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航空
搜索文档
卧龙电驱拟赴港上市加码新风口业务:机器人营收贡献不足3%,研发支出数据“打架”|IPO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8-18 12:38
公司近期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连续2个涨停板后再度大涨8% 市值达到512亿元新高 [1] - 股价上涨受H股IPO计划及新兴领域投资预期催化 公司拟将部分募资用于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业务 [1] 业务结构及盈利依赖 - 公司营收超八成依赖传统电驱业务 2023年及2024年工业电机及驱动、日用电机及控制板块营收分别为127.56亿元和130亿元 [2] - 盈利主要依赖子公司南阳防爆 2022-2024年南阳防爆净利润占公司总净利润比例达66.31%-131.58% [3][5] - 南阳防爆2022-2024年营收占比稳定在25%-28% 净利润贡献率波动较大(54%-132%) [3][5] 新业务发展现状 - 机器人组件业务营收占比仅2.6%左右 2022-2024年该板块营收分别为3.56亿元/4.06亿元/4.52亿元 [11][13] - 新能源汽车电驱业务呈下滑趋势 2024年营收8.08亿元(占比4.97%)较2021年6.68亿元增长有限 毛利率从18.35%降至13.35% [7] - 机器人组件毛利率出现波动 2025H1为22.1% 低于去年同期的23.4% [14] 研发与资金状况 - 研发支出持续投入 2022-2024年研发支出均超8亿元 占营收比重约5.4%-5.7% [15] - 存在短期偿债压力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36.01亿元(含8.10亿元受限) 短期借款29.09亿元 [14] - 上市以来累计融资126.54亿元 其中直接融资59.04亿元 累计净利润93.45亿元 [15] 历史业务表现对比 - 公司盈利波动性显著 2019H1归母净利润曾达6.10亿元 2025H1为5.37亿元 [6] - 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销量从2022年1086万kW下降至2024年879万kW 市场份额处于行业第三梯队 [7] - 对比同行联合动力电驱业务持续增长 其2024年电驱系统销量达371.16万台套 营收140.51亿元 [7] 新兴领域布局 - 电动航空领域已掌握高功率密度电驱动技术 成为全球eVTOL动力系统重要供应商 [10] - 机器人领域聚焦关节模块/灵巧手等产品 布局人形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市场 [10] - 通过合营企业推进载人航空电驱动系统适航验证 但新业务商业化尚处早期阶段 [10][14]
卧龙电驱20250815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电驱动系统、机器人组件、电动航空、智能电机 - 公司:卧龙电驱 核心业务与市场表现 - 主营业务:防爆电机(全球市占率4.5%第一)、工业电机(全球市占率2.8%第四)、暖通电机(全球市占率5%第五)、新能源电机、机器人电机应用[5][10] - 收入结构:防爆占30%、工业占26%、暖通占32%,国内市场贡献60%、海外40%[1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0.3亿元(同比+1%),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44%),净利率接近7%[2][12][14] 战略布局与新技术 - **机器人领域**:布局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伺服驱动器、关节模组,新增灵巧手和外骨骼方向,目标成为全球T20,000供应商[6][19] - **电动航空**:与沃飞长空合资推动适航认证,系统密度24牛米/千克,峰值超40牛米/千克,效率≥94%[21] - **智能化应用**:杭州湾聚生智能联创新中心发布大模型,与智源、云深处合作深化金融智能场景[7]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短期:工业电机和日用电机需求回暖(政策推动以旧换新),2025年业绩预计10-11亿元,2026年12-13亿元[8][13] - 长期:电动航空和智能机器人(2027年起贡献收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合增速44%(2024-2029年市场空间1,538亿→2,543亿)[9][16][17] 传统业务前景 - 防爆/工业电机:因安全法规和自动化加速增长3-5%[22] - 暖通电机:数据中心需求推动增速超42%[22] - 新能源电机:电动汽车普及带动增速16%以上[22] 竞争与产能 - 全球排名:防爆第一、工业第四、暖通第五[23] - 产能利用率:90%以上,暖通/电力领域增速显著[24][25] 风险与挑战 - 新能源车主驱供应商因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毛利下滑[15] - 会计准则调整导致毛利率波动(但整体盈利能力向好)[14] 其他关键数据 - 巨人智能电机市场:2029年287亿元,2035年超1,870亿元[18] - 轴向磁通电机:功率密度高、轻量化,适用于机器人场景[6]
卧龙电驱,拟港股IPO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17:37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8月1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 [1] - 主营业务涵盖五大核心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电驱动系统、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防爆电驱动系统排名第一(4.5%)、工业电驱动系统排名第四(2.8%)、暖通电驱动系统排名第五(2%) [2] - 2022-2025H1营业收入:142.66亿元→155.67亿元→162.47亿元→80.31亿元(2025上半年) [2] - 同期净利润:8.39亿元→5.53亿元→8.32亿元→5.48亿元(2025上半年) [2] 募资用途规划 - 产能扩张与生产设施智能化升级 [2] - 研发投入强化五大核心产品竞争力 [2] - 新兴领域布局: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 [2] - 全球销售网络建设与品牌影响力提升 [2] 研发与供应链数据 - 2022-2025H1研发支出:8.19亿元→8.58亿元→8.72亿元→4.26亿元(2025上半年) [3]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16.1%(2022)→15.7%(2025H1) [3]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19.1%(2022)→17.1%(2025H1) [3] 行业增长预期 - 全球电驱动系统市场规模预测:2020年6740亿元→2029年13381亿元(CAGR 7.7%→8.1%) [4] - 成熟领域(防爆/工业/暖通)稳定增长,新兴领域(新能源交通/机器人)快速扩张 [4] - 驱动因素:能源效率需求、智能运动控制技术、低排放出行趋势 [4]
卧龙电驱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领先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8:40
上市申请 - 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 华泰国际 广发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为4.5% [1] - 公司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2.8% [1] - 公司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 市场份额2.0% [1] 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专注于研发 生产 销售和服务的五大核心业务板块 [1] - 在电驱动系统领域深耕四十余载 [1] 发展策略 - 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赋能为驱动力 [1] - 积极布局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 [1]
新股消息 卧龙电驱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金融界· 2025-08-14 07:29
公司概况 - 卧龙电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五大核心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电驱动系统、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 [1] - 公司在电驱动系统领域拥有40余年经验,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赋能为动力,建立电机及驱动核心能力 [1] - 公司积极布局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领域,以全球化研发、生产和品牌触达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 [2] - 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2.8% [2] - 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0%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收入142.66亿元人民币,2023年度155.67亿元人民币,2024年度162.47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79.78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80.31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度利润8.39亿元人民币,2023年度5.53亿元人民币,2024年度8.32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上半年利润4.09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5.48亿元人民币 [3] 上市进展 - 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广发证券(香港) [1]
新股消息|卧龙电驱(600580.SH)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金融界· 2025-08-14 07:07
上市申请与业务概览 - 卧龙电驱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五大核心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电驱动系统、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以及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 [1] - 公司深耕电驱动系统领域四十余年 通过全球化研发、生产和品牌触达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并积极布局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约为4.5% [2] - 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约为2.8% [2] - 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 市场份额约为2.0%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收入为142.66亿元人民币 2023年度增长至155.67亿元人民币 2024年度进一步增至162.47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79.78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小幅增长至80.31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度利润为8.39亿元人民币 2023年度下降至5.53亿元人民币 2024年度回升至8.32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上半年利润为4.09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显著增长至5.48亿元人民币 [3]
卧龙电驱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8-14 06:50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卧龙电驱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广发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五大核心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驱动系统、新能源交通驱动系统及机器人组件应用 [3]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一(份额4.5%) 工业电驱动系统排名第四(份额2.8%) 暖通驱动系统排名第五(份额2.0%)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总收入持续增长:142.66亿元(2022)、155.67亿元(2023)、162.47亿元(2024) [4] - 同期年度利润呈现波动:8.39亿元(2022)、5.53亿元(2023)、8.32亿元(2024) [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80.31亿元 利润5.48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4.09亿元增长34% [4][5] 业务板块收入构成 - 防爆电驱动系统为最大收入来源 2024年贡献28.9%收入(46.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占比30.6% [4] - 暖通驱动系统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升至32.1%(25.75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29.2%显著提升 [4] - 新能源交通驱动系统收入持续收缩 从2022年6.47亿元(占比4.5%)降至2024年3.90亿元(占比2.4%) [4]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2-2024年度分别为23.9%、23.9%、23.2% [5] - 研发费用率维持在3.6%-4.3%区间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16亿元 [5] - 所得税费用率从2023年1.4%降至2024年1.0% 2025年上半年升至1.7% [5]
新股消息 | 卧龙电驱(600580.SH)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6:49
公司概况 - 卧龙电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电驱动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3] - 公司业务涵盖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五大核心板块 [3] - 公司在电驱动系统领域拥有40余年经验,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赋能为动力,建立电机及驱动核心能力 [3] - 公司积极布局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致力于突破下一个万亿市场 [3] - 公司以全球化研发、生产和品牌触达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4.5% [3] - 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为2.8% [3] - 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为2.0% [3]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155.67亿元、162.47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为79.78亿元、80.31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期内利润分别为8.39亿元、5.53亿元、8.32亿元、4.09亿元、5.48亿元人民币 [4] - 2022年度至2024年度毛利率稳定在23.2%-23.9% [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4.6%,较2024年同期的23.2%有所提升 [5] 业务板块收入 - 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9.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0.6% [4] - 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5.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6.4% [4] - 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2.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9.2% [4] -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5%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 [4] - 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7% [4] 费用结构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4.4%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2% [5] - 行政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7.7%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2% [5] - 研发费用占比稳定在3.6%-4.3%之间 [5] - 财务成本占比从2022年的1.9%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 [5]
四部门推动开辟电动 航空氢能航空新赛道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5年实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运行、电动通航飞机商业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国产飞机示范应用以及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可行性验证 [1] - 到2035年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国产民用大飞机各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1] 重点发展领域与路径 - 开辟电动航空新领域,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新能源无人机等产品在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场景的应用 [2] - 布局氢能航空新赛道,加快储氢装置、动力装置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商业化运营新模式 [2] - 推动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商业运营 [2] 产业体系与企业发展 - 构建绿色航空产业链,充分发挥主机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1][2] - 重点围绕电动航空器,加快形成安全高效的电机、电池、飞控、材料等现代化产业链 [2] - 鼓励企业利用市场化投融资渠道,推动社会资本通过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绿色航空装备研制和运营服务 [1] 市场机遇 - 行业在航空运输、物流配送、城市空运、航空应急救援等领域均具有巨大潜在市场 [1]
1700瓦时/千克,未来飞机可能靠它飞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3 23:09
核心观点 -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钠-空气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三倍,有望应用于航空、铁路和海运领域 [4][5][8] - 该技术通过液态钠与空气反应产生电能,具有快速加注燃料、低成本、高安全性及环境友好等优势 [5][8][18][21] - 实验室原型显示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远超电动航空所需的1000瓦时/千克阈值 [8][11] - 团队已成立公司Propel Aero推进商业化,计划明年完成无人机动力测试 [23] 技术原理 - 采用燃料电池设计,液态钠与空气通过固体陶瓷电解质层反应发电,排放物为氢氧化钠,可自然转化为碳酸氢钠(小苏打) [5][8][18] - 系统在110-130摄氏度运行,湿度控制关键,确保液态放电产物易清除 [11][14] - 两种实验室原型:垂直"H型"玻璃管结构和水平托盘结构,后者实测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 [10][11] 应用潜力 - 航空领域:能量密度接近氢燃料电池,适用于80%国内航班(占航空业排放30%),但洲际飞行仍需突破 [8] - 铁路与海运:满足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需求,钠金属储量丰富且易提取 [8][21] - 环境效益:排放物可降低海水酸度并固碳,实现"负碳排放"副产品 [18] 商业化进展 - 成立公司Propel Aero,获ARPA-E、突破能源联盟等资助,入驻MIT创业孵化器The Engine [23] - 下一步计划制造砖头大小、1000瓦时的燃料电池模块,目标2025年完成无人机演示 [23] - 钠金属曾在美国年产20万吨,供应链基础存在,但需扩大生产规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