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

搜索文档
“全脑开发”的神话该终结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6-05 11:56
全脑开发行业乱象 - 行业利用"神经科学""脑屏成像"等伪概念包装课程 通过"蒙眼识字""5分钟背古诗"等反智表演制造神话 [2] - 机构宣传"闪卡训练能让孩子过目不忘" 社交平台出现"戴眼罩读课文"等摆拍视频 这些操作违背基本认知规律 [2] -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运作是整体协同过程 "单独开发右脑""激活第三只眼"等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2] 伪科学教育危害 - 机构对三四岁幼儿进行每秒翻三张的闪卡轰炸 这种机械刺激会损伤婴幼儿脆弱的认知系统 [3] - 过度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剥夺孩子自然体验机会 抑制创造力和想象力 [3] - 教育异化为对"超能力"的追逐 学习被简化为记忆容量竞赛 [3] 黑色产业链运作模式 - 机构教师多为无资质兼职人员 "国际认证课程"实为网络拼凑盗版资料 [4] - 教具成本不足百元却标价上万 如售价千元的"脑波耳机"和近万元头环设备 [4] - 社交平台"成功学博主"通过剪辑视频伪造聊天记录等手段包装伪科学 [4] 行业治理建议 - 应建立教育培训广告负面清单 将"蒙眼识字"等虚假宣传纳入重点监管 [4] - 教育主管部门可联合科研机构发布《脑科学教育应用指南》 禁止违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4] - 司法机关应对涉事机构从严追责 家长需建立理性认知 [4]
华西医院专家谈脑机接口技术:非侵入式技术提升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效率,侵入式技术切除脑胶质瘤实现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6:00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四川省计划到2027年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研发及医疗器械注册,并实施首例侵入式手术,年服务患者超5万人次[1] - 到2030年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综合竞争力目标全国领先[1] - 华西医院专家展示脑机接口在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康复、胶质瘤切除等场景的应用潜力[1]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 -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开发"普筛+早筛+非药物干预"闭环系统"天鹅湖"项目,实现社区MCI筛查灵敏度超90%[2][3] - 使用4个电极、5-10分钟测试即可完成筛查,相比传统PET-CT和脊椎穿刺大幅提升普及度和效率[3] - 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可作为MCI院外康复手段,已开展与传统干预方式的对照研究[3] - 技术还应用于卒中康复和肌少症早筛康复领域[4] 侵入式脑机接口突破 - 华西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全球首次用于胶质瘤治疗[6] - 技术通过实时解析脑电信号,准确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提高全切除率[6] - 相比传统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使用门槛低三大优势[6] - 可预测肿瘤复发方向,实现精准扩张切除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7] 行业技术挑战 - 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难度大[5] - 脑胶质瘤是中国青壮年因恶性肿瘤失能的主要原因[5] - 行业等待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出现以带来颠覆性变化[7]
著名神经科学家郭爱克院士去世,参会期间突发心脏骤停
第一财经· 2025-04-12 15:54
郭爱克院士生平与学术贡献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郭爱克于2025年4月10日逝世,享年85岁 [1] - 郭爱克在参加桐乡学术会议期间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去世 [1] - 学界对郭爱克的逝世感到震惊和悲痛,同事评价其为人友善且对学术邀请有求必应 [1] 学术研究领域 - 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在学习记忆、注意抉择及神经计算与控制等脑认知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 [1] - 引领"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系统解析智力本质的研究 [2] - 推动空间亚磁环境影响脑认知功能的探索 [2] - 促进我国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智能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 [2] 学术任职与项目 - 2020-2025年受聘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 [2] - 担任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2] 学术观点 - 认为人类大脑是演化过程的结果,强调人脑不可复制是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2] - 认同达尔文"演化和选择创造生命世界多样性"的观点 [2] - 提出大脑可塑性与自然演化选择之间存在相似性,适用于所有生命和智能系统各层次 [2] - 探讨借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复制天才特征大脑的可能性,如绘画、音乐等特殊天赋 [2]
中国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
证券时报网· 2025-03-04 14:30
机器人技术发展 - 我国机器人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1] - 近三年工业机器人装载量占全球总量二分之一以上 [1] 核心技术突破 - 构建人形机器人大工厂核心技术底座 通过智能算法补偿硬件系统不足 [1] - 融合类脑智能 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核心壁垒 [1] 产业化应用优势 - 通用技术平台可快速形成低成本高性能机器人系统 [1] - 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家工业和农业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