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行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协:进一步引导券商投行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
快讯· 2025-07-11 17:17
智通财经7月11日电,中证协7月11日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的实施意见》,新规提到,将引导券商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服务主板、科创板、创业 板、北交所错位发展以及新三板深化改革。进一步引导投行业务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加强投 行、投研、投资等核心能力建设和业务联动,充分发挥价值发现能力,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形成 更有效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质量。鼓励引导券商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投 入,加强并购重组估值定价等问题研究,促进证券公司更好发挥交易撮合和专业服务作用。(智通财经 记者 林坚) 中证协:进一步引导券商投行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 ...
申万宏源(000166) - 000166申万宏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19:48
投行业务 - 第一季度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79.40% [2] - 完成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行业第5,债券承销业务规模排名行业第5,港股项目及境外IPO外债券承销数量位列中资券商前列 [2] 资产配置 - 做优做强FICC资产配置,实现大宗商品投资、量化投资、跨境投资等多条线全面发展 [3] - 把握政策机会,运用互换便利工具,维护市场稳定,做稳“压舱石”资产 [3] - 探索权益衍生品业务机会,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3] - 促进信用业务竞争力提升,加大机构双融开发力度,推进约定购回等业务发展 [3] 国际业务 - 2024年参与首次公开发售承销项目15单,承销数量排名中资券商第6 [4] - 2024年完成312单境外债券项目,中资离岸债承销数量排名中位居中资券商第5位 [4] 投顾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投顾累计签约客户超7万人,累计复投率98%以上,客户平均使用投资顾问服务时间超1300天 [5][6]
6000万罚单压顶!东海证券投行业务三连滑,IPO进程再添堵
证券之星· 2025-07-09 13:41
东海证券面临巨额罚没 - 公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组项目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拟采取"没一罚三"顶格处罚,合计罚没6000万元,其中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罚款4500万元 [1][2][3] - 罚没金额是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8 71万元的2 56倍,对财务和声誉造成重大冲击 [1][3] - 违规行为包括持续督导断层、未审慎核查中介报告、未验证标的公司业绩承诺等 [3] 投行业务持续恶化 - 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4 69亿元→2023年3 36亿元(降28 51%)→2024年1 99亿元(降40 8%) [4] - 2024年投行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8 86%,细分领域中证券保荐与承销业务降40 74%、财务顾问业务降42 36% [4] - 2024年IPO保荐项目全部失败,仅1单再融资完成,反映项目质量把控问题 [4] 盈利结构依赖高风险自营业务 - 2024年营业收入14 69亿元(+125 94%),归母净利润2348 71万元(扭亏),但自营业务贡献2 66亿元收入 [5] - 自营业务波动极大:2023年亏损4 76亿元(同比降267 97%),2024年转为盈利但可持续性存疑 [6] - 盈利质量不高,缺乏业务协同支撑长期发展 [6] A股上市进程受阻 - 自2022年3月启动转板A股计划,但2023年2月因金洲慈航案被立案调查 [7] - 2025年7月行政处罚若落实,可能触发36个月内"情节严重"处罚的上市障碍 [7] - 叠加业绩波动(2023年亏4 92亿元)、投行低迷、合规问题,IPO前景不明朗 [7][8]
东海证券因并购旧案吃6000万罚单,多家券商年内因投行业务被罚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16
东海证券被罚事件 - 东海证券因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罚没6000万元(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罚款4500万元)[1][2] - 金洲慈航2017-2018年年报虚假记载,合计虚增收入11.31亿元、虚增利润12.93亿元,导致公司时任董事长朱要文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2][3] - 金洲慈航2015年以59.5亿元收购丰汇租赁90%股权,但收购标的在业绩承诺期后迅速亏损,2020年该股权仅以1029.18万元被拍卖[2][3] - 金洲慈航2018-2022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扣非净利润亏损达157.84亿元,最终于2023年因股价低于1元面值退市[3] 投行业务监管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多家龙头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受罚,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元证券、国金证券等[5][7] - 东兴证券2名保代因泽达易盛科创板IPO项目未勤勉尽责被监管约谈,该项目涉及连续6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收入超5.6亿元[6] - 国元证券2名保代因安芯电子IPO项目被禁业6个月,国金证券2名保代因想念食品IPO项目违规被禁业24个月[7] - 东吴证券因国美通讯、紫鑫药业定增项目文件虚假记载,被罚没超1500万元,涉及4名保代[8] 重大资产重组违规细节 - 金洲慈航2015年重组丰汇租赁时未披露关联交易,且丰汇租赁承诺2015-2017年扣非净利润需达5亿、8亿、10亿元(实际承诺期后2018年亏损22.33亿元)[2][3] - 东海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和虚假记载,导致监管认定其未勤勉尽责[4]
“今年,医药会有一波大行情”
投资界· 2025-07-08 11:06
核心观点 - 创投行业在当前周期下呈现募资环境改善、国有资本占比提升、二级市场回暖传导至一级市场的趋势 [6][7][9] - 生物制造、AI应用、医疗健康(含生物医药/器械)、具身智能成为2025年重点布局赛道 [11][12][13][14] - 退出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S基金、接续基金、并购及BD交易成为解决流动性难题的创新手段 [20][21][22][23] 募资环境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扩大,专项投资基金增多,国有资本占比达70%-90% [6] - 医疗健康领域二级市场回暖,恒生指数ETF年内涨幅50%,41家A股公司IPO集中受理传导至一级市场 [7] - 保险/社保股权投资渗透率仅3%,政策支持带来增量LP资金 [8] 投资策略 赛道布局 - **生物制造**: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产业之首,市场规模国内近万亿/全球数万亿美金,商业化周期短于传统生物医药 [13] - **AI应用**:2024年为AI+元年,商业场景加速落地,覆盖大模型至垂直领域 [11][14] - **医疗健康**:港股18A板块反弹,创新药/器械国产替代空间大,出海交易金额显著增长 [7][15] - **具身智能**:聚焦脑机接口柔性电极等生物材料,同步布局照护机器人等应用 [13][14] 阶段偏好 - 国有资本60%资金配置早期项目(种子/天使),40%投向成长期/成熟期 [15] - 市场化机构倾向"抓两头"策略:早期科创项目+Pre-IPO/并购标的 [18] - 医疗健康领域并购机会增加,银行并购贷覆盖比例提升至80%交易对价 [16] 退出机制 - **S基金**:流程优化提升流动性,对内承接存量资产/对外拓展接续基金 [20][22] - **接续基金**:GP主导实现LPDPI需求,案例显示单笔回报达2% [21] - **BD交易**:医疗企业通过权益授权提前变现,首付款规模超IPO体量 [23] - 港股窗口期显现,2024年申报项目数量增加 [20]
万亿资本聚首光明科学城!就在7月24—26日,精彩提前“剧透”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0:4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创投行业政策利好频出,包括"创投十七条"等顶层设计明确以资本驱动创新的国家战略 [1] - 银行AIC、保险资金等长线资本加速入场,科创债试点与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提振募资信心 [1] - 国办一号文优化政府基金出资规则并构建容亏容错机制,化解投融结构性矛盾 [1] - A股发行制度改革、并购重组规则优化与港股IPO热潮强化项目退出预期,推动创投生态良性循环 [1]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将聚焦创投领域全新发展机遇,汇聚先锋精英与学术专家探讨资本与创新融合路径 [1]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成员增至30个,覆盖主要经济大省和金融强市,依托联盟资源成立创投智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 创投智库成员来自头部创投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高校学者,致力于打造行业创新变革的"思想引擎" [2] 行业研究与报告发布 - 证券时报将发布并购市场报告,系统梳理年内并购交易规模、行业分布、估值中枢等核心指标 [3] - 证券时报将发布城市创投力报告,通过量化方式呈现区域创投机构数量、基金管理规模等维度竞争力 [3] 会议活动与议程亮点 - 7月24日举办并购座谈交流会,聚焦并购重组实操与案例,分析市场机会与未来展望 [4] - 7月25日上午举办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解析医药行业最新趋势与投资机会 [4] - 7月25日下午举办创业投资大会主会议,探讨资本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前沿路径 [5] 行业专家与主题分享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将解析宏观经济走势与投资机遇 [6] - 深创投总裁刘苏华将分享对行业生态的前沿洞察 [6] - A股千亿市值龙头公司董事长将讲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案例 [6] - 两场圆桌会议将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投资机遇及创投资本多元化退出体系构建 [6]
2025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回暖,券商并购重组重塑投行生态
环球网· 2025-07-03 10:59
A股股权融资市场回暖 - 2025上半年A股全市场股权募资总额突破7610亿元 同比上涨超400% [1] - 交易所受理IPO企业达180家 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3] 投行业务集中化趋势 - 前五大券商股权承销市场份额占比近70% [3] - 中信证券 国泰海通证券 中信建投三家股权承销额合计达3758.65亿元 市占率48.67% [3] - IPO承销市场前三名(中信建投 华泰联合 中信证券)合计占据超43%份额 [3] - 前十保荐机构合计承揽96.5单IPO项目 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3] 中小券商差异化竞争策略 - 国联民生证券围绕北交所 创业板"专精特新"方向发力 以9单保荐量跻身行业前列 [3] - 政策对新兴产业融资的倾斜为中小券商创造"弯道超车"机会 [3] 券商并购重组浪潮 -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投行业务竞争力显著提升 [4] - 西部证券 国都证券 国信证券等相继推进并购重组 [4] - 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集中度 形成规模效应 [4]
券商A股股权承销格局重构:国泰海通超越“三中一华”登顶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3 00:42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A股股权承销金额合计超7000亿元,主要由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的大额定向增发(合计5200亿元)推动 [1][2] - 行业整合加速,国泰海通通过战略合并以1233.77亿元股权承销规模超越传统"三中一华"成为行业第一 [1][2] - 头部券商集中度显著,前五名(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合计占据68%市场份额 [2] 券商业务表现 - 国泰海通在股权承销(1233.77亿元)、科创板IPO(26.37亿元)、创业板IPO(21.6亿元)和定增业务(1175.39亿元)均居首位 [2][3] - 中信建投IPO承销规模84.31亿元排名第一,华泰联合证券北交所IPO承销11.69亿元领先 [2][3] - 再融资业务中前五名券商合计占69%份额,可转债承销前三名为中信证券(68亿元)、中金公司(53.5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34.5亿元) [3] 业务发展趋势 - 上市券商一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39%,扭转下降趋势 [4] - 资本市场改革推动IPO常态化,港股新股上市潮为投行创造增长空间 [4] - 头部券商凭借优质客户资源、跨境服务能力及并购重组优势,预计2025年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4][5]
投行大洗牌!6月IPO受理量大增,“两超四强”新格局浮现
券商中国· 2025-07-02 11:52
6月以来,A股IPO新增受理量大增。数据显示,6月A股新增IPO受理企业家数达到152家,超过今年前5个月及去年全年总和。 投行新格局逐渐形成 2024年底以来,"国联+民生""国泰君安+海通"合并相继过会,投行市场格局也重新洗牌。 从6月被受理的IPO项目保荐机构分布来看,"两超四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两超"领衔,中信建投、国联民生、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四强"并立)的投行新 格局正在形成。 Wind数据显示,6月获受理的152家企业中,国泰海通证券以20.5家的保荐数量(0.5表示其中有一单为联合保荐)排名第一,其中募资规模较大的包括视涯科技、大 普微等;中信证券以20家的数量排名第二,其保荐项目中,募资金额最大的摩尔线程拟募资规模高达80亿元。 除了上述"两超"遥遥领先之外,中信建投、国联民生、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则为第二梯队,形成"四强"并立的格局。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以13家的保荐数量排 名第三,其中有11家为北交所项目。 从近期新增受理企业的保荐机构来看,在新一轮IPO政策周期下,投行格局也在不断洗牌。当下,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两超"领衔,中信建投、国联民生、华泰联 合证券、中金公司"四强" ...
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发布
投资界· 2025-07-02 11:16
投资界TOP100投资人评选 - 评选由清科创业旗下投资界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旨在记录中国创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 [1] - 评选标准包括个人投资企业数量、投资金额、综合回报水平、行业影响力等五大维度,从超1000位候选人中选出100位杰出投资人 [1] - 该评选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观察行业变迁的重要窗口 [1] 一级市场动态 - 2024年10月地平线港股上市打破创投圈沉寂,随后多家独角兽企业相继上市 [2] - 二级市场估值重估显著,寒武纪A股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组成"港股三姐妹" [2] - IPO环境对一级市场回报水平产生深刻影响 [2] 投资人及典型案例 - 真格基金方爱之投资小红书、逸仙电商、地平线、出门问问 [4][5] - 啟赋资本傅哲宽投资泡泡玛特、精智达、航天宏图、肯特 [7] - 嘉道私人资本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富瀚微电子、芯原股份 [9][10][11] - 明势创投黄明明投资理想汽车、小牛电动、云鲸智能 [11] - 峰瑞资本李丰投资晶泰科技、清陶能源、三只松鼠 [16] - 创新工场汪华投资知乎、第四范式、比特小鹿 [25] - 红杉中国沈南鹏投资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 [96] - 美团王兴投资理想汽车、蜜雪冰城 [111] - 经纬创投徐传陞投资滴滴出行、饿了么 [113] 投资机构及重点领域 - 科技领域:寒武纪(3000亿市值)、地平线、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2][11][35][70] - 消费领域: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喜茶等 [2][54][67] - 医疗健康: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复宏汉霖等 [49][56][98] - 半导体/芯片:海康威视、兆易创新、卓胜微电子等 [11][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