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搜索文档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6个大设施中4个已建成并面向全球开放 [2] -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发起"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 依托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推动重大疾病研究 [2] - 北京设立百亿元级机器人产业基金和机器人租赁公司 推动机器人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保持在6%以上 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3] - 2024年北京地区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 占全国总数近三成 [3] - 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三 [3] 人才储备 - 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 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 [3] - 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数量居全球城市首位 [3] - 人工智能领域聚集全国超四成顶尖人才 成为大模型和智能芯片重要策源地 [3] 产业布局与成果转化 - 亦庄集聚12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涵盖全产业链 [4] - 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300家 是全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主要引擎 [5] - 北京经开区"北京火箭大街"主体结构封顶 昌平"两谷一园"汇聚70余家能源科创巨头 [5] 金融支持与生态建设 - 北京围绕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元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 [7] - 昌平区政府性投资基金群规模超过420亿元 上市企业近40家 [8]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25% [9] 区域协同发展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从2013年3500多家增至2024年1万多家 [9] - 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启动 基金与企业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 [9]
区域协同创新迸发澎湃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2
机器人产业 -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具备高灵敏度的"五指灵巧手"机器人,能精准抓取气球、薯片和豆腐等易碎物品[1] -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优势,连续5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二[1] 科研基础设施与原始创新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建,一期已服务粤港澳1/5用户,包括5项港澳高校项目,显著提升科研效率[2] - 港澳科研团队利用大科学装置取得突破:香港城市大学发现金属玻璃新材料转化机制,澳门大学在热电材料磁结构有突破[2] - 大湾区布局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集聚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国之重器"及鹏城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 人工智能与算力支持 - 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开展"情感人工智能"研究,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完成高难度计算[3] - 横琴设立"认知与类脑智能联合实验室",整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澳门大学资源攻关核心技术[3] - 3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重大成果如"梦想"号钻探船、"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等[3] 芯片产业链协同 - 睿思芯科选择大湾区布局RISC-V服务器芯片研发,利用香港子公司吸引国际人才,依托广东电子产业链实现技术迭代[4] - 大湾区形成"实验室连生产线"模式:港澳侧重基础研究与国际资源,内地侧重产业链转化与应用场景落地[4] 企业成长与市场拓展 - 博维智慧科技从澳门50人团队扩展至近400人规模,借助横琴人才政策实现2022年香港主板上市,业务延伸至脑机接口[7] - 大湾区汇聚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7] 教育与人才生态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班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开发中风康复器具获香港设计大奖[8] - 粤港澳高校深度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港澳高校内地分校成立,深圳大学等内地高校在港澳设研究机构[8] - 大湾区实施跨境人才工程:广东聚集158万研发人员,香港引才计划获批超30万份,澳门推动高端人才回流[9]
媒体视点 | “并购六条”激发北京地区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证监会发布· 2025-06-06 18:20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共发布并购交易273单其中13单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EDA解决方案中国船舶收购中国重工成为A股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亿华通拟收购旭阳氢能成为国内氢能行业"首单"民企深度重组案例 [1] - 并购重组已成为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赋能手段 [1][3] 交易特点分析 -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产业整合趋势明显企业通过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3] - 新兴产业领域并购活跃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成为重点方向通过并购获取创新技术和高成长潜力实现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3] - 重组案例具有产业整合逻辑标的更优质产业协同特征明显科技属性更强 [3] 政策推动与支持 - 北京证监局2024年调研走访287家上市公司覆盖面超60%与北京市委金融办联合召开座谈会为77家上市公司15家未上市企业16家证券公司等搭建对接平台 [6] - 北京市国资委开展并购重组专题培训推动市属企业带头作用昌平区组织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北京经开区设立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 [6] - 证监会5月16日发布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提高监管包容度新设简易审核程序 [7]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证监局将持续推动政策落实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优化并购贷款等融资渠道强化打击蹭热点及不合理"三高"并购行为 [8] - 监管部门将搭建并购重组服务平台支持优质资产与上市公司需求对接加强跨部门协作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