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电直连
icon
搜索文档
绿电直连顶层设计出炉,“点对点”供绿电是门好生意吗?
第一财经· 2025-06-01 11:54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通知》首次明确绿电直连定义和规范,支持民营企业等投资绿电直连项目[2] - 绿电直连指新能源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专线向单一用户供电,要求自发自用电量比例不低于60%[2] - 政策出台目的包括满足新能源就近消纳、用户绿电消费需求和降低用电成本[2] 权责划分与经济性 - 明确负荷方为主责单位,专线由负荷或电源主体投资,电网企业不参与以避免责任交叉[5][6] - 用户需自行承担专线投资和安全风险,与欧盟部分国家产权要求一致[6][7] - 绿电直连项目仍需缴纳输配电费等费用,不能减免,以保障公平负担原则[8][10] 行业实践与挑战 - 国内实践多为"点对多"的零碳园区,完全离网运行罕见,需依赖公共电网备用[9] - 行业关注"就近消纳"距离定量和退出机制不明确问题,留待省级细则解决[12] - 当前绿电直连投资成本高,盈利模式未打通,可能仅适合小众市场[11][12] 欧盟政策影响 - 欧盟电池法案推动企业寻求绿电直连以满足碳足迹计算要求[13] - 法案本质是欧盟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产业政策,可能持续设置新壁垒[14] - 专家建议企业从中长期视角审慎规划绿电直连投资[15]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
国家能源局· 2025-05-30 17:10
绿电直连定义与分类 - 绿电直连指电源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专用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电量可物理溯源[2] - 电源类型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涵盖新建和存量项目[2] - 分为并网型(接入用户侧后整体联入公共电网)和离网型(完全独立运行)两类[2] 政策出台背景 - 解决新能源消纳压力,探索就近消纳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 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满足高载能行业绿色转型需求[3] - 为用户提供降低用电成本的新选择,鼓励自主申报并网容量[3] 政策核心内容框架 - 第一部分明确项目定义、分类及安全优先等建设原则[4] - 第二部分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强调源荷匹配与模式创新[4] - 第三部分规定运行管理细则,涉及安全责任界面和系统友好性[4] - 第四部分建立交易与价格机制,推动项目整体参与电力市场[4] - 第五部分部署组织保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4] 投资建设规定 - 支持民营企业等非电网主体投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配合[5] - 允许用户、新能源企业或合资公司投资电源,专线由用户或电源主体投资[6] - 不同投资主体间需签订长期购电协议,明确产权划分与违约责任[6] 新能源消纳与转型要求 - 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2030年用电量占比提升至35%[7] - 通过配置储能、挖掘用户调节潜力提升自发自用比例[7] 电网安全与运行管理 - 并网型项目需与公共电网明确安全责任界面,自主承担供电中断责任[8] - 项目需纳入地方能源规划,经第三方评审并符合涉网技术标准[9] - 运行阶段由用户主责,接入调度系统接受统一管理[9] 经济性与公平性机制 - 项目需缴纳输配电费等费用,禁止地方违规减免[10] - 允许通过优化发用电曲线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收益[11] 政策落地实施 - 国家层面将加强指导评估,派出机构负责监测执行[12] - 地方需细化要求,组织第三方评审并听取电网意见[12] - 电网企业和市场运营机构需提升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12]
国家能源局:要求项目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快讯· 2025-05-30 16:17
国家能源局:要求项目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金十数据5月30日讯,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 者问。《通知》要求项目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的比例由 2025年不低于30%逐年提升至2030年不低于35%,引导新能源项目尽可能就近就地消纳利用。 (国家能 源局)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两部门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快讯· 2025-05-30 11:33
金十数据5月30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两部门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 提到,发展目标为绿电直连项目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按照 安全优先、绿色友好、权责对等、源荷匹配原则建设运行,公平合理承担安全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 任。 (国家发改委) 相关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两部门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
两部门: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
快讯· 2025-05-30 11:29
智通财经5月30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提到,加强规划统筹。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绿电直连项目的统筹规划,确保绿电直连模式有 序发展。项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模计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制定的新能源发电开发建设方案,用电负荷 规模应有依据和支撑,直连线路、接入系统等按电压等级纳入省级或城市的能源电力和国土空间等规 划,并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备案。直连线路应尽量减少线路交叉跨越, 确需跨越的应做好安全措施。项目应编制包含电源、负荷、直连线路和接入系统的整体化方案,以专门 章节评估系统风险、用电安全、电能质量等,并提出具体技术措施。项目接入电压等级不超过220 (330)千伏;确有必要接入220(330)千伏的,应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组织 电网企业、项目单位等开展电力系统安全风险专项评估,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项目应按照整体化方 案统一建设,同步投产。 两部门: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 ...
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建设一批(近)零碳枢纽、港口等
中国经营报· 2025-05-21 15:48
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政策 - 交通运输部将推进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等周边土地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近零碳枢纽和港口,加强充换电等补能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化双向充放电项目 [1] - 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9万千瓦,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5.1万个,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达77.6%,清洁能源船舶超430艘,铁路电气化率75.3% [1]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提出目标,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达到10%,形成多部门协同融合发展机制 [1] 交通行业碳排放现状与挑战 - 交通行业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碳排放源,公路货运占交通能源消耗的95%且主要为化石能源 [2] - 石油消费占比高是交通行业碳排放量高的主因,当前汽车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完全替代需长期过程 [2] 未来交能融合重点方向 -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研究绿电直连政策 [3] - 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出租、邮政快递、港口等场景应用,规模化推广新能源重型货车 [3] - 发展新能源船舶,推进铁路机车低碳化改造,在京津冀等机场常态化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 [3]
零碳竞速:7家电池企业2024年ESG报告透视
高工锂电· 2025-04-25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 电池企业的ESG报告正从选择性披露转向核心信息窗口,其“绿色成色”的关键在于如何接入和认定绿电,尤其是满足欧盟《新电池法》等国际标准[3][4][5] - 电池行业碳排放主要由范围二(外购电力)和范围三(供应链)主导,范围一排放占比最小,电力消耗对动力电池碳足迹贡献占比超过60%[6][7][8][9] - 全球绿电认定标准存在差异,中国认可“证电分离”的绿证交易,而欧盟更倾向于“绿电直连”模式,强调可追溯性和额外性[13][16][17] - 电池企业绿电直连的实际进展成为观察其应对国内“碳排放双控”政策和欧盟市场准入能力的关键窗口,自建可再生能源项目是主要突破方向[21][24][33] 电池企业碳排放结构 - 行业碳排放结构清晰:范围三(供应链间接排放)和范围二(外购电力等二次能源间接排放)占据主导地位,范围一(企业直接控制设施排放)量最小[7][8] - 电力消耗是电池制造碳排放核心,宁德时代表示电力对动力电池碳足迹贡献占比超过60%[9]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核算全过程电力、热力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凸显绿电追溯重要性[9] - 范围三供应链碳排放核算面临系统性挑战,因国内缺乏统一权威的碳足迹计算标准和数据库[8] 绿电认定标准差异 - 中国绿电认定以绿色电力证书(绿证)为核心,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唯一证明,支持“证电分离”交易[14][15] - 欧盟《新电池法》倾向认可“绿电直连”模式,包括企业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或通过专用线路直连发电站,不认可单纯购买绿证[16][19] - 欧盟严格标准基于可追溯性(物理路径清晰)和额外性(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警惕“漂绿”行为[16][17] - 欧盟对水电直连持谨慎态度,因环境影​​响和额外性不足,更鼓励风能、太阳能[20] 企业绿电使用进展 - 宁德时代电池基地零碳电力占比从65.6%提升至75.6%,目标2025年核心运营达100%,2024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92.4MW,发电量3.5亿kwh,同比增长44.9%[22][23]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时代绿能获取可再生能源开发指标4775.8MW,在建容量466.66MW,已并网容量633.8MW,系统性投入大型项目[24][25] - 宁德时代正负极材料和铝制品供应商零碳电力使用比例分别达57%和45%,向上游传导要求[26] - 弗迪电池2024年零碳电力使用规模超12亿kwh,国轩高科采购绿电约3.8亿kwh,光伏发电量5074万kwh,同比增2.2%[26] - 远景科技绿电使用达99%,目标2025财年实现100%,其中直连电力贡献总用电量14.8%,场外可再生能源72%来自自建项目[27] - 欣旺达绿色电力使用占比29.71%,2024年光伏装机94.1MW,发电量9480万kwh,外购绿电及绿证总量约3.3亿kwh[28] - 亿纬锂能绿电占比接近16%,同比增速150%,累计光伏装机92.3MW,年发电量超1亿kwh[29] - 瑞浦兰钧零碳电力使用比例1.64%,光伏发电量约430万kwh[30] - 多数企业依赖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光伏)对满足生产用电需求贡献比例不高[31] 未来路径与政策信号 - 未来突破方向包括大规模投资自建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宁德时代模式)或通过政策支持实现电池工厂与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物理直连[33] - 2025年2月底江苏省启动绿电直连试点,宁德时代常州(存量产能)和盐城(新增产能)基地参与,探索存量产能绿电供应解决方案[35] - 江苏省2024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煤电,年净增新能源装机量位居国网第二,分布式光伏是主力,为试点提供资源基础[36] - 远景科技赤峰绿色氢氨项目探索“孤网”或“微网”模式,自建风光电源自我消纳,与大电网弱连接(购电不超总负荷10%),经验可迁移至电池生产[37][38] - 评估企业绿色转型需审视绿电来源构成是否符合国际标准,以及在可追溯、具额外性的绿电直连项目上的实质性投入[39]
五大锂电项目试水绿电直连,突围欧盟碳壁垒
高工锂电· 2025-03-03 17:55
绿电直连试点背景 - 江苏省率先启动绿电直连试点,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宁德时代、阿特斯、科森科技、凯金新能源等企业首批项目纳入试点范围[2] - 试点吸引宁德时代在盐城新增规划产能,战略意义凸显[2] - 除江苏外,山西、山东、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也表示将探索新能源发电直供模式[5] 欧盟碳足迹新规影响 - 欧盟新电池法对进口电池产品碳足迹划定严格红线,要求强制披露、分级并设最大阈值,逐年收紧标准[3] - 动力电池碳足迹中电力消耗碳排放占比高达六成以上,是关键要素[3] - 欧盟仅认可电力直接连接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两种碳足迹计算模式,不认可绿电购买、绿证交易等间接减碳方式[3] - 中国煤电占比近六成,采用国家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计算难以达到欧盟标准,绿电直连成为关键突破口[3] 绿电直连模式特点 - 由省级电力公司投资建设专用线路,将用电企业与新能源电站直接相连,提供绿色电力溯源认证[3] - 直供电力专项用于生产出口欧盟的电池产品,风电、光伏电站由电池企业或第三方投资建设[3] - 企业其他生产用电仍由国家电网保障,以应对新能源发电和电池生产的波动性[3] - 宁德时代现有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远不能满足电力需求,绿电直连试点提供破局机会[4] 绿电直连面临的挑战 - 经济性挑战:新建项目涉及线路改造、电站投资和用户侧改造等额外成本,投资回收期长,绿电溢价需覆盖投资成本[6] - 波动性挑战:新能源发电固有波动性对长时储能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出更高要求,电池企业可参与储能电池供应环节[6] - 公平性挑战:可能导致绿电用户承担不合理固定容量费用,传统电网用户分摊投资成本造成用电不公平[7] - 试点仅惠及少数企业,直连电量不纳入区域碳排放核算,可能影响其他用户公平分享绿电资源[7]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产业对绿电直连需求迫切,政策支持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7] - 中国需加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计量体系,从顶层设计解决供应链碳壁垒问题[7] - 江苏试点成效将影响绿电直连模式全国推广,决定中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绿色贸易格局中的地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