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
搜索文档
8月·宁波 |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8 00:06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1+4"主题: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1]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发掘合作机遇 [5] - 汇集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5] 重点活动安排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第3期):邀请30位行业高层与专家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9] - **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第4期):聚焦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对接头部园区与投资机构 [12]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30+场报告,发掘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合作平台 [13] 分论坛专题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涵盖生物基材料(PHA、尼龙、菌丝体蛋白)低成本规模化开发、精细化学品及香精香料绿色制造技术 [13][16] - **AI+生物智造**:聚焦AI辅助酶发掘、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工业发酵动态控制等双向赋能案例 [17] - **未来食品&农业**:涉及非粮原料(CO2、甲醇)转化饲料蛋白/能源化学品、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高值化食品配料生物制造技术 [15][20] - **美妆原料**:探索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绿色制造、新型蛋白质原料突破及生物材料在化妆品应用 [18][20] 科技成果展示 -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设置现场展示与对接专场 [18] 往届成果 - SynBioCon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第三届由宁波酶赛生物等机构协办 [23]
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制作蔗糖,仅需17小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8 00:06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 - 我国每年白糖消耗量超过1500万吨 进口量超过500万吨 传统蔗糖种植需12-14个月 而二氧化碳制糖技术仅需17小时 [1]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主导实现从二氧化碳"从头合成"己糖 含葡萄糖等4种单糖 碳转化率0 67克/升/小时 是光合作用效率10倍以上 [2][3][8] - 2025年进一步实现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蔗糖 产物浓度14g/L 转化率86% 能耗仅2ATP/蔗糖 比自然路径节能85% [4][8][9] 技术核心优势 - 通过工程化改造酶蛋白分子精准控制合成4种己糖 解决糖分子立体结构可控难题 理论上可合成任一类型糖 [9] - 采用"甲醇→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6-磷酸→蔗糖"高效路径 跨团队协作实现光伏电解水制氢与体外生物转化系统结合 [4][11] 应用前景 - 医药领域合成人参多糖等药用糖分子成本仅为天然提取1/3 [13] - 工业生物制造领域每年消耗超千万吨葡萄糖原料 改用该技术可减少60%粮食消耗 [14] - 环保领域每合成1吨糖可消耗1 6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3辆家用汽车年排放量 [15]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等五大方向 探讨生物制造产业趋势与革新技术 [17][21]
【2025链博会】鲁商福瑞达:以中药科技+合成生物重构韧性供应链
环球网· 2025-07-17 14:42
公司展示成果 - 公司携"中药绿色智造+合成生物"双擎成果亮相链博会,展示从中药提取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创新 [1] - 明星产品包括明颜舒萃、MatrixColla-1 愈胶原、珂谧穿膜胶原棒等,现场体验热度高 [3] - 合成生物王浆酸系列护肤产品修护表皮屏障功效提升175%,真皮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提升94% [3] 技术创新 - 将传统中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与工业4.0装备融合,实现药材标准化萃取 [3] - 明颜舒萃等敏感肌系列产品融合中药与人工智能,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智能化精准控制 [3] - MatrixColla-1 愈胶原采用Ⅲ型重组胶原等精准配比,模拟真皮层结构实现全维度抗衰 [4] 绿色供应链 - 出口原料通过欧盟ECOCERT认证,生物发酵工艺较传统化学法减排35% [5] - 植物基包装降解周期仅180天(传统PE瓶需450年),且密封性、跌落测试优于行业标准 [5] 研发生态 - 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生态,加速技术转化 [7]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434件(发明专利189件) [7] - 跨膜递送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应用于眼科、皮肤科新品升级 [7] 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打造"全域创新"科创生态,输出可持续、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3][7] - 未来将以中药现代化、合成生物、绿色智造为锚点,强化中国美妆与健康产业的科技影响力 [7]
21亿!背靠嘉吉,牵手巴斯夫,全球最大生物基BDO工厂投产!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6 21:18
生物基BDO行业概况 - 全球粮商巨头嘉吉与德国HELM AG合资企业Qore正式投产生物基1,4-丁二醇(BDO),品牌名为QIRA®,年产能6.6万吨,总投资3亿美元(约21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生物基BDO工厂 [1][3] - 该工厂采用当地种植的齿状玉米为原料,原料采购半径控制在100英里范围内 [3] 技术工艺与优势 - 传统BDO生产工艺(炔醛法占比94.21%)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生物基BDO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绿色生产 [7][8] - Qore采用美国Genomatica公司一步发酵工艺,相比传统二步法(淀粉→琥珀酸→BDO)更高效 [9][10] - Genomatica技术已授权全球多个项目,总产能达15万吨/年,Qore工厂为美国首个商业化运营项目,意大利Novamont和越南晓星集团项目在建中 [10] 下游应用与合作伙伴 - BDO是化工行业"枢纽型产品",可衍生纺织、医药、香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4] - 纤维巨头LYCRA采用QIRA®使产品碳足迹减少44% [5] - 巴斯夫与Qore达成长期供应协议,将生物基BDO用于聚四氢呋喃和聚氨酯(TPU)生产 [6][13] 全球产能布局 - 韩国晓星集团投资10亿美元在越南建设20万吨/年生物基BDO工厂(亚洲首个),2026年投产 [11] - 中国金发科技1万吨项目已投产,元利化学实现亚洲首批生物基BDO出口欧盟,山东兰典、天宜鸿达等项目在建 [11] - 意大利Novamont(2016年投产)、荷兰DSM、日本三菱化学等企业均具备量产能力 [11][17] 行业发展前景 - 短期生物基BDO成本高于石油基,但已在高端纺织、医疗器械等领域实现替代 [14] - 高油价背景下技术竞争力显现,未来通过非粮原料开发、工艺改进及碳交易政策推动,有望成为主流选择 [14] - 行业聚焦替代石油基二元酸/醇、二元胺等关键化工原料,第四届合成生物大会将重点探讨该领域产业化合作 [15][16]
锦波生物20250425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锦博生物(景博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4.27%;经营活动现金流7.67亿元,同比增长159.55%;销售毛利率92.02%;资产负债率25.53% [1][2][21] - 盈利能力方面,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50.68%,营业利润占营业总收入59.21%,营业总成本占营业总收入7.98% [2] - 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4.44,速动比率4.11;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84.92%,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44.27% [2] - 股东户数本期0.46万户,十大股东中持股排名第一的股东持股占比58.89%,排名前三的股东合计持股占比63.7% [2] - 主营构成上,医疗器械12.54亿元,占比86.89%;功能性护肤品1.42亿元,占比9.83% [2] - **科技创新与发展** - 中国合成生物强,但要从大国变为强国需基础科学发展,如结构生物学的进步 [3][4] - 锦博生物坚持原始创新,从理论设计到实验验证,实现从无到有,如获得注射用重组人液化胶原蛋白凝胶产品 [4] - 通过合成生物解决诸多问题,如解决动物或胎盘提取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问题,消除使用胶联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毒性,拓展胶原蛋白应用场景 [6][8][9] - **科研成果与产品** - 2021年首个注射用的重组三星人液化胶原蛋白材料上市,已注射两百多万只,无免疫原性 [6] - 2025年上市新产品注射用重组三型人员化胶原蛋白凝胶,其合成的胶靠氢键、二流键组装,无需胶联剂 [8] - 重组三型人员化胶原蛋白动肝纤维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的医疗器械,预计在多领域有广阔临床运用 [19] - 2024年3月,科研团队发现A型重组三型人员化胶原蛋白纤维结构成蜂巢状,可实现细胞重塑、组织重塑 [22] - **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医疗器械销售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84.37%;威美上市1000天后产销突破100万只,临床应用超200万只 [21] - 2024年原料业务快速增长,因品牌客户采购量提升和产品知名度提高覆盖客户增多 [22] - 公司与多所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多种胶原蛋白新材料在不同适应症的研究 [22] - 2024年研发投入1.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2%,研发人员212名,同比增长22.54% [22] - **资金使用与分红** - 2024年使用募集资金13498.56万元,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将7000万元从研发项目变更至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 [23] - 通过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理财产生收入34.57万元 [23] - 2024年上半年分红8851.18万元,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77亿元,若方案实施,2024年度累计派现2.66亿元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从单链水平通过生物合成发酵成三条链去掉两个氨基酸用了十年时间突破 [7] - 公司研发新产品时曾因一个氨基酸问题全部推翻重开始,耗时十年 [14] - 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2024年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9次,业绩说明会3次,触达超300名机构及分析师 [24] - 公司获2024年度A级纳税信用企业,生产过程绿色环保且有完善环保体系及设施 [25]
探索未来食品&农业!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5 23:16
生物制造行业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是我国继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模式发展合成生物 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 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设置"1+4"主题 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趋势 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化 [1] - 特色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 聚焦"十五五"发展趋势 邀请30位行业头部企业高层与专家 [9]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 创新科技成果展示 青年创新技术分享等环节 发掘合作机遇 [5][12] 分论坛技术焦点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 - 重点开发生物基材料(PHA 尼龙 菌丝体蛋白)低成本规模化技术 [13] - 关注生物基化学品(苹果酸 己二酸 二元醇 胺类 芳香族)制造路径及化学法&生物法协同案例 [16] - 探讨非粮碳源(CO2 甲醇)转化饲料蛋白 能源化学品的产业化案例 [17] AI+生物智造 - 涉及AI智能开发技术 生物合成天然香料 新质蛋白等产业化应用 [17] - 利用AI分析工业菌株基因型与产量 耐受性的关联关系 [17] - 圆桌讨论AI与生物制造双向赋能的关键问题 [17] 未来食品&农业 - 开发高值新质蛋白 功能糖 乳铁蛋白等食品原料生物合成技术 [20] - 研究非粮生物质转化未来食品与农业应用 [20] - 探索AI在食品风味控制 成分合成底盘筛选的应用 [20] 美妆原料 - 突破新型蛋白质原料生物制造技术 开发虾青素 类胡萝卜素等绿色制造 [20] - 研究生物材料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营养糖生物学与皮肤健康 [20] 大会组织与规模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2] - 往届大会已连续三年在宁波举办 2024年第三届由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支持 [23] - 设置30+场青年论坛报告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对接 [13][18]
百龙创园(605016):阿洛酮糖正式上市,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业绩稳健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4 2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对百龙创园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H1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yoy+22%),归母净利润1.71亿元(yoy+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8亿元(yoy+51%),业绩提升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产能释放 [7] - 阿洛酮糖正式审批上市,公司阿洛酮糖板块或迎量利双增,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7] - 膳食纤维高端化转型成功,高毛利抗性糊精带动盈利增长,产品结构高端化将提升板块盈利能力 [7] - 公司持续推进泰国基地建设,把握合成生物趋势实现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与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65、4.73、5.93亿元,对应的EPS为0.87、1.13、1.41元/股,对应的PE为26、20、16倍,维持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52亿、17.16亿、20.05亿、23.6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6%、49.0%、16.8%、18.2% [6]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亿、3.65亿、4.73亿、5.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3%、48.7%、29.5%、25.4% [6]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76、0.87、1.13、1.41元/股,毛利率分别为33.7%、34.0%、35.4%、36.7%,ROE分别为14.6%、17.9%、18.8%、19.1% [6] - 2024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38、26、20、16 [6] 财务摘要 - 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68亿、11.52亿、17.16亿、20.05亿、23.69亿元 [9] - 2023A - 2027E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2.46亿、3.65亿、4.73亿、5.93亿元 [9]
探索新型碳源生物制造!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4 21:29
生物制造行业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大会核心内容 - 设置"1+4"主题框架:1个主赛道(AI+生物智造)+4个应用领域[1] - 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革新技术/产品生命力三大方向[1]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30+场青年论坛报告/100个科技成果展示的对接平台[5][13][18]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领域关注生物基材料(PHA/尼龙/菌丝体蛋白)低成本规模化开发[13] - AI+生物智造领域聚焦酶发掘/合成模型/工业发酵控制等6大应用场景[17] - 未来食品领域开发新质蛋白/功能糖/非粮生物质转化等7类技术路径[20] 产业生态构建 - 汇集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产业上下游全链条资源[5] - 设置高层闭门研讨会(30位行业领袖参与)和先锋对话圆桌论坛[9][17] - 覆盖从科研创新(青年论坛)到产业转化(项目路演)的全周期环节[12][18] 会议组织架构 - 由宁波德泰中研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6家单位协办支持[2] - 顾问团队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等权威专家[2] - 往届会议已在宁波连续举办三届(2022-2024),形成行业品牌效应[23]
河南南阳发力合成生物产业 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等多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1:37
南阳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基础 - 南阳市年产生物质原料超3000万吨 农作物秸秆超1000万吨 生猪牛羊出栏量超1000万头 具备发展生物制造的原料优势 [1] - 当地已形成以牧原为代表的产业成果 并快速落地 [1] - 构建了热电联产 蒸汽管网及公铁联运物流体系等全方位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4] 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 召开"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 成立"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 [1] - 发布《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1.0版 目标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1] - 设立生物制造专项扶持基金 重点支持中试平台建设与非粮生物质技术攻关 [5] - 未来将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 生物医药 生物基材料等核心领域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6] 牧原股份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 携手西湖大学成立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和牧原实验室 [2]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小品种氨基酸 实现豆粕减量替代 [2] - 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已投产 推动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 [2] - 该技术可节省20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 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贡献 [4] 牧原股份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02亿至107亿元 同比增长1129.97%至1190.26% [3] - 预计扣非净利润106亿至111亿元 同比增长882.95%至929.31% [3]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年初13.1元/公斤降至6月低于12.1元/公斤 目标全年平均12元/公斤 [3] 南阳其他生物技术企业 - 千亩制药用猪小肠生产肝素钠 实现边料高附加值利用 [4] - 唐河金海生物利用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等核心产品 [4] - 恒利康生物研发的辛夷 益生菌 植物酵素等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4]
寻找自然资源可持续的答案,新京报小记者们走进合成生物科学馆
新京报· 2025-07-12 01:26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 生物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合成生物技术阶段,通过设计改造微生物定向发酵实现"细胞工厂"生产[3] - 当前技术路径需以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作为发酵原料,经过基因改造、中试验证和生产发酵三阶段[4] - 华熙生物已建立完整的合成生物技术展示体系,包括科学馆和"细胞工厂"模型等实体展示[3][4]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所需物质[4] - 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获取燕窝酸、红景天苷等稀缺物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 - 潜在应用包括食品改良(如草莓味香蕉)和濒危物种复活(如猛犸象)等领域[5][7] 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展 - 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已具备基因编辑和细胞改造的技术能力[4] - 公司当前研发重点聚焦于可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方向[9] - 通过科普活动培育潜在人才,推动行业长期发展[9] 合成生物技术行业意义 - 该技术可解决资源短缺(石油依存度73%)、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1][3] - 代表生物科技从自然发酵(第一代)到定向发酵(第二代)再到合成生物(第三代)的演进[3] - 行业处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过渡阶段,部分应用已具备商业化条件[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