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

搜索文档
斥资逾12亿元 6家券商回购释放三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0:33
上市券商回购动态 - 中泰证券计划使用3亿元—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减少注册资本 [1] - 今年以来已有6家券商实施回购,金额合计超过12亿元,包括国金证券、财通证券、国泰海通、东方证券、西部证券、华安证券 [1] - 财通证券已完成回购,累计回购4074.20万股,耗资3亿元(接近上限) [3] - 国泰海通累计回购3248.84万股(占总股本0.1843%),耗资5.57亿元 [4] - 东方证券累计回购2562.45万股(占总股本0.3016%),耗资2.40亿元 [4] - 国金证券累计回购675.11万股(占总股本0.1818%),耗资5573.38万元 [4] - 西部证券和华安证券2025年回购金额合计约0.66亿元 [5] - 国投资本筹划回购但尚未实施 [5] 回购信号解读 - 券商回购释放三重信号:价值低估判断、对公司基本面的信心、注销式回购优化股本结构 [1] - 注销式回购(如中泰证券)可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提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5][6] - 行业可能进入并购重组活跃期,推动集中度提升和竞争力重塑 [6] 券商板块表现与投资逻辑 - Wind券商指数6月2日至12日上涨4.57%,但年初以来下跌6.99% [9] - 板块市净率处于近十年低位,政策面利好(如证监会改革举措)和流动性改善推动配置意愿 [10] - 经纪、自营、资管等主营业务有望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业绩弹性可期 [10] - 头部券商因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强、业绩稳健更受关注 [12] - 中长期资金扩容和"稳增长"政策目标支撑板块景气度上行 [11]
兴业证券新帅由华福证券原董事长接棒 股价涨超9%澄清双方合并传闻
新浪财经· 2025-06-12 19:45
人事变动与市场反应 - 兴业证券新任党委书记苏军良由华福证券原董事长调任 接替因年龄原因卸任的杨华辉 [1] - 苏军良具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 曾任职兴业银行多个分行行长及华福证券董事长 2024年带领华福证券实现营收33.21亿元 净利润7.15亿元 同比增幅均达50% [1] - 人事任命公布当日公司股价大涨9%至6.47元/股 盘中触及涨停 [1] 合并传闻与澄清公告 - 市场将人事变动解读为兴业证券与华福证券合并的前兆 [1] - 公司发布公告明确澄清未收到任何关于合并的政府或股东信息 控股股东福建省财政厅亦未筹划相关事项 [2] - 澄清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低开 盘中最大跌幅超5%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17-2024年兴业证券总资产从1531亿元增长至3010亿元 净资产从359亿元增至629亿元 [2]
合并传闻再起,同一实控人下的券商整合预期升温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45
在券业合并浪潮下,涉及券商的股权、高层人事等变动,都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引发诸多猜想。 近日,闽系券商合并"绯闻"再起。6月11日,兴业证券(601377.SH)和华福证券的合并传闻受到市场关 注,当日A股券商板块盘中走强,港股中资券商股持续拉升,兴业证券盘中一度涨停。 而两家券商的合并遐想或与高管变动相关。当日傍晚,兴业证券公布了一则高管人事变动消息,原华福 证券董事长苏军良出任该公司党委书记,并随后对合并传闻进行了澄清。 合并传闻澄清的次日,兴业证券股价低开低走。截至6月12日收盘,兴业证券股价下跌4.79%,成交额 达24.01亿元,换手率为4.50%。 近一年来,券商行业并购重组加速,市场对同一实控人旗下的券商整合预期强烈,其中因高层人事变动 引发合并传闻亦有前例。 券商合并"绯闻"再添一例 在高层人事变动消息的催化下,同属于福建国资体系的兴业证券和华福证券的合并遐想再起。 业务层面,兴业证券作为一家全国性综合券商,业务布局相对较广,综合实力更胜一筹;而华福证券则 深耕本地市场,在投行业务业务方面有一定差异化优势。 财报显示,2024年,兴业证券实现总营业收入123.54 亿元,同比增长16.25% ...
业内人士:券商密集发债,有这三大原因
快讯· 2025-06-12 18:29
券商发债规模增长 - 69家券商合计发行313只债券 发债规模达5106.98亿元 同比增长13.58% [1] 券商发债原因分析 - 业务发展和自身融资现金流需求推动发债 [1] - "宽货币"政策环境下市场利率水平较低 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1] - 权益市场表现导致股权再融资放缓 转向债券融资补充净资本以增强资产流动性 [1] 行业发展建议 - 券商需平衡轻资本业务和重资本业务 注重资本使用效率 [1] - 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避免过度扩张 [1]
超50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2 18:24
券商发债规模 - 年内69家券商合计发行313只债券 发债规模达5106 98亿元 同比增长13 58% [1][2]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规模484亿元 同比增长110 43% 暂列第一 [2] - 华泰证券 广发证券 国泰海通证券 国信证券 招商证券发债规模均超200亿元 合计2002 6亿元 [2] - 平安证券发债数量最多 达19只 中国银河证券等7家券商发债数量超10只 [2] - 光大证券发债规模同比激增超670% 东方证券 东海证券增幅超400% [2] 发债利率与期限 - 大同证券"25大同C2"票面利率最高 达4 80% 期限5年 [2] - 财通证券 中泰证券 广发证券 华泰证券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仅1 60% [2] 行业发展阶段 - 券商行业从经纪业务驱动的1 0时代 投行驱动的2 0时代进入资本驱动增长的3 0时代 [1][3] - 资本金对业务增长起关键作用 资金规模决定市场地位与竞争力 [1][4] 发债驱动因素 - 业务创新与机构需求增长导致资本金需求上升 券商处于资本饥渴状态 [3] - 市场利率走低与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发债融资成本 [3][4] - 权益市场表现导致股权再融资放缓 转向债券融资补充净资本 [3] 融资渠道特点 - 发债融资可避免股东权益稀释 期限规模灵活 流程便捷高效 [4] - 短期融资券发行门槛低 周期短 是补充流动性的重要选项 [4] - 部分券商通过增资等多渠道扩大资本金 [4] 资本管理方向 - 需平衡轻资本与重资本业务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4] - 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避免过度扩张 [4]
方正证券人事调整背后:投行承压、加速资产处置,平安系整合仍无时间表
新浪财经· 2025-06-12 15:11
人事变动 - 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袁玉平因个人原因辞职,原分管投行业务,原定任期至2026年6月7日 [1] - 2025年5月总裁何亚刚因退休辞职,56岁副总裁姜志军接任 [1] - 2025年1月袁玉平卸任方正投行董事长、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职务,由孙斌接替 [1] - 2024年12月管理层调整,孙斌不再担任首席风险官,改任副总裁,合规总监曹玉海接任首席风险官 [1] 资产处置 - 2025年3月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获证监会核准,交易价格8.85亿元,较2022年受让价11.40亿元缩水2.55亿元 [2][4] - 2025年2月全资子公司方正承销保荐以7.3亿元出售郑州裕达国贸大楼,较2021年抵债账面价值12.49亿元缩水4.73亿元 [4][5] - 2021-2024年郑州裕达国贸大楼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5.19亿元 [5] - 公司表示出售资产旨在聚焦主业、盘活抵债资产、充实现金流并提升净资本实力 [6]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71.19亿元同比下降8.4%,归母净利润21.52亿元同比增长0.21% [6] - 2024年营业收入77.18亿元同比增长8.42%,归母净利润22.07亿元同比增长2.55% [6] - 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56.64亿元同比增长12.84%,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24.96亿元同比增长127.88% [6]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减少82.18%,投行业务出现亏损 [7] 业务问题 - 2024年股权承销项目"颗粒无收",股权保荐项目撤否率100%,储备项目寥寥无几 [7] - 2025年3月因公司债项目存在尽调不深入、内核形同虚设、收费不规范等问题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8] - 投行业务困境源于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及团队稳定性问题 [9] 同业竞争 - 中国平安通过持有新方正集团66.51%股权成为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 [9] - 平安证券、平安基金与方正证券、方正富邦基金存在同业竞争 [9] - 证监会要求中国平安在1年内提交解决方案,5年内完成整改 [9] - 市场预期方正证券可能并入平安证券以解决"一参一控"问题 [10]
沪指再度站上3400点 汽车产业链全线走强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2
盘面上,市场热点依旧快速轮动,超3400只个股上涨。稀土永磁概念持续强势,北矿科技、中科磁业等 涨停;大金融板块拉升,信达证券、兴业证券盘中均触及涨停;游戏股午后走强,粤传媒、元隆雅图、 电魂网络涨停。多只高位股下挫,均瑶健康、丽人丽妆、联化科技跌停。 6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攀升,沪指再度站上3400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02.32点,涨 0.52%;深证成指报10246.02点,涨0.83%;创业板指报2061.87点,涨1.21%。全市场成交额为12866亿 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46亿元。 昨日,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走势活跃,兴业证券、信达证券盘中均触及涨停。截至收盘,兴业证 券涨超9%,信达证券涨超6%,东兴证券、中国银河、指南针等涨幅居前。 汽车产业链走强 昨日晚间,兴业证券发布公告称,近日关注到有关公司将与华福证券进行合并的市场传闻,为避免误 导,现予以澄清说明。经核实,公司未得到任何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股东有关合并的书面或 口头信息。控股股东不存在筹划合并事项或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昨日,汽车产业链集体走强。截至收盘,美晨科技、欣锐科技以20%幅度涨停,迪生 ...
苏军良连续掌舵福建两家券商兴业证券及时澄清合并传闻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2
兴业证券人事变动与战略发展 - 兴业证券党委书记变更,苏军良接替杨华辉担任党委书记 [2] - 杨华辉执掌兴业证券近八年,提出"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战略目标,推动集团协同、分公司改革、财富与机构双轮联动等改革 [3] - 兴业证券总资产从2017年末1531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010亿元,净资产从359亿元增长至629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利润总额272亿元 [3] 苏军良履历与华福证券业绩 - 苏军良曾任兴业银行多地分行行长,2023年1月起担任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及华福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4] - 苏军良在华福证券推动"四点一面"发展格局和"1335"战略,2024年华福证券总资产915亿元(同比+37%)、净资产190亿元(同比+41%)、营业收入33.21亿元(同比+50%)、净利润7.15亿元(同比+50%) [4] - 华福证券2024年完成47.5亿元增资扩股,创证券行业年度最大规模股权融资,计划加强财富、资管、投资等业务领域投入 [5] 兴业证券与华福证券市场传闻与合作 - 市场传闻兴业证券与华福证券合并,兴业证券澄清未获任何相关信息,控股股东福建省财政厅未筹划相关事项 [6] - 两家券商均为福建省属国有券商,兴业证券大股东为福建省财政厅(持股20.49%),华福证券大股东为福建金投(持股56%) [6] - 2024年6月两家券商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投行、债券融资、投资和研究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服务福建实体经济 [7]
券业老将杨华辉因年龄卸职,苏军良掌舵兴业证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00:20
高层人事变动 - 兴业证券党委书记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卸任,其职业生涯横跨银行、信托、证券三大金融领域,曾主导兴业证券"一流证券金融集团"战略建设 [1][2][3] - 接任者苏军良来自福建国资体系,此前担任华福证券董事长,具有30年兴业银行系统工作经历,在华福证券推行"自我革命年"改革 [4][6] - 杨华辉任职8年间兴业证券总资产从1531亿元增长至3010亿元,净资产从359亿元增长至629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利润总额272亿元 [2] 华福证券改革成效 - 苏军良在华福证券推动组织架构调整、企业文化重塑和流程优化,提出"数智引领、人才突围"战略和"1335"实施路径 [4] - 2024年华福证券总资产915亿元(同比+37%),净资产190亿元(同比+41%),营业收入33.21亿元,净利润7.15亿元(均同比+50%) [4] - 2024年末完成47.5亿元增资扩股,创证券行业年度最大规模股权融资,吸引17家企业入股 [5] 区域券商整合预期 - 市场因两位领导人深厚的"兴业系"背景对闽系券商资源整合产生期待 [1] - 兴业证券公告称未获知股东筹划相关整合事项,福建省财政厅确认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6]
人事变动引合并遐想,兴业证券火速澄清:无合并计划
格隆汇· 2025-06-11 23:09
兴业证券股价异动 - 6月11日下午交易时段兴业证券股价直线冲上涨停板,最终收涨9.29%,单日市值激增约47亿元 [1] - 股价异动源于人事变动消息发酵,市场对兴业证券与华福证券整合预期升温 [3][4] 人事变动细节 - 兴业证券宣布华福证券董事长苏军良接任公司党委书记,原掌门人杨华辉因年龄卸任 [3] - 杨华辉掌舵七年期间公司总资产从1531亿元跃升至3010亿元,净资产从359亿元增至629亿元,累计利润总额272亿元 [9] - 2024年兴业证券营业收入123.54亿元,净利润21.64亿元同比增长10.16% [9] - 接任者苏军良曾带领华福证券实现总资产915亿元(同比+37%),净利润7.15亿元(同比+50%),并完成47.5亿元增资扩股 [11] 市场反应与澄清 - 投资者联想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案例,对同属福建省财政厅控制的两家券商整合预期强烈 [5] - 兴业证券紧急澄清未收到任何关于合并的政府或股东信息,控股股东确认不存在相关筹划 [5] - 澄清公告使合并传闻戛然而止,但人事变动仍引发对后续战略调整的关注 [12] 行业整合背景 - 2023年中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政策后行业并购加速,案例包括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等 [12] - 同一控制人旗下券商整合受市场持续期待,如汇金系中金与银河、上海国资系东方与上海证券 [12] - 此前中金与银河合并传闻、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高管交叉换将均曾引发类似股价异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