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重磅发布!六大政策礼包引爆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9:28
广东文化产业整体表现 - 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4] - 202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7806亿元 占GDP比重5 75% 较2017年增长62%[5]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2 5万亿元 其中文化制造业占比近50%[6][8] 重点企业及细分领域 - 华立科技为国内最大商用游乐设备发行商 产品覆盖50多国 客户包括环球影城 华侨城等[6] - 广州游戏机产品占全球1/5 东莞动漫衍生品占全球1/4[9] - 2019-2024年大湾区文化产业融资事件95起 总金额528 2亿元 其中1亿元以上融资占比69%[9] 科技融合与创新 - 2019-2023年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22% 研发人员占比居全国首位[11] - 威斯潮玩整合12家模具企业资源 实现开发周期压缩80% 量产周期缩短83%[8] - 元宇宙 VR AI等技术在文博会广泛应用 推动"智改数转"[10][11] 政策支持方向 影视产业 - 建立选题库 单项目最高扶持2000万元 票房达5000万元影片奖励300-3000万元[17][18][26] - 重点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36] 电竞产业 - 目标2030年广深进入全球电竞最具影响力城市行列 引进2项以上国际顶级赛事[32] - 鼓励游戏企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构建"双核多点"产业布局[37] 网络视听 - 计划打造20个国际竞争力直播平台 30个国家级技术应用案例[33] - 推动广州成为"全球网络直播之都" 深圳成为"数智视听创新之都"[38] 动漫产业 - 对获国际奖项的动画作品最高奖励100万元 重点动画电影扶持最高2000万元[25][26] - 依托东莞制造优势发展"谷子经济" 推动IP出海[39] 产业集聚效应 - 形成影视 电竞 动漫 网络视听四大核心赛道 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显著[35][38] -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包括创作 制作 发行 科技应用等环节[17][25][32]
广东首次出台网络视听新政:培育20个头部直播平台,打造全球网络直播经济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17
行业政策 -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9条政策举措,旨在强化竞争优势并解决现存问题 [1] - 政策聚焦资金扶持、金融支持、产业园区升级、内容供给提升、全产业链布局、直播经济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大湾区协同及人才引育等领域 [1] 产业布局 - 构建"双核引领、多园支撑"格局:广州定位"全球网络直播之都",深圳打造"全球数智视听创新之都",并推进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及"湾区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建设 [2] - 支持佛山、韶关等6地市建设差异化省级网络视听园区,目标培育2-3家国际知名视听领军企业 [2] - 强化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联动央视共建文化元宇宙空间及AIGC超高清内容生成平台 [2] 技术创新 -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鼓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广电领域应用,增强微短剧等内容吸引力 [2] - 推广"视听+"在文旅、教育、医疗等垂直场景的沉浸式、交互式应用 [3] 区域协同与国际拓展 - 建立湾区网络视听产业联盟及数字资产交易平台,通过国际节展(如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助推内容"破圈出海" [3] - 创新"湾区国际节展+精品推介团"模式,包括大湾区短视频展播及创作者大会等活动 [3] 直播经济 - 依托广州商贸底蕴及广交会平台,打造湾区特色直播电商经济带,目标吸引国际平台落地并形成20个头部直播平台 [3] - 探索"直播+社交+金融"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文化消费融合创新 [3]
广东出台《关于推动广东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4:47
资金扶持与金融支持 - 创新支持方式通过资金扶持、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优质内容创作、前沿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引进等关键领域 [1] - 鼓励广东平台企业对接金融市场进行各类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中小视听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对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项目给予代偿损失补助 [1] -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 产业园发展 - 深入推进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强化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2] - 发挥"视听双子引擎"驱动效应,将广州打造为"全球网络直播之都"、深圳打造为"全球数智视听创新之都" [2] - 优化"1+N"视听产业园区孵化体系,推动建设"湾区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支持地市建设差异化省级园区并提供租金减免、设备共享等服务 [2] 内容供给 - 扶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视听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3] - 鼓励融合创新,运用前沿技术增强作品表现力,设立"湾区网络视听好节目"评选计划,重点扶持创新性、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3] - 对聚焦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3] 产业链布局 - 支持高科技文化装备基地建设,构建"一基地一平台多园区"的装备产业空间布局 [4] - 打造文化元宇宙空间、AIGC超高清视听内容生成平台,推动超高清大小屏融合传播 [4] - 依托超高清技术创新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沉浸式技术在内容生产、平台推送、终端交互中的深度开发与应用 [4] 网络直播经济 - 推动建设集直播孵化、供应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集聚区,形成湾区特色的网络直播及电商产业经济带 [5] - 吸引全球知名直播电商平台在粤设立区域总部、数据中心和创新实验室,推动打造20个全国领先的头部直播平台 [5] - 探索"直播+社交+金融"消费新模式,支持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高品质直播品牌 [5] 文化科技融合 - 鼓励原创科技攻关,对新设国家级(省级)广电视听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给予奖补 [6] - 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对租用省内公共算力进行影视后期制作或视听大模型训练的企业给予奖补 [6] - 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人等技术在智慧广电、智慧校园等领域的应用,支持打造30个国家级示范案例 [6][7] 湾区产业协同 - 推动建立"湾区网络视听产业联盟"和"湾区网络视听产业促进会" [7] - 办好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节展活动,支持组建"湾区视听精品推介团"参展 [7] - 鼓励广东平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海外设点、合拍、版权输出的优质项目给予奖补 [7] 人才引育 - 重点引进核心技术研发、内容创作运营等网络视听领域高层次人才 [8] - 鼓励高校、文化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支持重点平台企业与影视艺术类院校合作构建实训体系 [8] - 支持重点平台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联动行业协会加强政策服务类培训 [8] 政府服务优化 - 深化"主动、移动、贴近"的服务理念,为网络视听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9]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建设"数字资产(网络视听)湾区交易服务平台" [9]
从重生文学到动漫大片,广东文化IP让老外直呼上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3:07
中国文化产品出海热潮 - 中国文化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包括国产动画《雄狮少年》《熊出没》、游戏《王者荣耀》、网文和短剧等 [1] - 第21届文博会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平台,吸引上万海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会 [3] - 广东企业成为文化出海的"头雁",文化产业是广东支柱产业之一 [3] 广东文化产业实力 - 广东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国七分之一 [3]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领先 [5] -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占全国近四成,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文化出口格局 - 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特色的文化出口格局 [8] - 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影视内容成为文化出海"新四样" [8] - 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423.6亿元,逆势增长9.9%,其中99%来自移动游戏 [10] - 游戏主要营收来自日本、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11] 短剧和影视出海表现 - 深圳枫叶互动ReelShort短剧APP在海外一炮而红 [13] - 粤企光盒动力登上"TIKTOK短剧承制服务商榜首",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好莱坞 [15] - 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等广东国漫IP登陆海外主流平台 [16] - 《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有约十家粤企参与 [16] 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 文化出海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18] - 东莞潮玩企业将IP热度转化为订单,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共建"方特卡通动漫园" [18] - 酷狗音乐面向印尼、越南等开启数字版权出海业务 [18] 科技赋能文化出海 - 2019-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2倍 [20] - 文化制造研发人员占比达22%,居全国首位 [20] - AI、AR等技术已应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和分发运营 [20]
文博会上的大湾区:6大千亿产业齐聚,超2万个产品亮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1:52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期5天 [1] - 广东展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大湾区馆),展馆面积2万平方米,主题为"向新图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1] - 组织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0多家文化企业、超2万件文化产品参展,协同香港、澳门及紫荆等文化央企 [1] 参展规模与布局 - 大湾区馆共有500多家文化企业参展,涵盖6大千亿产业集群、30多个产业门类,展示超2万个技术含量高、互动性强的文化产品 [1] - 全馆采用"一轴两线"整体布局,"两线"分为"产业线"和"地区线" [1] - 产业线设置"1+6"产业矩阵,包括先进文化制造、文化体育、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影视出版印刷、新闻信息服务等6个板块 [1] - 专门设置"文化体育·十五运主题"板块,展示文体领域热点应用场景 [1] 地区线与政策支持 - 地区线组织全省21个地市参展,重点展现农文旅体教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岭南文化"双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 [2] - 广东选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制定引导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包"并于5月22日发布 [2] 重点项目与人才引进 - 发布"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新闻发布会""人车家-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态"等重点项目活动 [2] - 精选"大湾区演出长期发展项目""亚太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影视基地"等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 - 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等平台发布头部文化企业招聘信息,吸引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校毕业生 [2]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文化科技应用厅"和"特色文化创意厅"为广东展团主展厅亮点,超过50家链主企业进驻 [3] - 设置"文化与机器人""文化与AR/MR/VR""文化与智能出行""文化与智慧家庭""文化与数字出海""文化与链主企业"6个板块 [3] - 展示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影石AI眼镜、腾讯视频出海等引领型产品应用场景 [3] 农文旅体教融合 - 展区创设农文旅体教融合新空间,重点推介精品旅游线路、优质民宿产品等创新案例 [3] - 通过展示全域融合、农文旅融合试点、东坡文化主题展等方式呈现广东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图景 [3] 交易与活动安排 - 举办"十五运特许商品新品发布会""广汽传祺新车品鉴会"等50余场交易洽谈会 [3] - 优化"在线"平台,畅通扫码直购通道,"粤文购"专区上架商品超2000款 [4] - 开展"中国潮玩""乡村振兴"等5个主题共27场直播活动 [5] - 搭建"粤文购"、信息服务、功能专区及直播四大交易平台,组织超70场推介会、签约、演出、直播等活动 [5]
北京展区亮相深圳文博会,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气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2 10:33
北京展区概况 - 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 展示近60家重点文化机构 园区和企业的最新理念 服务与作品 [3] - 展区面积达1188平方米 包含五大板块 涵盖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内容 [3] - 展区设计融合北京市花"月季"与中轴线水墨元素 体现传统与现代结合 [4]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黑弓集团打造《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装置 采用琉璃瓦造型与裸眼3D技术呈现中轴线秩序之美 [4] - 中图云创与首都图书馆合作推出VR作品《版画中轴》 还原历史版画中的中轴线风貌 [4] - PICO展示《太空奥德赛》等VR游戏 完美世界推出AR试衣镜实现京剧装扮秒换 [7] -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Lite"人形机器人亮相 展示拟人奔跑技术 [7]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 国礼《燃灯佛舍利塔》 京绣《翠色莲花双凤喜相逢》等首次在文博会展出 [5] - "旧书新知"板块提供9000余本现代文学初版本 孔夫子旧书网展出千余件京剧文献 [6] - 抖音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识典古籍"平台 提升古籍阅读便捷性 [6] 文商旅体融合产品 - 推出大运河博物馆联票 通州文博季300余项优惠及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专属盲盒 [8] - 亮马河游船 798·751产业园 首钢SoReal科幻乐园等推出针对性优惠活动 [8] - 京东方裸眼3D技术复刻北京景观 联动星空藻井冰箱贴 花丝镶嵌等文创产品 [10] 北京文化产业数据 - 北京文化发展指数连续八年全国第一 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5851.4亿元 同比增长12.5% [10] - 文化企业利润总额754.2亿元 同比增长33.7% 新闻信息服务占全国近1/3份额 [10] - 内容创作生产占全国近1/4 新闻出版等领域居全国前列 [10]
广西组团参加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全方位展示文化科技最新发展成果
广西日报· 2025-05-22 10:27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广西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AI时代的广西文化产业"为主题 参展面积600平方米 [1] - 展馆设置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四大主题展区 [1] 文化科技展区 - 以"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为主题 展示人工智能产品 [1] - 通过数字技术重构文旅体验场景 推动"科技+文化+生态"立体化融合 [1] - 采用智能硬件 虚实交互等创新形式展示文化科技最新成果 [1]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围绕"文化根脉·视听无界"主题 展示文学 视听 舞台艺术 动漫产业作品 [1] - 以文化IP为原点 通过跨媒介叙事技术活化经典内容 [1] - 构建"创作—传播—体验"全链条生态 推动文化符号立体化输出 [1] 旅游康养展区 - 以"山水无界·场景新生·智康旅居"为主题 [2] - 通过视频 图文展板展示"四季可游 全龄可享 虚实共生"的旅居生态体系 [2] - 展示智慧文旅 精品旅游线路 特色民宿等内容 [2] 非遗文创展区 - 结合"古韵新生·技艺无界·生活美学"主题 展示文创 美食 珠宝等特色产品 [2] - 通过场景化叙事 跨领域融合 年轻化表达构建非遗生态体系 [2] - 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共生 [2] 宣传推广 - 邀请网络大V担任"好物推荐官"进行探馆视频发布和直播 [2] - 安排文艺表演展示广西特色民族文化 [2]
2025湖北文化产业盛会启幕 4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45.2亿
长江商报· 2025-05-15 07:59
湖北文化产业投资大会 - 2025湖北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在武汉举行 49个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规模突破245 2亿元 [1] - 湖北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6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2] - 2024年湖北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73亿元 同比增长9 9% 增速比全国高3 9个百分点 比中部地区高2 8个百分点 [1][4] 重点项目与产业布局 - 49个湖北省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覆盖数字文旅 文化科技 非遗传承 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 [2] - 重点项目包括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二期 七星湖"产 研 学 旅"综合体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洪湖红色水乡旅游目的地等 [2] - 武汉吸引青年投身直播 VR等文化科技领域投资 荆州石首"九队湖畔"项目打造楚文化沉浸式体验长廊 荆门京山投资2亿元建设华中最大口径天文望远镜项目 [2] 文化科技创新成果 - 5项代表性成果集中亮相 涵盖大模型 AI音乐社交 数字文旅等前沿领域 [3] - 成果包括传神语联网任度大模型V2 5 "给麦"音乐智能合成APP 多比特灵犀大模型 《穿越青铜纪》VR项目 [3] - 辛亥革命博物院推出国内首个3A战争类XR沉浸式大空间项目《穿越·汉阳兵工厂》 运用MR VR等技术搭建360度立体虚拟战场实景 [3] 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 - 湖北推出全国首个文化科技专属信贷产品"荆楚文易贷" 最高额度1000万元 借款期限24个月 活动现场启动3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 [4] - 湖北文化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数字内容 创意设计等新兴领域贡献率持续提升 [4] - 湖北将重点培育数字出版 智慧光影 数字创意 智能穿戴 游戏动漫等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中部文化强省 [4]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下周启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16:0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会场设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 [1][3] - 展会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探索,为期5天 [3] - 展会已连续举办20届,本届将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4] 参展规模与结构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与 [3] - 线下设八大展馆(3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同步展示 [3] - 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300家,含60余家首次参展企业如埃及Konouz,以及腾讯、网易、中影股份等"老朋友" [5] 文化产业数据 -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51.5%、全国9.1% [2] - 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营收达5863.99亿元 [2] - 数字创意、微短剧、生成式AI应用等新兴业态加速布局 [2] 核心亮点 - **AI科技**:新设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涵盖全应用场景呈现与互动 [5] - **首发首秀**:全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合翼航空载人无人机模型、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等 [5] - **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合作机构、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6] -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1300㎡扩至3000㎡,100余家机构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 [6] 交易促进措施 - **场景升级**:开辟新品首发、供采对接等多元交易场域,"文博会消费季"联合淘宝、京东等平台提供流量支持 [7] - **通路升级**:打通展前配对至展后云洽全周期服务链,联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 [7] - **服务升级**:首次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优化即时购、云端购等渠道,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8] 协同效应 - 与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资源共享 [3] - 打造"七个超级平台"包括文化产品交易、投融资服务、新技术发布等,强化"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品牌 [4]
文化科技融合评估框架: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到文化项目?
36氪· 2025-05-14 08:31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挑战 -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最大挑战在于文化内涵的表达,而非技术本身 [2] - 技术至上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是两种极端观点,现实情况更为复杂 [2] - 失败的文化科技项目常见原因包括技术与文化内涵脱节、用户体验不佳、维护成本过高、技术不够成熟稳定等 [2] 多维度评估框架 - 五大核心维度:文化价值维度、用户体验维度、技术可行性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维度、社会影响维度 [3][4][5] - 文化价值维度关注技术是否能增强文化内涵表达,评估指标包括文化价值契合度、真实性、文化内涵传递 [3] - 用户体验维度评估技术是否能提升沉浸感和情感连接,指标包括情感体验增强度、交互自然流畅度、社会接受度 [3] - 技术可行性维度评估技术成熟度、易用性和长期稳定性 [4] - 经济可持续性维度评估成本效益比、长期运营成本、市场潜力、可扩展性 [4] - 社会影响维度评估政策匹配性、产业带动效应、国际竞争力 [5] 成功与失败案例对比 - 成功案例在五大维度上取得平衡,失败案例往往在某一或多个维度出现严重问题 [6] - 成功因素包括深度融合文化背景知识、自然流畅的交互、技术成熟稳定、初期投入适中、符合文化发展战略 [6] - 失败陷阱包括忽略文化内涵传递、操作复杂、技术不成熟、高昂维护成本、社会包容性差 [6] 六步评估框架 - 六步法包括需求分析、文化适配性评估、用户体验测试、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持续性评估、社会影响评估 [8][9][10][11][12] - 需求分析阶段需明确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和目标受众需求 [8] - 文化适配性评估阶段需确保技术忠实于文化本质并能传递文化精神 [8] - 用户体验测试阶段通过原型测试和用户反馈评估交互体验和情感共鸣 [8] - 技术可行性分析阶段评估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和维护难度 [9][10] - 经济可持续性评估阶段分析投入产出比、长期运营成本和市场潜力 [11] - 社会影响评估阶段评估技术应用是否符合政策导向和具有积极社会影响 [12] 避免技术应用陷阱的策略 - 五大策略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小规模试验快速迭代、促进跨领域合作、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关注长期价值 [13][14][15][16][17] - 以文化为核心要求技术服务于文化表达,而非喧宾夺主 [13] - 小规模试验可降低风险并通过用户反馈优化技术应用 [14] - 跨领域合作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文化内涵且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持续性 [15] - 用户反馈机制帮助及时了解体验并优化调整 [16] - 关注长期价值避免盲目追逐短期效应,回归文化价值本质 [17]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本质 - 技术与文化融合是深度对话,技术是工具,文化是核心 [18] - 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是让文化更有生命力,而非取代文化本身 [18] - 需以文化为核心、用户为中心、长期价值为导向,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