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夏粮稳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5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已收六成左右,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 [2][3] - 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八成以上有水浇条件,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增强生产韧性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7.9% [4] - 夏季可能面临阶段性高温多雨,将采取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应对 [4] 农业科技装备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完成311万份土壤样品测试 [5] - 农机装备研发取得进展,高性能播种机保有量近18万台,出苗率提升5个百分点 [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三大主粮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88% [7]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3万人,累计帮扶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8] - 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开展就业攻坚行动,但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存 [8] 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 [9] -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 [9]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10] - 建成超1.6万家农村敬老院,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10]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 [10] 农村治理与资金监管 -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整治,追回资金6.98亿元,移交问题线索3.6万件 [11]
夏粮稳产丰收 七大亮点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
央视新闻· 2025-07-17 15:1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夏粮稳产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 [2] -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3] - 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蔬菜水果供给充裕、品种丰富 [3]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9%,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 [3] - 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 [3]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4] 农业科技装备 - 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工作 [5] - 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 [5] 农民收入与消费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6]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 [6]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 [6] 乡村建设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7]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7] 农村改革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8] - 全国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民合作社210多万家,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 [8]
金融机构大显身手 做种业振兴坚实后盾
证券日报· 2025-07-13 23:44
种业振兴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要求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 [1] - 种子被视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1] - 金融行业正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加大对种业支持力度 [1] 金融支持种业发展 - 农行定陶支行向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种子公司提供300万元和190万元"农担贷",支持种子收购和生产 [2] - 农行定陶支行累计发放贷款1700万元支持种业公司收购原种、培育良种 [2] - 农业银行出台多项支持种业振兴的金融服务方案和政策,建立差异化支持体系,推广六大服务模式 [3] 保险助力种业发展 - 人保财险从1980年代开始在湖南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现已扩展到多地域、多品种和全产业链 [4] - 人保财险2024年5月推出全国首款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保险,为10家保护单位提供风险保障 [4] - 人保财险与江苏宿迁市宿豫区农技中心合作建设400亩核心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区的良种推广示范方 [4][5] 金融创新服务模式 - 金融机构提供贯穿种业研发、育种、销售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 [5] - 人保财险采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模式,运用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提供全链条风险保障 [5] -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种业发展各环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5]
2994.8亿斤!2025年夏粮“成绩单”出炉
新华社· 2025-07-10 19:30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1] - 2025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3] - 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2923亿斤基础上增产72.5亿斤,2025年成绩单是在高基数基础上取得 [4] 政策支持 - 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5] - 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有效保证种粮农民积极性 [5] - 全国夏粮播种面积达3.99亿亩,保持基本稳定 [5] 耕地质量提升 - 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 [6] - 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 [6] - 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6] 科技创新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种如"普冰03""中麦578"等 [7] - 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7]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7] 行业意义 -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四分之一左右,对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7] - 小麦是城乡居民主要口粮品种,重要性不言而喻 [7] - 夏粮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为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 [7]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新华社· 2025-07-09 23:2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于2021年建成,总保存规模达150万份,远超旧库40万份的设计容量 [2][3] - 新库采用现代化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标识种子身份信息,以及机械臂、传送带、"蜘蛛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存取 [2][4] - 新增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可为不同特性的作物提供定制化保存方案 [4]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 2021年启动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到一批优异资源,如西藏海拔4750米的耐寒青稞和山西高钙"珍珠玉米" [3] - 采用CT扫描、电子传感器和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4] - 自动化系统使库房可利用空间从3-4米提升至10多米,大幅提高存储效率和节省人力 [4] 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发展 - 中央2021年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是核心内容 [2] - 国家已建成农作物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正在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 [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促进资源有序共享 [5] -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分别超过60%和30%,为AI智慧育种提供数据基础 [5]
学习手记丨一粒种子的分量
新华社· 2025-07-09 22:03
种业振兴国家战略 -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推动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路线图[4] - 种源安全被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4] - 种业关系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百姓生活,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4][6] 种业发展历史沿革 - 早期基层经历使领导人对良种培育产生深刻认知,包括梁家河插队学习制种知识、正定考察美国种子公司等[5] - 在地方任职期间持续推动种业实践,如厦门引进推广良种、宁德推进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5] - 民间经验"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等加深对种业重要性的理解[5] 现代农业种业布局 - 强调良种是农业现代化核心条件,需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掌握[6] - 生物育种被明确为发展方向,要求加快产业化步伐[6] - 2023年考察广东海水养殖种子基地,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基础[7] - 2024年甘肃考察提出加强苹果品种保护培育,扩大特色产业规模[7] 种业创新攻坚方向 -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被赋予"养育中华民族战略意义"的定位[8] - 当前阶段需推动种业振兴行动纵深发展,加速种业创新突破[8]
科技下田“三夏”新
经济日报· 2025-07-09 08:57
夏粮收获进展 - 全国夏粮收获进度达九成半,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播粮食进度过八成 [1] - 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超20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麦收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天至3天,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3] 农机装备升级 - 国产9公斤/秒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3] - 潍柴雷沃推出的雷沃谷神GM5125收割机实现每秒12公斤喂入量,每小时收获15亩至20亩,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8%以内 [3] - 联合收割机配备助力转向、北斗辅助驾驶设备,驾驶舱内装有空调、人体工程学座椅等 [4] 农机作业智能化 - 农机手通过专业APP与农户精准对接,结合小麦种植区域、长势、成熟度预测最佳收获时间 [4][5] - APP利用算法为机手推荐最优作业路线,叠加农机跨区作业历史轨迹数据 [5] 优质小麦推广 -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小麦种植面积47.9万亩,优质强筋麦品种占80%以上 [6] - 藁优5766品种在冀豫鲁陕皖等地累计推广1000万亩,是国内大型面粉企业重要原料品种 [6] - 强筋麦收购价每斤比普通小麦高出1角以上,面粉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订单 [7] 小麦产量与品质 - 山东省临清市小麦种植面积85.2万亩,高产田最高实收产量达857公斤 [7] - 高品质专用小麦面积逐渐增大,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7] 秋粮生产准备 - 临清市秋粮作物播种面积84.95万亩,其中纯作玉米82.5万亩,纯作大豆0.7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7万亩 [8] - 全国进入主汛期,水利部强化水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做好科学灌溉和农田排涝减淹工作 [9] 农业现代化趋势 - 农机装备将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迭代升级 [9] - 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将更优化 [9]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陕西日报· 2025-07-08 07:32
渭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状 - 渭南占陕西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承担"陕西粮仓"重任 [1] - 2023年通过"五良"融合策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实现夏粮总产稳定 抵御持续性高温影响 [1] 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 "渭麦1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试种30亩 实收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斤 [2] - "渭麦9号"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全国推广面积突破180万亩 高温条件下表现优异 [2] - 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超96% 玉米良种实现全覆盖 [7]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组织110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 覆盖94万亩示范田 [2][3] - 集成推广"3335"技术模式 包括宽幅沟播/深松整地/一喷三防等技术 [3] - 小麦宽幅沟播精量播种面积超280万亩 [3] 农田基础设施改善 - 全市440.7万亩小麦中水浇地达317万亩 "以水补旱"减轻干旱影响 [4] - 蒲城县盐碱地改造后小麦亩产突破700公斤 [4] - 大荔县黄河滩区小麦亩产达746.09公斤 较去年600公斤显著提升 [6]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三夏"期间投入9万余台农机具 单日抢收峰值52.7万亩 [6] - 小麦机收率达99.5%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6] - 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播撒等智能装备 [6] 政策机制创新 - 实施《2025年单产提升行动方案》 打造8个"万亩片"/21个"吨粮镇"/23个"吨粮村" [7] - 建立439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7443家专业合作社 3571家家庭农场 [8] - 临渭区试点"五化协同"全程托管服务模式 [7]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举办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22:05
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 会期从7月1日至31日 [1][5] - 年会设置1场主论坛 98场专题论坛 4场平行论坛 聚焦基础科学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5] - 中国科协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包含30个具有引领性 创新性 战略性的问题难题 [3] 科技前沿发展 - 年会旨在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锚定科技强国目标 交流新理论 新观点 新学说 探讨新领域 新赛道 新机遇 [3] -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涵盖量子技术 人工智能 深海科技 种业振兴 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3] - 年会期间科普解读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 发布最具影响力百篇论文和非共识议题清单 [5] 学术交流与创新 - 科协组织致力于把握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丰富高质量科技供给 发挥跨界融合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咨询 [3] - 倡导务实开放会风学风 促进高效率学术交流 鼓励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学术研讨 深入交流创新思想 [3] - 年会坚持学会主体 学术主旨 学者主角 倡导求真 求实 求是学风 鼓励学术争鸣 [7] 活动特色 - 不设开闭幕式 力戒形式主义 让科技工作者专注学术交流 聚焦国家战略 研判前沿趋势 [7] - 为产学研各界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成果展示 合作交流平台 [5] - 展示中国科技发展新成就 包括人形机器人踢足球表演等科技展示活动 [7]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生猪出栏均重提升,重视牧业奶肉共振
国金证券· 2025-07-06 17: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跑输上证综指 各子行业表现分化 生猪养殖短期头部企业盈利好 中期盈利中枢有望提升 禽类养殖价格底部震荡 需求回暖后有望改善 牧业牛肉价格震荡 原奶价格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肉牛周期或开启 种植产业链价格有波动 若粮食减产景气度有望改善 饲料价格企稳 水产价格景气向上[13][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2025.06.30 - 2025.07.4 农林牧渔(申万)指数收于 2729.26 点 周环比 +2.55% 跑输上证综指 排名第 7 行业中表现居前的有华资实业、国联水产、晨光生物 居后的有万辰集团、中水渔业、金丹科技[13][14] 重点数据跟踪 生猪养殖 - 7 月 4 日全国商品猪价格 15.35 元/公斤 周环比 +4.28% 15KG 仔猪价格 32.20 元/公斤 周环比 +0.56% 出栏均重 128.64 公斤/头 冻品库容率环比 +0.10%至 16.67% 头部企业盈利超 200 元/头 建议关注牧原股份等[3][20][22] 禽类养殖 - 7 月 4 日主产区白羽鸡均价 6.75 元/千克 环比 -3.71% 白条鸡均价 13.20 元/公斤 环比 +1.54% 父母代种鸡和毛鸡养殖利润为负 目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 建议关注圣农发展等[34] 牧业 - 6 月 30 日主产省活牛价格 26.55 元/公斤 环比 +0.1% 6 月 27 日主产区奶牛收购价 3.04 元/公斤 环比不变 同比 -7.03% 预计原奶价格 25H2 企稳回升 肉牛周期有望开启 建议关注优然牧业等[5][42] 种植产业链 - 7 月 4 日国内玉米、大豆、豆粕、小麦等现货价和期货价有不同程度涨跌 目前种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 若粮食减产产业链有望改善 建议关注隆平高科等[46][47] 饲料&水产品 - 7 月 4 日育肥猪配合料价格 3.35 元/千克 环比 -0.30% 肉禽料价格 3.40 元/千克 环比 +1.49% 水产价格方面 部分鱼类和贝类价格有变动 对虾、鲍鱼、海参价格不变[62] 重点新闻速览 公司公告 - 獐子岛 7 月 2 日通过出租部分资产议案 已收首半年租金和保证金 晨光生物 7 月 4 日获四项商标注册证和一项作品登记证书[76][77] 行业要闻 - 7 月 1 日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推动新式茶饮行业健康发展[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