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自信
icon
搜索文档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7
大赛概况 -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于7月8日在延安学习书院举行 [1] - 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联合主办,延安市委宣传部承办 [1] - 主题为"文明实践·'理'响三秦",突出用百姓语言传递家国情怀的特色 [1] - 旨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和助力基层治理 [1] 参赛情况 - 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17位(组)宣讲师参与决赛 [1] - 宣讲内容涵盖革命历史、移风易俗、新时代发展成就等主题 [1] - 采用宣传宣讲和讲述分享等形式,语言鲜活生动 [1] 比赛成果 - 现场评出最具潜力奖、最佳内容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风采奖等奖项 [1] - 最佳风采奖获得者梁佳嘉以《"7亿人"到过的西安,你来过吗?》为题进行宣讲 [2] - 梁佳嘉结合个人经历分享新青年参与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的实践 [2] 大赛意义 - 通过比赛挖掘培养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宣讲师 [2] - 打造接地气、有活力、用得上的文明实践宣讲队伍 [2] - 总结推广可复制、有深度、能借鉴的优秀宣讲案例 [2] - 推动基层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工作深入开展 [2]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
新华社· 2025-07-07 11:11
六尺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六尺巷因清代张英与邻居各让三尺地基形成 成为邻里礼让典范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其教育作用 弘扬礼让美德[1] - 桐城市博物馆采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带动周边张氏吴氏文化陈列馆及主题馆热度提升[1] 传统文化赋能社会治理 - 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运用祖辈典故调解社区纠纷 如成功解决共有墙体修缮争议 体现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结合[2] - 桐城将"六尺巷"文化融入教材/街头壁画/社区活动 最高法工作报告推广"六尺巷调解法" 形成传统文化赋能治理的全国范本[2] 全国传统文化治理实践 - 安徽黄山/山东曲阜/浙江台州/广东丰顺等地结合古训或儒家文化 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和为贵"调解室等基层治理模式[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通过创造性转化打牢社会治理文化根基[3] 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 - 桐城市博物馆提出植根传统文化沃土 用和为贵理念推动文化自信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4]
国际知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中国音乐走出去,“软件”必须提速
环球时报· 2025-07-07 06:56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艺术成就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音乐总监吕嘉录制的《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唱片入选《留声机》"历史上最优秀的21张版本"榜单,是唯一来自亚洲的版本 [1] - 乐团多次赴欧美演出中国风作品如《黄河》钢琴协奏曲和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获得观众起立鼓掌等热烈反响 [2][3] - 乐团被评价为"中国艺术水准的代表"和"中国交响乐与歌剧的门面",其年轻化特点(成立不久)与热忱成为海外演出优势 [2][3] 中国音乐国际化的策略与实践 - 采用"西洋开场+中国压轴"的演出编排,通过交响乐这一西方艺术形式传递中国文化哲学,实现"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 [3][4] - 强调文化精神而非形式复制,如用西方乐器演奏时保留中国意境,类比赵无极抽象画中的中国文化气质 [5][6] - 未来5年计划加强美欧巡演,拓展阿拉伯市场,预计中国将在5-6年内成为全球音乐文化重要中心,迎来持续10年以上的繁荣期 [8][10] 中西音乐美学差异与融合创新 - 西方音乐基于逻辑推理的和声体系,中国音乐追求意境与想象力,单音即可传达"宇宙最高点"的美学体验 [5] - 创新路径在于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精神气质,利用成熟结构创作令西方观众惊艳的作品 [7] - 文化包容力是核心优势,需吸收转化其他文化而非简单堆砌传统元素 [7] 行业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 硬件设施快速发展后,亟需提升艺术管理软件(国际视野团队、专业领导者)以匹配硬件水平 [9] - 乐团成熟需10年系统化积累,需改变音乐人才仅聚焦演奏/教学的职业观念,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9] - 市场潜力巨大(14亿人口基数),1%观演需求即达几十万人,但需培养观众审美习惯与音乐厅文化 [9][10]
在挺膺担当中绣制青春答卷
江南时报· 2025-07-06 22:56
公司转型与品牌发展 - 公司从传统大师手工坊转型为中华品牌,凝聚约50人的年轻团队涵盖非遗设计、运营、线上传播等领域 [2] - 开发苏绣文创、腕表、配饰、服装、家居等新品类,独立研发并推向市场百余件新品,拓展产品体系 [2] - 与宝马、腾讯、嘉格纳、阿里巴巴等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汽车、游戏皮肤、跨界展览、数字藏品等,实现破圈传播 [2] 市场拓展与用户触达 - 通过线上传播积累百万粉丝,推动非遗苏绣产品化并触达年轻群体 [2] - 开展"姚绣课堂"苏绣体验活动,进入学校培养青年对非遗的兴趣 [2] - 支持"00后"年轻绣娘发展,带动青年就业,为行业储备人才 [2] 国际化与文化输出 - 每年出海交流,在国际舞台展示苏绣技艺,讲好中国故事 [2] - 服务大国外交,作品登上国内外重要舞台,被誉为中国刺绣"国家队" [2] 行业长期愿景 - 将苏绣技艺转化为文化强国的实践,以"针尖上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3] - 民族品牌打造需长期积淀,可能延续两代人、三代人甚至上百年 [3]
海外汉学中心、汉医康养正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16:59
文化自信教育大会 - 首届文化自信教育大会以"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深化文化自觉与自信"为主题,汇聚文化、教育、民族事务等领域专家 [1] - 大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促进会汉学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 [1] - 文化自信创新课程、海外汉学中心、汉医康养等新业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及国际传播的创新点 [1] 汉学国际传播项目 - 2017年启动"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研究 [1] - 项目将在各国建立汉学中心,开展海外汉学文化研究与合作 [1] - 海外汉学大厦将包含中华汉医馆、中华禅修馆、中华艺术馆、汉学融媒体中心等多个文化符号 [1] - 将与各国文科大学合作建立汉学国际教育学院,培养高级汉语教师和汉学文化学者 [1] 中华汉医发展 - 中华汉医融合中医基础、道医技术、佛医文化、禅修智慧、自然疗法五大体系 [2] - 启动"汉医康养师高级人才培养"和"中华汉医馆"品牌连锁加盟项目 [2] - 提供健康预测和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包括食疗、香疗、乐疗等多种汉医手法 [2] 文化教育成果 - 编著首套中小学文化自信学习丛书《传统哲学》《民族艺术》《走近中医》和《我的祖国》 [2] - 丛书包含四十个文化自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块 [2]
老字号打造新门店、非遗解码新时尚……透过“新消费图鉴”看市场潜力释放
央视网· 2025-07-04 12:01
中国时尚消费市场 - 2025年中国时尚消费市场总规模预计达2万亿-3万亿元 [1] - 行业正从单一品类扩展至多元领域 从外在装饰转向生活方式引领 成为消费升级重要引擎 [5] - 北京市出台专项行动方案 围绕时尚场景育新 活动提升 品牌创新 城市氛围营造四大方向激发消费潜力 [5] 区域发展举措 - 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城市更新带动商业更新 打造亮马河时尚产业户外秀场 [5] - 朝阳区发展首发经济 吸引国际品牌首店首发活动 同时培育本土品牌走向世界 [5] - 成都市出台政策促进蜀锦蜀绣高质量发展 计划举办时装周 时尚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10] 非遗与时尚融合 - 蜀锦技艺融入现代时尚单品 某企业开展业务7个月实现日销10万-15万元 [6] - 非遗元素通过国潮设计创新融入产品 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创造双向赋能 [12] - 蜀锦服饰在纺织工业 数字经济与时尚产业协同下成为西部消费新热点 [6] 消费场景创新 - 老字号食品店结合节气推出时令新品 带动消费新潮流 [1] - 二十四节气主题糕点门店推出"小暑糕"等应季产品吸引顾客 [3] - 蜀锦企业借助电商平台 跨境会展构建全球销售网络 [6] 行业趋势 - 中国时尚消费正构建文化自信的品牌生态体系 [8] - 非遗技艺通过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 [8] - 国潮设计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展现文化软实力 [12]
刘小涛到苏州工艺美院讲授思政课
苏州日报· 2025-07-02 08:16
文化自信与传承 - 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1] - 青年学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新表达的开拓者 [1]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 文化可以点石成金,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推动城市出圈出彩的流量密码 [2] - 工艺美术行业需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准把握时代潮流,保持韧性、耐心、定力 [2] - 创造更多文化精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学校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2] - 紧贴市场需求,动态优化学科设置,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 [2] - 培养兼具文化底蕴、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 [2] 政府支持与保障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工艺美院发展,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2] - 政府领导参观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调研实训工作室和数字非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2]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 张健 摄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也可以走向世界,展现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历史之深。" 30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 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30年后,盛夏的清华大学校园里,76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背靠家中一整面书墙,缓缓复述了这段 话。"自信非常重要。"黄天树平静且坚定地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好汉字,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 信。" "汉字优点很多,我们要有自信" 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一直致力于汉字研究和地下出土古文字研究。他与甲骨 文结下不解之缘,缘于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篇报道的标 题,让时年29岁的黄天树朝着"古文字学的陈景润"目标,笔耕不辍到如今。 世界上自源性的、土生土长的古文字并不多,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都在历史中湮灭。只有 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从未中断。 "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 选择良拓、剔伪删重、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202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潮涌洞庭千帆劲——解码千年古郡岳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7-01 17:53
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 - 岳阳楼作为文化地标,历经多次重修,从军事要地演变为文化象征,体现"忧乐精神"这一湖湘文化代表[4] - 推出沉浸式实景剧《今上岳阳楼》、新巴陵戏《岳阳楼记》等文化实践,强化文旅融合[8] -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集夜食、夜游、夜娱于一体,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带动青年创业[16][17]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岳阳作为"洞庭粮仓"重要基石,水稻种植户阳岳球实现双季稻亩产"吨粮"目标,并计划推进智慧农业[8] - 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示范片,保障粮食安全[8]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22家沿江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7公里外产业园,同步修复土壤[12] - 绿色化工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居中部化工园区第一,炼化催化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特色产业集群[12] - 临港高新区建成国内最大伺服电机生产基地,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2] 开放与区位优势 - 城陵矶港作为湖南最早自开口岸,探索52项全国全省首创内陆港口发展制度创新成果[15] - 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型[15] 基层治理创新 - "群英断是非"工作法通过多方协商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17][19]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锦绣之州物华新——解码“山海福地”锦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6-28 20:55
历史文化底蕴 - 锦州拥有2100年建城史,商周时期属孤竹国辖区,北魏万佛堂石窟、辽代奉国寺和广济寺塔为文化瑰宝 [6] - 辽代奉国寺大雄殿现存2400平方米彩画,42幅男相飞天具有唐代遗韵,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 [6] - 多民族聚居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联合国非遗,10项传统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8][11] 红色文化传承 - 辽沈战役关键一战在锦州打响,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现存辽沈战役纪念馆及7937位有名烈士安葬地 [11][14][16] - 城市多处以英雄命名(如士英路、云飞桥),梁士英孙女持续20年讲解红色故事,凌河老兵志愿服务队传承红色文化 [14][16] 工业与产业转型 - 曾创造新中国21项工业"第一"(如第一台高真空镀膜机、第一滴人造石油),被誉为"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 [17][19] - 锦州烧烤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带动70万人就业,1400家本地店及7万家全国连锁店,海外拓展至洛杉矶、迪拜等地 [17][19] - 中信锦州金属开发"航空发动机用高纯金属铬",打造6大产业集群(石化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 [21] 开放与物流枢纽 - 锦州港历史上为东北唯一商港(清朝"西海口"),年入港帆船千余艘,现开通"锦—沈—满—欧"中欧班列及20余条集装箱航线 [21][22][24] -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30万吨级油品泊位助推港产城融合,构建"蒙俄—东北—长三角"双向开放通道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