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 2025-10-09 23:04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 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徐壮、白瀛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面。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部署。202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 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立足新阶段,阔步新征程,我们要 深入学习实践 习近平 文化思想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 文化强国,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赋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要求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东方大国创造着 强大的物质文明,同样也创造着引领时代的精神文明。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全国 ...
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 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网· 2025-10-08 17:35
文化领域的女性参与度 -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中女性占比达45.2% [1]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占比为25% [1] - 女性作为文化创造者、产业赋能者和时代风尚引领者,深度参与并重塑当代文化面貌 [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常年奔波于田野考古现场,年田野工作时间超过200天 [2] - 汴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小娟通过将“15分钟刺绣课”带进小学、与高校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技艺传承 [3] - 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承人陈静已到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进行五禽戏教学传播 [4]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 女性网络作家如蒋胜男、王誉蓉以《芈月传》等作品赢得全球读者共鸣,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国门 [4] - 越剧演员陈丽君在国外演绎古典曲目,音乐博主在巴黎地标用古筝演奏《茉莉花》等东方旋律 [5] - 陈静在海外网站发布几十个五禽戏教学视频,助力外国人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社会公益与家风建设 - 社区工作者王荣香创办公益班,招收孩子总数超过200人次 [6] - 教师刘发英以“英子姐姐”为名开展网络助学20年,募集善款3500余万元,帮助5000多个孩子 [6] - 普通妇女通过管好“小家”和服务社区,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诠释“爱国敬业”内涵 [6]
中国妇女奋斗建功新时代丨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网· 2025-10-08 16:40
行业核心观点 - 女性在文化事业中扮演文化创造者、产业赋能者和时代风尚引领者角色,深度参与并重塑当代文化面貌 [1] - 女性在文化各领域身影日益醒目,持续拓展文化表达边界,为新时代文化图景注入深刻而温暖的女性印记 [1] - 中国女性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中展现出日益多元而深刻的影响力 [7] 文化传承与保护 -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女性占比达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占比达25% [1]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成立于2012年,涵盖田野发掘、科技考古、器物修复、绘图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2] - 女子考古队队员每年在田野考古时间超过200天,剩余时间研究考古成果、撰写考古报告 [2] - 汴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小娟通过"15分钟刺绣课"带进小学、与高校合作开发时尚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技艺传承与创新 [3] 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 - 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承人陈静自2005年开始到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传播五禽戏 [4] - 陈静在海外网站发布几十个五禽戏教学视频,让外国人更直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 中国网络作家村女性作家蒋胜男、王誉蓉以网络文学为载体,让《芈月传》等作品走出国门赢得全球读者共鸣 [4] - 越剧演员陈丽君在国外演绎古典曲目《凤求凰》,"95后"音乐女博主在巴黎地标建筑前用古筝奏响《茉莉花》等东方旋律 [5] 社会公益与家风建设 - 吉林长白山边境检查站警长妻子王荣香从福建迁至长白山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创办公益班招收孩子总数超200人次 [6] - 湖北省宜昌市副校长刘发英与丈夫开展网络助学20年,募集善款3500余万元,帮助500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 [6] - 北京市怀柔区范各庄村吴淑明一家用近半个世纪光阴恪守"仁爱孝悌、重学尚礼"的家风 [6]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 2025-10-07 10:07
文化强国战略推进 -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精神力量[1][3] -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5] - 文化强国之“强”最终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3]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我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13]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总规模近4000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13] -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10万余家实体书店、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遍布城乡[9]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19] -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效果融入3D动画[19]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老手艺、老曲目、老习俗成为群众就业增收新亮点[14]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 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为讲好中国故事开拓全新路径[21] - 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如“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共同勾勒全球文明发展新图景[21] - 贵州非遗走进新加坡、阿联酋等国,掀起“最炫中国风”[17]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中国文联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青年海外研修工程,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23] -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共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5.1万人次[24] - 在浙江,1500余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组建了近4000支文化队伍[22]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10
文化思想引领与建设 -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23年10月正式提出,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精神力量[1][3] -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系统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5] - 通过“明理胡同”、宣讲团、“电影党课”等多种接地气形式,架起科学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4] 精神文明创建与榜样引领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等名单在5月揭晓[8] - “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持续涌现,引领全社会尊崇英雄、见贤思齐的风尚[7] - 厉行节约、主动让座、移风易俗等文明行为更加普遍,文明风尚广泛传播[9]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全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13] - 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注重文明传承,为城市留下记忆[13] - 子弹库帛书回归祖国,“西夏陵”成功申遗,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16]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19] -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主研发“动态水墨渲染引擎”[19]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海,如《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走红[21] 文化人才培养与基层建设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23] -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共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5.1万人次[24] - 浙江省1500余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组建近4000支文化队伍[22]
学有所悟丨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青年使命 -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蕴藏着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精神养分 [1] - 青年一代肩负历史使命,必须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1] -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精神独立性的事情,来自文化主体性 [2] 以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精神品格 - 青年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养分,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全球化浪潮中筑牢根基 [2] - 弘扬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 [3] -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是当代青年应当继承的精神财富 [3] - 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思辨能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世界文化激荡中的压舱石 [4] - 中华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如天下大同、道法自然等,为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智慧 [4] 青年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青年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5] -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青年需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创造性转化 [6] - 青年应运用思维活跃优势,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拓展文化发展新路径 [6] - 培养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7] - 通过社交媒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7]
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18:12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青海玛多县发现2200多年历史的尕日塘秦刻石 反映秦代对青藏高原的探索 保护工作已启动并将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5][6] - 西夏陵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 监测中心全面覆盖遗产本体 环境 管理和游客动态 确保遗产变化可监测 风险可识别 保护可持续[7] - 布达拉宫使用1000多个传感器24小时监测建筑环境温度 墙体与立柱倾斜角度等数据 以支持建筑稳定性监测[13]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AI技术辅助实现2号青铜神树数字复原 30多件青铜残片重组为2.88米高数字神树 未来将借助3D打印技术重现器物立体原貌[10][12] - 敦煌研究院发布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集纳9900多卷敦煌文书经卷和60700多幅图像 推动流失海外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初步搭建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 《玛纳斯》通过传统演唱与摇滚版等创新形式传承 在2024年春晚与《江格尔》《格萨尔王》同台展示 共同唱响对中华民族英雄的崇仰和团结奋斗精神的传承[15] - 贵州黎平县侗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工坊收入从第一年不到3万元增长至去年36万余元 通过改良工艺让传统琵琶演奏多曲风歌曲[2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贵州肇兴侗寨2025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85%和49.9% 文旅融合使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升[25] - 丽江古城恒裕公民居博物馆以150年老宅为场景开发写真拍摄和研学旅游产品 实现从下车观光到深度参与的旅游模式转变[28]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延安宝塔山景区升级解说系统 采用快板 陕北说书等形式让革命故事走进机关 学校 社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16][17]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使用多曲面融合投影 全息影像等技术复现革命历史场景 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8] 文化展览与体验创新 - 敦煌莫高窟推出寻境敦煌VR展览 使飞天 雷公 雨神等神话人物实现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20] - 三星堆博物馆设立文物保护修复馆 游客可直观目睹出土文物修复现场 并通过动画视频了解文物修复历程[9][10]
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绽芳华(今日谈)
人民日报· 2025-09-21 05:48
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既有像樊锦诗一样毕生奉献敦煌文化的老一辈守护者,也有新一代女性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的接力。无数个"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占25%……近日发布的《新时 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生动揭示妇女创造精神财富的重要作用。 马慧娟用手机"按"出乡村变迁的故事,李娟笔下的边疆牧民生活唤起人们的向往……女性文艺工作者以 细腻笔触,唱响新时代文艺主旋律。 新时代是广大妇女更好绽放芳华的大时代。积极发挥女性的文化力量,定能提供更多审美启迪,丰富人 民精神世界,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1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青年演员陈丽君助推百年越剧"破圈",一大批女性带头人将当地自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与产 业……各行各业的巾帼,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西进成都 一场文投会如何撬动东西部文化资本新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3:57
文投会平台价值 - 文投会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生态和订单全面赋能 企业估值快速增长并完成B轮和C轮融资[1][3] - 采用"3+365"办会模式 3天会期用于经验交流和签约 全年提供投融资服务[1] - 大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和智库联盟 通过专业引导推动投资良性发展[5] 大湾区产业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9个万亿级、2个5千亿级、7个千亿级、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一位 高新企业数量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首位[2] - 大湾区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区域之一 文化企业通过平台实现品牌出海和海外订单增长[3] 大会成果数据 - 两年发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约250亿元[6] - 2023年意向投资签约金额20亿元 实际融资金额15.1亿元[6] - 2024年意向签约金额56亿元 实际融资金额63.87亿元 路演企业市场估值平均增长23.6%[6] 参会机构规模 - 吸引200多家金融投资机构和300多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会[5] - 2024年共有800多家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参会[5] - 参会机构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及智谱华章、咏声动漫等文化企业[5] 政策支持 - 国家制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4] - 广东出台87条政策覆盖6大领域 推动文化新业态突破[5] - 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实施 推动产业向数字技术底座转型[4]
京平|让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6 12:2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汇激荡,为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国各民族因不同的历 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不同文明。也正是各种文明相互遇见、交流互鉴、彼 此成就,才书写了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篇章。事实证明,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 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以文明 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北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