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

搜索文档
INVESTOR NOTICE: Rocket Pharmaceuticals, Inc. (RCKT) Investors with Substantial Losses Have Opportunity to Lead Class Action Lawsuit – Robbins Geller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25 23:45
诉讼案件概述 - 律师事务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宣布对Rocket Pharmaceuticals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其在2025年2月27日至5月26日期间违反《1934年证券交易法》[1] - 诉讼指控公司及其高管在RP-A501治疗Danon病的2期关键试验中隐瞒重大不利事实,包括未披露试验方案的实质性修改及严重不良事件风险[3] 公司背景 - Rocket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的后期生物技术公司[2] 诉讼核心指控 - 公司被指控在试验方案中引入新型免疫调节剂但未向股东披露这一关键更新[3] - 2025年5月27日公司宣布FDA因至少一名患者死亡对RP-A501试验实施临床暂停,股价因此下跌[4] 诉讼程序信息 - 根据《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在诉讼期间购买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可申请成为首席原告,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1][5] - 首席原告将代表全体集体诉讼成员主导案件,并可自主选择代理律所[5] 律所背景 - Robbins Geller律所在证券欺诈诉讼领域具有领先地位,ISS数据显示其2024年为投资者追回超25亿美元赔偿,规模居行业首位[6] - 该律所曾创下72亿美元的历史最大证券集体诉讼赔偿纪录(安然公司案)[6]
Levi & Korsinsky Notifies Shareholders of Compass Group Diversified Holdings, LLC (CODI) of a Class Action Lawsuit and an Upcoming Deadline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25 04:16
诉讼案件概述 - 针对Compass Diversified Holdings LLC的集体诉讼案件已启动 旨在为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5月7日期间因涉嫌证券欺诈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追偿损失 [1] - 诉讼指控公司未披露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失效 Lugano Holding Inc存在未披露的融资安排及销售、成本、库存和应收账款的异常情况 [2] 财务问题披露 - 2025年5月7日公司公告2024年财报因子公司Lugano的内部调查而不可靠 审计委员会已就"Lugano可能如何为库存融资"展开调查 [2] - 公司推迟提交2025年第一季度10-Q表 Lugano创始人兼CEO Moti Ferder于2025年5月7日辞职且不获得任何离职补偿 [2] 股价影响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从2025年5月7日收盘价17 25美元/股暴跌至2025年5月8日6 55美元/股 跌幅达62% [2] 法律程序时间线 - 受影响投资者需在2025年7月8日前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参与赔偿无需承担自付费用 [3] 律所背景 - Levi & Korsinsky律所过去20年为股东追回数亿美元赔偿 连续7年被ISS证券集体诉讼服务评为全美前50强证券诉讼律所 [4]
NSSC Investors Have Final Opportunity to Lead Napco Security Technologies, Inc. Securities Fraud Lawsuit with the Schall Law Firm
Prnewswire· 2025-06-24 15:48
诉讼案件概述 - 律师事务所提醒投资者针对Napco Security Technologies Inc的集体诉讼最终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4日 涉及违反《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b)和20(a)条款及SEC的10b-5规则 [1] - 诉讼针对在2024年2月5日至2025年2月3日期间购买公司证券的投资者 [2] 公司涉嫌违规行为 - 公司被指控在市场上发布虚假和误导性声明 包括基于硬件产品客户需求对增长预测的过度乐观 [4] - 2025年2月3日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硬件产品销售额下降 公司归因于"两大分销商销售减少" [4] - 公司撤回长期EBITDA利润率45%的目标 并承认无法确定该目标是否可实现 [4] 投资者影响 - 市场了解真相后 投资者遭受损失 [4] - 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证券集体诉讼和股东权利诉讼 全球范围内代表投资者 [5]
Rocket Pharmaceuticals, Inc. Securities Fraud Class Action Lawsuit Pending: Contact The Gross Law Firm Before August 11, 2025 to Discuss Your Rights – RCKT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24 04:00
NEW YORK, June 23, 2025 (GLOBE NEWSWIRE) -- The Gross Law Firm issues the following notice to shareholders of Rocket Pharmaceuticals, Inc. (NASDAQ: RCKT). Shareholders who purchased shares of RCKT during the class period listed are encouraged to contact the firm regarding possible lead plaintiff appointment. Appointment as lead plaintiff is not required to partake in any recovery. CONTACT US HERE: https://securitiesclasslaw.com/securities/rocket-pharmaceuticals-inc-loss-submission-form/?id=153696&from=3 CLA ...
共享单车“刺客”多 申诉退款费周折
齐鲁晚报· 2025-06-23 14:45
共享单车收费乱象 - 消费者遭遇骑行16分钟花费50元的高额收费,其中包含30元起步价和20元停车区外还车费 [1][2] - 部分不知名单车品牌伪装成主流品牌(如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外观相似但收费规则隐蔽且申诉渠道缺失 [2]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单车乱收费"的投诉达2712条,主要反映收费标准不合理和调度区域乱扣费 [3] 保险捆绑销售问题 - 用户扫码共享单车时被诱导购买保险,首月扣费0.6元,后续可能自动续费至近百元 [4][5] - 哈啰单车扫码界面频繁弹出保险广告,用户易误操作投保,退保需扣除已生效部分保费 [6][7] - 泰康在线通过共享单车二维码推广保险,投保界面未明确提示后续费用,涉嫌违规 [8] 行业监管与法律风险 - 律师指出共享单车平台未明确告知收费标准构成价格欺诈,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4] -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要求投保界面须为自营网页,第三方平台推广保险属违规行为 [8] - 平台未履行用户信息保护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需承担赔偿责任 [8]
《捞女游戏》,以身入局
36氪· 2025-06-22 11:37
市场表现 - 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原名《捞女游戏》)于6月19日上架Steam,首日登顶微博热搜并引发多平台讨论 [1] - Steam平台累计获得7000余条评价,好评率高达96%,同时登顶Steam销量榜 [1] - 争议事件(如导演账号封禁、游戏更名)反向推动销量增长,部分玩家购买后未实际游玩 [6] 产品定位与题材 - 游戏采用荒诞现实主义题材,聚焦社会敏感话题如男女对立、情感欺诈,与同类恋爱影游《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情绪价值"路线形成差异 [7][9] - 核心剧情围绕"复仇捞女"展开,主角通过反捞小组与培训组织博弈,返还受害者钱财 [10] - 角色塑造强调复杂性:例如"捞女"唐晓甜在行为被批判的同时保留人性光辉,体现"非生而为恶"的价值观 [11][15][20] 叙事与价值观设计 - 游戏通过多章节结构展现人性矛盾:第三章角色陈欣欣的"大浪下的普通人"设定反映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17][20] - 主角吴宇伦被设计为亦正亦邪的复杂形象,其行为逻辑体现"论迹不论心"的价值观冲突 [23][25][26] - 最终章节借角色对话传递核心理念:情感操控仅能"不错过爱情",而真诚与自我认知才是关键 [32] 游戏性评价 - 开篇章节因影视化叙事导致玩家引导不足,部分结局因选择逻辑突兀而中断心流体验 [27] - 情感博弈环节设计突出:采用"弱引导"技巧,通过拆解对手策略提供层次分明的交互反馈 [29] - 技术层面实现降维打击,拍摄与演出水平超越同类影游产品 [9] 社会反响与争议 - 游戏因题材敏感引发两极评价:部分观点认为其消费社会矛盾,另一部分认可其对现实问题的荒诞化呈现 [30] - 更名事件反映内容争议:原名称《捞女游戏》被指污名化女性,后调整为《情感反诈模拟器》 [3]
苹果后院起火
虎嗅APP· 2025-06-21 22:29
苹果股东集体诉讼事件 - 苹果公司因在信息披露中低估整合生成式AI到Siri所需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及股价下滑,被股东集体起诉证券欺诈,案件已由旧金山联邦法院受理,CEO库克等高管被列为被告 [2] - 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曾在WWDC承诺"更智能的Siri"将于iOS 18后续版本推出,但截至iOS 26发布仍未实现,官方仅含糊表示功能将延迟一年推出且未提供时间表 [3] - WWDC 2025上苹果完全未提及Siri及部分AI功能(如系统通知排序、Genmoji),这些功能或为半成品或已跳票,引发股东不满 [4] AI功能延期与iPhone销量关联性 - 第三方调查显示47.6%的iPhone用户将AI视为未来购机决定因素,但73%体验过Apple Intelligence的用户认为其功能价值极低,印证AI功能缺陷对销量产生直接影响 [4] 苹果收购Perplexity AI的潜在影响 - 苹果考虑收购估值140亿美元的AI初创企业Perplexity AI以补强技术储备,若成行将创公司并购金额纪录,但Perplexity CEO明确表示2024年业务重心为自研Comet浏览器,收购可能性极低 [6][7] - 即使收购成功,Perplexity AI仅能提升Apple Intelligence搜索能力,无法满足用户对端侧AI Agent(决策与操作简化)的核心需求,且苹果生态限制第三方模型深度整合,合作仅能锦上添花 [8] 行业对比案例 - 英伟达2018年因黄仁勋被指控虚假陈述加密货币对GPU营收贡献遭股东起诉,历时6年上诉最终被美国最高法院驳回,显示"误导性陈述"指控在美国司法体系中难以翻案 [2]
苹果后院起火
虎嗅· 2025-06-21 20:50
苹果股东集体诉讼事件 - 苹果公司因涉嫌在信息披露中低估整合生成式AI进Siri所需时间,被股东集体起诉证券欺诈,案件已由旧金山联邦法院受理,CEO库克、现任及前任CFO均被列为被告 [1] - 美国法律体系中"误导性陈述"指控一旦证据确凿极难翻案,例如英伟达2018年类似案件历经6年上诉最终被最高法院驳回 [1] Siri功能延期与市场反应 - 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去年WWDC承诺"更智能Siri"将在iOS 18后续版本推出,但截至iOS 26发布仍未实现,官方仅模糊表示部分功能需"未来一年内逐步推出" [2] - WWDC 2025完全未提及Siri,系统通知排序、Genmoji等功能与去年演示差距显著,呈现"半成品"或"跳票"状态 [3] - 第三方调查显示47.6%的iPhone用户将AI视为购机关键因素,但73%体验过Apple Intelligence的用户认为其价值有限 [3] 潜在收购Perplexity AI的动向 - 苹果正考虑收购估值140亿美元的AI初创企业Perplexity AI以增强技术储备,并购负责人已启动内部讨论,若成行将创苹果收购金额纪录 [4] - Perplexity AI的CEO明确表示2024年业务重心为自研Comet浏览器,战略定位直接挑战Google生态,缺乏与苹果深度绑定的动机 [5] 收购的潜在局限性 - Perplexity AI虽能提升Apple Intelligence搜索能力,但用户需求是深度集成至iOS底层的AI Agent,当前合作模式仅限表层功能补充 [6] - 苹果生态一贯排斥第三方模型深度介入,包括OpenAI或Perplexity在内的合作方最多扮演辅助角色 [6]
Levi & Korsinsky Reminds Organon Investors of the Pending Class Action Lawsuit with a Lead Plaintiff Deadline of July 22, 2025 - OGN
Prnewswire· 2025-06-20 21:00
诉讼案件概述 - Levi & Korsinsky律师事务所通知Organon投资者有关证券集体诉讼事宜 涉及2024年10月31日至2025年4月30日期间涉嫌证券欺诈造成的损失 [1] - 诉讼旨在为受影响的Organon投资者挽回损失 投资者可通过指定链接或联系方式参与 [1] 案件细节 - 被告被指控在向投资者提供过于乐观的声明同时 隐瞒与资本分配相关的重大不利事实 特别是关于季度股息分配的真实情况 [2] - 公司未披露收购Dermavant后债务削减策略的优先性 导致常规季度股息减少70% [2] - 消息公布后 Organon普通股股价从2025年4月30日的每股12 93美元暴跌至5月1日的每股9 45美元 单日跌幅超过27% [2] 后续行动 - 受影响投资者可在2025年7月22日前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参与索赔无需承担任何自付费用 [3] 律所背景 - Levi & Korsinsky在过去20年中为受损股东追回数亿美元 拥有70多名员工的团队专门处理复杂证券诉讼 [4] - 连续七年被ISS证券集体诉讼服务评为美国顶级证券诉讼律所之一 [4]
警银同织反诈网,合力守护“钱袋子”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成功拦截涉诈资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0 10:41
5月7日,客户陈某声称父亲在外地ICU抢救,其姐姐提供的1.5万元治疗费用未能成功转账。分行员工在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安抚客户情绪,随即发现客户账户异常。进一步了解发现,客户提供的病历信 息与院方记录严重不符、现场图片疑似AI生成伪造。随后在公安机关配合下,确认该账户为涉诈账 户,成功冻结了该笔涉案资金。 4月30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依托总行数字化智能反欺诈平台,精准识别并拦截一起15万元电信诈 骗案。当日,该行接到一则对公预警信息,某对公账户短时间内接收全国个人账户汇入的资金,并迅速 转出至陌生对公账户,该行工作人员快速采取只收不付管控措施。随后企业频繁申请账户解控,该行联 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开启联合审查并安抚客户,经核定账户确为异常,维持原有管控,最终该 账户被公安机关止付冻结,银警联手成功拦截涉诈资金15万元。 近年来,兴业银行针对涉案账户转移涉诈资金特征,不断优化更新企业级数字化智能反欺诈平台预警规 则,完善事中监测和阻断机制,有效拦截涉诈资金转移。2025年1月至今,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拦截 多笔可疑交易涉及金额178万元,保护潜在受害人交易资金110万元。 下阶段,兴业银行呼和浩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