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09:54
我们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出二十年来 不断指引我们以生态含绿量 转自:草原云 2025年8月15日 中国答卷 监制:蒋芳 景宏 手绘:许莹 提升发展含金量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
创意微视频丨江山新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1:38
毛乌素绿潮奔涌 0:00 当繁花绽满矿山 余村绘就诗意家园 当松林挺立荒原 塞罕坝尽染青翠 当草方格锁住黄沙 当冰雪化作清泓 三江源水澈如镜,生灵归故里 当云深林茂之处 野象徐行,人与自然守望相依 一笔青绿,山川脉动 廿载坚守,万物新生 绿水青山间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千里江山图 正徐徐铺展 制片人丨王竹 策划丨杨倩雯 褚轩 李子仪 技术负责丨吴浩 王子川 AI动画制作丨谢依原 谭淏桐 张任 包装制作丨侯晓磊 音乐音效丨王璇 责编:秦雅楠、侯兴川 ...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的“幸福靠山”
新华网· 2025-08-14 09:26
当钱塘江的晨雾漫过防潮堤岸,140余种鸟类正掠过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的芦苇荡——这片杭州最 早迎接朝阳的土地,曾是围涂形成的封闭荒地;而今,随着政府系统治理与群众接力守护,这里成了候 鸟迁飞路线上的"黄金驿站",2024年9月开园以来,群鸟翩跹的画面成了市民镜头里最动人的风景。 守绿水青山,护江河安澜。二十载春秋流转,杭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笔,在江南沃 土上徐徐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长卷——今年7月,杭州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9月,第五届世 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即将在杭启幕……这一系列"生态加冕",既是对杭州高水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实践样本的高度肯定,更让这座城市在世界生态舞台上,持续绽放东方智慧的璀璨光芒。 制度为纲: 如何打造高质量水生态环境?河湖长制是重要抓手,2024年全市5533名河湖长巡河20万人次,发现 并整改问题2.9万个,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杭州充分发挥国家级重 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起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天目溪、壶源江两个项目 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为城市水生态建设再添新动力。 修复为 ...
人民日报和音: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7:20
全球多地刷新高温纪录,35%的湿地在50多年间消失、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海平面上升速 度远高于预期,多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环视世界,生态挑战频频显现,完善全球生态治理迫在眉 睫。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自身实践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 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智慧与动力。 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将科学理念转化为坚实行动。中国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改变了自身发展面貌,也充分彰显休戚与共、责任共担的共同体意识。 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到研究防沙治沙的中国科学家,再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蚂蚁森 林"项目、"蓝色循环"模式,中国实践屡次获得联合国最高级别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这些成就是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哲思的具体实践,更是将中国经验融入全球生态治理的自觉担当。正如牛津大学教授 詹姆斯·桑顿所说,"中国绿"是希望的颜色,这种希望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整个世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始终倡导全球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推动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同 ...
感动“救人树”,震撼古银杏|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清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2:01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36]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 [43] - 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中展出 [44] 古树资源现状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 [39]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树龄分别为680岁和710岁,树冠覆盖面积达两三百平方米 [15] - 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大元村一棵古银杏树龄约600岁,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 [28] 古树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 [45][48] - 认捐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认捐,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和古树养护 [49][51]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认捐成功可获得平台专属证书 [62][66] 古树文化价值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曾于1994年救过多位被洪水围困的师生,被当地百姓称为"救人树" [17][19] - 画家们通过写生创作,展现古树与英德红茶发源地的和谐关系 [12] - 活动希望通过艺术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广东珍贵古树名木,共同保护生态资源 [33][35]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17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山河万里,映照初心。 "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山西考察时殷殷嘱托。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5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要求。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 从东北地区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心 系人民福祉、瞩望民族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 这是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 ...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10 07:27
城市发展方向 -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 [1] - 城市发展要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 - 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需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 [1]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过去城市发展存在"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等误区 [2] - 城市发展曾简化为GDP增长、高楼大厦等"物"化指标,忽视"人"的感受和需求 [2] - 当前城市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价值回归 [2]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 需摒弃"摊大饼"式粗放扩张模式,转向精明增长与内涵提升 [3] - 需科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等各类控制线,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 [3] - 可打破机械化的城市功能分区,增强城市布局合理性 [3] 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 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4] - 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4] - 推进大运量、高能效、低排放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4] -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网· 2025-08-10 06:06
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共识,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 [9][10] - 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建成,2013-2023年以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 [10]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地方生态环境"顽疾",成为落实环保责任的硬招实招 [6] 生态经济转型 - 生态保护被明确为生产力,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属性 [10] - 冰天雪地资源(如哈尔滨)被纳入"金山银山"发展框架 [9] - 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 [11] 民生需求与政策导向 - 民众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生态建设直接关联获得感与幸福感 [8][9] - 辽宁锦州、山东日照等案例体现生态改善对民生福祉的提升作用 [9] 发展路径创新 - 明确拒绝欧美传统工业化老路,强调资源消耗型发展难以为继 [4][5] - 生态文明定位为工业文明后的新阶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
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拉萨:日光之城的绿色新生
央视网· 2025-08-08 17:45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 -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世界屋脊实现繁荣发展与创新开放 [1] - 系列报道《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全景展现西藏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1] 拉萨生态环境建设 - 拉萨南山从"灰白荒凉的山"转变为栽植80多万株高原植物的"高原绿肺" [3] - 南山公园梅花鹿族群四年内新增四只幼崽 体现生态修复成果 [3] - 2012年启动的南山公园是西藏首个河谷规模化造林试点 验证高海拔绿化可行性 [5][9] 高海拔绿化技术突破 - 林业专家从170多个树种中筛选出适应不同海拔的品种 如山杏/油松(3900米以下)和灌木(3900-4100米) [7] - 树苗需经历一年山脚适应期才能上山种植 以耐受高原气候 [7] - 采用科学分区立体种植模式 按海拔带精细划分种植区域 [7]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进展 - 2021年启动的工程覆盖拉萨河两岸9县区35个乡镇 东西绵延近200公里 [9] - 累计创造900万人次农牧民就业机会 [9] - 计划到2030年完成206.72万亩造林 相当于600个南山公园规模 [11] 西藏全域生态治理成果 - 山南雅江防护林建成百里生态走廊治理风沙 [11] - 那曲152万亩草原生态完成修复治理 [11] - 拉萨中心城区水系修复使团结公园成为新文旅地标 [11]
守护可可西里|10米的宽度,意味着什么?
新华网· 2025-08-08 16:17
新华社西宁8月8日电 10米,在可可西里意味着什么? 清晨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发,我们踏上前往可可西里必经的青藏公路。 10米,是青藏公路的大致宽度。这条开通于1954年的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将青藏与内地相连,横贯可可西里东缘。 109国道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随着青藏公路向南蜿蜒,海拔高度抬升达到4000多米。高原反应、头痛恶心是必然的,但也换来了车窗外的大美风光。 在记者的相机里,或是飞沙走石的混沌,或是雪峰冰晶的纯粹,从山崖戈壁到雪山荒原,快门被不断按下。我们一边吸氧一边感叹,"原来夏季和 冬季仅仅隔着一座昆仑山。" 出发大约3个小时后,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时,有队员用对讲机喊到:"那就是环保卫士,索南达杰!" 杰桑·索南达杰,曾经是可可西里所在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为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1994年,索南达杰在寒冬腊月倒在了 盗猎分子的枪口下,年仅40岁。 一群待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边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沿着这条建设者用生命和汗水铸成的公路,车队翻过昆仑山。 陕西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藏羚羊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