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IP运营
搜索文档
Labubu出现竞争对手?泡泡玛特能再复制下一个“顶流”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2:15
Labubu现象级爆款分析 - 英国Fugglers被视为Labubu潜在竞争对手[2] - Labubu近期拍卖创纪录: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成交 限量15版棕色Labubu以82万元成交[6] - 联名款二手市场溢价52倍:599元发售价炒至31999元[7] - 海外市场狂热导致安全事件:英国门店因斗殴事件暂停销售[7] 市场表现与行业动态 - 淘天618数据:潮玩行业6个商家破亿 16款单品破千万 2400家店铺同比三位数增长[10] - 行业IPO热潮:卡游、布鲁可、52TOYS等企业扎堆上市[11] - 衍生品市场爆发:5月Labubu娃衣搜索量超50万次 交易额环比增长100%[15] 泡泡玛特战略布局 - 珠宝品牌POPOP开业:LABUBU等热门IP首饰出现断货[11] - 全球门店扩张:Hirono小野首店落地上海 臻藏店入驻成都SKP[13] - IP运营策略:通过不同产品线深挖粉丝消费力 强化艺术家IP情感共鸣[12][13] 资本市场反应 - 大股东减持:创始人王宁通过关联公司套现15.62亿港元[15] - 机构清仓:蜂巧资本分三次抛售1191万股 套现22.67亿港元[16] - 股价波动:减持期间累计跌幅达6.77% 但花旗将目标价上调至308港元[17] 行业挑战与争议 - 假货问题突出:上海海关查获5961件假冒产品 仿制产业链规模运作[7] - 市场可持续性质疑:业内人士认为潮玩非大众需求 热度退去后复购率存疑[11] - IP持续创新压力:股东减持引发对持续打造爆款能力的担忧[17]
太疯狂!泡泡玛特一新店,开业2小时卖光闭店!原来LABUBU已经10岁了→
中国经济网· 2025-06-16 12:24
LABUBU玩具热潮 - LABUBU是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绘本角色,与泡泡玛特合作开发成潮玩IP,现已成为公司IP中的"顶流"[1] - 杭州泡泡玛特新店开业仅两小时商品售罄,因疑似黄牛"端盒"导致普通消费者无法购买,门店提前关闭[1][2] - 限量VAS联名款LABUBU在二手平台炒至15200元,溢价数十倍,冷门款也大幅溢价[4] - 广州天环快闪店进店资格被炒至999元,原价仅0.01元[8]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至2025年6月13日累计上涨超12倍,总市值达3661亿港元[13] - 韩国门店因消费者通宵排队引发混乱,公司暂停LABUBU毛绒系列线下销售[13] - 公司回应未授权黄金版LABUBU饰品,将对侵权行为采取措施[12][1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30余国开设超500家门店,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17] 行业趋势与IP运营 - 潮玩从小众爱好演变为"社交货币",满足情绪消费需求[17] - LABUBU的成功依托中国玩具制造业从代工到文化创新的跨越[17]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复合体验(如盲盒机、城市乐园)强化IP社群[18] - 国际化策略包括本土化设计(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和品牌联名[18] 产品与供应链 - LABUBU从搪胶发展到复合材料,形象设计具有高辨识度[17] - 产品线从盲盒扩展到多元品类,反映完整产业链支撑[17]
让更多拉布布走向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6-16 05:42
潮玩行业核心观点 - 潮玩IP兼具艺术、收藏和商业价值,正从小众爱好演变为情绪表达窗口和社交货币[1] - 潮玩吸引力在于产品形象喜爱、限量版稀缺性以及社交媒体互动形成的社群效应[1] - 拉布布IP的成功反映中国玩具制造业从代工生产到文化创新的跨越[2] 潮玩产品与产业链 - 拉布布IP具有独特记忆点,产品从搪胶升级为复合材料,主题从单一扩展到多元[2] - 潮玩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及消费者互动,依托中国完整制造业生态[2] - 产品品质是基础,IP长期运营是关键,包括线上线下复合体验和文化联动[2] IP运营与全球化 - 泡泡玛特通过自有IP(如拉布布)和授权IP(如迪士尼)双轮驱动IP储备[3] - 国际市场拓展策略包括本土化限定款(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和品牌联名[2] - 行业需培养自主IP,以多元化运营和耐心开拓国内外市场[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企业需加强自有IP储备,减少对授权IP依赖以提升竞争力[3] - 潮玩从单纯玩具发展为社交货币,契合现代社会情绪消费需求[1] - 中国潮玩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反映制造业生态升级和文化创新潜力[2][3]
年轻人的新晋「奢侈品」,捧出一个河南首富
36氪· 2025-06-09 21:59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已从盲盒零售商转型为潮玩IP运营商,其商业模式与奢侈品行业高度相似,核心在于创造稀缺性和欲望 [8][17][61] - LABUBU系列通过全球明星带货、时装周曝光等奢侈品式营销策略实现破圈,年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倍 [5][39][41] - 公司股价自2022年10月低点上涨近20倍,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新首富 [3][6] 商业模式转型 - **供应链升级**:2016年建立柔性供应链,存货周转天数从159天降至100天,70%产能集中于头部代工厂 [12][13] - **全渠道布局**:线下机器人商店3年翻倍至600台,线上小程序复购率达50%,会员体系覆盖4000万用户 [14][16] - **IP孵化体系**:采用"10年长约+销售分成+独立创作权"模式签约设计师,LABUBU设计稿被拆解为181道工序 [31][33] 奢侈品化路径 - **明星效应**:国际明星Lisa、蕾哈娜等带货推动LABUBU联名款二手市场价格达14839元 [39][41][58] - **高端联名**:与Pronounce合作登陆米兰时装周,联名款30秒售罄,系列营收同比增长726.6% [39][46] - **稀缺性策略**:隐藏款溢价300%,部分限定款定价达9999元,价差达168倍 [63][64] 行业对标分析 - **LVMH模式**:泡泡玛特借鉴"设计师绑定+供应链共享"机制,但更侧重孵化小众艺术家而非收购成熟品牌 [28][29][30] - **高定秀场价值**:奢侈品通过时装秀创造欲望(如LV秀后客户年龄从45岁降至32岁),LABUBU借米兰时装周破圈 [46][56] - **核心差异**:盲盒机制普惠性削弱阶层区隔,需强化会员特权(如爱马仕直营率91% vs 泡泡玛特82%) [64][65] 数据表现 - LABUBU系列年营收30.4亿元,占THE MONSTERS系列总营收7倍增长 [5]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内上涨9倍,2022年10月以来累计涨幅20倍 [6] - 联名款在曼谷主题店单日销售额破千万,伦敦哈罗德百货30秒售罄 [39]
泡泡玛特,距离世界首富LV就差高定和走秀了
搜狐财经· 2025-06-06 21:10
公司表现与市场定位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至今上涨9倍,从2022年10月低点至今上涨近20倍 [1] - LABUBU系列2023年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倍多,超越元老级IP Molly [5] - 公司从盲盒零售商转型为潮玩IP运营商,构建覆盖设计、生产、渠道、社群的全产业链体系 [7] 产品与IP运营 - Molly首个盲盒系列"Molly Zodiac"在2016年以4秒售罄,但初期面临产能不足问题 [5] - LABUBU通过米兰时装周联名、明星带货(如Lisa、蕾哈娜)实现破圈,部分联名款二手市场价格达14839元 [16][18][26] - 公司采用10年长约、销售分成、独立创作权等条件绑定设计师,如LABUBU设计师龙家升 [15] 供应链与生产优化 - 创始人王宁亲自整合东莞玩具产业带,70%产能集中于头部代工厂,建立柔性供应链模式 [5] - 通过大数据预测销量,存货周转天数从159天降至100天 [5] - 引入无尘车间和自动化设备,提升品控和生产效率 [5] 渠道与用户运营 - 线下渠道3年内门店数量翻倍,机器人商店(自动售货机)以59元低门槛扩大触达 [5][6] - 线上布局包括天猫旗舰店、葩趣APP、微信小程序"泡泡抽盒机",线上复购率达50% [6] - 会员体系2019年超4000万用户,形成"潮玩部落"社群文化,推动DIY改娃等衍生玩法 [6] 商业模式升级探索 - 泡泡玛特与奢侈品商业模式存在7大相似点:稀缺性制造、社群运营、价格策略、渠道控制等 [27] - LABUBU通过时装周、明星曝光塑造高端形象,部分产品已具备奢侈品属性 [18][26] - 公司需突破盲盒普惠性,强化阶层区隔以完成奢侈品化转型 [26][28] 行业对标与战略启示 - LVMH通过"买买买+改改改"双螺旋模型整合设计师资源与供应链,泡泡玛特类似但更侧重孵化潜力设计师 [9][13][14] - 奢侈品核心是创造欲望,高定时装秀虽不盈利但能拉动全系产品销量,泡泡玛特可借鉴此模式 [20][25][26] - 潮玩与奢侈品边界模糊,泡泡玛特有望通过高定限量款(如定价188888元的LABUBU系列)重塑行业认知 [29]
LABUBU“炒热”泡泡玛特股价,全球“一娃难求”,抢购潮下供应难题如何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55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产品供不应求,二手市场价格上涨 [1][2][6] - 公司海外市场表现强劲,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已达2024全年预期,同比增长100% [3] - 公司通过签约当地艺术家、开设地标门店、与卢浮宫合作等策略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 [3][4][5] - 计划通过动画短片、城市乐园等创新运营方式强化IP价值,目标将LABUBU打造成比肩Hello Kitty的全球超级IP [5][6] - 2025年海外收入目标突破百亿,已建立四大区域总部提升管理效率 [7] 市场表现 - LABUBU系列产品在全球多地门店断货,消费者需排队或限购 [1][2] - LABUBU3.0系列发售当晚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2] - 5月27日股价达233.2港元/股,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1] - 摩根大通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认为LABUBU有望成为全球超级IP [6] 海外扩张 - 美国市场已开设20多家门店,会员超170万,计划新增两家旗舰店 [3] - 卢浮宫门店年客流量超1000万,单店销售额亮眼 [3] - 2025年北美市场收入目标达25.13亿元(2020年集团总收入) [3] - 外籍员工超1000人,北美团队实现100%本土化管理 [7] 产品策略 - LABUBU系列采用搪胶毛绒材质,与森林精灵设定高度契合 [3] - 通过签约泰国艺术家Molly、美国艺术家Libby等开发本土化IP [4] - 计划推出LABUBU动画短片,强化IP故事性 [5] - 开发LABUBU之歌、精灵啦啦操等创新内容增强互动 [5] 供应链挑战 - 毛绒产品需求远超供应链提升速度,补货周期不确定 [2][6] - 产品开发需提前半年规划,难以快速响应短期需求激增 [6] - 部分海外门店因抢购冲突暂停销售LABUBU [6] 管理架构 - 2024年建立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四大区域总部 [7] - 海外团队规模扩大带来管理挑战,重点解决本土化运营问题 [7] - 坚持长期投入IP运营的战略,认为这是维持IP生命力的关键 [7]
潮玩系列会议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布鲁可 - 行业:潮玩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销售表现 - 2025 年 4 月销售额 3.7 亿元,同比翻倍增长,奥特曼系列贡献 1.6 亿元,变形金刚系列贡献 0.7 亿元等[2][3][4] - 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不低于 4 亿元,全年目标 35 亿元,受益于 5 月活动及新品推出[5][31] 渠道库存 - 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库存水平基本恢复至 35 - 40 天动销,前期压货情况缓解[2][6] 各 IP 表现 - 奥特曼 IP:前四个月累计同比,第 14 弹火爆,预计全年占比接近或超过 50%,仍以盲盒销售为主,需警惕审美疲劳和复购率下降[2][7][9] - 变形金刚 IP:表现稳健,5 月新品声波系列反馈良好,群星版第七弹工艺出色,保持爆款地位,消费群体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成人[2][13][21] - 假面骑士:新品推出节奏较快,以盲盒居多,贡献值约 15% - 20%,销量增长依赖更新速度和价格优势[2][14] - 柯南 IP:预售舆论事件致销售不理想,需快速调整,设计部门将改版[15][16] - 宝可梦和小黄人:宝可梦盲盒更新慢,小黄人受欢迎但未达预期,未来宝可梦可能边缘化,公司集中精力于三丽鸥形象[17] - 三丽鸥形象:预计六一前后或第三季度推出,以简单、精细化呈现为主[18] 产品销售形式 - 盲盒销售仍是奥特曼 IP 主要形式,动销优于明盒,原因包括价格定位、库存问题和低年龄段消费者喜好[9][11][12] 消费客群 - 小学和初中生是主要客户群体,占比 60% - 70%,成人消费者在高价产品上购买力不容忽视[5][21][32] 线上线下销售 - 国内线上渠道发展受限,平台利润抽成高达 75%,国内线上销售占比不足 5%,仅通过 BFC 私域和官方旗舰店有限销售,海外重点发展东南亚平台[5][30] 竞争对手 - 卡游、奇妙启蒙、森宝等开发拼搭类积木产品,万代下半年推低价产品,可能对布鲁可构成挑战;灵动、启龙等品牌对布鲁可整体影响不大[33] 设计优势 - 拥有超 1000 人的设计团队,聘请顶级设计大师及团队,采用互联网思维,有双向拼搭等关键技术[34] 海外市场 - 2025 年第一季度海外销售额 8000 万元,东南亚五国贡献 58% - 61%,线上销售占比约 35%[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 9.9 元产品占销售体量不到 10%,19.9 元和 39.0 元价格带产品分别占六十几和 17 - 18%左右,整体销量以专卖店为主力[28] - 推动明盒销售需更新 SKU、选择受欢迎 IP、提高材质质量和性价比[25] - 布鲁可与 Kama 合作迅速,已覆盖北上广及新一线城市所有 Kama 店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