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规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被国家邮政局约谈 中通回应:全面整改
北京商报· 2025-10-28 17:43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将严格按照约谈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和全网落实 [1] -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合规经营水平以及网点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 [1] 监管约谈内容 - 国家邮政局于10月28日对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行政约谈 [1] - 约谈指出公司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随意调整运营规则等问题 [1] - 约谈指出公司服务质量不高且快递员合法权益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1] - 监管要求公司严格落实网络管理主体责任并改进快递服务质量 [1] - 监管要求公司强化合规经营体系建设并保障快递员合法权益 [1] - 监管要求公司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1]
汕尾税务:以合规之力厚植诚信纳税根基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汕尾税务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多项服务举措构建纳税信用全周期管理模式 旨在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并提升其信用价值 [1][2][3][4] 智慧税务与信用管理 - 搭建纳税信用动态管理机制 基于纳税人经营状态和信用指标进行双维度精准画像以实现分类管理 [2] - 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制定信用修复方案并组建由局领导带队的服务专班 帮助其掌握信用状况并维持高等级 [2] - 创新打造“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修复”全周期信用管理模式 并深化“信用+风险”动态管理 [3] 信用价值转化与应用 - 纳税信用A级成为企业无形资产 例如某公司凭借连续五年A级在投标中获得加分并成功中标 [3] - 为A级纳税人开通绿色服务通道 在发票领用和出口退税等方面提供便利 [3] - 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共享机制 推动“信用”变“信贷” 并将纳税信用作为企业上市申请等重要活动的考量因素 [3] 专业服务与生态协同 - 通过上门辅导和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政策解读与系统操作辅导 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4] - 推广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码 为企业定制信用积分提升计划 信用码成为机构的“信誉牌” [4] - 对高信用机构开通税费服务绿色通道 提供预约服务和复杂业务容缺办理等便利化服务 [4]
【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案例】探寻老字号企业A级纳税信用的“酿造”之道
搜狐财经· 2025-10-27 23:04
公司历史与声誉 - 公司是一家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食醋酿造企业,纳税信用级别连续17年被评为A级 [1] 原料采购与税务合规 - 公司于2013年成为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企业,购进高粱等原料时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 [2] - 采用投入产出法时,老陈醋销售数量和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是需要准确掌握和计算的关键变量,以避免税收风险 [2] - 为确保采购数据精准,每月初会实地盘点库存,并核验入库单与收款收据等凭证 [3] - 税务部门每季度会收集公司的过磅单、村委会证明、农户收款收据、收购发票等凭证,结合电子税务局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形成"企业自核+税务监管"的双重风险排查机制 [3] 收入核算与数字化管理 - 公司坚持对所有销售收入如实申报纳税,无论顾客是否索要发票 [7] - 2017年上线零售管理系统,将所有交易纳入数字化管控,实时生成记录并同步至财务后台,确保收入数据完整留存 [7] - 内部实行严格的班组交接盘点制度,要求"账、款、货"三者一致才能签字交接 [8] - 应用数字化电子发票,顾客可通过扫描小票二维码自主开票,提升了效率 [8] - 仓库根据系统历史销量与实时库存生成配货单,出库信息每日同步至财务部门,为准确核算成本与应税销售额提供依据 [8] 员工社保缴纳 - 公司自1992年开始为员工每月按时缴纳社保费,至今已持续33年 [11] - 公司将缴纳社保视为法定义务和企业发展的根基,有助于员工安心投入生产经营 [11] - 利用每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期间收集的员工工资信息,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社保缴纳基数的依据,简化了流程 [12] - 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缴纳社保费,每月初系统自动带出数据,经办人员核实后仅需两三分钟即可完成缴纳 [12]
新疆喀什:一家食用菌企业的合规成长路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14
公司核心发展模式 - 公司将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发展每一步 成为南疆地区食用菌产业标杆企业 [1] - 创业初期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建立账务管理机制 为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2] - 公司自2022年起纳税缴费信用级别连续3年被评为A级 良好的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4]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2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减免税费220余万元 节省资金投入技术攻关 [3] - 公司实现黑木耳、香菇、黄金菇等14种食用菌量产 年产食用菌干品300吨 [3] - 公司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产品畅销全疆 [3] 公司产业链与资产规模 - 公司构建集菌种研发、种植、教学推广、技术服务、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4] - 公司拥有26座标准化生产大棚和15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 [4] - 公司还获批自治区研学基地和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 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升级 [4] 外部支持与行业环境 - 当地税务部门提供量身定制的涉税业务辅导课程 帮助企业提高处理涉税业务能力 [3] - 税务部门深入企业解读纳税缴费信用级别知识 引导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经营 [4] - 公司利用喀什地区丰富的白杨树木屑和农作物秸秆制作菌包 解决废弃物处理难题 [2]
“从“被看见”到“被信任”,中国车企如何真正赢得欧洲?
36氪· 2025-10-23 10:48
欧洲市场的重要性 - 欧盟已成为中国电动车的最大出口市场,2020年至2023年进口量增长近七倍,欧洲每售出五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产自中国 [1] - 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8.2万辆,同比增加超过34万辆,增速为23.7% [2] - 欧洲市场因其增长阶段、政策环境及对中国产品接受度而被视为理想出海目的地,是众多企业的"必争之地" [2] 市场与政策环境优势 - 欧洲政策环境相对温和稳定,市场体量较大且未来可预测,在发达市场中是较好选择 [3] - 欧洲国家层面有能源转型规划,新能源车具有明确增长预期,当地制造商已加大投入,为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化正在改变业界看法,例如2023年上海车展被德国车企高管视为"睁眼旅行",意识到中国技术发展速度惊人 [3] 品牌认知与消费者接受度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正从"性价比"转向"技术领先",有消费者认为中国车企"在做一些令人兴奋的事" [3] - 中国品牌通过大幅机场广告、大型展会展台等方式在海外大力传播,已实现"被看见" [9] - 但品牌与当地消费者的深度感知和信任建立仍有不足,需加强市场联系和跨文化沟通 [9][11] 合规挑战与本地化运营 - 欧洲市场有体系化合规要求,涉及产品指标、碳足迹溯源、数据安全等,企业需从研发初期就部署合规 [6][7] - 欧洲用户高度重视安全与隐私,例如关注车辆数据处理是否可靠,当地企业习惯放慢脚步确保合规 [6] - 建议中国企业充分融入当地产业、进行充分本地化、并通过合规举措树立品牌形象,将合规视为"耐力跑"而非"百米冲刺" [7] 品牌塑造与跨文化管理 - 中国品牌需从"被看见"进阶到"被信任",现有传播不足以建立品牌深度感知 [9] - 存在用户群体错位案例,如在欧洲用户平均年龄达46岁,导致数字化功能不被理解并产生售后需求 [10] - 未来几年跨文化管理和沟通是主题,建议与政府、顾客、投资人、协会及海外人才五个群体交朋友建立信任 [11]
农发行连收多张百万元罚单!违反金融统计规定是受罚重灾区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16:43
近期处罚概况 - 进入10月以来,公司分支机构陆续收到4张罚单,罚金均在百万元及以上 [2] - 今年以来,公司机构罚单数量达到44张,远超过国家开发银行的7张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5张,平均每月收罚单4.4张 [5] - 44张机构罚单共涉及罚金3873.4万元,其中百万元及以上的大额罚单共计10张,占比超两成,最高一单为总行被罚款1020万元 [6] 具体处罚原因分析 - 近期有3张罚单与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相关,例如江西省分行被罚150万元,湖南省分行被警告并罚款135.4万元,重庆分行被警告并处罚款100万元 [3] - 违反金融统计规定可能指统计口径不一、数据报送延迟等基础操作疏漏,也可能是在涉农贷款等专项统计中出现偏差 [3] - 北京市分行因未落实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优惠政策、办理项目融资业务严重失职等多项原因被罚款230万元,6名相关责任人同步被处罚 [3] - 未落实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优惠政策的行为直接背离了国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政策初衷 [4] 公司基本经营情况 - 公司是国有政策性银行,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达106504.55亿元,贷款余额9.64万亿元 [5] - 2024年公司不良贷款率0.44%,贷款拨备率4.36% [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8.66亿元,同比下降1.29%,净利润397.59亿元,同比增长10.26% [5] 公司应对措施与管理层变动 - 公司在2025年年中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合规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责任 [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张小东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行长,其拥有丰富的国有大行管理经验 [6]
前“腐”后继,江西银行的“不良”黑洞有多深?
观察者网· 2025-10-22 15:52
监管处罚与合规风险 - 2025年10月17日,公司因征信管理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处以106万元罚款,此为2025年总行层面收到的第二张罚单[1] - 2025年以来公司及分支机构累计收到5张监管罚单,总金额超过346万元,11名相关责任人被追责[2] - 处罚事由广泛覆盖征信管理、账户管理、不良贷款处置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显示合规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5][6] 资产质量恶化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高达86.17亿元,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36%,较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7] - 公司不良贷款率显著高于城商行1.76%的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达到0.6个百分点[7] - 风险高度集中于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9.07%,两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合计占全行不良总额的48.9%[7] 盈利能力严重受损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9.99%;实现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9.64%[8] - 上半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高达27.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0.23%[8] - 拨备覆盖率降至154.85%,缓冲空间逼仄,大量利润被用于核销或应对不良资产[7] 公司治理与历史遗留问题 - 2022年前后公司发生剧烈高层人事地震,原董事长陈晓明、副行长徐继红、副行长俞健等多名高管相继落马,暴露公司治理严重缺失[9] - 2021年10月公司解聘时任行长罗焱,公告直言原因为管理风格与业务发展需求不一致,显示高层存在重大内耗[10] - 新管理层于2022年上任,具备深厚监管背景,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不良率反弹至2.36%的历史新高,资产质量改善基础脆弱[11][12]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信心 - 公司在港股市场股价从上市初约6港元跌至0.7港元左右,累计跌幅超过88%[12] - 市净率长期维持在约0.1倍,反映市场对其资产质量深度怀疑及未来盈利能力极度悲观[12]
深耕普惠 量质齐升
金融时报· 2025-10-22 10: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1] - 截至2019年9月,消费金融公司共24家,注册资本346亿元,资产规模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13848.59亿元,贷款余额达13456.03亿元,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1] 普惠服务与客群下沉 - 服务范围扩大和客户群体下沉是“十四五”期间最显著的变化,2024年累计为8543万人次县域客户提供服务 [2] - 消费金融公司借助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围绕新市民、县域居民等群体特征精准授信 [2] -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空白,推动了多层次、互补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 [3] - 蒙商消金“新市民新蒙享”产品服务新市民,截至2025年9月末累计发放消费贷款653.98亿元,服务客户592.69万户 [3] - 中银消金聚焦普惠客群,2024年为10万元以下客群累计发放贷款1296.81亿元,同比增长19.61%,贷款余额582.17亿元,同比增长21% [4] 监管与合规发展 - 行业从试点探索、规模扩张走向整顿调整,最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5] - 2020年末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近年来监管重点聚焦利率透明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7] - 2024年3月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合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合规意识需贯穿业务全流程 [7] 科技赋能与效率提升 - 科技成为破解合规难题、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在风控、客服、数据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 [8] - 招联消金科技系统实现数据源毫秒级实时计算和每秒数万次事件处理,提升风控效率 [8] - 平安消费金融构建“AI全流程介入+人机协同优化”的不良处置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8]
跨界卖保险?闪修侠拟收购牌照背后的迷思
北京商报· 2025-10-21 23:35
交易概述 - 佳云科技与闪修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20日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向其转让全资子公司海力保险经纪100%股权 [1] - 此次交易旨在优化佳云科技的业务结构,提升公司资产运营效率,集中资源发展互联网营销业务 [3] - 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正按计划正常进行 [3] 收购标的情况 - 收购标的为海力保险经纪(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2019年保费规模已达15.5亿元 [3] - 海力保险经纪已在辽宁、上海、江苏等地设有分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财险、寿险、互联网保险、风险防范与评估 [3] 收购方背景与战略意图 - 收购方闪修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产品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无保险业务资质 [3] - 通过收购保险中介公司全部股权,平台可获得合法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资质,便于其拓展保险相关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3] - 闪修侠并非保险领域门外客,其投资的大成云服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00%持股另一家保险中介机构腾晟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4] 行业模式与潜在协同 - 电子产品销售或维修领域与保险联姻已有先例,例如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代卖手机碎屏险 [4] - 保险可为手机维修提供风险保障,如碎屏险、延长保修险,当手机出现意外损坏时,保险理赔能为消费者节省支出,同时为维修平台开辟稳定客源 [4] - 此举可能促使手机维修与保险业务进一步融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4] 合规与整合挑战 - 在佳云科技发布公告的同一天,闪修侠关联的腾晟保险代理贵州分公司因虚列科技服务费、业务档案不完整被警告并罚款13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罚款3万元 [5] - 平台需确保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符合监管要求,具备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明确告知用户保险条款、保障范围等重要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 [5] - 平台如何在整合业务与保险服务的同时,在创新与合规中找到平衡,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5]
江西银行征信违规!董事长、行长上任3年,不良压力仍待解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17:24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处以106万元罚款 [2][3] - 公司苏州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等五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67.2万元 [3] - 2025年以来公司及分支机构已收到5张金融监管部门罚单,总行两次被罚合计146万元,三家分行合计被罚超200万元,11名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3] - 2025年4月,公司因违规处置不良贷款被萍乡金融监管分局罚款40万元 [2][3]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6.04亿元,同比下降19.99%,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9.64%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86.17亿元,不良贷款率2.36%,较2024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 [4] - 公司拨备覆盖率降至154.85%,逼近120%-150%的最低监管要求 [4] - 2025年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7.73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60.23% [4] - 公司不良率显著高于城商行1.76%的行业平均水平 [4]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9.07%,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7.06%,两大行业不良贷款金额合计42.11亿元,占总不良贷款金额48.9% [4] 管理层与人事变动 - 2022年公司经历重大人事变动,原董事长陈晓明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其被指将公司视为"私人领地",大搞权钱交易 [5] - 2022年原行长罗焱因管理风格及理念与公司业务发展不完全一致被解聘 [5] - 2022年公司董事长、行长同时换新,由曾晖出任董事长,骆小林出任行长,两人均为外部"空降" [6] - 2025年6月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曾晖连任董事长,骆小林任副董事长兼行长 [7] - 2025年以来公司迎来王一尘、聂桂平两位新副行长,同时蔡小俊因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副行长 [7] - 公司发布招聘总行首席合规官及分行合规官的公告 [8] 历史风险暴露与股价表现 - 2022年末公司不良率大幅上升至2.18%,较2021年末增加0.71个百分点,增幅达48.3% [6] - 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不良率分别为2.17%、2.15%,持续维持在2%以上 [6] - 公司股价从2018年上市时的6港元左右跌至0.7港元,市值不足净资产的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