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

搜索文档
新股前瞻|在港股“二次递表“浪潮中,解码维立志博的投资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09:01
港股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450家备案申请企业中248家计划赴港上市,占比超55% [1] - 近60家A股公司已实现A+H上市,5月港股IPO募资额达560亿港元,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年内累计募资774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监管审核拥堵导致备案周期延长至5-6个月,二次递表现象普遍但不会实质阻碍上市进程 [1] 维立志博资本与技术优势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10.84亿元,投资方包括恩然创投、汉康资本等知名机构 [2] - 2025年6月二次递表港交所,更新了核心产品LBL-024和LBL-034的临床数据 [2] - 专注肿瘤与自免疾病领域,构建涵盖双抗、TCE、ADC的14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6款进入临床阶段 [2][5] 三大技术平台布局 - **IO 2.0平台**:核心产品LBL-024为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4-1BB靶向疗法,有望成为第四大免疫治疗靶点,覆盖9种实体瘤适应症 [5][6] - **TCE平台**:LeadsBodyTM技术支撑4款管线,LBL-034采用创新2:1结构设计,临床进度全球第二 [7][8] - **ADC平台**:LBL-058为全球首款TCE双抗ADC,整合DLL3×CD3双抗与TOP1i载荷,临床前显示协同抗肿瘤效应 [8][9] 核心产品市场潜力 - 全球4-1BB抗体药物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29亿美元,2026-2030年CAGR高达284.9% [5] - LBL-024已获中美突破性疗法与孤儿药认定,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等适应症 [7] - LBL-034有望成为首个国产GPRC5D靶向TCE疗法,LBL-058在SCLC模型中展现持久肿瘤消退 [8][9]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港股二次递表常态化背景下,技术壁垒高、商业化路径清晰的企业更受青睐 [2][10] - 公司通过三大技术平台实现肿瘤微环境调控、免疫杀伤与精准化疗全覆盖,体现全链条创新能力 [5][9] - 差异化管线布局与临床进展强化长期投资逻辑,LBL-024等核心产品构筑竞争壁垒 [10]
德琪医药深度报告:聚焦肿瘤领域的创新先锋,TCE2.0蓄势待发
太平洋证券· 2025-06-04 2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德琪医药“买入”评级,基于NPV和DCF法测算目标市值为58亿港元(汇率0.92),对应目标价为8.57港元 [3][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塞利尼索已实现商业化,随着适应症扩增和上市地区增加,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 [2] - 临床管线中,ATG - 022是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CLDN18.2 ADC,CD73小分子抑制剂ATG - 037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肿瘤中展现积极疗效 [2] - 早研管线里,第二代TCE平台具备更高安全性和更强疗效,首款产品25H2递交IND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公司介绍:专注于肿瘤学及免疫学的创新先锋 - 德琪医药2016年成立,2020年港股上市,研发管线涵盖多种药物形式,有1款商业化产品、5款临床管线和多个临床前项目 [6][8] - 首款商业化产品塞利尼索在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36.7% [8] - 高管团队经验丰富,创始人梅建明博士有超25年全球肿瘤疗法临床研发经验,首席财务官龙振国在投行和股票市场深耕16年,首席运营官刘翼腾履历丰富 [12] - 大股东梅建明博士持股25.89%(截止2024年12月31日) [14] ATG - 022:差异化竞争的CLDN18.2 ADC - 中国年新发胃癌36万例,CLDN18.2是胃癌精准治疗潜力靶点,约三分之二患者为CLDN18.2中低表达,多数药物聚焦高表达群体,ATG - 022在不同表达水平胃癌患者中均有效,且安全耐受性良好,已与默沙东开展全球临床合作 [3] - ATG - 022临床2期剂量扩展研究在中澳进行,今年1月公布积极临床数据,下一阶段有3个开发方向,2025年5月与默沙东合作,获FDA两项孤儿药资格认定 [36] - 截至2024年11月22日,有效剂量范围33例胃癌患者评估显示,所有患者ORR为36.4%,DCR为83.3%,不同表达水平患者均有疗效,安全性良好 [39] - 非头对头比较,后线治疗CLDN18.2中低表达胃癌/胃食管交界处患者,ATG - 022有更高反应率和安全性优势 [40] - 销售预测假设下,经成功率调整销售峰值预计为12亿元 [42] ATG - 037:全球领先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免疫耐药潜力品种 - CD73是腺苷生成限速酶,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CD73在多种癌症TME细胞上过度表达,催化产生的腺苷可促肿瘤 [50] - ATG - 037是全球进度领先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正在进行I/II期临床,适应症为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CPI耐药患者有良好安全性和疗效信号 [51] - 黑色素瘤患者治疗选择有限,Lifileucel是唯一获FDA批准治疗免疫耐药黑色素瘤的疗法,ORR为31.4% [55] - 2025 ASCO数据显示,ATG - 037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安全性良好,免疫耐药黑色素瘤亚组ORR为36.4%,DCR为100%,NSCLC亚组ORR为22%,DCR为67% [58] - 销售预测假设下,经成功率调整销售峰值预计为5亿元 [59] 第二代TCE平台:有望实现安全性和疗效显著提升 - CD3双抗在肿瘤和自免领域潜力逐步被证实,2024年实体瘤实现突破,海外药企加大自免领域投入 [65] - 公司新型T细胞衔接器平台AnTenGager采用空间位阻遮蔽技术,有二价结合疾病相关抗原、自主研发CD3抗体序列等特点 [66] - AnTenGager平台有更强疗效、更佳安全性等5大优势,适用多种疾病,半衰期长 [71] - 基于该平台布局多项产品,ATG - 201(CD19xCD3)进度领先,计划2025年下半年递交自免适应症IND申请 [75] 塞利尼索:首款商业化产品,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 塞利尼索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XPO1抑制剂,德琪获其亚太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已在10个亚太市场获批上市,中国有2项适应症获批并纳入医保,1项处于NDA阶段,还有多项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79] - 2024年塞利尼索销售收入为0.92亿元,同比增长37%,中国地区收入增长27.4% [82] - 骨髓纤维化治疗中,芦可替尼有血液学毒性,塞利尼索联合芦可替尼临床1期数据显示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3期注册临床预计2025H2数据读出 [85] - 销售预测假设下,经成功率调整销售峰值预计为8亿元 [86] 盈利预测及估值 - NPV法测算目标市值为42亿元,PE倍数为20倍,WACC为10% [92] - DCF模型测算目标市值为65亿元,WACC为10%,永续增长率为1%,取NPV和DCF法平均数,测算目标市值为58亿港元(汇率0.92),对应目标价为8.57港元 [95] - 2025年公司有多个核心催化剂,包括产品数据读出、递交IND、获批上市、销售放量等 [97] - 给出公司2024 - 2027年财务预测表,涵盖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多项指标 [100]
创新药观点更新
2025-06-04 23:25
博泰药物针对一线三阴性乳腺癌,丹药治疗大部分 PD-L1 阴性的患者, 中位 PFS 达 13.4 个月,优于化疗联合 PD-1 方案。默沙东计划在海外开 设辅助及一线治疗项目,预计其海外峰值收入可达 100 亿美元。 迈威生物 282 ADC 在末线尿路上皮癌中 PFS 为 8.8 个月,优于标准疗 法 EV 的 5.6 个月;OS 从 EV 的 12.9 个月提升至 14.2 个月。一线尿路 上皮癌连用特瑞普利单抗后 ORR 达 80%,六个月 PFS 率 79%。 泽璟制药 ZG005 在二线治疗上的数据显示 ORR 从去年的 65%下降到 41%,但 PFS 更新为 11 个月,比同类竞品优势明显。ZG006(DL3 双表位 CD3 TCE 三抗)在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表现突出,10 毫克剂量 ORR 为 62.5%,30 毫克剂量 ORR 为 58.3%。 和 Opdivo。 PD-1 双靶药物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潜力如何? 创新药观点更新 20250604 PD-1 双靶药物在肿瘤免疫疗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例如,三生制药更新了其 PD-1 VEGF 双抗 SSGJA707 产品的数据,与今年 ...
Caribou Biosciences (CRBU)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04 22:22
Caribou Biosciences (CRBU) 2025 Conference June 04, 2025 09:20 AM ET Speaker0 Good morning everyone. I'm Farzin Hak, one of the biotech analysts in Maury Raycroft's team at Jefferies. It'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 Rachel Hurwitz, CEO of Caribou Biosciences. This is a fireside chat format, so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today. Speaker1 Thanks, Farzin. Really appreciate it. Speaker0 So for those new to this story, can you provide a one minute overview of your platform and the programs? Speaker1 Yes, Caribou is u ...
Immix Biopharma (IMMX)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6-04 04: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制药行业,聚焦于复发难治性轻链淀粉样变性(AL amyloidosis)治疗领域 - **公司**:IMX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复发难治性轻链淀粉样变性现状 - **患者数量**:美国约2.3万患者患有复发难治性轻链淀粉样变性,且患者数量因认知、检测等因素增加 [5][23] - **疾病危害**:由浆细胞产生的淀粉样生成轻链错误折叠、聚集并沉积在器官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心脏受累时可致死亡 [24] - **治疗困境**:目前复发难治性患者无FDA批准药物,一线治疗药物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虽有一定疗效,但仍有40%患者无理想反应,且患者会复发,后续治疗选择有限 [20][24] NXC201治疗效果 - **安全性**:可安全用于复发难治性AL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轻微且可控,无神经毒性 [30][35] - **有效性**:所有患者均有快速和深度血液学反应,中位首次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7天和26天,70%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预计反应会加深,器官反应在4/5可评估患者中得到记录,且无血液学复发或进展 [35][36] NXC201优势 - **靶点优势**:靶向BCMA,该靶点在浆细胞疾病生物学中是有价值的靶点,已有两款CAR - T细胞疗法因靶向BCMA获FDA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25] - **产品优势**:NXC201是独特的CAR - T细胞疗法,经空间优化,可减少非特异性激活、降低细胞因子释放并增强浆细胞结合,生产时间为10天 [25] 市场前景 - **患者需求**:至少2万患者可从NXC201治疗中受益,未来随着诊断水平提高,患者数量可能增加 [65] - **治疗选择**:作为一次性疗法,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或复发患者有吸引力,预计50% - 60%患者最终需要额外治疗 [67] 与其他疗法对比 - **与双特异性抗体对比**:CAR - T细胞疗法有“一次性治疗”优势,若先使用双特异性抗体,后续CAR - T细胞疗法疗效会降低;而先使用CAR - T细胞疗法,仍可选择双特异性抗体治疗 [71][72] - **与达雷妥尤单抗对比**:NXC201疗效可能更高,但用于一线治疗需考虑反应持久性和安全性 [80][82] 未来发展 - **临床试验**:正在完成Nexicar 2试验的入组并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预计明年初完成最终数据读出 [96] - **拓展应用**:可探索用于其他存在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群体,如伴有淀粉样变性的其他B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瘤相关淀粉样变性等 [98][9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患者特征**:Nexicar 2试验中患者中位年龄67岁,最大82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4,70%患者接受过干细胞移植,70%患者有心脏受累 [29] - **感染风险**:随着治疗推进,需关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导致的持续感染风险 [54][55] - **门诊治疗可能性**:基于NXC201安全性,有可能作为门诊治疗,可参考其他疗法经验,如多发性骨髓瘤CAR - 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85][88]
柳叶刀:全球首个!北京大学发布CAR-T治疗实体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为晚期胃癌带来新方案
生物世界· 2025-06-03 15:42
核心观点 - CAR-T细胞疗法satri-cel在CLDN18.2阳性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显示出显著优于标准疗法的疗效,包括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 [4][9][10][13] - 这是全球首个在实体瘤中证明CAR-T细胞疗法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3][20] - 该疗法由中国团队开发并主导临床试验,显示了中国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 [20] 临床试验设计 - 入组156名CLDN18.2阳性、至少接受过二线治疗但病情仍进展的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 [6] - 按2:1随机分组,satri-cel组104人(实际治疗88人),标准治疗组52人(实际治疗48人) [7] - satri-cel组输注250x10⁶个CAR-T细胞,最多3次,标准治疗组接受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 [8] 疗效数据 - 无进展生存期:satri-cel组3.25个月 vs 标准治疗组1.77个月 [9] - 总生存期:satri-cel组7.92个月 vs 标准治疗组5.49个月,延长44% [9] - 客观缓解率:satri-cel组22% vs 标准治疗组4% [10] - 腹膜转移亚组(占66%)获益显著 [10] - 交叉治疗组(20人)客观缓解率20%,中位总生存期9.20个月 [10] 安全性数据 - satri-cel组99%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 [15] - 95%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90%为1-2级 [15] - 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15] - 标准治疗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 [15] 行业意义 - 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选择,特别是预后极差的腹膜转移患者 [20] - 验证了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中的潜力,为其他实体瘤CAR-T研究铺平道路 [20] - 有望成为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三线治疗新标准 [17] - 未来将探索在更前线治疗(二线甚至一线)中的应用价值 [17]
Nature Medicine:双靶点CAR-T细胞,有效减缓致命脑肿瘤的生长
生物世界· 2025-06-03 11:54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现状 -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类型,患者确诊后通常仅存活12-18个月 [1] -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现有疗法对延长患者寿命效果有限 [1] -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10个月,是肿瘤领域最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之一 [1]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研发 - 研究团队开发了靶向EGFR和IL13Rα2的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CART-EGFR-IL3Rα2) [4] - EGFR存在于50%-60%的GBM患者肿瘤细胞表面,IL13Rα2表达率为50-75% [4] - 采用鞘内注射方式将CAR-T细胞直接递送至脑脊液,提高肿瘤靶向性 [4] 1期临床试验设计 - 试验纳入18名rGBM患者,通过鞘内注射递送CAR-T细胞 [4] - 主要终点包括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和不良事件 [4] - 次要终点包括影像学反应、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4] 临床试验结果 - 最大耐受剂量确定为2.5×10^7个CAR-T细胞 [5] - 56%患者出现3级神经毒性,无4-5级神经毒性 [5] - 62%可测量疾病患者出现肿瘤消退,1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疾病超过16个月 [5]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中位随访8.1个月) [5] 疗法效果评估 -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减缓了近三分之二rGBM患者的肿瘤生长 [6] - 部分患者存活超过12个月,显著超过该类患者中位生存期 [7] - 1例患者肿瘤16个月未见生长,7例患者在一年后仍存活 [7] - CAR-T细胞在患者免疫系统中长期留存,显示持续抗肿瘤效应 [7] 疗法前景 - 脑室内输注双靶点CAR-T细胞被证实可行且总体安全 [8] - 疗法能缩小肿瘤或抑制生长,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8] -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完善疗法以提高持久性效果 [8]
Cell子刊:徐沪济/孙凌云/杜冰团队使用通用型CAR-T细胞成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世界· 2025-06-02 09:29
核心观点 - 邦耀生物开发的同种异体CD19靶向CAR-T细胞产品TyU19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治疗难治性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和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实现长期缓解[2] - TyU19在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显示出显著安全性和临床疗效,3名患者均达到SRI-4标准定义的临床持久缓解[3][6][7] - 该疗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RAC、HLA-A、HLA-B、CIITA及PD-1基因进行系统性敲除,创新性突破显著[11] - 研究尝试了"不清淋回输"的全新治疗模式,即便不进行清淋预处理仍展现卓越效果[11] 技术突破 - TyU19是健康供体来源、多重基因组编辑的同种异体CD19靶向CAR-T细胞产品[2] - 通过CRISPR-Cas9技术系统性敲除TRAC、HLA-A、HLA-B、CIITA及PD-1基因[11] - 采用极低强度淋巴细胞清除方案,甚至尝试"不清淋回输"新模式[11] - CAR-T细胞在体内扩增旺盛,第14天达到峰值,有效清除B细胞[6][7] 临床效果 - 3名难治性SLE患者接受100万细胞/千克体剂量输注,完成12个月随访[5][6] - 未出现GvHD、CRS或ICANS等严重不良事件[6][9] - 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显著减少,B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显著降低[6][7] - 所有患者在最终评估时均达到SRI-4临床缓解标准[3][7][9] 研究意义 - 标志着通用型CAR-T治疗从探索走向转化应用的关键跨越[4] -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开辟全新路径[11] - 同种异体CAR-T疗法在SLE治疗中显示出重大潜力[3][7][9] - 相关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Cell、Cell Med和Cell Research等顶级期刊[2][3][9][10]
Cell子刊:CAR-T细胞疗法又攻克一种自身免疫病
生物世界· 2025-05-31 11:5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17 年起,美国 FDA 陆续批准了 7 款 CAR-T 细胞疗法 上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类癌症,并展现了强大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CAR-T 细胞疗法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系统性硬化症 、 特发性炎性肌病 、 重症肌无力 、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 等多种自身免 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IDP) 是一种由针对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或复发缓解性神经病。一线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 球蛋白、类固醇或血浆置换。然而,约 15% 的患者对当前的治疗方法无反应。 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但迄今为止,其尚未被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和治疗。 鉴于 B 细胞和自身抗体在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IDP) 中可能存在的致病作用,靶向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 的 CAR-T 细胞疗法可能对 CIDP 具有治疗效果。 2025 年 5 月 26 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田代实 教授、 秦川 副教授、 王伟 教授等在 ...
安科生物(300009) - 300009安科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9
2025-05-29 16:56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有西部证券、摩根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时间为2025年5月22 - 29日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高级副总裁盛海先生等 [2] 2025年经营目标 - 实现恢复性增长,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 [2] - 加强学术推广,提升水针销售占比,推动生长激素恢复性增长 [2] - 优化中药贴膏销售政策,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保持中成药增长 [2] - 加强市场分析定位,争取集采中标企业原料药市场,扩大多肽品种销售规模 [2] - 保持OEM业务,推进MAH项目合作,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2] - 计划剥离法医相关业务,转型新业务 [2] 投资意义 - 对维昇药业进行基石投资,看好其核心产品管线,建立长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提升抗风险和核心竞争力 [3] 产品销售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生长激素新患同比增长,发货同比上升 [3] - 曲妥珠单抗2024年度销售收入超1亿元,2025年“安赛汀”发货持续环比增长,预计有较大幅度同比增长 [3] 研发布局情况 自主研发 - HuA21注射液完成Ib/II期临床受试者入组,计划开展III期临床 [3] - 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推进上市申报 [3] - “AK2017注射液”完成II期临床试验入组 [3] - “AK1008项目”开展II期临床试验 [4] - “AK1012项目”开展I期临床试验 [4] - “5G9注射液”提交IND申请 [4] - 加快重组人生长激素 - FC融合蛋白注射液相关临床试验工作 [4] 研发合作 - 与郑颂国团队合作开发“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疗法相关产品”,开展相关临床试验 [4] - 与阿法纳公司共同研发的AFN0328注射液获准开展临床试验,布局mRNA药物新赛道 [4] - 博生吉的UTAA09细胞药物临床试验获得CDE默示许可 [4] - 参股公司元宋生物的“重组腺病毒注射液”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前获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许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