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转化

搜索文档
海州“点绿成金”释放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47
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将废弃矿山、黑臭河道、煤灰滩涂转化为文旅热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投入2.2亿元进行生态修复,覆土60万立方米,栽植苗木8万余株,植被覆盖率超90%,从废弃采石场变为城市"天然氧吧" [2] - 盐河巷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坡等工程,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360万人次,营收达2.7亿元,夜间经济占比70%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从粉煤灰滩涂修复为251种鸟类栖息地,吸引日均千余名游客,周边民宿、餐饮年均增长率达30% [5][6] 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举办全国风筝精英赛、全民健身嘉年华等10余场品牌活动,成为赛事经济标杆 [3] - 盐河巷依托千年盐运河文化形成"河岸赏景、古巷就餐、河内游船"的夜间文旅闭环,带动逾千人就业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通过观鸟平台、生态步道等设施,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周边农家乐旺季日均营业额突破万元 [6]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挖掘宋金战场遗址、汉代石刻等文化元素融入设计,获评全省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凤屏湖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名录 [2] - 盐河巷结合非遗展演、3D水幕电影等打造"十佳夜市"品牌,形成文旅消费新地标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以珍稀鸟类观测为特色,成为生态旅游示范项目 [5][6]
来西博会加个好友吧!雅安“拍了拍”你
四川日报· 2025-05-26 10:06
雅安经济发展概况 - 雅安经济总量2024年突破千亿元,一季度增速跑赢全省平均,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14] - 西博会期间集中签约47个项目,涉及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 [14] - 构建"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区域发展新格局,划分雨名经核心经济圈、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石汉特色产业经济圈 [24] 数字经济产业 -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算力平台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计划从4万个提升至5万个,算力可满足2000多种应用场景 [16] - 四川汉唐云信息科技为无人便利店、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AI基座服务 [20] - 经开区数字产业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 [24] 特色农业与食品加工 - 雅茶集团推出冷泡百香果藏茶、玫瑰藏茶等创新产品,炽小茶开发陈皮藏茶等年轻化茶饮 [19] - 天全鱼子酱和荥经鱼子酱通过精深加工拓展国际市场,带动冷水鱼产业链 [19] - "以竹代塑"项目年产10万吨竹纤维和2万吨竹纤维产品,芦山县开发抹竹粉用于烘焙茶饮 [19] 先进制造业 - 四川建安工业微型新能源汽车电驱桥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0] - 厦门钨业、雅化锂业、金汇能新材料等企业代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 [20] - 圣善纺织、华智等企业构成现代轻纺产业集群 [20] 文旅产业 - 雅安推出大熊猫溯源之旅、熊猫新村民宿、《熊猫归来》史诗剧等文旅项目 [21] - 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蒙顶山、牛背山等景点解锁文旅融合新场景 [21] - 森林覆盖率69%全省第一,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全国最大,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17] 营商环境与招商政策 - 实施重点项目"点长+专员"机制,解决项目卡点问题并进行绩效考评 [23] - 天全县通过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障生产要素 [22] - 叠加国省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从法律、金融等多维度支持民营经济 [23][24]
中经评论:水清岸绿,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10:03
政策发布 -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进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 [1] - 美丽河湖定义为符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愿景,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保护和人水和谐 [1] - 2021年启动美丽河湖建设以来,已筛选出深圳茅洲河、厦门筼筜湖、浙江千岛湖等94个优秀案例 [1] 经济价值 - 深圳茅洲河治理释放15平方公里滨水空间,吸引18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 [2] - 厦门筼筜湖通过生态治理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生态景观与防汛固堤的有机统一 [2] - 浙江绍兴、金华等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将生态收益反哺水生态改善工作 [2] 治理策略 - 强调跨区域协作治理,提出到2027年实现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 [3] - 鼓励因地制宜将小微水体纳入保护范围,实施分类施策 [3] - 方案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问题,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相呼应 [5]
荥经:奋力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
四川日报· 2025-05-26 06:17
生态资源与产业布局 - 雅安市荥经县林地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3%,居全省第一[7] - 围绕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目标,入选第二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7] -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分布31只大熊猫,其中野生28只、野化放归3只[8] - 采用"NPL"园地共建模式,结合森林康养、乡村振兴、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8] - 2025年规划"一环五区"布局,构建百里熊猫绿道[9] 冷水鱼产业发展 - 荥经县五宪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商鲟龙科技,总投资5亿元[10] - 2024年9月产出首罐本土鱼子酱,养殖区可实现蓄水养鱼2000余吨,年产鱼子酱10余吨[10] - 规划"一带五线"产业布局,打造天府冷水鱼产业集群核心区[11] - 未来规划建设鲟游湾项目,预计综合产值超100亿元[11] 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开发 - 采用"337工作法"推动林权改革,实施七大行动转化生态价值[12] - 编制《森林粮库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和《森林四库总体规划》[13] - 四川川雅老坛食品公司方竹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2024年产值4000多万元[13] - 黄柏成林面积16.8万亩,其中10万亩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14] - 2024年森林经营面积60万亩,林业综合产值13.9亿元[15] 产业融合模式 - 企业引领+基地建设+农户模式连接产销两端,带动农民增收[13][14] - 方竹与黄柏混交立体种植,实现生态空间高效利用[14] - 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外林地盘活行动,引导农民参与资源管护[14]
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5-22 05:56
西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 云南省森林覆盖率55.25%,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1] - 云南省有机产品获证数2700多张,居全国第二位 [1] - 成渝地区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建设超1300万亩 [1] - 贵州省森林覆盖率63%,绿色经济占比46%,3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全国推广 [1]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 [2] - 国务院支持贵州探索生态产品总值纳入绩效考核,实施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 [2] - 探索建立西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保护标准互认、产业政策协同 [3] - 构建生态产品产权界定、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等制度保障体系 [3] 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 依托水电、光伏、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3] - 推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生态资源富集地区集聚 [3] - 通过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政策引导形成"生态资源—绿色技术—产业集群"转化链 [3] 科技支撑与生态修复 -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干热河谷植被退化等难题研发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4] - 建立符合西南特点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推进GEP与GDP双考核制度 [4] -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速碳中和、碳封存等技术成果转化 [4] 利益共享机制创新 - 探索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分红力度 [4] - 引导农户通过林地托管、碳汇交易等参与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 [4] - 推行环保行为积分奖励制,将垃圾分类等转化为公共服务权益 [4]
第26届青洽会将于6月25日至29日在西宁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19 19:49
第26届青洽会概况 - 本届青洽会将于6月25日至29日在西宁举办 主题为"开放合作·绿色发展" 聚焦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 [1] - 首次邀请墨西哥作为主宾国 设立沉浸式产业链合作展区 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展签约 [2] 历史成果与定位升级 - 青洽会已连续举办25届 累计签约项目超6200个 到位资金超8400亿元 成为青海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 [2] - 推动国际合作从商品展示向产业深度联动升级 [2] 四大特色亮点 - **国际合作聚焦**:主宾国墨西哥举办经贸交流会 联动"一带一路"国家高层官员及驻华使节参会 [3] - **商贸对接精准**:设计"8+6+3"系列活动 涵盖投资说明会、民营经济专场等全链条对接服务 [4] - **市场化运营突破**:启用6万平方米青海国际会展中心 设6大核心展区 联动30余省区市及央企参展 同步设立外贸优品和直播展区 [4] - **数字体验升级**:依托"云上青洽会"构建"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模式 通过直播推广"青字号"品牌 [4] 绿色招商与产业布局 - 推行"绿色招商准入制" 优先引入清洁能源等领域项目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5] - 创新"生态+"与"绿电+"模式 将生态品牌与高端制造、算力产业耦合 未来聚焦盐湖利用、新型储能等新兴赛道 [5] 人才与项目储备 - 五年累计签约项目2010个 柔性引进人才6342名(含39名"两院"院士) 助力绿色算电等领域 [6] - 今年已征集235项人才需求(含85项高层次项目) 重点邀请院士团队参会 [6] - 储备260个招商引资项目 总投资4200亿元 截至4月底已签约140个项目 金额达1182 6亿元 [6] 筹备进展与战略意义 - 嘉宾邀请覆盖15个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及境外商协会 12个省区市及中石油等央企确认参展 [7] - 青海以青洽会为契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7] - "十五五"期间将展现清洁能源基地开发、盐湖资源"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及"绿电+算力"产业生态等机遇 [8] 发展愿景 - 青海期待与全球客商在生态价值转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等领域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