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废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成效专题调研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22:37
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果 - 青岛市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91个 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1][5] - 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68家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为0.24吨/万元 居全省首位 [5] - 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建筑垃圾减量化实施方案成效显著 [5] - 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 循环经济与产业创新 - 莱西市海尔智家再循环双碳科普基地依托全球首座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而建 年拆解规模达200万台 循环材料再生规模3万吨 [3] - 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 回收 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 - 积极使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年碳减排量约1.7万吨 相当于种植155万棵树 [3] 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 - 岳石矿坑—青山绣湖民宿项目体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理念 [6] - 推进全部4A级以上景区开展"无废景区"建设 首次将"无废场景"融入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5] 社会共建与宣传推广 - 打造各领域"无废细胞"899个 围绕世界无废日 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110余场 [5] -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一体化交易监管平台 平台交易额累计突破65.02亿元 [5] -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进校园 进社区 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5]
“无废城市”建设的内蒙古实践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9:26
内蒙古资源禀赋与能源产业 - 内蒙古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远景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2] - 2024年全区产煤量达12.9亿吨,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34.5%[2] - 2024年发电量超8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3150亿千瓦时,占全国16%[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新创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对废旧家电进行拆解,产出废塑料、废铜铁铝等再生资源[2] - 蒙西铝业公司研发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被确立为利用非铝土矿发展氧化铝工业的示范项目[5] - 内蒙古汇能硅铝新材料科技公司建设年产7万吨铸造铝硅及硅铝钛多元合金生产线,预计年处理煤矸石粉煤灰固废20万吨[6] "无废城市"建设政策与制度 - 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系列政策支持固废综合利用[3] -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3] - 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政策联动、沟通会商、信息共享[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呼和浩特市设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专项,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7] - 鄂尔多斯市建成全国首个"工业固体废物特征属性数据库"[7] - 包头市拥有384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024年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1家[7] 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进展 - 截至2024年完成建设项目172项[9] - 呼和浩特市推进粉煤灰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涵盖各类固废处置环节[9] - 包头市2024年工业固废产生强度较2023年下降12.6个百分点[10] - 鄂尔多斯市建设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矿井,实现井下"采、分、充、采"循环闭合开采体系[10] 生态修复成效 - 包头市利用建筑渣土、农业秸秆等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大青山南坡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82%[8]
山塘古桥见证金嘉平五年共治共享共美
中国环境报· 2025-06-24 09:40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 金山区与平湖市通过"两山"议事堂建立跨省生态环境共治机制,以"毗邻党建"为纽带推动15条协作机制,实现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 [4][5][22] - 2024年金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2%,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较2019年生态环境信访量下降68.9% [11][12][28] - 两地联合查处跨界固废违法案件,2021年罚款14.5万元,2024年对某企业罚款68.8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0.538万元 [10][26] 石化化工行业治理 - 针对VOCs污染开展协同治理,制定《金嘉平地区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三统一"工作方案》,覆盖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等企业 [11][24] - 推动15家企业完成溶剂型原料替代项目,聚焦涂料、汽车零部件、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减排 [15][33]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025年加入议事堂,承诺参与溯源共享、污染联防联控及固废联管 [18][38] 固废与无废城市合作 - 2020年建立工业固废风险防控联动机制,2024年签订《"无废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推进处置能力共享 [10][48] - 金山区探索制定《"无废实验室"评估细则》,开展特色"无废城市细胞"共建 [15][48] 水环境联合管控 - 金山、平湖、嘉善三地制定地表水协同治理方案,2024年对24个点位开展3次联合监测 [12][25] - 建立水质数据共享机制,2022年4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Ⅲ类标准 [45] 执法与应急联动 - 2020-2024年累计开展22批次联合执法,检查企业270家次,责令整改113家 [12][28] - 2023年签订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互助协议,2024年成功处置两起跨界突发事件 [13][29]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签订《金嘉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联动机制》,区域物种超4400种 [30][48] 公众参与机制 - 建立生态研学和社会监督员制度,累计开展19场活动覆盖700余人 [36]
煤泥治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日报· 2025-06-19 10:38
煤泥治理项目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锦界公司煤水池煤泥治理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 实现煤泥高效处理及回收 通过掺配技术用于锅炉掺烧 达到"变废为宝"效果 [1] - 项目采用创新一体化处理工艺 包含废水收集 高频截粗 高效浓缩 煤泥压滤 清水复用等环节 以高效斜管浓缩机 超高压压滤机替代传统露天晾晒模式 [1] - 工艺实现煤泥与清水分离 脱水后煤泥滤饼单循环3立方米 含水率稳定控制在20%以下 满足锅炉掺烧标准 清水水质优于行业回用标准可回用于生产 [1] - 项目处理能力达每小时超50立方米废水 年减煤泥堆积2000-5000吨 回收精煤价值超20万元 煤泥含水率从60%降至20%以下 [1] 环保效益与技术创新 - 项目彻底解决煤泥堆积带来的环保隐患 实现煤泥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 消除煤泥晾晒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1] - 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深入调研 结合电厂实际工况分析煤泥特性 经多轮技术研讨确定创新治理方案 历时一年完成技术攻关与工程建设 [1]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国电电力坚持生态优先 主动治理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 推动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 [2] - 公司将"无废企业"建设与"无废城市"工作协同推进 探索煤基能源行业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 系统性开展煤基固废规模化源头减量和利用处置 [2] - 公司针对性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区域性推动燃煤电站协同处置固废 危废 系统性提升固废治理管控效能 [2] - 建立资源能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机制 提高固废 危废综合利用及处置水平 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617
国海证券· 2025-06-17 09:32
报告核心观点 - REITs指数延续涨势,产权类本周表现突出,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企业将更受益;北交所本周放量下跌,但中长期仍具配置价值;新材料行业受下游应用催化,迎来景气周期;本周流动性走势分化,机构行为量化指标有相应变化 [3][9][12][25][26] 各报告总结 REITs指数延续涨势,产权类本周走强——资产配置报告 - 一级市场两单项目状态更新,截至2025年6月13日,无已申报项目,有2单已受理、1单已问询、8单已反馈、5单已通过审核等待上市,本周审核状态更新项目2单 [3] - 二级市场REITs指数表现领先,本周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上涨0.69%,优于红利指数等,REITs总市值升至2040.81亿元,日均换手率为0.61%,市场交投活跃度略有上升 [3] - 保障性租赁住房领涨,产权类REITs加权平均周涨跌幅为0.95%,优于特许经营权类,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涨幅1.54%领先,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和华安百联消费REIT领涨 [4] - 市政环保水利换手率居前,园区基础设施成交量领先,市政环保水利板块周度换手率1.01%领先,园区基础设施类REITs周成交量1.93亿份居首 [4] - 产权类与特许经营权类估值差异持续,截至6月13日,产权类REITs现金分派率均值3.78%,特许经营权类为8.05%,中债REITs估值收益率产权类高于特许经营权类,PV乘数特许经营权类低于产权类 [4] 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更受益——行业动态研究 - 2025年6月13日,H酸市场均价为41750元/吨,较2025年1月初上涨5750元/吨 [6] - 供需持续趋紧,H酸价格中枢有望上行,全球产能集中在我国和印度,国内部分企业停产或低开工率,有效产能不足6万吨,市场供应缺口超10%,近期安全督导检查或加强,下游需求刚性,供需趋紧状态将维持 [7][8] - 成本端有力支撑,活性染料一体化产能更受益,中国染料行业处于产业升级和洗牌阶段,产品价格承压,H酸占活性染料总成本30%-50%,活性染料价格有望上行,预计浙江龙盛等企业受益 [9] - 首次覆盖,对活性染料行业给予“推荐”评级 [9] 本周北交所放量下跌、交大铁发正式上市,下周广信科技申购——北交所行业普通报告 - 北交所行情简述,截至2025年6月13日,北证A股成分股267个,平均市值30.46亿元,本周北证50指数涨跌幅-3.11%,日均成交额326.03亿元,较上周上涨31.28%,区间日均换手率3.67%,环比+0.71pct;本周个股上涨106只、下跌160只、平盘1只,上涨比例39.70%,周环比下降28.34pct;本周涨跌幅前五行业为石油石化等,后五行业为美容护理等 [11] - 本周北交所新股,交大铁发6月10日上市,本周新增一家企业上会通过、一家企业提交注册,下周上会2家、申购1家、上市0家 [12] - 投资策略,本周北交所整体走弱,呈放量下跌,短期波动不改中长期配置价值,继续看好2025年北交所板块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低估值和主题映射类优质标的 [12][13] 全球首个AI芯片设计系统发布——行业周报 - 核心逻辑,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重要方向,处于下游需求增长阶段,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筛选重要领域,追踪相关新材料公司 [14] - 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等,6月11日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启蒙”发布,在CPU自动设计和基础软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15][16] - 航空航天板块,重点关注PI薄膜等,6月11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标志迈入批量生产阶段 [17][18] - 新能源板块,重点关注光伏等,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对电解项目投资60亿美元,蓝色氢能投资不到20亿美元,全球对清洁氢投资将增长70% [19][20] - 生物技术板块,重点关注合成生物学等,6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不同阶段建设目标 [21][22] - 节能环保板块,重点关注吸附树脂等,6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发布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培育重点 [23][24] -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维持新材料行业“推荐”评级 [25] 机构行为每周跟踪——债券研究周报 - 机构资金跟踪,本周流动性走势分化,R007收于1.58%,较上周增加3BP,DR007收于1.50%,较上周减少3BP,6个月国股转贴利率收于1.09%,较上周减少5BP [26] - 机构行为量化指标,本周绩优利率债基金久期较上周减少0.05,“资产荒”指数下行,全市场杠杆率较上周增加0.3个百分点,收于107.5%,全市场产品破净率较上周下行,为1.8% [27]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广东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深圳商报· 2025-06-16 00:57
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 - 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1] - 方案设置2025年、2027年、2035年3个时间节点目标 [1] - 到2025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降低 [1] - 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 [1] - 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1] 重点任务部署 - 围绕五大类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部署九大重点任务23项具体工作 [1] - 构建"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全链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 - 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1] - 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点"三网融合" [1] 生活领域措施 -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2] - 严控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快递绿色包装和"光盘行动" [2] -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升分类全程管理水平 [2] - 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和补贴政策 [2] - 提升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能力 [2]
透过“细胞”看雄安:“无废城市”究竟是座什么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6:38
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概况 - 雄安新区作为中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从规划初期即融入"无废城市"理念,已形成633个"无废细胞"作为建设载体 [1] - "无废细胞"涵盖机关、学校、社区、景区等13类场景,通过精细化治理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8][12] - 新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建成一批高质量"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8] 循环经济示范场景 - 雄县黄湾村利用地热资源打造"无废民宿",采用"取热不取水"技术防止地下水污染,形成地热再循环系统 [2] - 胡各庄村通过二手市集和艺术工坊实现固废减量循环,常态化活动吸引北京等地游客,创造"旅游+环保"双赢模式 [4][5] - 雄安光大生态产业园地下垃圾焚烧厂实现"零填埋",2023年5月至今累计发电超3亿度 [6] 创新技术与基础设施 - 全国首个近零能耗智能场馆雄安体育中心承办国家级乒乓球赛事,展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8] - 白洋淀区域应用超2000艘清洁能源船舶推进"无废交通",创新芦苇"平衡收割"及碳汇交易模式 [11] - 智能化垃圾处理系统将日常垃圾转化为电能,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研学活动验证其环保理念先进性 [6] 生态治理与旅游融合 - 白洋淀实施最大规模生态治理,通过《"无废淀泊"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北方地区示范场景 [9][11] - 在王家寨村等4个村落探索"无废+旅游"模式,利用143个淀泊和3700条沟壕的生态资源 [11] - 芦苇资源化利用成为"新城印象"标志,见证白洋淀从生态治理到可持续发展转型 [11][12]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一大省,力捧“顶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00:04
影视+文旅+新消费联动效应 -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带动广东荔枝线上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60%,并联动文旅景点形成主题旅游线路[1] - 剧集通过"大剧助农"模式实现影视IP与农产品销售的深度绑定,推动"大唐荔枝乡"等剧集相关景点游客打卡量显著提升[1] - 该案例验证"影视+文旅+新消费"模式对特色农产品品牌溢价的有效性,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新路径[1] 广东荔枝产业升级战略 - 广东荔枝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80万人,2025年预计产量达160万吨,占全国主导地位[2] - 实施"12221"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双队伍+双市场+双活动,目标实现品牌溢价与农民增收[3] - 全省组建中荔集团打造出口示范基地,21个品种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名录,占全国总量的68%[3]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 - 广东启动"百县千镇万村工程"破解区强县弱困境,覆盖122个县区+1613个乡镇+2.65万行政村[2] - 通过荔枝产业示范带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茂名/增城/东莞荔枝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3] - 计划2027年实现农产品市场体系初见成效,2035年完成县域经济根本性转型[3] 区域经济合作动态 - 长三角与中部9省签署数字素养共建协议,覆盖沪苏浙皖晋赣豫鄂湘,构建跨区域数字人才培养体系[9] - 海洋经济竞争力榜单显示:上海/天津/青岛居前三,广东7城入围前50强(广州第4/深圳第5/珠海27)[12][13] - "粤车南下"政策推进粤港澳交通互联,预计年内实现广东私家车经港珠澳大桥免配额赴港[7] 就业市场趋势 - 2025年本科绿牌专业榜单显示:电气工程/微电子等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持续霸榜[11] - 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近五年3次上榜,反映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11] - 车辆工程首次进入绿牌专业,预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人才需求激增[11]
我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探索建立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生态补偿机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2 16:35
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核心目标 - 到2025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1] - 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 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 资源化利用率提升 [1] - 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1]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 建立"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全链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分拣中心 [2] -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回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三网融合" [2] - 布局广州 深圳 珠江口西岸 汕潮揭 湛茂五大都市圈区域性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 [2] 危险废物管理创新 - 推行危险废物"五即"规范化建设(即产生 即包装 即称重 即打码 即入库) [3] - 应用智能称重 电子标签 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手段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3] - 鼓励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管家服务 推广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智能收集模式 [3] 重点行业固体废物治理 - 强化动力电池制造 回收 利用全过程管理 落实风电光伏设备退役处理责任 [4] -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循环利用 工业炉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 -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排查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存场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机制 优先在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中使用 [5] - 实施建筑垃圾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实现种类 数量 流向全过程追溯 [5] - 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 明确工程招标减量化要求 [5] 农业领域生态化转型 - 推广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立体养殖 海洋牧场等生态养殖 [5] - 构建三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使用者 经营者 县级回收站) [5] - 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 规范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 [5]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机制 - 探索制定湾区统一固体废物管理规范标准 推进规则衔接 [7] - 建立区域废弃物协同利用机制 统筹布局区域性循环利用项目 [7] - 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推动"以竹代塑""以纸代塑" [6]
广东: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快讯· 2025-06-11 16:52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地 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降低。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 稳中有降,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固 体废物产生强度指标、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