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超微电脑再次下调全年销售预期,承认会遭受特朗普关税的冲击
硬AI· 2025-05-07 18:30
财务表现 - 第三财季营收46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54 2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0 31美元 低于预期的0 50美元 净利润每股0 17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0 66美元大幅下滑 [4] - 第四季度营收指引56-64亿美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8 2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0 40-0 50美元 低于预期的0 69美元 [5][6] - 2025财年营收指引从235-250亿美元下调至218-226亿美元 [8] 管理层观点 - CEO指出客户在Hopper和Blackwell GPU之间犹豫观望 导致采购决策延迟 预计延迟订单将在6月和9月季度重启 [6] - 经济不确定性和特朗普关税影响开始显现 因关税不确定性 公司不提供2026财年指引 [3][6] - 若供应链跟上需求 2025年全年增长可能重现或超过2023年水平 [14] 公司治理与市场反应 - 去年夏季做空机构指控会计操纵 10月安永辞任审计师 11月任命BDO为新审计机构 今年2月赶在纳斯达克截止期前补交财报 [10] - 周二盘后股价下跌4 77% 但年初至今股价上涨9% 跑赢标普500指数同期4%的跌幅 [6][14] 行业定位与挑战 - 作为AI基础设施供应商 公司服务器使用英伟达 AMD等芯片 仍处于AI核心位置 [12] - 分析师指出需关注客户采购周期 竞争压力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增长势头的影响 [15] - 投资机构认为销售额下降指引可能反映公司自身问题而非行业趋势 [13]
Astera Labs, Inc.(ALAB)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7 04: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9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3%,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144% [8][25] - 第一季度非GAAP毛利率为74.9%,较12月略有上升 [26] - 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为656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加 [26] - 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33.7% [26] - 第一季度利息收入为1040万美元 [26] - 第一季度非GAAP税率为7.1% [26] - 第一季度非GAAP完全摊薄股份数为1.78亿股,非GAAP摊薄每股收益为0.33美元 [27]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050万美元,季度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9.25亿美元 [27] - 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在1.7亿 - 1.75亿美元之间,较上一季度增长约7% - 10% [27] - 预计第二季度非GAAP毛利率约为74% [28] - 预计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在7300 - 7500万美元之间 [29] - 预计第二季度利息收入约为1000万美元 [29] - 预计第二季度非GAAP税率约为10% [29] - 预计第二季度非GAAP完全摊薄股份数约为1.78亿股,非GAAP完全摊薄每股收益在0.32 - 0.33美元之间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Ares产品系列需求强劲,在GPU和定制ASIC系统中实现多元化,支持多种应用 [8] - Taurus产品系列增长强劲,在领先超大规模客户的AI和通用系统中持续部署 [8] - Duo处于预生产阶段,随着客户对下一代系统的资格认证推进而转移 [8] - 预计Scorpio PCD交换机和86重定时器在第二季度末从预生产转向批量生产,以支持定制GPU后端AI系统设计的增长 [8] - LEO CXL控制器和Scorpio智能织物交换机在第一季度均有预生产发货 [26] - 预计第二季度Ares和Taurus收入将环比增长 [28] - 预计第二季度Scorpio产品收入将环比增长,2025年Scorpio收入至少占总收入的10%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随着加速器集群规模的增加、互连要求的提高和系统复杂性的挑战,AI和云基础设施的扩展连接市场呈现出显著且快速增长的态势 [16] - 随着市场向支持PCIe 6的GPU过渡,扩展连接应用市场机会扩大 [18] - 通用计算基础设施市场存在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机会,预计将推动公司收入多元化 [20][2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愿景是通过专用硅、硬件和软件为整个AI机架提供广泛的连接解决方案,支持基于定制ASIC和商用GPU的计算平台 [9] - 持续增加研发投资,以支持在AI机架内拥有连接基础设施的愿景 [10] - 扩展市场领先的PCIe 6连接产品组合,包括齿轮箱和光连接技术,以满足PCIe 6拓扑日益复杂的需求 [10][11] - 关注新兴的开放行业标准超加速器链接(ULE Link)带来的市场机会,预计到2029年可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额外市场机会 [12][13] - 关注下一代标准,如PCIe Gen 7、800G以太网和CXL 3,以推动公司增加单位出货量和提高每个平台的美元含量 [13] - 采用平台方法,通过完整的产品组合和Cosmos软件套件为超大规模客户提供技术广度,增强性能和生产力 [14] - 在AI和云基础设施的三个关键应用类别中取得进展,包括扩展连接、扩展连接应用和通用计算基础设施市场 [16][18][20] -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技术差异化优势,其连接设备专为AI工作负载开发,Cosmos软件提供网络可见性和预测能力,受到客户认可 [5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意识到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动态性,政策举措如关税和出口限制可能对全球经济包括AI和云基础设施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但公司业务仍保持强劲势头 [27] - 公司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通过创新和扩展产品供应,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为AI机架提供高性能连接解决方案的愿景 [22] - 公司预计未来收入将有多波增长,包括定制机架的生产增长、CXL的初始发货和Scorpio X交换机的生产,为未来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37][3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任命Craig Barrett博士为董事会成员,他将为公司带来丰富的执行和创新经验,有助于公司扩大在云与AI基础设施连接领域的领导地位 [9] - 公司将举办由摩根大通主持的关于AI基础设施与ULE Link扩展机会的网络研讨会,详情可在新闻稿和投资者关系网站上查询 [11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整体AI和数据中心支出环境变化及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关税方面,公司目前未受到重大影响,但会密切关注 [32] - 对中国的限制对公司业务有一定影响,公司部分产品与受限的第三方商用GPU系统相关,不过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不到10%,公司能够通过其他产品线的优势克服这一挑战 [33][56][57] - 超大规模客户在近期的电话会议中坚持资本支出计划,其中一家甚至增加了支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33] 问题: 扩展连接的发展进程和时机 - 目前公司收入主要由扩展机会驱动,但第一季度扩展连接有显著贡献 [41] - 扩展连接是高速互连的丰富机会,公司目前通过80重定时器产品和Scorpio x系列产品参与其中,并预计随着集群规模和数据速率的增加,该机会将继续增长 [42] - UAL规范已最终确定,产品将于2026年开始样品生产,随后实现收入贡献,这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机会 [43] 问题: Taurus业务的规模和客户多样性 - 目前公司正在发货的50G解决方案持续增长,在主要客户处有多个设计项目,其中最大的是内部AI加速器平台,仍处于增长阶段 [45] - 公司希望在下一代技术升级到100G速度时,扩大客户基础 [45] 问题: ASIC和商用GPU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技术应用差异 - 公司在ASIC和商用GPU市场采用不同策略和产品 [49] - Scorpio x系列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平均销售价格,还成为公司的锚定产品,围绕其可以添加更多产品,定制ASIC实施为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 [49][50] 问题: 定制硅市场的竞争环境是否变化 - 竞争始终存在,但公司与大型超大规模客户合作,客户会考虑供应链、生态系统和风险管理等因素 [52] - 公司的连接设备专为AI工作负载开发,具有技术差异化优势,Cosmos软件提供网络可见性和预测能力,受到客户认可,客户对Scorpio产品线的兴趣不断增加 [53] 问题: 中国市场销售影响及未来季度情况 - 公司目前主要通过重定时器产品向中国发货,这些产品与受限的第三方商用GPU系统相关,本季度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不到10%,公司能够通过其他产品线的优势克服这一挑战 [56][57] 问题: 年初与现在公司收入增长预期的差异 - 系统部署非常复杂,公司会尽力确保自身不是部署的瓶颈,并在预期中考虑一定的保守因素 [60][61] - 目前公司的预期与年初基本一致,公司对自身的执行和交付有信心,并在提供指导时考虑了各种因素 [61][62] 问题: 大语言模型开发者提到的推理市场硬件紧张情况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对公司而言,推理和训练使用相同的产品,公司从两者中受益 [65] - 随着大型模型的发展,推理所需的计算量增加,机架级系统成为基本计算单元,这为公司带来了更多机会 [66] - 本季度公司还推出了基于Scorpio的小型推理系统,有助于公司从这些小型推理系统中受益 [66] 问题: 机架级系统部署问题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在提供指导时会考虑系统部署的复杂性,并采取保守的观点 [68] - 公司将从AI机架级的角度看待市场,提供包括PCIe、ULE、以太网和CXL等多种协议的整体连接解决方案,以满足下一代AI系统的需求 [69] 问题: Area 6升级周期及齿轮箱产品的用例多样性 - 齿轮箱设备主要用于匹配同一标准的两代协议,目前CPU仍处于Gen 5,而GPU已过渡到Gen 6,齿轮箱设备可以处理信号质量和协议匹配问题 [72][73] - 公司目前有多个齿轮箱设备的合作项目,并已开始预生产发货,该产品将增加公司的平均销售价格,并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组合 [73][74] 问题: 公司DSO从去年的20多天中期上升到40天的原因 - 本季度收入线性分布更加均衡,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产品线的增加,这将是更典型的DSO水平 [75] 问题: Ares产品增长是否包括Ares SCM或扩展应用 - Ares SCM表现良好,其他内部AI加速器云平台提供商也在增长,公司在扩展和扩展应用方面都看到了增长 [79] 问题: Scorpio X系列产品何时能超过P系列产品的收入 - Scorpio PCD和X系列的潜在市场规模均约为25亿美元,但目前X系列除了英伟达之外的市场几乎为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82] - X系列产品本季度开始发货,预计2026年开始全面量产,公司预计在2026 - 2027年期间,X系列产品将对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83] 问题: 公司是否仍将PCIe over optic作为扩展PCIe的途径 - 目前公司的重点是铜缆解决方案,因为客户通常更喜欢铜缆,因为其可靠性高、功耗低、总体拥有成本低 [87] - 随着数据速率的提高和传输距离的增加,光学解决方案可能会发挥作用,公司已经展示了PCXpress over optical技术,并正在与客户合作探索光学解决方案的应用 [88] 问题: 第二季度Scorpio销售占比增加是否会导致下半年毛利率上升 - 随着产品线的多元化,公司产品的毛利率范围将更广,由于市场变化迅速,公司需要不断追求下一代产品的收入增长,因此难以优化产品组合的成本 [91] - 公司长期毛利率目标为70%,建议投资者从公司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待毛利率趋势 [91][92] 问题: 定制机架在下半年增长的驱动因素和混合假设 - 客户有动力定制机架以适应现有数据中心、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安全和供应链等因素 [95] - 不同客户的定制时间会有所不同,一些注重上市时间或低工程成本的客户可能会先采用参考设计,然后再进行定制 [96] - 公司第一个定制应用是在Blackwell平台上使用内部SmartNICs,预计下半年开始增长 [96][97] 问题: 长期来看,以太网和UOLINK在扩展应用中的市场竞争情况 - UOLINK是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新标准,结合了PCI Express的内存语义和以太网的高速特性,具有高效、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优势 [100][102] - 以太网是广泛用于扩展的协议,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正在尝试将其应用于扩展,但需要进行一些改造以保持向后兼容性 [101] - 从性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角度来看,UOLINK更具优势,公司认为超大规模客户将更喜欢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102][103] 问题: Scorpio X产品和B产品的价格差异 - 一般来说,X系列产品的功能更有价值,因为它用于互连GPU,对GPU利用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平均销售价格通常显著高于P系列产品 [105] - X系列产品有多个型号,可能存在个别型号与P系列产品价格相近的情况,但从每通道或每端口的价值来看,X系列产品总是更有价值 [106] 问题: 公司对芯片、板级解决方案和模块级解决方案的看法 -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AI机架级的连接供应商,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108] - 公司拥有硅工程、硬件工程和软件工程团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硅到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具体形式将取决于客户需求 [108][109]
SMCI: Preliminary Results Disappoint
The Motley Fool· 2025-04-30 22:38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初步营收预计为45亿至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但远低于此前50亿至60亿美元的指引 [2][3] - 第三季度GAAP每股收益预计为0.16至0.17美元,较2024财年同期的0.66美元下降75% [2][4] - 第三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为0.29至0.31美元,较2024财年同期的0.67美元下降55%,且低于预期 [2][4] 业绩未达预期原因 - 营收未达预期主要归因于客户平台决策延迟,导致部分销售额被推迟至第四季度 [5] - 毛利率预计将较第二季度下降220个基点,原因包括与旧库存相关的费用以及为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而产生的成本 [5] - 尽管当前业绩疲软,但公司指出新一代产品的设计中标情况强劲 [5]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初步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约17% [6] - 截至周二收盘,公司股价较2024年初创下的历史高点已下跌70% [6] 行业背景与展望 - 公司第三季度的意外放缓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的其他动态同时发生 [7] - 微软和亚马逊据报已缩减数据中心租赁规模,引发市场对AI服务器需求持续性的质疑 [7] - 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客户可能变得更加谨慎 [7]
Nvidia leans further into US manufacturing as Trump promises chip tariffs down the road
Business Insider· 2025-04-14 23:37
生产转移计划 - 公司宣布将首次在美国制造部分产品 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设超级计算机制造工厂[1] - 已开始在台积电凤凰城工厂生产Blackwell芯片 并与富士康在休斯顿、纬创在达拉斯建立合作关系[1] - 德州工厂的大规模生产预计在未来一年左右开始[2] 产能与投资规模 - 未来四年计划通过台积电、富士康、纬创、Amkor和SPIL等合作伙伴在美国生产高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3] - Amkor是美国半导体组装测试公司 SPIL是台湾封装测试企业硅品精密[3]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制造商 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客户 自去年起就与公司合作国内Blackwell生产[2] - 纬创是另一家台湾电子制造商 在其工厂中使用公司技术[2] 生产时间表与技术准备 - Blackwell芯片规模化生产需要12-15个月时间[5] - 公司已在亚利桑那州进行生产硅片运行 将根据需要尽可能在岸制造其余系统[5] 战略意义与市场需求 - 增加美国制造有助于满足对AI芯片和超级计算机的巨大且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加强供应链和提升弹性[6] - 美国将开始生产世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引擎[5]
20个员工,卖了数亿美元
投中网· 2025-03-29 11:31
AI创业与收购趋势 - 当前AI创业特征为小团队运作,团队规模通常在几十甚至十几人,创始团队务实且倾向于在资本方提出收购时迅速退出 [3] - 生成式AI概念火爆两年多后,AI领域收购交易频繁出现,近期典型案例包括孙正义65亿美元收购AI芯片独角兽Ampere和谷歌320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 [3] - Lepton AI被英伟达以数亿美元收购,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出租搭载英伟达GPU的服务器,帮助开发者租赁使用英伟达GPU资源 [3] Lepton AI公司概况 - Lepton AI由阿里前副总裁贾扬清创立,团队包括阿里云前AI平台总监白俊杰和阿里云前工程总监李响,员工规模约20人 [5][6]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对话式搜索引擎Lepton Search、Python SDK和云计算平台,云GPU租赁服务是其重要业务 [6] - Lepton AI曾获得CRV、红杉中国和Fusion Fund的1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主要客户包括游戏初创公司Latitude.io和科研初创公司SciSpace [6] 创始人贾扬清背景 - 贾扬清为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博士期间开发了全球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Caffe [6] - 曾在谷歌和Facebook任职,推动PyTorch 1.0发布并主导开发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Caffe2Go和神经网络通用交换格式ONNX [6] - 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任技术副总裁兼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总裁,主导大数据与AI平台建设,推动魔搭开源社区发展 [6] 英伟达投资策略 - 英伟达2024年参与49轮人工智能公司融资,通过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参与14笔投资,总金额达8900万美元 [8] - 投资策略覆盖初创公司早期融资和独角兽企业,案例包括OpenAI、xAI、Wayve和Scale AI等 [8][9] - 2023年以来收购多家初创企业如Run:ai、Deci、OctoAI和Gretel,这些公司普遍能降低由英伟达芯片支持的AI模型开发成本 [9] 英伟达业务拓展 - 英伟达云软件、服务和支持业务2024年实现约20亿美元营收,芯片销售额预计达1200亿美元 [9] - 公司正构建自己的"AI云",通过数据中心出租由自身芯片驱动的服务器并托管AI软件开发平台 [9] - 收购Lepton AI旨在拓展AI基础设施服务领域布局,直接参与服务器租赁市场竞争 [3][9]
商汤科技:生成式AI收入连续两年三位数"狂飙",董事长和执行董事双双增持
格隆汇· 2025-03-28 19:2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收入高增长推动全年收入增长、亏损收窄,公司完成向生成式AI战略转型,“三位一体”战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技术普惠与商业价值创造共振,获多家机构看好 [1][8] 分组1:业务表现 - 2024年生成式AI业务收入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103.1%,推动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0.8%达37.7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3.7% [1] - 生成式AI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从34.8%提升至63.7%,标志公司完成从视觉AI向生成式AI战略转型 [1] 分组2:“三位一体”战略优势 技术领先 - 依托“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协同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差异化优势,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2] - SenseCore大装置初步完成全国布局,适配国产芯片,算力连续两年翻番,总运营算力规模达23,000 PetaFLOP,同比增长92%,在综合能力评估中位列全球Top2、国内第一 [2] - 通过“大装置 + 大模型”协同优化赋能第三方开源模型,训练效率优于DeepSeek公开报告,提升模型训练与推理性能 [3] 应用领先 - 构建“一基两翼”应用布局,生产工具商业落地成果好,客户付费意愿增长6倍,交互工具关键指标居行业第一梯队,智能硬件交互接入超70家企业,在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排前三 [4] 分组3:技术普惠与商业价值 - DeepSeek崛起使大模型走向千行百业,商汤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升级推动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加速AI普惠与商业化落地 [5][6] - 商汤大装置市场占比稳居前三,视觉AI业务连续八年居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第一,智慧汽车业务新增交付和定点车辆数增长 [6][7] 分组4:机构评级 - 中金公司、招银国际等券商给予“买入”“增持”评级,认为商汤技术优势和产业落地能力将推动企业价值释放,有望形成“戴维斯双击效应” [8]
英伟达芯片路线图迅猛,客户不买单?
半导体芯闻· 2025-03-21 18:40
英伟达GTC大会新品发布 - 英伟达将在2024年推出Blackwell架构的升级版本Ultra,并发布新一代Rubin系统系列,预计2026年下半年上市,Rubin Ultra性能将达到当前Blackwell的14倍[1] - 黄仁勋强调当前所需计算能力是一年前预期的100倍,Blackwell系统已远超上一代Hopper架构[2] - 英伟达构建的AI基础设施部署成本可能达数百亿美元,需要客户提前两年规划[9] 英伟达市场表现与行业趋势 - 英伟达GPU及相关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市值超过2.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之一[2] - 2025年被认为是计算进入"推理时代"的转折点,需要大幅增强算力[2] - 英伟达股价对应今年预期收益倍数不到27倍,较去年GTC时市盈率下降23%[6] 客户对升级的态度分歧 - 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对Blackwell架构的"AI工厂"需求强劲[2] - 惠普企业CEO表示公司仅使用250颗旧型号GPU已足够,更关注产品上市时间而非极致计算速度[3] - 福特汽车AI总监认为Hopper架构仍有价值,未来几年仍会大量使用[5][6] 英伟达的商业逻辑 - 公司强调客户必须持续更新硬件以保持性能/成本优势,否则可能面临成本暴涨风险[6] - 升级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经济必要,单位数据Token分析成本持续下降[7] - 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客户都有能力或意愿每年更新基础设施[8]
“逢低买入”并不总是一个好策略,英伟达的泡沫现在仍很大?
美股研究社· 2025-03-11 19:24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超预期,但增长率放缓,分析师对未来几年前景乐观,不过公司面临竞争、经济等风险,未来几个季度下行风险大于上行潜力,长期股价可能更高 [1][6][17] 业绩表现 季度业绩 - 2025财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221.03亿美元增至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0%,营业收入从136.15亿美元同比增长76.5%至240.34亿美元,每股摊薄净利润从0.51美元增至0.90美元,盈利增长76.5%,自由现金流从112.17亿美元增加到15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1] 全年业绩 - 2025财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14%,从609.22亿美元增至1304.97亿美元,营业收入从329.72亿美元增至81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每股摊薄净利润从1.19美元增至2.94美元,增幅达147%,自由现金流增长125%,从269.47亿美元增至607.24亿美元 [2] 各市场收入情况 数据中心 - 2025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收入占总收入的90.5%,收入同比增长93.3%,达到355.8亿美元 [2] 游戏 - 2025年第四季度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约6.5%,同比下降11.2%至25.44亿美元,因供应限制出货量受影响,管理层预计下季度环比强劲增长 [3] 专业可视化部门 - 2025年第四季度专业可视化部门创造5.11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0.4%,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1%,关键垂直行业包括汽车和医疗保健,推动了对英伟达RTX工作站的需求 [4] 汽车 - 2025年第四季度汽车收入同比增长103%,达到5.7亿美元,高增长因自动驾驶汽车持续增长,丰田、Aurora和大陆集团依赖英伟达产品生产汽车和卡车 [5] 分析师预测 盈利预期 - 分析师上调未来几年每股收益和营收预期,2026财年增长预期高,2027财年预期也较高,2027财年后增长率更合理 [6] 具体数据 - 给出2026 - 2035财年各财季结束时的每股收益估计、同比增长、远期市盈率等数据,如2026年1月每股收益估计4.60美元,同比增长50.56% [7] 增长来源 - 汽车部门预计2026财年收入约50亿美元,较2025财年的17亿美元增长近三倍,未来几年游戏收入有望增加 [7][8] 产品情况 Blackwell芯片 - Blackwell专为推理AI设计,与Hopper 100相比,令牌吞吐量可提高25倍,成本可降低20倍,Transformer引擎可提供高吞吐量,确保性能和成本效率,2025财年第四季度销售额达110亿美元,需求强劲且增长快 [10] 行业需求与风险 需求情况 - 各大科技公司增加对AI基础设施支出,大部分将流向英伟达,但难以估计未来资本支出和英伟达销售额,传统快速追随者投资AI可推动额外增长 [10][12] 风险因素 - 经历高增长期后销售可能停滞或下降,DeepSeek事件致英伟达单日跌幅增加,高效法学硕士可能使英伟达芯片需求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会使利润率下降,美国经济崩溃也会带来问题 [13][15] 估值分析 估值倍数 - 英伟达目前市盈率42倍,自由现金流50倍,估值在增长,虽高速增长可证明高估值倍数合理,但当前自由现金流利润率特殊,分析师对其估值合理性持谨慎态度 [15][17] 折现现金流计算 - 使用10%折现率和247.06亿股流通股数计算,以过去四个季度608.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基础,得出英伟达内在价值125.83美元,显示估值合理甚至略微低估 [16]
上市前夕,CoreWeave遭最大客户微软背刺,撤销部分合作
硬AI· 2025-03-06 22:23
微软撤回合作对CoreWeave的影响 - CoreWeave原计划下月进行IPO,估值或超350亿美元,可能成为今年科技行业最大规模IPO之一[2] - 微软作为最大客户撤回部分合作承诺,因公司交付存在问题未能按时完成任务[1][3] - 微软占公司2023年总收入的62%,虽保留多项现有合同但合作关系转变仍造成重大打击[3] CoreWeave业务背景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身为加密货币矿场Atlantic Crypto,2019年转型为AI云计算服务商[5] - 目前拥有超25万颗英伟达AI GPU,是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英伟达持股超5%[5] - 2024年收入达19亿美元(2023年2.29亿,2022年1600万),但净亏损同步扩大至8.63亿(2023年5.94亿,2022年3100万)[6] - 通过12轮融资筹集145亿美元(含110亿贷款),主要投资者包括黑石(50亿贷款)、Magnetar Capital(持股20%)、富达(持股8%)[6] 供应链与运营风险 - 公司所有芯片依赖英伟达供应,面临供应链"不对称"和"延误"风险,如Blackwell GPU设计缺陷导致的交付延迟[7] - IPO文件中明确提及微软需求变化或合同履行能力变化将直接影响业务前景[6] 行业竞争与战略动向 - 微软数据中心战略调整,结束与OpenAI的独家计算能力租赁协议,并撤回两项数据中心租赁协议[9] - 微软本财年计划投入8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但称行业存在"过度建设"问题[9] - CoreWeave近期宣布收购AI开发者平台Weights and Biases(2023年估值12.5亿),显示扩张意图[10]
DeepSeek周末大事不断!
Wind万得· 2025-03-02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1日DeepSeek传出两则重磅消息,一是首次披露V3/R1推理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二是潞晨科技宣布暂停DeepSeek API服务,消息揭示其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间的双重挑战 [1] DeepSeek首次披露理论利润率 - 3月1日DeepSeek在知乎开设官方账号并发布技术文章,介绍V3/R1推理系统优化目标是实现更大吞吐量和更低延迟,采用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EP)方案提升性能 [3] - DeepSeek通过EP技术增长批量大小、隐藏传输耗时和进行负载均衡优化推理系统性能,解码阶段采用更精细策略实现通信 - 计算重叠 [3] - DeepSeek成本控制突出,V3/R1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不到OpenAI GPT - 4o模型的1/20,推理成本每百万token定价16元,比OpenAI低近70%,理论利润率达545% [4] 潞晨科技暂停DeepSeek API服务 - 3月1日潞晨科技官微宣布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务,用户尽快用完余额,未用完全额退款 [6] - 潞晨科技CEO尤洋回应DeepSeek理论成本利润率,争议焦点包括数据参考性问题、MaaS性能与稳定性问题、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问题 [6] - DeepSeek在AI基础设施依赖英伟达GPU和已有技术,未提出颠覆性算法,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商业成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