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

搜索文档
消费主义的魔法
虎嗅· 2025-06-14 00:01
消费社会的演变 - 消费社会核心在于资本通过百货商店、品牌塑造、广告等手段将消费升级为消费主义[1] - 1800年世界仍以农业为主,蒸汽机车出现彻底改变商品流通方式[3] - 工业化使商品生产链条拉长,导致商品与消费者关系陌生化,形成商品拜物教[3] 品牌战略发展 - 品牌概念解决工业化生产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消费信任的核心载体[4] - 品牌通过联想方式赋予商品文化价值,如依云矿泉水成功塑造高端形象[5] - 联合利华通过凌氏(Axe)和多芬(Dove)两个对立定位品牌覆盖不同细分市场[5] - 1852-1886年间诞生卡夫食品、亨氏、柯达、可口可乐等至今活跃的食品巨头[5] 图像营销革命 - 消费社会发展史可视为图像进入生活的历史[6] - 十九世纪印刷技术进步使图像成为商品信息传播核心媒介[6] - 杂志作为"掌上仓库"通过流动图像刺激消费欲望[7] - 欧莱雅创始人创办《你的美丽》杂志系统制造女性焦虑并推销解决方案[8][9] 自我概念商业化 - 资本将"成为自己"哲学概念转化为"通过消费建立自我"的商业逻辑[10] - 1960年代起广告语转向强调个性表达,如苹果"非同凡想"、雪碧"做真实自己"[11] - 女性身体被定义为持续消费项目,美容产业通过制造焦虑获取商业利益[12]
杜淳妻子王灿晒Labubu潮玩收藏:明星效应与消费争议的双重镜像
搜狐财经· 2025-06-13 05:56
泡泡玛特IP价值与市场表现 - Labubu系列凭借"丑萌"设计风格(尖牙与毛绒材料反差)成为热门IP 成功俘获年轻消费者[1] - 限量款潮玩因黄牛炒作价格飙升 部分单品达1.5万元 收藏总价值可达数十万元[1] - 2024年公司股价上涨超11倍 独特IP设计是核心驱动力[3] 潮玩行业营销与消费现象 - 盲盒机制与限量营销诱导非理性消费 消费者出现"为集齐倾尽所能"行为[5] - 明星带货效应显著 林峯妻子、舒淇等助推品牌热度[1] - 二级市场溢价严重 部分款式被戏称为"塑料茅台"[3][7] 潮玩文化社会影响 - 潮玩成为情感慰藉与社交互动载体 反映现代人心理压力缓解需求[5] - 设计、营销与心理需求深度交融 推动行业兴盛[7] - 收藏行为兼具艺术性与商业价值 被视作"潮玩艺术缩影"[3]
从《祷》的爆火看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的交融
经济观察报· 2025-06-11 12:59
艺术作品《祷》的核心特点 - 作品采用红黄蓝三原色构建祈祷女性形象 面部覆盖网购气泡膜 手部木纹和纱巾褶皱等细节刻画极为逼真 被观众误认为照片 [1] - 作品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 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引发广泛讨论 [1] 作品与社会议题的关联性 - 通过廉价材料堆砌解构"精致生活"虚假性 批判消费主义对个体自我认知的侵蚀 [2] - 与同期毕业展作品形成呼应 多件作品聚焦环境保护 人际关系疏离等社会问题 [2] 艺术市场价值表现 - 作品已确定售出 价格未公开 但市场对具有创新性和思想深度的毕业作品兴趣浓厚 [3] - 艺术院校毕业展成为绘画市场发掘新人和潜力作品的重要平台 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3] - 市场趋势显示 能反映社会热点且具备深刻内涵的新兴作品正逐步获得与传统名家作品同等的关注度 [3]
讳疾忌医的,不止拜登的前列腺
虎嗅· 2025-05-26 21:05
医疗行业与前列腺癌治疗 - 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中高发,拜登确诊时已伴随大规模骨转移,但该病种具有较大治疗空间和多种激素依赖性治疗方案[4][9] - 拜登肿瘤Gleason评分达9分(病理学高度活跃),转移后仍可采用激素疗法、化疗及放疗等有效手段[10][11] - 美国前列腺癌筛查体系成熟(如PSA血液检测),但70岁以上人群筛查争议可能涉及非医学因素[8] 政治与健康信息披露 - 拜登健康状况长期受质疑,退选后白宫揭秘书籍及Axios爆料视频显示其任内可能已存在严重健康问题[6] - 民主党被指系统性隐瞒拜登认知能力及前列腺癌病情,或影响2024年大选走向[8][22] - 政治因素干扰医疗信息披露的案例延伸至新冠领域,两党均被指淡化疫情影响并争夺疫苗功劳[12][13] 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 - 中国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感染者3年后仍存在长期健康影响,但再感染数据缺失[16] - 全球经济活动受新冠冲击,但分析中常忽视该因素,且防疫计划多未落实[15] - 公众对新冠认知出现"常态化"偏差,将反复感染视为自然状态[14] 新自由主义与公共卫生 -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被等同于"自由",导致健康权让位于经济体系运行[18][19] -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现象加剧(如"黄金十亿人"概念缩水至五亿),反映系统性危机[22] - 集体防疫文化缺失导致传染病控制低效,理想化公共卫生体系需社会共识支持[24][25]
撕拉片出圈:火的是情怀,烧的是钱包
36氪· 2025-05-26 18:18
行业现象分析 - 撕拉片相纸价格从停产前的70元/盒飙升至1500-4000元/盒 单张最低150元 涨幅达20倍以上 [7] - 配套相机价格翻倍 宝丽来Bigshot从3000元涨至7000元 部分二手相机被炒至万元 [3][9] - 照相馆单次拍摄体验收费400元 显影失败等瑕疵被包装成"命运感"营销点 [3][7] 市场供需动态 - 富士FP-100C和宝丽来撕拉片分别于2016年/2008年停产 现存相纸90%已过期 [5][7] - 闲鱼平台未拆封富士FP-100C标价1500-4000元 闪泡magicube闪光灯12盒捆绑售价3300元 [7][9] - 小红书撕拉片话题浏览量超20亿 衍生出仿拍/姿势/滤镜等子话题 [12] 消费行为特征 - 消费者为"等待显影的不确定性"买单 将泛黄/颗粒感等缺陷美化为复古滤镜 [5][7] - 明星效应显著 张凌赫/鞠婧祎等艺人作品推动撕拉片社交传播裂变 [10][12] - 用户分层明显:普通用户玩社交传播 硬核玩家研究显影技术 收藏家囤积相纸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商家通过"绝版""停产"标签制造稀缺性 但市场投放量受控形成"濒危未灭绝"状态 [13] - 技术流玩家用CCD滤镜模拟撕拉片效果 海底捞免费打印成零成本平替方案 [17] - 边际效应递减风险显现 消费者开始自嘲"存款拍一次少一点" [16] 文化符号价值 - 撕拉片实体性/不可逆性构成对抗数字时代的象征 但存在被资本收编风险 [14] - 与黑胶唱片复兴类比 需完成从网红单品到文化符号的蜕变才能持续 [14][19] - 价格泡沫破裂后 核心价值在于守住"实体记忆"的情感连接 [19]
今年520静悄悄,年轻人正在逃离消费骗局
36氪· 2025-05-21 19:32
520经济消费趋势变化 - 520经济正经历显著下滑 品牌营销投入减少 双人餐团购价从1314元降至平价路线 奢侈品节日限定设计趋于模板化 [1] - 鲜花、巧克力、珠宝等传统礼品品类客流冷清 社交平台相关热搜热度消退 [1] - 消费市场出现系统性变革 年轻人对"爱情KPI"祛魅 情感表达呈现去符号化趋势 [1][3] 消费行为转变驱动因素 - 经济压力导致消费理性化 300元鲜花和1000元晚餐等短期多巴胺消费被摒弃 更倾向保值型礼品如黄金 [6] - 时间成本意识觉醒 部分消费者选择节日加班而非消费 [6] - 性别权力重构使男性消费者自主权提升 "舔狗经济"消亡 [5] 新兴消费形态崛起 - 悦己经济取代情侣经济 单身特惠商品在520期间热销 [11] - 虚拟消费兴起 AI伴侣月活近百万 VR情侣游戏替代线下仪式感消费 [12] - 平替产品受追捧 莫桑钻替代真钻 淡水珠替代Akoya珍珠 [14] 营销策略失效与转型 - 套路化营销引发反噬 情感绑架式广告效果适得其反 [14] - 社交货币贬值 朋友圈炫耀性消费动机消失 隐私保护意识增强 [9][10] - 品牌需回归产品本质价值 通过真实情感共鸣替代说教式营销 [1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消费载体迁移至虚拟领域 技术替代情感趋势强化 [12] - 高溢价商品需求萎缩 质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因素 [6][14] - 行业进入新周期 需重构对人性的理解而非依赖传统营销套路 [15]
学会真正的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36氪· 2025-05-21 08:48
爱的本质与消费主义批判 - 真正的爱需要从消费主义中摆脱出来,不能简单等同于情人节购买巧克力、鲜花等商品 [1] - 情人节被质疑为可疑的消费主义庆祝活动,目的是推销一次性商品和高价商品 [3] - 爱是人类福祉的核心,与流行歌曲、浪漫喜剧或心形糖果无关 [3] 爱的形式与体验 - 希腊人区分了四种爱:agápe(博爱)、éros(情爱)、philía(友爱)和storgē(亲爱) [5] - 五千年前的爱比今天更微妙,缺乏各种形式的爱会让人感到空虚 [6] 爱的行动与意义 - 爱是动词,需要投入、牺牲和关怀,追求高阶回报如激发他人创造力 [7] - 爱必须活下去,无法承受痛苦的人可能不懂爱 [8] - 爱是人类最复杂、独特且无法替换的概念,不是商品 [9] 爱的商业化与反思 - 爱被商业化为一年一度的购物活动,但其本质仍然炽热且意义重大 [10] - 对爱的庆祝可能带有无声的绝望,因为真正追求的是对爱的讽刺 [10] 作者背景 - 乌麦尔·哈克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关注经济、领导力和创新 [10]
Labubu已经成了当代人的新佛牌
虎嗅APP· 2025-05-10 21:44
泡泡玛特Labubu的全球现象 -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风靡全球 成为欧美明星和名媛圈层的潮流单品 并与爱马仕Birkin包形成搭配潮流 [4] - 第三代挂件发售后引发全球抢购热潮 消费者将其赋予转运、防小人等玄学功能 [4][6] - 北京限定款设计融入石狮子和门钉元素 契合中国传统风水学中"以煞制煞"的理念 [21] 盲盒产品的玄学化趋势 - 泡泡玛特IP被赋予风水寓意 Molly被解读为增强抗压能力和人际偏爱的象征 其圆脸设计符合风水学"圆满无缺"意象 [25][26] - 小红书出现大量面相攻略 Labubu被认为适合性格软弱者 材质硬度形成功效鄙视链(搪胶脸>PVC>棉花脸) [21] - 消费者从单一收藏转向多功能诉求 通过工位摆位叠加"运势buff" 星座系列与职业场景深度绑定 [28][32] 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 - 东亚市场将毛绒挂件视为情感寄托 中国消费者人均包挂持有量显著高于欧美 形成Kidult现象 [56][61] - 欧美市场偏好金属/塑料材质挂件 搜索量近十年最高 但设计语言更强调个性化而非玄学功能 [58][60] - Labubu在泰国被佛教文化吸收 获官方认证为"神奇泰国体验官" 并衍生刺符纹身等本土化产品 [40][42] IP设计的文化适应性 - Labubu背景故事留白设计 为消费者提供自我投射空间 是其玄学化传播的关键因素 [36][37] - 国际版命名强化好运标签 如"Good Luck to You"翻译 潜在推动欧美市场对东方玄学的接受度 [48][49] - 设计师通过尖牙等特征连接貔貅等瑞兽意象 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转译 [21][25] 行业消费动机演变 - 盲盒购买动机从娱乐性转向功能性 形成"买挂件=买运势"的新消费逻辑 [8][11] - 职场场景驱动产品创新 职业系列针对用眼过度等细分需求 宇航员系列绑定创新类岗位 [32] - 社交媒体加速玄学内容裂变 形成"攻略-购买-晒单"的闭环消费链 [17][28]
泡泡玛特修炼成仙
虎嗅· 2025-05-10 10:06
泡泡玛特Labubu的全球风靡 -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风靡全球 成为欧美明星名媛圈层新宠 被时尚媒体誉为"与爱马仕Birkin包的天作之合"[1] - 第三代挂件发售后引发全球抢购热潮[1] - 在泰国获得"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 穿上宗教道袍进行文化融合[26][28] 玄学文化赋能产品价值 - Labubu被赋予"防小人、转运、破局勇气"等玄学功能 小红书出现面相攻略[10][15] - 材质形成鄙视链:搪胶脸>pvc>棉花脸 硬度与功效正相关[15] - 其他IP如Molly也被赋予"增强抗压能力、化解煞气"等风水寓意[18] - 玄学需求推动消费 从单个购买发展为多款叠加[20] 文化差异与消费动机 - 东亚消费者将毛绒挂件作为情感寄托 形成Kidult现象[47] - 欧美市场偏好金属/塑料材质 设计更直接犀利[44][45] - 包挂文化在东亚更普及 欧美近期搜索量达十年峰值[41][43] - 泰国95%信仰佛教 Labubu被开光赋予招财寓意[28] 产品设计成功要素 - 大量留白设计让消费者自主赋予精神寄托[24] - 尖牙设计契合中国风水"以煞制煞"理念 北京限定款采用石狮子元素[15] - 简单背景故事降低认知门槛 提高传播性[24] 全球化营销策略 - 欧美通过明星效应打开市场 盲盒形式仍具新鲜感[31][32] - 产品命名融入"Good Luck"等吉祥元素进行文化适配[34] - 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定位:东方强调玄学 西方突出潮流[38]
美国中产,也快背不起爱马仕了
36氪· 2025-05-07 17:37
最近,爱马仕率先宣布在美国市场涨价,来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 随后,旗下分销管理着包括Coach、Jimmy Choo、Montblanc等品牌的Interparfums也宣布美国市场的产品售价提高6%至7%;意大利超跑制造商Ferrari亦宣 布对Purosangue、F80等车型提价10%;LVMH集团在财报业绩说明会中也表示,将考虑涨价应对关税。 瑞银集团估计,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20%的进口关税,对瑞士商品征收31%的进口关税,预计这将促使欧洲奢侈品牌将商品在美国市场售价平均提高约 6%。 海外的社交平台上已经开始对爱马仕一众奢侈品涨价展开讨论。据悉,Twilly丝巾从450美元涨到477美元,相当于少了几杯星巴克;H腰带涨63美元,抵 得上美国家庭月度电费增幅;最狠的是铂金包,鳄鱼皮款直飙5.09万美元,相当于佛罗里达居民半年的医保支出。 美国精英阶层还能背得起爱马仕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爱马仕"不在乎"美国市场了? 在全球消费寒冬中,以爱马仕为代表的奢侈品在过去几年里不止一次涨价,这一回,美国市场的针对性尤为明显。除了关税的直接因素,整个美洲地区对 于奢侈品消费的贡献力缩减其实也是爱马仕们"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