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湾芯展开幕倒计时!这份观展攻略请收好
半导体芯闻· 2025-10-10 17:37
展会基本信息 - 第二届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2025)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1] - 展会展览面积达60,000平方米,汇聚国内外600余家半导体优质企业,预计吸引超过60,000名专业观众 [1] - 展会地点位于1号馆、2号馆和9号馆 [3] 展会主题与布局 - 展会设置四大主题展区:晶圆制造展区、化合物半导体展区、IC设计展区、先进封装展区 [19] - 设立三大生态专区:RISC-V生态专区、Chiplet与先进封装生态专区、AI芯片和边缘计算生态专区 [19] - 活动包括三大高端研讨会、开幕式暨半导体产业发展峰会、30余场技术论坛、新品发布会以及湾区半导体之夜暨湾芯奖颁奖盛典 [19][21] 同期会议与论坛 - 会议日程从10月14日持续至17日,涵盖超过30场技术论坛和专题研讨会 [31][33] - 重点收费论坛包括第九届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芯片大会、Chiplet设计与异构集成技术论坛、国际半导体材料与晶圆工艺论坛等 [31][33][36] - 专题论坛覆盖半导体设备技术、化合物半导体、AI芯片、RISC-V生态、EDA/IP设计、先进封装、投融资战略等前沿领域 [31][33] 观众服务与参与方式 - 提供免费公交/地铁乘车券福利,观众可凭参观证在咨询处领取,数量有限 [5][6] - 设有行李寄存服务点位于1号馆1Q32 [8] - 观众需通过扫码注册完成预登记,凭"我的胸卡"在自助打印处打印证件,并通过自助或人工换证点完成换证流程 [10][12] - 展会为专业性活动,谢绝18周岁以下人士入场 [12]
行业聚焦:全球全氟醚橡胶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5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10-10 16:21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全氟醚橡胶市场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3亿美元,2025年至2031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63% [7] - 市场增长由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对材料在极端环境下卓越性能的需求驱动 [4][5] - 行业高度集中,前三大生产商占据约90.66%的市场份额,杜邦是市场领导者 [4][10] 市场概况与规模 - 2024年全球全氟醚橡胶产量为178.40吨,平均售价为6,207美元/千克 [2] - 全氟醚橡胶在所有橡胶材料中具有最高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327°C)和最全面的化学兼容性(可抵抗1,800多种化学物质) [2]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全氟弹性体生产国,市场份额约为70% [4]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极高,排名前五的公司约占全球产量的96% [4] - 杜邦是市场先驱,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索尔维、大金、旭硝子和Greene Tweed [4] - 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生产并销售全氟橡胶密封件和零件,另一类销售全氟橡胶聚合物 [2] 产品与应用分析 - 按产品类型细分,O型圈处于主导地位,占据66.96%的市场份额 [10][11] - 按应用细分,半导体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据59.41%的份额,2024年其收入市场份额接近全球一半 [4][12] - 全氟弹性体主要产品形式包括O型圈、V型圈、垫片和其他密封件 [4] 主要市场趋势 - 环境压力成为技术迭代催化剂,领先企业正研发无需传统乳化剂和氟化溶剂的新型聚合工艺以杜绝PFAS风险 [5] - 半导体制造工艺进步对FFKM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其技术向更高纯度、更优稳定性和更长使用寿命发展 [5][6] - 全球半导体产能向亚太地区集中,使该地区成为FFKM需求最旺盛、增长最快的市场,并重塑全球产业战略格局 [6] 其他重要信息 - 3M公司在2025年彻底退出了全氟醚橡胶市场 [4]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新凯来将带来惊喜
第一财经· 2025-10-10 15:26
展会与公司动态 - 2025湾区半导体芯片展将于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芯启未来,智创生态” [3] - 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确认参展,深圳市官员表示公司将“给大家带来惊喜” [3] - 新凯来技术成立于2021年,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持有,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 [3] - 本届湾芯展设IC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4大展区,汇聚60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预计吸引超6万专业观众 [5] 公司产品与合作 - 新凯来在2025年3月的上海半导体设备展上首次亮相,展示了6大类共31款半导体工艺和检测装备 [4] - 公司产品包括刻蚀、扩散、薄膜、物理量测、X射线量测及光学量检测产品,其工艺设备可利用非光学技术解决部分光刻问题 [4] - 新凯来与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至纯科技、正帆科技、路维光电、华特气体等 [4]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到全链条突破的跨越式发展 [4] - 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设立一期规模5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并投入运作,建立多层次人才队伍,打造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4] - 2024年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 [4] - 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4]
高盛:升华虹半导体(01347)目标价至87港元 受惠产能扩张及政策强化产业生态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4:09
目标价与估值调整 - 高盛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上调13%至87港元 [1] - 新目标价相当于预测2028年市盈率51.5倍,高于此前的45.7倍 [1] - 估值调整基于最新市场相关性回归分析,并反映中国半导体公司持续获重新估值 [1] 盈利与增长预测 - 高盛对华虹半导体2028年至2029年平均每股盈利年增长率的预测大致维持于31% [1] - 对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基本维持不变 [2] - 将2028年及2029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0.2%及0.6% [2] - 轻微调高了2028至2029年的收入预测 [2] - 对2029年的毛利率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反映对产能利用率前景略为乐观 [2] - 2025年至2029年纯利预测分别为8200万元人民币、2.67亿元人民币、3.56亿元人民币、4.8亿元人民币及6.11亿元人民币 [2] 公司前景与业务发展 - 看好华虹半导体前景,因其正逐步转向40nm/28nm制程及扩大产能 [1] - 预期中国的政策及基金支持将带动公司下游客户及本土设备供应商蓬勃发展,从而利好收入及毛利率 [2]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中国正建立更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1] - 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规模达470亿美元,对比第二期规模为290亿美元 [1][2] - 该基金旨在全面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投资范围覆盖从设计、制造、材料到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 [2] - 基金第三期近日宣布投资拓荆科技旗下子公司Piotech Jianke,该公司专注于沉积设备、键合设备以及用于3D集成的量测检测设备,显示政策对半导体供应链的支持 [2] - 随着本土晶圆厂客户需求增长,加上本土设备公司产品线更齐备,华虹半导体具备持续上行空间 [1]
中芯国际值突破1万亿!
格隆汇· 2025-09-18 10:34
股价表现 - 中芯国际A股涨幅超过7% [1] - 成交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1] - 市值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1]
阿斯麦(ASML.US)涨逾2% 公司积极拓展印度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9-05 07:29
股价表现 - 阿斯麦股价周四上涨逾2%至755.10美元 [1] 市场拓展计划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希望在未来一年深化与印度公司的合作 [1] - 印度总理莫迪希望建立可靠的本土芯片产业并期望首批印度制造芯片于年底前上市 [1] - 印度正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共同建设半导体制造能力以减少对其他地区的依赖 [1] 潜在市场机会 - 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可能为阿斯麦设备开辟新市场 [1]
陈大同|芯片往事(续)
投资界· 2025-09-04 14:5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重点聚焦豪威科技私有化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以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创办 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低谷到崛起的历程以及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创新实践[2][3][58] 风险投资转型与早期探索 - 2007年展讯通信在美国NASDAQ上市后 作者转型进入高科技风险投资行业 认识到硅谷创新体系的核心是风险投资[4] - 2008年加入北极光创投 当时半导体投资属于冷门领域 2009年底清科投资年会上有投资大佬称半导体行业投资不赚钱[4][5] - 2009年与清华校友共同成立华山资本 中投成为主要LP 中信资本提供支持 2010年开始全球投资[7][8] - 一期二期基金投资6家公司 其中5家通过A股上市 包括兆易创新、芯原微电子等 创造了硬科技风险投资奇迹[8] 国家大基金与产业崛起 -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同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成立 规模1280亿元[10] - 政府资本约占25% 社会资本约占75% 开创了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新路[10] - 大基金推动下半导体制造代工产能急剧增加 缓解了产能瓶颈 支持了80%左右02专项支持过的初创企业[10][11] - 先进工艺从14/12纳米进入到7/6纳米以下 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分别在NAND和DRAM领域实现突破[11][12] - 2019年科创板设立 催生数百家半导体上市公司 形成完整产业链[12] 元禾璞华与投资成果 - 2014年北京市成立地方政府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分为设备与制造子基金60亿元和设计与封测子基金20亿元[13] - 清芯华创投资管理公司通过遴选取得设计与封测子基金管理资格 2014年10月底完成基金首轮关账11亿元[14][15] - 2018年与大基金、苏州元禾控股合作成立元禾璞华PE基金 团队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60亿元[15] - 投资创业公司超过200家 已上市公司超过50家 2020-2022年每年上市公司超过10家[15][16] - 元禾璞华成为半导体行业头部投资机构 2020年以来连续5年在中国PE榜单中名列前茅[16] 豪威科技私有化与资本运作 - 2013年清华紫光集团全资收购展讯通信 开创半导体中概股通过并购退市回归国内的先河[18] - 2014年豪威科技创始人洪筱英寻求类似资本运作 清芯华创与浦东科投签署NDA启动并购[19] - 浦东科投因改制退出 清芯华创独自挑战并购豪威 Mission Impossible[21][22] - 2015年组成华创/北工投/国经财团 后北工投因国资管理红线退出 最终由清芯华创、国经/金石、中信资本组成财团[25][26][27] - 豪威科技总估值19亿美元(60%左右溢价) 贷款8亿美元 股本金11亿美元[30] - 2016年1月底完成收购 北京豪威收购美国豪威全部股份 从美国退市[31] 本土化整合与上市波折 - 原计划通过北京君正借壳上市 市值20多亿元 属于"蛇吞象"式并购[32][33] - 2016年11月材料报深交所 次日证监会因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叫停交易[34] - 2017年3月君正并购豪威项目正式终止[34] - 豪威运营团队人心惶惶 经营业绩下滑 市场份额萎缩 毛利下降[36][43] - 选择韦尔半导体作为接盘方 虞仁荣2017年5月于上海主板上市[37][38] 虞仁荣接手与运营改革 - 虞仁荣出资10亿元接老股成为大股东 中信资本等老股东获利退出[44] - 亲自抓市场和销售 与雷军、余承东等建立关系 销售止跌回升[44] - 砍掉三分之二研发项目 集中资源于客户急需产品[45] - 与华虹达成产能全包协议 产能从每月2000片提高到1.5万片[45] - 与中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半年开发成功BSI CIS工艺[46] - 利用思比科公司低成本优势打开低端市场[46][47] - 净利润从2017年3亿多元增长到2025年30多亿元[47]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办 - 虞仁荣捐款200亿元(后增加到300亿元)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51] - 2020年8月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53] - 2020年10月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成立 启动筹建工作[54] - 2021年12月与宁波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54] - 宁波市划拨2300亩土地 与宁波大学相邻[54] - 陈十一院士出任首任校长 带来张东晓院士等创校团队[52][54] - 2025年6月19日获得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55] - 首批录取74名本科生 最低分数线656分 浙江省仅次于浙江大学[58]
163家半导体上市公司25年上半年收入、利润排名
是说芯语· 2025-09-02 07:3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163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达3,206.25亿元,同比增长15.61% [1] - 其中131家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增长公司占比80.37% [1] - 行业整体净利润为244.27亿元,同比增长33.38% [4] - 87家公司实现利润增长,增长公司占比53.37% [4] - 79家公司ROE超过2%(半年化数据) [7] - 截至2025年8月31日,行业总市值5.88万亿元,较年初上涨43.77% [8] - 148家公司市值实现上涨,上涨公司占比90.80% [8] 头部企业营收表现 - 中芯国际以323.48亿元营收位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3.14% [2] - 闻泰科技营收253.41亿元位列第二,但同比下降24.56% [2] - 长电科技营收188.05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0.14% [2] - 北方华创营收161.42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30.86% [2] - 营收前十企业中有8家实现正增长,2家出现负增长 [2] 高增长企业表现 - 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49%,增速位列行业第一 [2] - 布获微营收同比增长102.7%,增速位列第二 [2] - 错威特营收同比增长92.7%,增速位列第三 [2] - 德明利营收同比增长88.83%,增速位列第四 [2] - 思瑞浦营收同比增长87.33%,增速位列第五 [2] - 营收增速前二十企业增长率均超过50% [2][3] 净利润表现 - 北方华创以32.08亿元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15.37% [5] - 中芯国际净利润23.01亿元位列第二,同比增长39.76% [5] - 泰威集团净利润20.28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48.34% [5] - 海光信息净利润12.01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40.78% [5] - 澜起科技净利润11.59亿元排名第五,同比增长95.41% [5] 市值表现 - 寒武纪以6,243.84亿元市值位居行业第一,较年初上涨127.31% [9] - 中芯国际市值约2,600亿元(数据不完整),较年初上涨53.67% [9] - 海光信息市值4,521.30亿元排名第三,较年初上涨29.86% [9] - 北方华创市值2,687.97亿元排名第四,较年初上涨28.83% [9] - 市值前十企业年初至今涨幅均超过28% [9][10] 区域分布 - 上海地区拥有37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位列第一 [12][13][14] - 广东地区拥有34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位列第二 [12][13][14] - 江苏地区拥有33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位列第三 [12][13][14] - 三地合计104家,占行业公司总数的63.80% [12][13][14]
中芯国际(00981.HK):上半年净利润3.21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格隆汇· 2025-08-28 18:01
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22%至44.56亿美元,主要受晶圆销售数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推动 [1]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达42.29亿美元,同比显著增长24.6% [1] - 毛利同比大幅提升89.3%至9.56亿美元,受益于销量增长、单价上升和产品组合优化 [1] - 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期内利润为3.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6%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4美元 [1] 运营数据 - 销售晶圆数量(折合8英寸)达4,682千片,同比增长19.9% [1] - 平均售价由上年同期的869美元提升至903美元 [1]
又一半导体项目暴雷!
是说芯语· 2025-08-23 16:00
公司概况与背景 - 贵州贵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 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 股东包括持股85%的安晟电子和持股15%的香港天立科技[3] - 公司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内 曾宣称拥有专业半导体研发团队和强大封测技术 工程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封装厂[3] - 公司宗旨为促进中国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完善西南地区半导体产业链 计划通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及产官学合作整合上下游资源[4] 经营异常与法律纠纷 - 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因未依照规定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22-2025年期间多次触发警示[4] - 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起诉 法院判决需对支付724708.4元剩余材料款承担连带责任[3] - 公司处于下落不明状态 法院需通过公告方式送达民事判决书 暴露出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混乱[3] 行业影响与警示 - 半导体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需要企业进行长期投入和稳健运营[4] - 案例暴露出口号式布局的失败 缺乏核心技术突破和合规经营能力 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和资金链断裂[4][5] - 为区域半导体产业招商敲响警钟 需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评估避免蹭风口企业空耗资源[6] - 行业去伪存真提供契机 通过淘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优质企业腾出成长空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