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关键在于改善环境和法治 [4] 社会信用与资本市场 - 大胆资本和长期资本的本质是社会信用 资本市场是社会信用的高级形式 需长期坚定的社会信用支持而非说服教育 [6] 长期投资视角 - 投资需放长眼光 不被短期变化和干扰影响 中国有能力应对关税战等挑战 [9] 科技创新双因子驱动 - 世界科技创新受双因子驱动 中国科技和产业受美国及自身双重逻辑影响 包括市场逻辑和国家逻辑 [11][12] 智能科技与工业变革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 智能科技将推动工业连接从有线升级为5G无线 引入工业AI专用算力 带来柔性生产和软硬件升级的变革性机会 [14] 投资机会的泡沫与潜力 - 当前时代机会若被视为啤酒杯则存在泡沫 若被视为星辰大海则称为浪 强调对机会的不同认知 [17] 招商系统与创新经济 - 智慧招商系统推动招商工作变革 投中网提供创新经济的智识和洞见 [29][31]
深圳重磅!连发三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3 12:28
深圳营商环境优化政策 - 深圳推出三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方案 重点突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强调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 [2] - 深圳已迭代推出1500余条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2025年工作方案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作为核心方向 [2] - 2024年深圳新增登记经营主体56.2万户 累计存续总量440.4万户 居全国城市首位 [3] - 民营经济贡献深圳40%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税收、近60%增加值、70%以上进出口额、90%以上就业和商事主体 [3] 园区贷全市推广 - 园区贷旨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运用企业房租、水电、燃气等多维度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 提供增信服务 [2][4] - 园区贷产品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等优势 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增信 [5] - 首批10个产业园区与10家银行签约 试点至今授信余额已超110亿元 接下来将在全市园区推行 [5] 执法监督码全市应用 - 执法监督码系统在全省率先推行"扫码入企"制度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 治理随意、重复、多头检查等问题 [2][6] - 企业可通过执法监督码获取经营指引、政策指导和普法宣传 并对违规执法行为直接投诉 [7] - 系统于2024年8月上线 在4个区试点应用企业超1万家 光明区工业企业使用率达99%以上 入企频次下降62% [7][8] - 2025年将在全市推广应用执法监督码 并制定配套文件优化系统功能 [9] 大胆资本与投资机制创新 - 深圳鼓励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0] - 已成立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10] - 设立50亿元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 截至2024年底撬动新增贷款约2643亿元 [10] - 将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创投机构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尽职免责制度 不以单一项目亏损否定投资行为 [11] - 持续优化深港通、QFII、QFLP等机制 引导境外基金开展战略性股权投资合作 新增不少于80家风投创投等机构入驻 [11]
感恩2024,感恩老大哥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1-11 11:3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是艰难的一年 但2025年预计会更加困难[1][2][3] - 行业存在普遍问题 所有机构都能看到但LP和董事长可能看不到[6] - 基金到期无法退出是全行业的共性问题[8] 关键事件与应对 - 某头部机构向数十家已投企业发起集体诉讼 要求回购[7] - 诉讼原因是基金到期无法退出 需要向LP交代[8] - 该行动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暴露行业重大问题[8] - 其他机构考虑效仿该做法 因为越早行动越容易拿回本金[8][9] 监管层响应 - 华南地区副总经理率先提出"大胆资本"口号及配套管理细则[11][12] - 董事长提出"耐心资本"概念 并在去年下半年持续强调[13][14] - 华东地区副总经理表态不以单个项目失败作为考核标准[14] 行业影响 - 头部机构的诉讼行动让初创公司面临巨大压力 可能走向破产[9] - 监管层的表态让初创公司松了口气[14] - 机构得以继续拥有投资"子弹" 从业人员保住饭碗[14] - 行业在2025年预计会越来越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