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
icon
搜索文档
高电密、宽负荷、高稳定性电解槽该如何得到保障?
势银能链· 2025-09-04 11:49
行业背景与隔膜技术发展 - 电解水制氢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绿氢供给的关键技术 [4] - 隔膜作为碱性电解水装置核心组件 直接决定电解槽效率 氢气纯度及系统稳定性 [4] - 隔膜技术发展分为三代:第一代石棉隔膜因毒性被淘汰 第二代PPS隔膜面临隔气性大 亲水性差挑战 第三代复合隔膜具有高隔气性 低面电阻优势但国内价格较高且缺乏长期实证数据 [4] 公司产品技术突破 - 通微新能源研发Spongi系列复合隔膜 通过减小孔径增强亲水性 解决进口隔膜易掉粉问题 泡点压力提升至2 bar以上(200um型号)和3.5 bar以上(500um型号) [5] - 产品关键参数:厚度200±20µm/470±30µm 孔隙率60%±5% 面电阻0.061Ω cm²/0.322Ω cm² 拉伸强度35±3 mPa/40±3 mPa [5] - 完成2000Nm³/h方形碱槽短堆测试 已在主要碱槽企业开展试用/测试验证/批量使用 [6] - 实现2米宽幅量产并稳定交付 核心专利"带通道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在美英法德中澳6国完成PCT注册 [6]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专注氢能膜材料 覆盖碱性电解槽复合隔膜 液流电池隔膜 AEM膜 SOFC-SOEC等技术领域 [6] - 凭借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能力 荣获"2025绿氢潜力新星奖" [7] - 建立多渠道售后服务体系:官方网站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产品维护信息 [6]
国富氢能拟募资9099万港元用于国内外氢能项目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公司融资动态 - 国富氢能拟配售173万股H股 配售价格为每股54港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9099万港元[2] - 配售所得款项拟用于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投资与合作 包括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2] 海外市场布局 - 8月与德国Hemtron GmbH达成深度合作 围绕液氢供应链构建非管道段液氢解决方案 推动欧洲液氢基础设施建设[4] - 8月与砂拉越州民都鲁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从10吨/天液氢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入手 推进液氢示范项目及港口氢能场景合作[5] - 7月向马来西亚国家电网TNB-PCSS绿氢示范项目供应50方水电解产品 采用ALK+PEM先进技术 为发电机冷却系统提供制氢储氢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5] - 7月新加坡合资公司HyCee与新加坡绿色能源投资控股签署协议 建设新加坡首个200kg/日规模绿氢加注站 先期服务垃圾清运车[5] - 6月与巴西相关方签署协议 在索罗卡巴地区建设模块化加氢站 采用集装箱式设计 产能100-200Nm³/h 兼容35MPa和70MPa压力标准[6] - 6月澳洲合资公司GFJH2与SpringRiver签署备忘录 在澳洲推进氢能在矿业领域应用 以绿氢+绿电模式打造绿色矿山示范项目[6] - 4月与印度Advait Energy签署年度采购合同 2025年内采购500万美元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 应用于印度本土氢能示范项目[6] - 2月与摩洛哥哈桑学院签署氢能装备供应协议 提供PEM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热能供应的一站式解决方案[7] - 2月与德国Wankel Aviation签署战略协议 围绕低空经济领域氢动力系统研发与液氢应用技术展开合作[7] - 2月与西门子、RCTGH氢能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协议 共同推动海外氢能全价值链发展 聚焦电解槽设备及绿氢生产研发制造[7] 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中国氢能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 2024年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4] - 核心逻辑为以资本为纽带夯实基础 以技术为核心突破壁垒 以生态合作为路径抢占全球市场[4] - 2025年海外氢能市场布局提速 各月关键合作频出[4]
大型制氢系统痛点显著,卷质量or卷价格?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行业痛点 - 大型制氢系统产品成熟度不足 无法完全满足安全稳定经济需求 面临槽体大型化 波动电源运行 冷热交变工况 连续供氢等新场景挑战[4] - 槽体漏液问题导致密封失效 引发喷碱甚至短路打火等重大安全问题[4] - 气体纯度恶化导致连锁停机 可能出现压力容器爆炸等重大安全问题[4] - 性能衰减快表现为能耗快速升高 总产氢量受限[4] - 腐蚀严重导致极板防腐能力大幅下降[4] - 停机维修时间长因设备结构复杂 维修安全要求高 关键部件更换不便[4] - 批量生产交付一致性差体现在零部件质量不一 制造工艺波动大 物流工程交付易受损[4] 三一氢能战略与技术突破 - 公司坚持质量优先战略 以安全为王理念 不卷价格卷质量 致力于打造行业最高标准制氢系统[6] - 形成圆形槽 方形槽 PEM槽 BOP"3+1"产品矩阵 单体电解槽型谱覆盖200Nm³/h至3000Nm³/h[6] - 突破传统电流传导结构瓶颈 研发组合式弹性体零极距结构专利技术 满足防腐能力强 电流传导强 流场均匀等需求[7] - 突破槽体密封技术难题 建立密封结构设计仿真平台 紧固系统测试平台 大幅提升密封可靠性和耐久性能[7] - 突破槽体结构长周期腐蚀难题 自主开发电镀工厂 镀层均匀性 结合力 深孔镀层厚度等核心指标行业领先[7] - 依托领先制造工艺能力 精准控制整机和零部件尺寸链 提升电解小室关键尺寸均匀性[7] 市场表现与合作规划 - 2025上半年中标总量达123MW 荣获2025绿氢市场领航奖[6] - 产品全面满足规模化风光耦合制氢以及氢化工 氢冶金 氢交通 天然气掺氢等多元场景需求[6] - 未来期望与行业客户 设计院 供应链 科研院校 行业机构紧密合作 推进氢能装备迭代升级和绿氢项目开发[6]
AEM制氢关键技术如何突破?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核心技术突破 - 实现AEM膜、催化剂、膜电极、控制系统四大核心技术100%自主知识产权[4] - 新型AEM膜通过空间位阻和去除β-H位点设计规避霍夫曼消除反应 离子电导率达80mS/cm(25℃)和164mS/cm(80℃) 在1M NaOH中80℃浸泡8000小时阳离子降解≤2%[4][5] - 钴镍尖晶石催化剂采用三维开放结构提供丰富活性位点 通过Co/Ni双金属协同提升OER活性 且不含铁元素避免膜损伤[6] 产业化能力 - AEM膜已建成1000mm宽幅中试产线 年产能≥10万平方米 单张膜面积≥2㎡ 厚度可调15-200μm[5] - 催化剂单次合成量达2kg 涂布能力达10000平方米/年[7] - 膜电极产线年产能≥100MW 单槽最大活性面积4.8㎡ 在1000mA/cm²电流密度下电压≤1.75V[7][8] - 电解槽设计寿命>20000小时 冷启动仅需5分钟 支持5%-150%产气率灵活调节[9][11] 产品与市场应用 - 形成小标方与大标方完整产品矩阵 250kW单机产氢量50Nm³/h 1MW系统产氢量200Nm³/h 氢气纯度达99.999%[11] - 应用场景覆盖制加氢一体站、化工合成、绿氢冶金等六大领域[11] - 2025年已签约订单21MW 储备项目100MW 2026年订单预测100MW[11] - 联手中广核、华电等五大央企推进100万吨可再生能源-制氢-甲醇项目[12] 行业前景与规划 - 预计203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超3700万吨[12] - 正在建设百兆瓦级AEM全流程产线 并制定三年降本规划持续降低制氢成本[12] - 荣获2025绿氢技术突破奖 技术实力获权威机构认可[14]
英特利/禾望/擎天等六企预中标绿色甲醇项目制氢电源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项目概况 - 中煤鄂能化10万吨/年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风光可再生能源绿电制取绿氢 并利用回收CO₂合成甲醇 总投资43.14亿元 其中环保投资846万元 [3][4] - 项目由625MW风光发电(400MW光伏+225MW风电)、2.1万吨/年电解水制储氢、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及公辅工程组成 [3][4] 制氢技术配置 - 配备36套1200Nm³/h和2套碱性电解水装置 制氢能力达46200Nm³/h 副产氧气23100Nm³/h 设置10台2000m³球型储罐 储氢规模22万Nm³ [4] - 采用晶闸管与IGBT两种制氢电源技术方案 分别应用于制氢厂房B和制储氢单元 [3] 供应商遴选结果 - 晶闸管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广州擎天实业(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湖南科瑞变流电气(第3) [3] - IGBT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北京雷动智创(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深圳市禾望科技(第3) [3] 产业生态参与方 - 产业链涉及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等企业 覆盖氢能装备制造与应用环节 [5][6] - 势银(TrendBank)作为产业研究服务机构 提供数据产品与咨询顾问服务 [1][9]
内蒙古上半年绿氢产量超去年全年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1:35
绿氢产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绿氢产量达3659吨 超过去年全年产量 [1] - 绿氨产能达32万吨/年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 - 绿氢项目发电量40%以内上网政策延长至2027年 并出台9条促进措施 [1] - 达茂旗至包头输氢管道开工 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及敖汉至元宝山绿氢管道项目已核准 [1] 新能源建设进展 - 新能源装机规模全国首位 总装机超1.45亿千瓦 同比增长38% [2] - 上半年新能源新增装机1028万千瓦 [2] - 推进沙戈荒大基地及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 简化审批流程 [2] 储能领域发展 - 开展新型储能专项行动 出台7条支持政策 [2] - 覆盖锂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6种技术路线 [2] - 新开工新型储能项目1480万千瓦 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2] - 新建成储能规模70万千瓦 总规模达1102万千瓦 同比增长112% [2]
隆基绿能拟入局储能
新浪财经· 2025-09-01 20:17
隆基绿能储能业务布局 - 公司已参股储能企业精控能源并考虑收购另一家储能企业 [1] - 公司对储能业务评估中但未公开确认参股精控能源事宜 [2] - 精控能源为Tier 1储能厂商 拥有31 GWh全球自有产能和10 GWh以上全球并网量 [5] 精控能源业务背景 - 精控能源主营动力电源/智慧储能/氢燃料电池系统 掌握电源管理系统IPCP等核心技术 [5] - 股东包括阿特斯(持股1.96%)/固德威(持股1.54%)/苏州高新(持股6.7%)等新能源企业 [6] - 公司法人沈俊英 董事长SHI MINJIE持股19.76%为最大股东 [6] 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 隆基绿能为全球前四大组件商中唯一未布局储能的企业 [7] - 同行晶科能源储能签单超预期 目标全年出货6 GWh 天合光能目标出货超8 GWh [9] - 阳光电源储能营收已超逆变器主业 上半年净利润77.35亿元 [10]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 2025年一季度再亏14.36亿元 [8] - 二季度亏损收窄至11.33亿元 较2024年同期减亏26.61亿元 [8] - 预计四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毛利与费用打平 [8] 氢能业务发展 - 隆基氢能2022年产能1.5 GW位列全球第一 预计2025年达5-10 GW [12] - 2023年曾考虑将氢能降级为第三曲线 后重申坚定发展氢能 [12][13] - 当前绿氢行业商业化进度慢于预期 市场规模增长放缓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储能成为光伏企业新增长点 阿特斯聚焦储能后上半年净利润达7.31亿元 [9] - 储能行业竞争激烈 中标价格持续走低 新进入者面临挑战 [15] - 光储融合成为行业主流方向 多家企业推出一体化解决方案 [9][10]
泰达股份(000652)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33.9%,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2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87.81亿元 同比下降13.14% 归母净利润6543.09万元 同比下降33.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6.49亿元 同比下降17.84% 归母净利润5781.37万元 同比下降36.76% [1] - 毛利率4.08% 同比上升22.08% 净利率0.04% 同比下降83.04% [1] - 三费占营收比4.65% 同比上升26.56% 每股收益0.04元 同比下降33.98% [1] - 应收账款113.44亿元 同比增长19.62%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9941.39% [1][3] 环保业务运营 - 2024年处理生活垃圾484.98万吨 同比增长14.61% 上网电量16.40亿度 同比增长13.65% [4] - 2025年上半年处理生活垃圾258.19万吨 同比增长13.15% 上网电量11.64亿度 同比增长51.56% [4] - 泰达环保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9亿元 净利润0.85亿元 运营服务收入6.37亿元 同比增长6.57% [4] - "焚烧+"业务新增处理工业固废/污泥等46.84万吨 创造收益约5700万元 同比增长67.65% [4] 产品结构与竞争优势 - 高端液体过滤材料实现进口替代 耐高温PBT材料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7][8] - 熔喷产品市场份额约2% 高端耐高温材料及液体滤材在细分市场占有率较高 [7] - 主要客户包括芬兰奥斯龙、日本丰田纺等国际龙头企业 出口以南美、北美及中亚为主 [8] - 正与日本丰田纺联合开发汽车过滤材料 验证后将实现进口替代 [8] 战略发展与投资规划 - 2025年规划新增投资总额8.70亿元 聚焦垃圾焚烧发电、固废收购、光伏发电及熔喷新材料等领域 [16] - 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重点布局埃及垃圾发电项目 聚焦北非、中亚及东南亚市场 [17] - 2024年发行5.27亿元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 2025年拟发行5.6亿元绿色票据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性 [18] 行业环境与业务调整 - PPP新规限制政府付费项目 要求建立市场化收益机制 [14] - 垃圾焚烧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新增项目审批减少 企业并购整合加速 [14] - 公司通过余热供气、供热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提升运营收入及现金流 [14] - 国泰清洁能源目前无具体业务 沼气制氢仍处于调研阶段无商业化时间表 [6][10][12]
重塑能源战略投资恩泽氢能,产业协同向纵深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03
战略投资与股权结构 - 重塑能源子公司广东探索汽车与恩泽氢能及恩泽基金签订增资协议 以现金方式向恩泽氢能增资1亿元 [1] - 增资完成后重塑能源通过子公司持有恩泽氢能30.30%股权 恩泽基金和独立第三方分别持股60.60%和9.10% [1] - 恩泽基金由中石化资本作为最大股权方 重塑能源第二大股东同为中石化资本 [1] 投资动机与战略协同 - 投资旨在拓展制氢市场 强化氢能行业协同发展与产业链整合 [1] - 交易有助于借助股东资本和产业资源 加强制氢装备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实力 [1] - 合作可加速氢能"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发展 解决资源错配和产业链堵点问题 [1] 恩泽氢能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 作为中石化氢能领域重要布局 原由康明斯与恩泽基金联合成立 [2] - 2023年在佛山建设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 年产能500MW [2] - 计划2026年前扩产至2GW 并与中石化研究院共建"高温PEM+废热回收"联合实验室 [2] 技术发展与市场进展 - 完成PEM电解槽国产化并获取订单 参与中原油田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等国家级示范项目 [3] - 锁定鄂尔多斯 乌兰察布 哈密三大绿氢示范项目 预计2025-2027年订单不低于1.2GW [3] - 业务模式成熟 涵盖制氢技术本地化研发 生产与销售 深度融入中石化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2][3] 中石化氢能战略规划 - 中石化锚定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 推动氢源向绿氢转变 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与氢能经济生态圈 [5] - 通过恩泽基金形成"制加储运用"氢能产业投资超级版图 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5] - 采取碱性技术与PEM技术并行策略 以燃料电池为切入点布局制储运氢关键技术 [5] 产业链协同效应 - 重塑能源作为燃料电池龙头企业 拥有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等核心技术及终端场景应用经验 [5] - 合作形成技术协同与业务互补 上游提供制氢设备降本 中游依托中石化加氢站网络 下游供应燃料电池系统 [6] - 从资金 技术 成本 基础设施等多维度打通氢能产业发展堵点 加速商业化进程 [6]
重塑能源战略投资恩泽氢能,产业协同向纵深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0:57
战略投资背景 - 重塑能源子公司广东探索汽车与恩泽氢能及恩泽基金签订增资协议 以现金方式向恩泽氢能增资1亿元 增资完成后重塑能源通过子公司获得恩泽氢能30.30%股权 恩泽基金和独立第三方分别持股60.60%和9.10% [1] - 重塑能源投资恩泽氢能旨在进一步拓展制氢市场 恩泽氢能本轮增资前由恩泽基金全资持有 恩泽基金最大股权方为中石化资本 重塑能源第二大股东亦为中石化资本 [2] - 行业上下游资源与市场错配 全产业链融通存在堵点 交易意味着氢能行业协同发展走向纵深整合 重塑能源与恩泽氢能借助股东资本和产业资源协同发力 强化制氢装备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实力 加快氢能"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发展 [2] 恩泽氢能业务概况 - 恩泽氢能2021年12月注册成立 作为中石化氢能领域重要落子 最初由康明斯和恩泽基金联合成立 2023年在佛山建设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 2023年康明斯退出后恩泽基金全资接手 组织架构调整后继续深耕电解水制氢并融入中石化一体化布局 [3] - 恩泽氢能业务模式成熟 依托恩泽基金从引入PEM制氢技术转向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 佛山生产基地现有年产能500MW 计划2026年前扩产至2GW 与中石化大连院 石科院共建"高温PEM+废热回收"联合实验室 [3] - 恩泽氢能已完成PEM电解槽国产化并拿下订单 参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 中国三峡集团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重大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建设 已锁定鄂尔多斯 乌兰察布 哈密三大绿氢示范项目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订单不低于1.2GW [4] 中石化氢能战略布局 - 中石化锚定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 计划推动氢源由灰氢 蓝氢向绿氢转变 重点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与氢能经济生态圈 以燃料电池为切入点布局制氢 储氢和运氢关键技术 关注加氢站解决方案 在燃料电池端投资重塑能源是重要一步 制氢端采取碱性技术和PEM技术齐步走策略 [5] - 通过恩泽基金 中石化形成氢能产业投资"超级版图" 覆盖"制加储运用"环节 中石化半年报重申积极布局氢能 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目标 [6] 协同效应与产业链整合 - 重塑能源是燃料电池企业龙头 协同中石化等合作方在加氢基础设施布局 在国内外氢能终端应用场景积累市场经验 完成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领域核心技术布局 自主研发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 制氢电源 碱性电解槽电极等关键零部件 探索构建"电-氢-电"新商业模式 [6] - 重塑能源与恩泽氢能形成技术协同与业务互补 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加速氢能商业化进程 [6] - 产业上游依托中国石化及重塑能源布局的绿氢一体化项目 恩泽氢能与重塑能源合作提供先进制氢设备降低绿氢成本 中间环节中国石化凭借补能网络 土地资源 建设经验和运营管理优势主导加氢站整体规划和建设 下游应用端重塑能源为汽车 工程机械 发电 超充等动力装备提供成熟燃料电池系统 [7] - 根植于中石化体系 重塑能源与恩泽氢能合作从资金 技术 成本 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打通氢能产业发展堵点 未来从技术研发协同 产业资源整合及项目合作推进等方面形成全产业链合作值得期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