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华网· 2025-06-06 10:25
经济发展成就 -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 [11]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城镇化率提高11.6个百分点至64.7% [11] - 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1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1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11] -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增长引擎 [37]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7]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37] 改革开放与市场体系 - 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12]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35]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36] -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35] 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 - 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0] -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38]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8] -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8] 区域协调发展 - 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现代化 [39]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9] -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39] -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39]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变 [14] -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30] -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9]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12]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40] -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40] -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40]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42] - 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42] - 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 [45]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集聚优秀人才 [45]
诵读经典 感知中国外贸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09:30
两汉篇节目《驼铃传汉声》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 际商学院学生正在诵读《汉书·张骞传》。 陈静文摄 本报北京电(记者陈静文)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舟舶继路辟新天・商使交属文韵延:中国 对外贸易开放史"为主题,举办第十四届"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在这场该校首届文学节的标志性活动 中,中外大学生同台竞技,将经典诗文诵读融入舞台剧表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留学生参与比赛,是今年'中华诵'的一个亮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预科部主任修美丽表 示,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提升汉语水平,更是学院创新中文教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探索。 教务处处长毛捷说,以诗词诵读的方式让当代大学生触摸历史时空,从中获取启迪与智慧,这也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拓展通识教育的一种探索。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汉语表达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最终共同完成了 朗诵。"老挝留学生胥佳怡说。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的七国留学生带来诗 朗诵《大写的中国》。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朱永泉的体会是,文字能够传达情感,透过《大写的中国》这首诗,可以感受到 中国人对国家的热爱。 此次大赛共分为两汉篇、魏晋南北朝篇、隋唐篇等7 ...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新华社· 2025-06-05 08:52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合作 -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运用滴灌技术和防风固沙体系,种植果树蔬菜并创造就业,有效遏制风沙 [1][2] - 项目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经验,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带) [2] - 中国通过培训班、国际论坛等形式向全球分享治沙技术,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3] 可再生能源与全球减排贡献 -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全球第一,2023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12年降超35% [5] - 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超50%来自中国,2023年出口设备帮助他国减排二氧化碳8.1亿吨 [5][6] - 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50平方公里)由中国企业承建,预计35年减排等效植树5.45亿棵 [5] 绿色技术输出与产业链优势 - 中国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70%光伏组件,生产可负担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6] - "以竹代塑"倡议减少非洲塑料污染,菌草技术培训助力太平洋岛国脱贫 [3] -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中亚棉农生计并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3]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与40多国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9] - 推动"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建立170多个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员 [8] - 全面履行《巴黎协定》,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国别方案 [8]
白俄罗斯媒体高度评价白中关系,卢卡申科:访华行程取得圆满成功
环球时报· 2025-06-05 07:13
中白双边关系 - 中白关系已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传统友好历久弥坚,政治互信牢不可破 [1][2]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第15次访华,强调坚定不移发展对华关系,称访华"关乎白俄罗斯未来" [1][2] - 白俄罗斯是最早支持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国家之一,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反对霸权霸道霸凌 [2][4] 经贸与技术合作 - 自2008年以来中国帮助白俄罗斯实施27个项目,中白工业园"巨石"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规模最大的联合项目之一 [5] - 白俄罗斯经济支柱产业面临设备陈旧、轻工业不发达问题,西方制裁使其对中国技术需求增长 [3] - 中国新质生产力战略基于数字创新,白俄罗斯计划引入中国技术实施现代化改造 [5] 多边框架合作 - 双方将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协调,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1][4] - 白俄罗斯在国际场合坚定支持中国涉疆、涉藏、港澳台政策,中白关系被形容为"铁杆"关系 [4] - 中白不设前提的合作模式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处理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4] 合作成果与评价 - 白俄罗斯总统评价此次访华"圆满成功",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关系 [2] - 白俄罗斯议员称高规格接待体现中国对白俄罗斯的尊重和信任,双边关系是对西方制裁的回应 [3] - 中白建交30年来合作持续深化,卢卡申科称双方"观点相同" [2][5]
“酷中国”的吸引力密码(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创新动能 - 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 具备"水上漂移"等酷炫功能 [2] - 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配送等黑科技应用场景丰富 被外媒评价为"这就是未来" [2]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 中国是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 且为近10年创新力上升最快经济体之一 [2] 经济贡献 - 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 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3] - 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 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3] -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 [3] 开放举措 - 单方面免签政策覆盖43个国家 6月起首次扩展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4] - 2024年一季度入境外国人超900万人次 同比增幅达40% [4] - 美国民调显示中国全球好感度连续12个月呈稳步上升趋势 [4] 国际影响 - 外资机构持续增持中国资产 国际社会形成"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共识 [1][3] - 海外社交媒体对中国新印象的正面分享显著增加 [1] - 在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 中国被视为"确定性的绿洲" [3]
中国-非洲总商会浙江代表处在杭成立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11:15
中非总商会浙江代表处成立 - 中国-非洲总商会浙江代表处成立,是该总商会体系内首家省级境外代表机构 [1] - 成立仪式在杭州举行,多国驻华大使及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家代表共同见证 [1] -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授予代表处铭牌,四国驻华大使联合赠送中非友好合作纪念奖杯 [2] - 总商会向浙江代表处授予七个非洲成员国国旗,象征中非多边合作深化 [2] 中非总商会背景与宗旨 - 中国-非洲总商会于2014年7月21日经马达加斯加政府批准成立 [2] - 成员包括中国及马达加斯加、南非、安哥拉等8个国家 [2] - 总商会宗旨为"携手合作发展,造福中非人民" [2] - 在经贸往来、民间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工作 [2] 浙江代表处的功能与意义 - 将架起浙江联通非洲的桥梁,提供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交流平台 [3] - 促进浙江与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3] - 推动双方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3] - 为浙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提供机遇 [3] - 为非洲国家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产业水平 [3] 企业合作与技术交流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代表处捐赠10套总价值150万元的人工耳蜗设备 [2] - 诺尔康人工耳蜗拥有自主研发SoC芯片、汉语四声编码策略等核心科技 [2] - 未来将在远程医疗、听障康复、智能辅具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 [2]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28
文化自信与文明大国形象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2] - 坚定文化自信需挖掘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展现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2][3] - 通过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等核心理念,弘扬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3] 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展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国胸怀 [4]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强调"同球共济"的国际合作观 [4] -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现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相互转化 [5]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当前国际传播存在"有理说不清"等问题,需建立与中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6] -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系统梳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7] - 讲好中国故事需从细微切口出发,将中国之"道"融入中国之"事",实现跨文化有效传播 [7] - 创新传播方式需推动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8]
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新华社· 2025-06-04 06:11
博物馆行业国际交流展览趋势 - 2024年我国举办百余个文物进出境展览,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打破埃及文物全球巡展参观人数最高纪录 [1] - 上博"埃及展"展期13个月、展品788件,总收入逾5.8亿元人民币,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对城市消费拉动超百亿元 [3] -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海外累计关注人数达650多万人次 [3] 中外文化展览市场表现 -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唐"展览三个月内吸引超8万人次观展 [3] - 广西博物馆"庞贝展"通过文物对比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联系 [5] -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凤凰故国"展览帮助美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7] 国际展览的运营模式 - 国家博物馆计划与俄罗斯、沙特、意大利等国文物机构互换展览,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双轨策略 [12] - 上海博物馆定位为"中外文明对话的公共外交空间",强调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功能 [11] - 故宫"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展示东西方皇家珍宝,体现跨文明对话 [9] 展览内容设计特点 - "中国·唐"展览中三彩男装女立俑引发法国观众对唐代女性自由度的讨论 [5] - "庞贝展"通过玻璃器、金器等文物对比展示中意古代工艺相似性 [5] - "金字塔之巅"展览采用两代法老雕塑隔空相望的沉浸式设计提升观展体验 [3]
中国始终是亚太安全的维护者(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18
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 - 促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是亚太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和争端是地区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 [1][3] -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但面临个别国家为维护霸权推进"印太战略"制造紧张的风险 [3]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强调共同行动可抵御外部势力分裂,地区国家反对搅局破坏的意愿强烈 [3]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 - 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支持联合国作为维护普遍安全的核心平台 [2] - 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并推动落实,截至2024年底获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写入123份双多边政治文件 [2] - 中国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遵循,推动构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的亚洲安全模式 [4] 国际安全治理与挑战 - 国际社会面临地缘冲突加剧、经济全球化逆流、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等变乱交织的形势 [1] - 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有助于增进国际信任与凝聚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2] - 印尼专家指出中方呼吁摒弃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推动亚洲以合作应对域内安全挑战 [4] 中国对亚太的贡献 -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亚太也贡献于亚太,始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4] -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进区域安全,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积极推动本地区热点问题降温 [4] - 中国以大国担当为世界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护和平安宁 [4]
“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10日举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0
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 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1] - 大会设置5大板块38场活动 包括科技规划政策对接 科技人文交流 产业创新发展 国际大科学计划 人工智能等议题 [1] - 大会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响应 参与国别多 涉及领域广 预期成果丰硕 [1] 成渝地区"双千"计划 - 第一个"千"是"千项合作项目"计划 聚焦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先进材料 清洁能源 现代农业 食品健康等重点领域 与共建国家联合实施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 [2] - 计划推进公共卫生 医药健康 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民生项目 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2] - 第二个"千"是"千名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建立科技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选拔国内青年科学家出国学习培训 资助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 [2] - 计划开展青年人才技术培训 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 推动研究资源 知识和技术共享 [2] 四川支持政策 - 大会期间四川将发布"双向揭榜挂帅"榜单 邀请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揭榜 [3] - 对揭榜项目给予最高可达项目合同总金额40%的支持 按照"总额核定 分期拨付"原则 [3] - 探索财政资金"先投后股" 项目达到转股条件后 前期投入的财政资金转化为10%的股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