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贷
搜索文档
香港财库局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15:32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19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财库局)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 《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充分发挥深港两地在金融科技的优 势,携手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行动方案的重点措施包括:推动深圳金融机构在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 司;支持两地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孵化器;鼓励深圳科技企业利用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道"、"特专 科技公司上市通道"及"科企专线"等便利政策来港融资;鼓励深圳企业在港发行可持续发展离岸人民币 债券;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持续创新;以及支持两地共同参与"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 络"(mBridge)项目的研究与应用。 此外,行动方案也会推动两地共同培育金融科技人才,并加强与业界的连系及合作,包括推进"深港澳 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鼓励两地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合办金融科技活动;以及加强两地大型金融科技 活动联动合作等。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科技水平更获最近一期《全 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评为全球第一。这次行动方案正是结合香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与深圳的 产业金融强项,提出多项涵盖数 ...
徽商银行探索多元化、接力式服务体系 金融滴灌让科技“小苗”变“大树”
人民日报· 2025-11-19 06:44
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安徽分赛决赛中,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新互联") 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伏数据运营平台",凭借创新价值与应用成效,从1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获得工业制造赛道优秀奖。 清新互联专注于为能源领域提供基于智慧视觉与物联网技术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2014年7月成立以 来,公司年销售收入已从最初的近5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超1亿元。"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徽 商银行的一路相伴。"清新互联总经理尼秀明说。 "由于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科创企业在创办之初都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也不例外。"尼秀明回 忆。当时,徽商银行主动找上门,利用政策性贷款品种青创贷及创新贷,为公司提供了150万元的资金 支持,解了燃眉之急。 "随着公司快速发展,资金需求也逐步提升,徽商银行则依托'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机制,持续为我们提 供支持,对我们的授信额度已从2015年的150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1000万元。"尼秀明说。 徽商银行对清新互联的金融助力,有效突破了企业因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形成的资金瓶颈,使其在技术 转化、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支持。 深化园区金融服务。2025年以来,围绕 ...
普惠金融再晋2000亿级 这次又是深圳分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0:30
国有大行深圳分行普惠贷款规模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9月底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累计服务普惠客户数超10万户 [1] -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8月普惠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该余额从1000亿到2000亿仅用时约两年 [2][6] -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在2020年率先突破2000亿元,目前余额已突破3500亿元,为全国首家小微企业贷款超3500亿的银行分行 [3][7] -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3月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普惠小微有贷客户数超过4万户 [3] 深圳普惠金融整体市场概况 - 深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元,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4] - 深圳是中小微企业最活跃、创业密度最大的城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5] - 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 [5] 政策驱动与银行战略 - 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监管部门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6] - 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提升至战略优先地位,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工作专班,将内部资源向普惠业务倾斜 [6] - 深圳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设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并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5] 金融科技的应用与成效 - 国有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普惠业务流程数字化,提升效率,例如AI工具可将企业尽调报告生成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一小时,效率提升90%以上 [10]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运用“中银企易达”和“中银科创夸腾系统”进行企业画像筛选和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10][11] -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实现抵押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单笔业务时长压缩至8小时内,为客户经理人均年节省41个工作日 [11] -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利用行内外大数据构建预警模型,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监测和提前预警 [11] 场景普惠与园区贷模式 - 深圳银行业以“园区贷”为切入口推动普惠金融,深圳园区数量达4423个,居全国首位 [14][15] - “园区贷”产品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优势,通过银行、园区管理方、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15] - 深圳于2024年启动“园区贷”试点,2025年9月启动“园区贷2.0”,计划将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等八大场景 [16] - 园区贷模式下,银行可获取企业入驻年限、租金、水电费等数据辅助风控判断 [15] 市场竞争格局与银行差异化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中占比达45.11%,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为25.86% [17] - 国有大行凭借资金成本和信用背书优势在普惠金融领域占据主导,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加剧 [17] - 微众银行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破2000亿元,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商业可持续 [17] - 深圳农商行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截至2025年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超50% [18]
普惠金融再晋2000亿级,这次又是深圳分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7:53
深圳普惠贷款规模 - 国有大行深圳分行普惠贷款规模显著,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突破2000亿元,累计服务普惠客户超10万户 [2] -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贷款余额破2000亿元,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率先突破2000亿元,目前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已突破3500亿元 [3] -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普惠小微有贷客户数超过4万户,深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元,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3] 深圳普惠金融发展驱动力 - 深圳是中小微企业最活跃、创业密度最大的城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5] - 深圳建立起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广"无还本续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今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 [5] - 监管政策要求普惠金融在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今年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放至战略优先地位 [6] 金融科技应用 - 国有银行深圳市分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普惠业务流程数字化,金融科技能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效率90%以上 [9]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基于AI等技术推出"中银企易达"和"中银科创夸腾系统",用于企业画像筛选和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9] - 深圳工行实现抵押业务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办理,单笔业务时长压缩至8小时内,全年为基层客户经理人均节省工作日41天,深圳建行利用大数据构建预警模型防范风险 [10] 场景普惠模式 - 深圳银行业以"园区贷"业务为切入口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小微企业,深圳园区数量达4423个居全国首位,成为批量获客的重要场景 [14] - "园区贷"产品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等优势,通过银行、园区管理方、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为园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 [15] - 深圳启动"园区贷"试点并升级至"园区贷2.0",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试点,计划将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等八大场景 [16] 银行竞争格局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达到45.11%,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为25.86%,国有大行凭借资金成本和信用背书优势挤占中小银行客群 [18] - 国有大行深圳分行开展普惠金融较为稳健,风控严格,微众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在2023年破千亿,2024年破两千亿元,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商业可持续 [18] - 深圳农商行通过设专营部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开展普惠业务,截至今年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超50% [19]
一线调研:千亿赛道竞速 广东园区成银行转型新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7:40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规模 - 广东省已形成106个省产业园区的网络化体系横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 [2] - 截至去年末全国已有59个园区GDP超过千亿元比上年新增5个其中江苏广东山东位列园区发展头部阵营广东省内深圳广州佛山则有8家产业园的GDP过千亿元 [3] - 2024年以来粤桂协作地区共建产业园区125个打造8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6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聚效应 [9] 银行园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银行正把园区当作一级经营单元围绕产业图谱和企业生命周期将信贷投行租赁保理跨境数字平台等非金融工具打捆成行业解决方案从贷向配升级从点向链延伸 [2] - 园区金融更重场景化赋能与生态化协同整合园政银担多方资源构建以企业经营数据为信用依据园区风控为安全背书的新型融资体系 [4] - 针对园区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特点银行采用资质授信+未来产能评估的审批模式开辟服务绿色通道 [5] 具体案例与风控措施 - 邮储银行湛江市遂溪县支行向广东新邦乐科技有限公司发放2000万元贷款效率非常高 [5] - 银行对该笔贷款限定100%用于高岭土采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且为客户申请了优惠利率 [5] - 银行通过客户授权查询政府留存的税务发票水电量数据及上下游发票信息进行交叉认证以预警风险 [6] 园区金融的推广与复制 - 深圳多部门联合启动园区贷20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试点标志着普惠金融模式进入全域深化阶段 [7] - 园区贷经验可复制推广到底层逻辑在于园区作为中小微企业物理集聚区天然形成风控闭环通过园区掌握企业信息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 [8] - 深圳明确提出将园区贷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专业市场等八大场景 [8]
第二批“园区贷”试点:推动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结对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07:13
星河world产业园。 盐田综合保税区。 "民营经济第一城"再添普惠金融创新探索。"园区贷2.0"发布会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进会日前在 龙岗区星河·领创天下举行。 发布会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金融监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岗 区发展和改革局、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承办。 如何为深圳近300万中小微企业尤其园区企业建立"立体画像",扮演好"政园银担"四位一体的关键角 色,为深圳小微企业带来了破解融资困局的全新方案,成为看点。 "园区贷"首批试点 授信超115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从去年以来,深圳多部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开发"千企 万户大走访"系统、建立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两张清单",构建"监管—行业—机构"与"市—区—街 道"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园区、外贸、民营、科技"四个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截至8月末,深圳新增授信 破万亿元,新发放贷款7982亿元,金额居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汇聚了超过270万家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50%的GDP,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传统融资模式 ...
深圳全域推进“园区贷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03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启动"园区贷2.0"标志着普惠金融模式进入全域深化阶段 通过政府、园区、银行、担保四方协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中"降成本、扩覆盖面、可持续"的"不可能三角"[1] - "园区贷"是一种协同推动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旨在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信贷支持 解决小微企业缺信息、缺抵押的痛点[7] - 该模式重构产融关系 使园区运营方从"二房东"转变为"孵化者" 银行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成长合伙人"[8] "园区贷"模式发展历程 - 2024年7月深圳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中小微企业 同年10月首批"园区贷"业务正式启动[4] - 首批试点银行向试点园区企业合计授信超115亿元[4] - 2024年9月30日深圳启动"园区贷2.0" 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试点[1] "园区贷2.0"系统升级 - 数据维度扩展:园区方向银行提供企业入驻年限、水电租赁、专利奖惩等动态数据 通过"打分卡"模型辅助银行精准画像 并在"深i企"平台开辟线上专区[5] - 风险共担优化:政府性担保机构设置专项额度 推行"见贷即担"并提高代偿比例[5] - 升级工作机制:建立专员机制、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定期更新及退出机制 优化贷款风险补偿流程并开辟绿色通道[5] 模式创新与场景拓展 - 深圳园区数量达4423个居全国首位 成为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批量获客的重要场景[7] - 园区作为中小微企业物理集聚区天然形成风控闭环 金融机构可推出针对性特色信贷服务[7] - 深圳计划将"园区贷"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专业市场等八大场景[7][8]
深圳“园区贷2.0”全域推进 破解中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启动“园区贷2 0”模式,通过政府、园区、银行、担保四方协同,旨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中“降成本、扩覆盖面、可持续”的“不可能三角” [1] - “园区贷”模式是一种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其深远意义在于重构产融关系,使园区运营方从“二房东”转变为“孵化者”,银行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成长合伙人” [4][5] - 该模式计划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专业市场等八大场景,以在更多细分领域服务中小微企业 [4][5] “园区贷”模式概述与启动 - 深圳拥有超270万家中小微企业,“园区贷”是为服务这些企业而推出的普惠金融模式 [1] - 2024年7月相关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同年10月首批“园区贷”业务正式启动,2024年9月30日宣布启动“园区贷2 0”,共有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试点 [1] - 该模式由产业园区向银行提供企业在园经营数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增信,为园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 [1] “园区贷1 0”试点成果 - 首批试点银行向试点园区企业合计授信超115亿元 [2] - “园区贷1 0”被视为一次打破信息障壁的“破冰”实验 [2] “园区贷2 0”的升级内容 - 数据赋能跃升:园区方向银行提供企业入驻年限、水电租赁、专利奖惩等动态数据,通过“打分卡”模型辅助银行精准画像,并在“深i企”平台开辟专区整合数据 [3] - 风险分担优化:政府性担保机构设置专项额度,推行“见贷即担”,并提高代偿比例 [3] - 服务效率提升:建立专员机制、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及定期更新退出机制,同时优化贷款风险补偿流程,开辟绿色通道 [3] 模式意义与未来规划 - 深圳园区数量达4423个,居全国首位,是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批量获客的重要场景 [4] - 模式直指初创期企业“缺信息、缺抵押”两大痛点,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信贷支持 [4] - 下一步将推动“园区贷”良好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特定群体等其他细分场景 [5]
农业银行蚌埠分行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11:17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蚌埠分行通过产品创新和专业服务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 [1][2][3] 组织架构与服务机制 - 优化科技服务组织架构 成立由市分行 县区支行 网点三级联动的7支"科技贷款党员先锋队" 共38名党员组成 [1] - 聚焦智能传感 生物化工 汽车零配件 新能源 新型显示 商业航天六大产业 定期拜访科技企业并开展清单式服务 [1] - 综合运用"科技e贷" "园区贷" "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提供灵活适用的信贷融资服务 [1] 投贷联动与生态圈建设 - 搭建科技服务生态圈 联合商业银行 私募投资机构 私募股权基金开展"投贷联动"服务 [2] - 在投资端联动外部私募机构 私募基金及农行集团投资公司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股权基金 [2] - 在贷款端创新银行信贷产品组合提升信贷支持力度 [2] - 在资本市场端支持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 上市 并购 再融资及债券发行增信 [2] - 实现全省农行首单"项目贷款+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协同服务同一客户的创新举措 [2] 产品创新与融资支持 -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 高成长 缺抵押物特点推出多元化专属金融产品 [3] -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科技e贷" "权限内审批" "一项目一方案"等产品精准对接融资需求 [3] - 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6.39亿元 较年初净增8.53亿元 增速达31% [3]
从“信用孤岛”到“生态雨林”以“圈链群”破融资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17
核心观点 - 深圳建行首创"园区贷"模式 通过"政园银担"四方协同机制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实现从抵押贷款向数据信用贷款的转变 截至2025年8月服务超1万家企业 授信超220亿元 [9] - 该模式依托科技e贷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最快8分钟放款 最高额度1000万元 已服务超1.1万家企业 授信超5600家 累计放款超110亿元 [10] - 通过整合工商登记 税务数据 知识产权 研发投入 市场销售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并与深圳市税务局合作开展隐私计算平台税票数据应用 [11] 运营模式 - 与特区建发科技园区公司合作推出定制化方案 将研发投入 知识产权等"软实力"转化为信用资产 通过利率优化和结算服务提升金融资源可获得性 [12] - 采用"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 线上通过TsmartC小程序提供一键融资 线下组织沙龙活动实现闭环服务 在建智云城服务230余家企业 科技型企业服务覆盖率超50% 授信覆盖率20% [13] - 与中集智园共建企业大数据平台 将入驻年限 租金缴纳 水电能耗 专利成果等指标纳入风控模型 每月更新数据配合贷后监测 [14] 风险管控 - 与龙华区政府合作开展数据直连 将政府补贴数据接入科技e贷平台 给予1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 [15] - 青创智园作为首个风险分担模式落地项目 园区运营方通过物理半径优势协助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和贷后监测 已成功推荐十余家企业获得首贷支持 [16] - 威峰半导体案例显示 企业5天内获得200万元贷款 有效降低对股东借款的依赖 [16] 服务延伸 - 开发定制化产品如"粤海贷" 针对高校成果转化和出海企业特征 将研发投入和出口量纳入定贷模型 一周内实现资金投放 [18] - 构建"债权+股权"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提供融资 投资 跨境 财资 风控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18] - 开展"星光融智"专场项目提供企业成长类融智服务 组织高管培训班助力数字化转型 并探索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园区贷+"服务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