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

搜索文档
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将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快讯· 2025-06-12 10:44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1]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将加大力度支持深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 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1]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 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1] - 对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行长周期考核 [1]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规则 [1] - 优化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1]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快讯· 2025-06-12 10:2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政策 - 广东省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改革探索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1]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1]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1]
区域协同创新迸发澎湃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2
机器人产业 -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具备高灵敏度的"五指灵巧手"机器人,能精准抓取气球、薯片和豆腐等易碎物品[1] -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优势,连续5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二[1] 科研基础设施与原始创新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建,一期已服务粤港澳1/5用户,包括5项港澳高校项目,显著提升科研效率[2] - 港澳科研团队利用大科学装置取得突破:香港城市大学发现金属玻璃新材料转化机制,澳门大学在热电材料磁结构有突破[2] - 大湾区布局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集聚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国之重器"及鹏城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 人工智能与算力支持 - 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开展"情感人工智能"研究,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完成高难度计算[3] - 横琴设立"认知与类脑智能联合实验室",整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澳门大学资源攻关核心技术[3] - 3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重大成果如"梦想"号钻探船、"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等[3] 芯片产业链协同 - 睿思芯科选择大湾区布局RISC-V服务器芯片研发,利用香港子公司吸引国际人才,依托广东电子产业链实现技术迭代[4] - 大湾区形成"实验室连生产线"模式:港澳侧重基础研究与国际资源,内地侧重产业链转化与应用场景落地[4] 企业成长与市场拓展 - 博维智慧科技从澳门50人团队扩展至近400人规模,借助横琴人才政策实现2022年香港主板上市,业务延伸至脑机接口[7] - 大湾区汇聚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7] 教育与人才生态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班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开发中风康复器具获香港设计大奖[8] - 粤港澳高校深度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港澳高校内地分校成立,深圳大学等内地高校在港澳设研究机构[8] - 大湾区实施跨境人才工程:广东聚集158万研发人员,香港引才计划获批超30万份,澳门推动高端人才回流[9]
媒体视点 | “并购六条”激发北京地区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证监会发布· 2025-06-06 18:20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共发布并购交易273单其中13单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EDA解决方案中国船舶收购中国重工成为A股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亿华通拟收购旭阳氢能成为国内氢能行业"首单"民企深度重组案例 [1] - 并购重组已成为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赋能手段 [1][3] 交易特点分析 -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产业整合趋势明显企业通过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3] - 新兴产业领域并购活跃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成为重点方向通过并购获取创新技术和高成长潜力实现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3] - 重组案例具有产业整合逻辑标的更优质产业协同特征明显科技属性更强 [3] 政策推动与支持 - 北京证监局2024年调研走访287家上市公司覆盖面超60%与北京市委金融办联合召开座谈会为77家上市公司15家未上市企业16家证券公司等搭建对接平台 [6] - 北京市国资委开展并购重组专题培训推动市属企业带头作用昌平区组织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北京经开区设立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 [6] - 证监会5月16日发布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提高监管包容度新设简易审核程序 [7]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证监局将持续推动政策落实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优化并购贷款等融资渠道强化打击蹭热点及不合理"三高"并购行为 [8] - 监管部门将搭建并购重组服务平台支持优质资产与上市公司需求对接加强跨部门协作 [7][8]
尹力:以首善标准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快讯· 2025-05-07 07:01
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会议 -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部市协同发力,用好央地资源,以首善标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益新,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游钧出席会议 [1] - 会议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 [1]
以首善标准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7 05:12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 需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部市协同发力 用好央地资源 [1] - 2024年要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支持国家实验室联合高校及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攻关 加快破解"卡脖子"瓶颈 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 [2] - 抢占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制高点 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2] - 用好中关村改革"试验田" 推出更多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 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优势 建立未来产业长期投入机制 [3] -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3] - 统筹"三城一区"联动发展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3]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培育独角兽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人才与教育体系 - 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3] - 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健全引才用才机制 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3] 国际合作与开放生态 -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推动境内创新主体与境外机构联合科研攻关 [4] -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开放共享科研设施平台 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4] - 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提升北京科技国际影响力 [4] 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 - 科技部将支持北京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基础研究策源能力 [5]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报了2025年重点任务及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5]
申万宏源助力上海奉贤生物科技园区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3-05 09:40
债券发行情况 -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 发行期限3+2年 票面利率1.80% 全场倍数4.56 创上海地区同期限同主体评级私募债历史最低利率 [1] - 本期债券由申万宏源牵头主承销 是申万宏源与发行人的再次合作 [1] 发行人背景 - 发行人为上海奉贤区属一级国有企业 是上海奉贤生物科技园区内的唯一开发主体 [1] - 生物科技园区被确定为东方美谷核心区 围绕上海市打造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和奉贤区"奉贤美 奉贤强"战略目标发展 [1] 产业发展规划 - 生物科技园区着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 优化园区产业定位 [1] - 园区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战略合作 在奉贤全区范围内合作建设东方美谷产业承载区 推动美丽健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1] 未来合作展望 - 本期债券成功发行为未来深化双方业务合作奠定基础 [1] - 申万宏源证券将继续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深耕重点地区和核心客户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全国政协委员谭岳衡:六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券商中国· 2025-03-04 11:57
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推动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 支持深度求索、大疆、字节跳动、宁德时代、长江存储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重塑香港资本市场形象并吸引全球资本 [4] - 提振资本市场需求 建议扩大QDII和QFII至高净值个人客户 解决沪深港通交易结算时间差异等问题 同时开放RQDII投资港股人民币柜台交易 [4] - 鼓励社保基金、中投、国新等长线投资机构提升港股配置比重 成为市场压舱石 [4] - 适时开放跨境证券融资 允许合格机构投资者以境内证券资产作为境外融资抵押品 提高市场流动性 [4] - 提供税收减免 建议2030年前免征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下的股息红利所得税 并扩大股票差价税暂免范围至企业所得税 [5] - 将跨境理财通2.0试点从大湾区延伸至长三角和京津冀 [6] - 鼓励头部金融机构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在港设立全球总部 提升管理层级 [6] 内地养老金境外配置 - OECD国家养老金海外投资平均占比35% 而内地社保基金海外投资仅10% 显示增长空间显著 [8] - 建议香港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 提升长久期产品占比 发行跨境基建债券及"一带一路"债券 [9] - 增加港股高息红利类股票标的 吸引内地及东南亚高息标的上市 [9] - 利用香港强积金管理人资源 建议社保基金扩大委托范围 允许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基金投资强积金成份基金 [9] - 允许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基金投资两地互认基金 并配置香港REITs、基础设施基金等非标准化产品 [10]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大湾区面临基础科研能力不足 创新协同水平低 资本引导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挑战 [12][13] - 促进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完善跨境科研物资"白名单"制度 简化生物材料进口审批 推动科研资金跨境绿色通道 [14] - 鼓励企业投入基础研究 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 推动产业资本办学 [15] - 加速资本赋能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投向生命科技、AI等战略产业 深化金融开放 放宽外资科技行业准入限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