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
搜索文档
绿色燃料进入产业化元年,投资逻辑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山西证券· 2025-10-13 17: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同步大市-A”,且评级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中国绿色液体燃料发展的“实质性产业化元年”,产业投资逻辑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2][4][9] - 国家能源局首批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试点项目启动,共9个项目聚焦绿色甲醇、绿氨和纤维素乙醇,要求于2026年底前建成投运,实现“生产—运输—应用”商业闭环 [2][9] - 绿色燃料产业是由绿电驱动、以绿氢为枢纽,融合生物质资源,服务于交通、航运与绿色化工的综合性生态系统 [3][15] - 中国绿色液体燃料在陆上、海上、空中三大应用场景已基本成型,成为同时拥有三类绿色液体燃料万吨级运行经验的国家之一 [10][11] 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进展 - 首批试点项目规模显著,例如内蒙古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一期25万吨/年)、中国能建新疆喀什总投资445亿元的100万吨/年氢基一体化项目 [2][13] - 陆上应用:国投生物在黑龙江的纤维素乙醇项目,每吨乙醇综合能耗降至0.8吨标煤,比传统路线低35%,2024年底已交付首批5000吨车用E10组分 [10] - 海上应用:上海港与洛杉矶港共建“绿色航运走廊”,计划2027年在上海港实现年加注绿色甲醇10万吨以上;洮南项目绿醇通过陆海联运为达飞集团船舶加注 [11] - 空中应用:上海临港“碳生万物”项目利用直接空气碳捕集与绿氢制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打破化石能源依赖 [11] 产业面临的挑战 - 成本问题是主要瓶颈,绿色甲醇售价为传统甲醇的3-5倍,可持续航空燃料成本是传统航油的3-5倍 [12] - 技术整合复杂度高,项目需协调风电光伏、电解制氢、化工合成等多个系统,跨界管理难度大 [12] - 国内缺乏统一的碳足迹核算规则,影响航空公司履约成本 [12] 化工市场周度表现 - 2025年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8,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8月全部工业品PPI累计同比下降2.9%,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2% [16][18] - 2025年8月中国出口金额3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0.1% [19] - 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板块上涨1.99%,细分板块中磷肥及磷化工、钛白粉、粘胶涨幅居前,分别为5.57%、2.96%、2.76%;仅炭黑板块下跌0.25% [20][21] - 周度个股涨幅前五为澄星股份(21.12%)、岳阳兴长(20.97%)、横河精密(15.36%)、百傲化学(12.70%)、长鸿高科(10.45%) [23][26] 投资建议与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四大方向:1)全产业链集成商(如金风科技、上海电气);2)核心装备制造商(如昊华科技、阳光电源);3)关键材料与部件供应商(如东岳集团);4)燃料生产与运营企业(如宝丰能源、中国旭阳集团) [4][29] - 重点推荐公司:昊华科技(产业链上游技术赋能者与核心装备供应商)、中国旭阳集团(京津冀大型氢气运营商)、宝丰能源(绿氢耦合技术实现低碳甲醇生产)、卓越新能(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燃料生产商) [1][4]
势银研究报告 |《上海电气洮南生物质甲醇项目解读》
势银能链· 2025-10-13 13:17
洮南项目概况与背景 - 项目为上海电气在洮南的生物质甲醇项目 [2] - 项目绿醇协议价格为840欧元/吨 折合人民币7031元 [3] - 项目除主产品甲醇外 还副产杂醇油及碳铵溶液 [3] 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 - 生物质气化加氢制甲醇技术路线通过电解水制绿氢补充合成气氢碳比 [3] - 该技术路线绿色甲醇成本约为4900元/吨 [3] - 运行成本中生物质原料成本占比最高超过50% 电费成本达33% [3] 项目经济性与收益 - 洮南项目年度合并主副产品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3.6亿元 [3] - 势银模型估算当前生物质气化加氢甲醇生产成本为4900元/吨 [3] 绿色甲醇市场前景 - 保守预估2028年中国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500万吨/年 [3][5] - 截至2025年8月底 中国绿色甲醇项目累计达220个 [5] - 2025年以来国内有38个项目投产和在建 在建总产能约480万吨/年 [5] 报告结构与深度解析 - 完整报告包含项目概况 技术路线 经济性分析 环境效益 市场前景等章节 [7][8] - 报告对洮南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碳排放评估 [8] - 报告涵盖主流技术路线对比及绿色甲醇下游消纳分析 [8]
三一氢能成为总冠名商 |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势银能链· 2025-10-11 11:03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添加文末微信,加 绿氢 群 势银(Trend Bank)定于 2026年1月6-8日在宁波 举办 【 2025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 】 。 本次年会特设多个热门专场与特色环节,围绕 业界核心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同时,年会还设置了—— 【 势银未来奖颁奖典礼】、【首届氢能圈掼蛋友谊赛】 等精彩环节,期望带给与会嘉宾 更多更好的获得与体验。 本次 大会由 三一氢能有限公司 总冠名。同时, 三一氢能 总经理饶洪宇 也将在本次会议进行精彩演讲,敬请期待! 三一氢能是三一集团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装备成套解决方案服 务商。三一氢能主营制氢装备 (ALK圆形槽、ALK方形槽、PEM槽、BOP系统) 整 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三一氢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氢化工、氢冶金、 氢交通三大场景,深度服务多家央国企及国际能源集团。 三一氢能坚持"质量优先战略", 以提升制氢装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氢气单位 成本(LCOH)为核心目标,打造行业最高标准制氢系统 ...
数千万元!动量守恒完成天使+轮融资
势银能链· 2025-10-10 11:33
产品矩阵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近日, 合肥动量守恒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动量守恒) 成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 + 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老股东当看同创资本和个人股东全额 加持。 此次融资所得资金将全部投入到业内首座电解槽零部件 " 超级工厂 Giga Factory" 的建设中,今年 10 月将正式开工,预计在 2026 年 6 月底前实现全面量产。 添加文末微信,加 绿氢 群 自 2021 年创始以来, 动量守恒 一直致力于 PEM/AEM/CO2RR 电解槽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于 2023 年 5 月完成了首轮种子轮融资,之后 加速了产品研发和量产的工作,在业内首创了直通孔结构的多孔传输层( SP-PTL )产品,以此为基础开发了 PEM 电解槽 " 六合一 " 一体化 双极板,为 PEM 电解槽降本找到了方向。 近一年时间, 动量守恒 依托自身核心的 SP-PTL 技术和电催化材料技术,在 AEM 领域进行了产品多维度拓展,并于 2025 年上半年发布了 AEM 电解槽阳极多孔传 ...
氢锐科技首台MW级欧盟认证PEM制氢设备出海
势银能链· 2025-10-09 11:32
公司动态 - 氢锐科技MW级PEM制氢设备获得欧盟CE认证并成功出口至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项目 [2][4] - 产品采用All-in-One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满足光伏制氢波动性运行场景需求 [2][4] - 高纯氢气纯度达99.999%,露点-75°C,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氢冷发电机系统,余氢通过园区管道供附近化工企业 [2] 产品技术特点 - 系统运行范围宽达10%-120%,适应电价和下游需求波动,实现连续波动运行 [6] - 实测直流电耗为4.04 kWh/Nm³H₂,全生命周期成本相比外购氢气具有显著优势 [6] - 集成多重主动和被动安全措施,通过HAZOP和CE认证,低负荷下氧中氢浓度低于0.25% [6] - 产品具有高度集成、自动化及低能耗特点,符合电力和化工企业严苛使用条件 [2][4] 市场与认证进展 - 从海外竞标成功到设计审查、材料认证、生产监管及7天运行测试验收,标志公司获得高端工业PEM制氢领域国际市场认可 [5] - 此次出口彰显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与品质,是国产MW级PEM制氢设备在工业应用领域的重要进展 [2][5]
2030年印度氢能需求将翻倍
中国化工报· 2025-10-09 10:48
尽管印度制定了到2030年绿氢年产量达到500万吨的宏伟目标,但马尔霍特拉提醒,印度仍需依赖由化 石燃料生产的灰氢、蓝氢及低碳氢才能满足预期需求。这一情况凸显出印度在能源领域的过渡性特征。 马尔霍特拉表示,目前印度的氢能生产主要依赖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这类氢能主要用于炼油厂和化肥 厂。值得注意的是,信实工业有限公司也已开始利用石油焦气化装置生产氢能,供自身使用,这使得印 度氢能生产来源更加多元化。 中化新网讯 9月25日,在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于德里举办的首届"印度世界氢能峰会"上,印度氢能协 会会长R·K·马尔霍特拉表示,印度氢能需求有望实现大幅增长。目前印度氢能需求量估计约为670万吨/ 年,占全球需求的7%~8%;未来形势向好,预计到2030年印度氢能需求将增至1300万吨/年。 马尔霍特拉表示,印度现有的天然气管道网络为氢能融入能源结构提供了优势:通过按特定浓度将氢能 注入管道,印度可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氢能的经济化运输。 马尔霍特拉强调,上述增长趋势尚未包含绿氨出口相关的氢能需求,这意味着印度氢能产业仍有巨大的 扩张潜力。到2050年,印度氢能需求或有望增至当前的4倍,达到约2600万吨/年,占全球 ...
【活动预告】 2026势银氢能产业会议一览
势银能链· 2025-09-29 11:56
公司业务与服务 - 公司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为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 - 公司通过旗下媒体平台势银能链进行线上宣传与线下会议组织 旨在帮助客户聚资源并推动行业发展 [2] - 公司提供产业研究服务、数据产品服务及咨询顾问服务 [11] - 公司提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的订阅服务 [11] 行业会议与活动 - 2025年1月6日至8日在宁波举办势银氢燃年会 [2][3] - 2025年已举办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及势银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大会 [3] - 2026年将重点打造两场氢能产业顶级会议 分别于7月8日至9日在宁波举办2026势银绿氢产业大会(GHIC) 于12月15日至17日在宁波举办2026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HEFCAC) [3][6] - 所有会议由势银(TrendBank)主办、势银能链承办 [5]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氢能产业正处于从技术攻坚向商业化落地加速迈进的关键期 [3] - 行业活动旨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 推动行业痛难点解决 [2][3]
亿华通持续上涨逾12% 参与大规模风氢融合项目EPC招标
新浪财经· 2025-09-29 11:53
公司股价表现 - 亿华通早盘股价上涨11.91%至30.82港元 成交额达2.60亿港元 [1] 公司项目动态 - 亿华通间接持股公司河北国创氢能牵头实施河北省首个大规模风氢融合项目 [1] - 项目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 建设规模包括1.6万Nm³/h制氢系统和0.8万Nm³氢储能系统 [1] - 配套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降低绿氢成本 [1] 行业成本趋势 - 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近年来显著下降 整车购置成本逐步接近市场化推广门槛 [1] - 绿氢价格偏高仍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1] - 示范项目达产后绿电制氢成本有望降至18元/kg以内 [1] 行业发展意义 - 项目旨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应用 构建可持续可复制的经济发展模式 [1] - 风氢一体化示范工程针对氢气供应痛点展开探索 [1] - 氢能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获国家和地方政策奖励支持 [1]
势银走访 | 元泰能材:不止于复合隔膜,还有两大产品可为制氢赋能
势银能链· 2025-09-28 11:30
公司概况 - 元泰能材是一家以AI赋能技术创新、材料推动能源革命为使命的科学家企业 依托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杨福源教授新能源动力系统研究团队 成为国内首家定位于氢能CDMO的材料企业[5] - 公司自2022年12月创立起 建立了500m²研发实验室、1000m²生产基地和200m²测试基地 已获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 - 公司预计2024年总营收可达1500万 未来将持续探索AI仿真技术在能源材料开发中的应用[1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碱性电解槽复合隔膜YT-500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电导率提高10% 阻气性提高两个数量级 电解槽能耗降低6.7% 已实现批量出货[7] - 复合隔膜生产线年产能达20万平方米 可满足1GW电解槽装备需求 2024年正式下线首批2.5米大宽幅产品[7] - AEM阴离子膜技术来自丹麦技术大学 离子传导率达40mS/cm 耐久性测试超14000小时 具备60cm宽幅连续化生产能力 可满足MW级电解槽应用[10] - 离子溶剂膜产品完成10000+小时非原位耐久性测试和700+小时原位加速测试 测试后电导率保留95%以上 适用于海水制氢、燃料电池等前沿场景[12] 行业趋势与市场应用 - 碱性制氢市场中圆形槽占95%以上份额 但方形槽因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被视为新突破点[6] - 方形槽材料成本较圆形槽提高15%以上 主要受下游增压需求和贵金属材料使用限制[6] - 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采用方形电解槽 展现其在大型绿氢项目中的发展潜力[6] - AEM制氢技术进入商业化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关键转折期 产业链呈现"材料量产+组件协同"特征[9]
告别“纯电独大”?政策、企业双发力,宝马等车企加速布局氢能赛道
华夏时报· 2025-09-26 08:50
政策支持与方向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推动中远途、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及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2] - 国家层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为氢能交通产业提供坚实根基,地方政策如重庆对加氢站给予每千克30元运营补贴(单站最高300万元),厦门计划到2027年建成3座加氢站 [3] - 上海市推进全球最大液氢储运基地建设,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 [4] 氢能市场前景与现状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全球氢能需求突破1亿吨,绿氢占比从2023年5%提升至2030年30% [5] - 中国可再生氢项目产能达25.6万吨/年,交通领域应用占比18.8%,成为第二大绿氢应用领域 [5] - 中国加氢站数量超过560座(较2020年增长超3倍),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欧盟约250座、德国128座、日本151座) [5] 技术进展与突破 - 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体积缩小25%,功率密度提升30%,寿命达100万公里(耐久性翻倍),量产成本降低50% [6] - 宝马与丰田联合开发第三代系统,计划2028年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6][7] - 现代汽车在韩国新建燃料电池系统工厂(2028年投产),中国设有生产基地;戴姆勒氢燃料电池卡车完成22.5万公里试验,轻负荷氢气消耗5.6公斤/100公里 [9] 企业战略与生态布局 - 宝马与中国大唐集团合资开发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构建绿电-制氢-储运-用车闭环生态 [7] - 丰田将氢能轿车纳入出租车项目(200辆皇冠),商用车列为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重点对象;现代拓展氢能乘用车及商用车市场 [8][9] - 庆铃集团发布氢能商用车矩阵,签署300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销售合同 [9] 行业挑战与方向 - 加氢站网络绝对数量未达规模化运营要求,需提升车-站-线协同效率和实际加注能力 [5][6] - 建议优先在港口、物流干线等封闭场景深耕,确保商业闭环,重视膜电极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