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蔬菜种子
icon
搜索文档
攥紧农业“芯片” 提稳中国“菜篮子”
央视网· 2025-11-06 16:19
行业政策与战略定位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蔬菜产业被定位为高产值、高附加值的民生关键抓手,连接百姓“菜篮子”安全和农民“钱袋子”增收 [1] - 发展目标是实现种业自主可控,将蔬菜种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以保障产业安全和家庭吃菜安全 [2] 技术研发与国产化突破 - 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于1973年育成国内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实现了甘蓝国产化 [2] - 科研方向正朝着更适合中国人消费品质的方向发展 [2] - 我国首个长日照洋葱杂交育种分子实验室已成立,旨在解决洋葱杂交育种“卡脖子”问题 [5] - 实验室已培育出长日照早熟洋葱杂交组合6个,有望打破种子主要依赖进口荷兰、日本的局面 [6] 良种繁育体系与地理优势 - 河南济源因其北纬37度左右的地理位置、冬季低温条件满足春化需求以及丘陵山区地貌形成的天然隔离屏障,被选为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3] - 良种繁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扩繁过程,涉及父本母本种植、人工或昆虫授粉等关键环节 [3] - 专业化公司负责将技术环节完美落地,保障制种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4]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4年年底,济源蔬菜制种面积接近7万亩,年产蔬菜种子480万公斤 [6] - 以白菜、甘蓝、萝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 [6] - 当地制种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55元,高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五分之一 [6] 基础设施与产业支持 - 2022年当地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并建设了629座标准化育苗大棚以解决育苗难问题 [5] - 水利部门通过打机井、建设提水站和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36万米,引导农户从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实现节水防病增产 [5] - 当地蔬菜制种企业与46家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并与20多个国家的种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5] 未来发展目标 - 当地政府计划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6] - 具体目标是打造全国重要的蔬菜种子供应保障基地、亚洲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繁育基地以及世界一流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 [6]
焦点访谈|攥紧农业“芯片” 提稳中国“菜篮子”
央视网· 2025-11-05 21:4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 动。蔬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亮色,也是农业领域高产值、高附加值的重要产业。它一头连着百姓的"菜篮子"安全,一头连着农民 的"钱袋子"增收,是保障民生、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但是曾经我们有很多蔬菜种子都要依赖进口,我们的"菜篮子"一度面临 被"卡脖子"风险。而如今,从实验室里的品种攻关到田间地头的良种繁育,科研人员正用行动打破制约,让"中国种子"牢牢扎根沃 土。今天(11月5日),我们就走进蔬菜种子的世界。 河南济源的一块农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栽种葱苗。这些葱苗长大到收获需要10个月,不过,与普通大葱不同的是,这些葱苗成熟以 后,并不会走上饭桌成为我们的盘中餐。 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王屋镇柏木洼村村民秦黑虎:"我们是收种子,明年春天的时候它抽薹开花,经过小蜜蜂授粉,慢慢就成熟 了。" 秦黑虎要收的蔬菜种子,不仅有大葱,还有甘蓝、白菜、洋葱、萝卜等等。这些种子经过检测后,将走向全国各地,经过商品蔬菜种 植,最终成为大家餐桌上的食材。人们的"菜篮子"丰富起来,离不开蔬菜种子,过去,我国的很多蔬菜种子 ...
登海种业(002041) - 登海种业2024-2025业务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2025-11-03 15:45
业绩总结 - 2024年10月1日 - 2025年9月30日营业总收入118,110.16万元,同比减20.01%[2] - 玉米种子销售收入102,500.76万元,同比减22.65%[4] - 小麦种子销售收入9,732.08万元,同比减9.32%[6] 用户数据 - 总销售数量8,986.95万公斤,同比减14.30%[2] - 花卉销售数量20.08万株,同比增146.99%[2] 库存情况 - 期末库存商品账面价值85,173.48万元,同比减7.17%[2] 产品收入 - 水稻种子销售收入2,526.62万元,同比减22.07%[6] - 蔬菜种子销售收入1,199.09万元,同比减1.36%[6] - 花卉销售收入223.64万元,同比增8.68%[6]
「e公司观察」种业掀起增资潮 “耐心资本”瞄准产业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10-21 22:36
行业资本动态 - 种业龙头企业密集启动增资扩股,涉及粮食作物和畜禽种业领域,苏垦农发、国投丰乐、隆平高科、温氏股份等公司参与,引入国投系资本、国家级种业基金、保险资本等长期资本[1] - 苏垦农发旗下江苏省种业集团计划募资10亿元人民币,国投丰乐定向发行募资不超过10.89亿元人民币,隆平高科核心子公司联创种业拟募资8亿元人民币,温氏股份子公司中芯种业合计募资23.325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100.57亿元人民币[1][2] - 非上市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注册资本由9.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2.4亿元人民币[2] 公司具体举措 - 苏垦农发子公司通过减资后再增资扩股引入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及社会资本,旨在借助战略投资者资源推进种业板块战略落地[1] - 国投丰乐由控股股东国投种业全额认购定增股份,以夯实资本实力并聚焦种源技术攻关[1] - 隆平高科在完成中信农业12亿元人民币定增后,其子公司联创种业继续募资,并将半数募资投向转基因品种推广与育种创新[2] - 温氏股份子公司中芯种业引入广东省种业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广东省种业集团出资20亿元人民币[2] 资本运作特点与驱动因素 - 增资潮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契合,随着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有序推进,打开了技术落地与市场扩容的空间[2] - 技术迭代的迫切性是核心驱动力,基因编辑、智能育种等前沿技术研发的高投入、长周期特性亟需长期资本支持[3] - 本轮增资未改变控股权,控股股东通过全额认购确保企业战略连续性,子公司层面引入国有金融资本、国家级基金等“耐心资本”以优化股权结构并获得稳定支持[3] - 资本运作助力企业破解技术研发资金瓶颈,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并推动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加快市场整合[3] 战略影响与前景 - 资本有望推动技术加速发展,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注入动力,使具备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1][3] - 资本优势助力国内企业整合市场并拓展海外,例如隆平高科在整合水稻种子市场后进一步布局玉米、蔬菜种业及海外市场[3] - 种业振兴需要资本、技术、政策的长期协同,能够持续获得资本支持、深耕技术研发、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4]
中美博弈加剧,种植产业链会重演4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农业中的种植产业链 重点关注大豆 高粱 玉米 棉花及蔬菜种子等细分领域[1][2][5] * 纪要涉及的公司包括国内种植业标的如北大荒 苏垦农发 以及种子企业如绿亨科技 中粮糖业等[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与依赖度 * 中美农副产品贸易额巨大 2024年约为400亿美元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买家 尤其在高粱 大豆 稻谷 棉花和玉米等品种上依赖度高[1][2] * 中国从美国进口蔬菜种子的金额占比约20% 过去两年实施零关税[1][8] 贸易摩擦的影响与市场反应 * 市场预期若美国实施对等关税 中国将采取反制措施 推升国内农产品价格 从而利好种植业标的 相关股票在4月7日后已现上涨趋势[1][3] * 贸易摩擦已导致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锐减 2025年5-8月 美国高粱进口量同比暴跌99% 美国玉米进口量仅为1.2吨 美国棉花进口量同比下降95%[2][10][12] * 对大豆和高粱加征10%关税 对玉米和棉花加征15%关税 已有效减少进口量[2][11][12] 供应链调整与价格走势 * 中国积极寻求替代供应源 2025年5-8月进口大豆5013万吨 同比增长15.7% 其中巴西大豆占比高达87%[1][5] * 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丰产缓解了国际市场压力 大豆价格保持平稳 2024年四季度国内进口商已提前储备大豆应对潜在风险[1][15] * 高粱 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进口整体萎缩 中国自身产量充裕 加上下游需求萎缩或主动性约束 使得总量下降[13][14] 对中美双方的潜在压力 * 美国农业面临困境 预计2025年美国大豆出口4586万吨 同比下降600万吨(下滑10%)若中国持续不采购 美国结转库存可能大幅增长 重演2018年价格下跌行情[1][16] * 中国短期内可能面临关键品种短缺 但长期粮食安全风险可控[1][9] 不同产业链的受影响程度 * 养殖产业链(如圣农发展)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逻辑线条较长 市场反应不如直接受益于价格波动的种植链标的(如北大荒 苏垦农发)明显[4] 其他重要内容 * 长期看 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波动 需重点关注北美及巴西种植面积变化[17] * 河南地区近期降雨过多对当地玉米质量有影响 但信息尚不足以支持做出全局性减产结论[18]
进博会“全勤生”剧透今年参展亮点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21:33
参展概况与公司战略 - 花王与拜耳均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的“全勤生” [1][3] - 花王将进博会参与视为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过程,而非简单的“重复赴约” [1] - 拜耳视进博会为把握中国机遇、汇聚全球创新的战略支点 [4] 花王参展亮点与本土化策略 - 花王将携本土化创新产品亮相,展示“全球创新+本土落地”模式 [1] - 公司已实现芙丽芳丝、珂润、碧柔等多个品牌产品的本地化生产,以保障供应稳定并加快上新速度 [1] - 芙丽芳丝品牌全球总部已转移至中国,旨在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 [1] - 花王在农用技术领域结合中国气候与作物特点调整产品布局 [1] - 本届进博会将首设VIC展区,通过四大板块呈现公司138年来对“清洁、美丽、健康”生活的创新实践 [2] - 首次将ESG主题发布会搬进展馆,分享“同美共生”愿景的三年实施进展 [2] 拜耳参展亮点与产品创新 - 拜耳将带来约26款亮点展品,包括5个“全球首展”、8个“中国首展”、13个“进博会首展”及4个“进博宝宝” [3] - 处方药领域将展示肿瘤、心血管、眼科、女性健康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进展 [3] - 健康消费品领域响应“首发经济”,展出5个“全球首展”,聚焦过敏、消化道、营养、皮肤等健康需求 [3] - 作物科学领域带来7个“中国首展”和8个“进博会首展”,深度融入“全球智慧+本土创新”策略 [3] - 种业展台将亮相玉米种子新品牌及九大新品种,并展示多款蔬菜种子和全球研发成果 [3] - 首度展示在华第三家再生农业示范农场——吉林梨树耘远农场 [3] 市场机遇与平台价值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医疗健康与农业科技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与转型动力 [2] - 进博会被视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战略平台,是企业观察中国开放、把握市场机遇的重要窗口 [2] - 花王致力于将展台从“产品展示空间”转变为与参观者深度交流的“共鸣平台” [2]
农业农村部部署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
期货日报网· 2025-09-05 00:34
行业监管动态 - 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 聚焦小麦 油菜 蔬菜等重点作物[1] - 加大对种子市场 经营门店等抽查力度 严把种子质量关 切实规范种子市场秩序[1] - 派出5个工作组赴河南 湖南 江西等重点用种地区进行督促指导 开展现场监管执法[1] 执法行动重点 - 依法严厉查处严厉打击种子假冒伪劣 套牌侵权 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1] - 严防不合格种子入市 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1] - 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1]
海州首次入选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16:03
项目背景与政策支持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联合评定2025年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 海州区成功入选第二类小集成改革试验项目 为全省8个入选县区之一及连云港市唯一入选地区 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2] - 改革试验项目旨在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试验周期为2025年7月至2027年底 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 [2] 试点区域产业基础 - 试点区域位于新坝镇 覆盖9个行政村 总面积34.99平方公里 [4] - 新坝镇耕地面积7.3万亩 粮食种植面积12.23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约6000亩 蔬菜制种面积1.3万余亩 是海州区重要粮食产区及蔬菜种植基地 承担全市"米袋子""菜篮子"功能 [4] 产业发展定位与机制创新 - 试点以"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区"后花园"区域发展为定位 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 [5] -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海州农发集团 瀛洲集团等本土国资平台合作 [5] 具体实施项目 - 粮食种植数字化公益服务四里核心区改造已进入设计阶段 [5] - 千亩蔬菜基地合作经营稳步推进 [5] - 农生文融合项目推动小荡村 沙杭村等试点村与农发集团对接 [5] - 新坝鲜蔬"同城配送+社区团购"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小程序开发及无人车配送路线规划有序推进 [5] 发展目标与战略意义 -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带动市场主体共建共享 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与协同发展 [7] -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探索创新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海州模式" [7]
隆平高科(000998) - 2025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21:1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1.66亿元,同比下降[2]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4亿元,扣非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减亏近40%[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2.66%[4] - 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0.46亿元,降幅约17.33%[4] - 汇兑收益1.48亿元[4] 业务板块表现 - 水稻产业收入基本稳定,利润同比增长4%[3] - 国内玉米业务收入1.25亿元,大幅下滑[3] - 巴西业务实现大幅减亏[3] - 高端向日葵种子保持领跑并增长[3] - 蔬菜业务因黄瓜、甜瓜受病毒病影响导致收入下降[3] - 谷子业务因去年供大于求、粮价低迷导致销售下滑[3] 资本与成本优化 - 完成向大股东中信农业定增募资12亿元[4] - 有息负债规模较年初下降7.26亿元[4] - 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6.46%[4] - 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生产效能,降低人力成本[5] 玉米业务战略 - 行业库存仍处高位,供大于求格局未根本改善[2][6] - 传统品种面临去库存与价格竞争双重压力[6] - 转基因品种毛利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品种[7] - 储备隆创310、巡天193等密植型品种[8] - 预计5-10年内国内转基因玉米种子将实现大范围推广[7] 水稻业务战略 - 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9] - 主要出口国为菲律宾和巴基斯坦[11] - 东南亚、南亚拥有约1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11] - 加快布局籼粳杂交、食味香型优质水稻[10] 库存管理 - 水稻和玉米库存已基本恢复正常[12] - 玉米种子库龄大多集中在三年以内[12] - 巴西玉米库存需制定贴近市场的销售策略[12]
绿亨科技: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绿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报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1 17:15
募投项目延期原因 - 南沙项目原计划2025年4月完工 因用地配套落实延迟及实施主体变更 建设进度晚于预期 延期8个月至2025年12月[1][3][4] - 天津项目于2024年11月正式投入募集资金 建设期设计为30个月 计划2027年4月完工 目前按计划推进无显著延迟[8][10] 项目建设进度 - 南沙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投入3023.51万元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达60.47% 主体工程接近完工 预计年内达可使用状态[2][3][5] - 天津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投入2009.82万元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17.03% 已完成土地购置及勘察设计 正处于土建施工阶段[3][8][9] 资金使用安排 - 南沙项目剩余募集资金1976.49万元 计划2025年10月支付工程款1144.77万元 11月支付设备采购款500万元[10] - 天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9794.92万元 计划2025年12月支付土建款1828.58万元 2026年11月支付设备采购款5301.92万元[10] 项目功能定位 - 南沙项目为研发性质 重点进行蔬菜新品种选育 计划年组配6000余品种 选育50余领先品种 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6][7] - 天津项目为生产性质 建设8万吨肥料车间及300吨种子加工车间 配套北方总部仓储研发中心 强化区域业务布局[7][8] 业务发展支撑 - 公司种子业务2024年收入9138.39万元同比增长11.87% 2025年1-6月收入5251.35万元同比增长29.67%[7][8] - 肥料业务2024年收入3840.11万元同比增长63.45% 2025年1-6月收入2180.31万元同比增长29.00%[7][8] - 天津地区6家子公司2025年1-6月合计营收5609.16万元 同比增长7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