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会思考也会动手,将成为未来人才硬核竞争力
第一财经· 2025-09-16 18:06
教育理念变革 - 福耀科技大学以理工科为核心、产业应用为导向 曹德旺捐资100亿元创办民办高校 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实际[1] - 办学理念源于2009年达沃斯论坛专家观点 认为中国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1] - 2014年受美国戴顿大学产教融合模式启发 课堂与实验室结合 实验室建在生产一线[1] 教育政策调整 - 2025年目标优化调整高校20%学科专业布点 淘汰低就业率专业 新增国家战略需求专业[2] - 过去12年全国新增本科专业布点2.1万个 撤销或停招1.2万个专业布点[2] - 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改革方向[2] 就业市场趋势 - 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2] - 福耀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起薪可能比普通高校毕业生高出30%[2] - 本科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超过211高校 出现普通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现象[2] 人才标准重构 - 企业需求定义人才为"既会思考 又能动手" 反映教育发展方向[3] - 应试教育催生"做题家"忧虑 数十年来高考状元中卓越成就者屈指可数[1] - 国家加大治理教育"内卷"现象 推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1]
福耀科技大学50名新生开启新程 曹德旺致辞谈办学初衷勉励首批学子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07
学校创办背景与理念 - 由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德旺发起 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人民币创办 采用民办公助形式与福州市政府合作[2] - 办学初衷源于2009年达沃斯论坛上外国专家指出"中国学生擅长考试但缺乏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 以及2014年在美国投资办厂时观察到戴顿大学与通用电气、艾默生等企业深度合作模式[1] - 定位为新型应用型、研究型大学 教育部批复函中明确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 学校建设与规模 - 学校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286亩 设有八个学院包括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等[2] - 2025年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五省共招收50名本科生 办学层次涵盖本科和研究生教育[2] - 校训为"敬天爱人 止于至善" 与福耀集团厂训完全一致 解释为敬畏自然遵守法律、心怀家国关爱社会、追求卓越永不满足[2] 教育模式与目标 - 办学模式以理工科为核心 交叉融合为路径 产业应用为导向 旨在培养既能创新又能实干的高素质人才[1] - 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实际 大学必须面向产业服务应用 采用课堂搬进实验室、实验室建在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模式[1] - 目标是办成一所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产业需要的新型大学 培养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不仅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 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1][2]
曹德旺在福耀科技大学开学典礼致辞:教育绝不能脱离实际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00:19
福耀科技大学办学理念与定位 - 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核心、交叉融合为路径、产业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 [2][5][8] - 办学宗旨强调面向产业、服务应用、面向未来 深度结合企业需求开展教育 [2][5][8] - 校训确立为"敬天爱人 止于至善" 体现敬畏自然、心怀家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5][9] 创办背景与动机 - 创办源于2009年达沃斯论坛外国专家对中国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评价 [4][7][8] - 2014年在美国戴顿投资时观察到戴顿大学与通用电气、爱默生等企业深度合作模式 [4][5][8] - 累计捐赠超160亿元 其中100亿元专项用于创办大学 旨在培养创新与实干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7] 基础设施建设 - 校园建设耗时不足两年 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086亩 [5][8] - 聘请清华、同济一流设计团队参与校园规划设计 [8] - 强调"好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 注重师资力量与校园文化建设 [5][8][9] 人才培养目标 - 要求学生既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既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 [6][11] - 注重修德明理、心怀天下、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综合素质培养 [6][11] - 首批招收50名本科生 配备最优师资与环境支持学生成长 [6][9][11] 国际合作与借鉴 - 实地调研斯坦福、剑桥、MIT、哈佛等世界名校及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 [5][8] - 融合中外办学理念与精神传承 形成独特教育模式 [5][8] - 培养学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化视野 [6][11] 企业资源与支持 - 福耀集团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 拥有37000名员工 [7] - 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 不获取任何经济回报 [9] - 获得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支持 目标明确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11][12]
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海医改革
海南日报· 2025-09-11 09:27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张琬茜 吴卓 9月1日,海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海医)迎来开学日。 校园里,三角梅绚烂绽放,椰影摇曳生姿。师生们背着印有校徽的文创包,齐聚于医学宝鼎前合 影。白袍如雪,校徽熠熠,"我爱海医"的欢呼声响彻晴空,青春的脸庞与医学的梦想在这一刻定格。 这座拥有78年历史的老牌学校,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师生们步履坚定、意气风发,眼中写满 作为海医人的自信与豪情。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两年来,海医以"破天荒"的勇气与魄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 例、热辣滚烫的"自我革命"—— 破思想藩篱,推动全员观念变革,从安于现状转向拥抱改革,校园气象为之一新; 闯改革深水,刀刃向内推进职称与绩效改革,营造"能者上、庸者让"的良性氛围; 强管理效能,以"切入纹理"的机构改革和"全员卧倒、竞争上岗"的干部竞聘机制,推动服务效能 从"推诿扯皮"变为"马上就办"; 筑人才高地,实体化运行医学科学院,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广纳天下英才,打造干事创业的热 土…… 两年间,海医推出改革举措近百项,每一步都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石留痕,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 浓墨重彩的篇章。 改革,首先要革心 2023年9月15日,海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福建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跑出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9:40
教育规模与核心指标 - 福建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万所 在校学生总数921.12万人 [1] -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9% [1] 教育资源投入与规划 - 教育支出是福建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在20%以上 [2] - 制定出台《福建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 全面部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基础教育建设成果 - 新建改扩建或提升公办幼儿园804所 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14万个 [3] - 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7.11万间 组织11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3] - 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20年92.18%提高到94.97% 16个县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 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从2020年92.76%提高到95.38% [3] - 8个县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比例不低于70% [3] 教育保障体系 - 省级及以上财政每年下达资助资金约27亿元 年均资助学生约100万人次 [3] - 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域特教学校布点全覆盖 建成9所专门学校 [3] 高等教育专业优化 - 累计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点1589个(占总数44.46%) 新增专业点888个 撤销或停招专业点701个 [4] - 全省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点3574个 其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58.98% [4] 高等教育布局升级 -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新设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院校 [4] -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所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4] - 布局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 [4] 研究生教育发展 -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20年8个增加到11个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3个增加到20个 [5] - 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 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 [5] 教师队伍建设 - 评选表彰省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1189人 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1200人次 [6] -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公办普通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改革 [6] 教育国际化发展 -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6个 海丝学院等职教品牌受一带一路国家欢迎 [6] - 具备对台招生资格高校达39所 搭建全学段两岸教育交流平台 [6] 数字化教育建设 - 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数字资源衔接互通 [7] - 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学生入学一网通办 减跑动减环节均达到100% [7]
专访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AI越强,大家越想赢在起跑线,但教育不是百米冲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3:50
教育政策与AI融合 - 教育部2025年发布指南提升中小学生AI素养 推动AI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强调避免学生过度依赖生成式AI工具[1] - 指南指出需避免学生在作业中简单复制AI生成内容 避免在创造性或个性化表达任务中滥用AI[1] 学校实践与资源整合 - 北京一零一中2023年设立丘成桐少年班 与北京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 培养青少年AI拔尖创新人才 部分学生进入斯坦福大学等名校[3] - 学校通过英才学院整合北京大学、腾讯、联想等顶级高校与企业资源 让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真实AI科研场景[13] - 2019年起布局数字化应用场景 早于大模型诞生时期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数字环境原住民[13] AI教学应用场景 - AI在语文课上为思辨性写作提供思路启发 在英语课上实时分析语言表达并反馈 在数学课直观呈现复杂函数问题[3] - 开发英语听说系统实现一对一语音语调评测并生成个性化报告 数学系统计划跟进以诊断学习薄弱点[26] - 应用聚焦"助教、助学、助管"三方面:通过数字人提供权威解答 共建AI实验室开设通识课程 开发校园智能助手"驼宝"处理管理工作[19] 教育公平与分化风险 - AI可实现机会公平 使资源可复制共享 如数字人克隆优质教师 平台共享教研成果 AI评测帮助乡村学生口语训练[12] - 存在教育分化风险 AI可能被学霸更有效使用 需通过课程全校推广及分层设计实现普惠而非精英化[15] 教师角色与教育转型 - AI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判断价值、构建认知结构的引导者[21] - 教师需深度介入学生生命成长 与学生共同创造价值 需拥有"活泉"式持续学习能力而非静态知识储备[7] - 创造性教育成为AI时代必修课 纯知识传授型教育将式微 教师需带领学生创造而非仅传输知识[21] 技术风险与防范措施 - 依赖AI可能导致思维能力退化 需通过教育设计改变 强调作业过程与表达而非结果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25] - AI无法消除名校录取的相对竞争格局 但可提升学习效率与优化路径[9][11] 人文教育与家庭引导 - AI可服务人文教育 如写诗、评画、讲历史 关注点在于学生使用AI过程中的审美判断与价值选择[27] - 家长应避免用他人孩子作参照 避免用未完成梦想绑架孩子 避免短期目标绑架长期成长 需帮助孩子找到终身奋斗方向[28]
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
第一财经· 2025-08-23 22:40
核心观点 - 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 这一变化对教育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和城乡规划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同时也带来改革契机 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结构转型[3][4][5][6] 教育体系影响 - 学龄人口波动导致教育资源过剩 出现学校空置 教师跨学段任教争议等现象 如江西永新县农村小学教师抗拒选调至初中任教[3] - 教育系统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班额 推进小班化教学 提高学校建设标准[4] - 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 富余教师资源可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等新兴领域 实现人才存量盘活与增量创造[4] 劳动力市场影响 - 劳动力规模缩减削弱传统增长模式动能 老龄化加剧导致抚养比攀升 需推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5] - 需加大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本投入 提升劳动力素质与生产率 同时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增长点[5] - 产业结构需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推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融入生产 以"机器红利"弥补劳动力缺口[5] 社会保障体系影响 - 深度老龄化对社保体系构成考验 需在扩大社保资金池的同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5] - 改革方向包括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5] 区域发展规划影响 - 人口变化在城乡和区域间呈现不均衡性 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6] - 人口流入的核心城市群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承载力 人口收缩地区需引导向中心城区集中 人口流失乡村可通过土地整治或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6]
被迫自证“不是AI”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虎嗅· 2025-08-05 15:5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叔说事,作者:乌卡,题图来自:AI生成 "鉴AI"的风气越来越泛滥了。 现在很多图片、文章乃至于新闻的评论区,都常有人出声质疑:"这是AI搞的吗?" 学生更是成为了受害者。 明明是自己手敲的剧本,被老师空口怀疑,理由是文笔太好了,"你写不出来"。 美国休斯顿的一位大二学生,英语作业被教授打了0分,理由就是如此。 这门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很重要,她特别焦虑自己非要为一件没做过的事情买单。 她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远远超过写作时长),来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不得不提交了整整15页的写作过程截图、自动保存的历史记录。 写论文时引用了内部文件,反而被查重网站鉴定"不是人写的",要求做出修改。 作者采访的原话、自己写的论文结论,全都被剥夺了原创权,转而成为机器的荣誉。 明明他们绞尽脑汁写作业,只想有个好结果,却反过来被认为是利用工具作弊。 甚至可能进一步指控为"学术不端"。 从此后,她养成了"好习惯"——每次做作业之前,先架起摄像机,拍摄全过程,以免再次被指控却拿不出有用的证据。 这就是学生们要面对的现实。 AI产出的内容越是人机莫测,大家面临的怀疑似乎就越多,于是不得不花更多时间用于自证。 但这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政校企携手助力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7-11 17:12
合作背景与成果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教育局向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致谢,表彰其在当地教育改革和教育振兴中的贡献[1] - 2023年5月海亮教育与乌拉特中旗政府合作成立"乌拉特中旗海亮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以第一中学为核心校,第二中学为成员校[3] - 合作后学生成绩连续两年攀升,出现"中进高出""高进尖出"案例,验证合作办学模式成效[5] 教育改革措施 - 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推行"资源-教学-评价"三维体系改革,利用"海班慧"学情大数据实现差异化教学[7] - 实施动态走班与班内微分层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空间[7] - 建立课堂与业绩双轨评价机制,同步推进《名师培养三年行动方案》[9] 师资与资源投入 - 两年内累计选派16名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研修,引入12项优质教育资源[9] - 采用"师徒结对+跟岗学习"模式培养教师,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动力[9] - 海亮派驻管理团队系统推进管理教学改革,提振师生信心[5] 合作模式与展望 - 合作以试点校为引擎带动全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3] - 海亮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优秀人才,推动乌拉特中旗教育高质量发展[9]
AI应用于教育场景的6层逻辑推演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 教育行业、传媒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教育行业本质及规模格局**:教育本质是知识传播场景,非独立产业,产业链、配套及监管动态变化,导致行业规模和竞争格局难以精确统计和分析[1][3][4] - **教育行业属性及政策影响**:兼具公共事业和服务业双重属性,“双减”政策调节二者比例,回归公共事业公平性,使民营企业在教育场景中相对弱势[1][5] - **教育场景分类及特征**:分为教育信息化(类公共事业,区域性强)、教材教辅(国资为主,牌照行业)、真实教育场景(学校主导,培训补充)和AI软硬件(民营探索,国家采购)四大类[1][6][8] - **教育行业资本市场表现**:受资本市场冷遇,除政策因素外,与传媒行业在爆发性和风格上存在差异[1][7] - **教育行业宏观挑战与机遇**:政策上“双减”后改革持续深化,资本扩张受限;人口结构上面临整体减少但教育市场高峰期还有十年,升学就业压力大;市场改革中蕴含大量结构性机会[8][9] - **AI技术对教育行业影响**:冲击传统课程化和标准化模式,推动教育回归个性化,实现降本增效,催生新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如多邻国等[1][10][13] - **AI在教育场景应用逻辑和价值**:底层逻辑是对冲课程化和标准化,核心价值是淘汰入门级服务、催生新评价标准、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重构教育生态地图[13] - **文化传媒与教育行业差异**:文化传媒行业AI机遇传导至板块需半年至一年,已出现爆款作品进入新发展阶段;教育行业受AI影响业内变化不明显,上市公司未完成彻底出清,短期内难实现确定性增长[14][15] - **AI技术对教育市场影响**:围绕爆款应用、大单品及服务业展开,催生新生态位,推动ToC、ToB、ToG模式再创新,促进新交付模型和形态跑通[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方向及落地进展**: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教育两大方向,教育领域落地相对顺利且快速,围绕学校和家庭场景,受众为学生、家长和老师,民营企业主导探索,国有企业通过国家采购推广,如北京昌平区在学校推广23个工具化AI应用[2] - **教育场景各类别代表企业**: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红河和世园;教材教辅领域有方直科技和世纪天鸿;真实教育场景港股有大学上市公司,培训机构少量市场份额能成就大型公司[6][8] - **教育行业未来商业模式创新**:ToC端可能出现买断制或线上包年,ToB/ToG端倾向定制化服务和流量变现,有望催生新的“小爆款”或“小服务商”[12] - **AI技术对出国留学领域影响**:多邻国等成绩可能成为更重要参考,形成新的关键生态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