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金正大携缓控释肥技术亮相FAO全球展会
人民网· 2025-10-14 11:13
公司技术与产品展示 - 公司携自主研发的生物基包膜缓控释肥技术及产品参展联合国粮农组织80周年庆典活动[1] - 该技术以天然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石化膜材 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并荣获中国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 公司展示了适用于玉米 水稻 小麦等作物的最新缓控释肥产品 能精准释放养分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追肥次数 降低农民劳动强度[1] 公司全球化战略与成果 - 公司在荷兰建立首个以中国技术为主导的海外缓控释肥工厂 标志中国缓控释肥技术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并构建覆盖欧洲及非洲的营销服务网络[2] - 在东南亚 公司与印尼农业科技公司AgriAKU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建设示范田 开展农户培训及提供农化服务开拓市场[2] - 在非洲 公司借FAO"一国一品倡议"与莱索托达成协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已在部分非洲国家打造1000公顷试验田[2]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公司将加速技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与产品销售 构建全球技术推广网络[3] - 公司将联合国际机构共建科研培训中心 提升全球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3] - 公司将加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 加大研发与推广力度 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3] 行业活动与平台 - 联合国粮农组织80周年庆典活动吸引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展商参与 展示农业粮食价值链各环节成果[1] - 公司计划借助FAO平台推广相关技术与产品 推动全球农业技术进步[1]
最高800万!上海发布:重点支持特色种源、农业生物制造、现代设施农业等新赛道
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与财政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重点支持特色种源、农业生物制造、现代设施农业等新赛道科技创新,并着力打造“张江种谷”、“上海农业科创谷”、“长三角农业硅谷”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2][3] 技术攻关项目支持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周期3至5年,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400万元 [4][5] - 重要创新技术攻关项目实施周期2至3年,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研发周期3年以上项目可放宽至300万元 [4][5] 应用场景与产业提升项目 - 应用场景项目聚焦种植、养殖、储运、加工等环节,实施周期2至3年,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5] - 产业提升项目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800万元 [5] 联合育种与科技人才培育 - 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协同创新,财政支持资金每年不超过500万元,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优先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等 [6] - 科技人才培育项目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应用研究,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不超过20万元 [6]
“农业其实也很高大上”,一线科技人才讲述农业科技创新故事
新京报· 2025-10-11 19:00
蛋鸡育种行业 - 公司自主培育出蛋鸡品种京粉6号,该品种具备700天产500枚蛋的超高产性能 [2] - 公司于2009年发布京红1号和京粉1号蛋鸡新品种,标志着中国家禽商业化育种开启并打破高产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 [2][3] - 通过基因组育种技术实现品种系列升级,家禽种业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 [3] 农用微生物制剂行业 - 公司致力于开发能够替代或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的绿色环保农用微生物制剂 [3] - 公司成功建立包含一万多株菌株的菌种资源库,为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发提供基础 [4] - 开发出的微生态制剂成功帮助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和生长质量 [4] 乳制品行业 - 公司为从源头把控质量,深入牧场调研并建立生乳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牛奶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以开发快速检测方法 [4] - 公司攻克国内干酪核心配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经过30多次中试调整掌握自有干酪生产技术 [5] - 公司先后攻克72℃低温杀菌、微滤除菌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国内第一袋早餐奶和第一杯常温酸奶等创新产品 [5]
潍坊农产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22:16
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十四五”成就 - 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农业特色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全面变化 [1] - 深化农产品通关便利化改革,业务办理时间较“十三五”末压缩90%以上,企业费用降低30% [2] - 建成全省唯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十四五”以来完成交易1.3万宗,盘活资产252亿元 [2] - 制订我国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7项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2] 农业开放与国际贸易进展 - 引进泰国正大、日本源清田等项目,建设中日韩等国际农业合作园区 [2] - 农产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年均增长10% [2] - 建成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北方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便利区 [2] - 实现中日农食产品检测结果民间互认,举办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等国际性活动 [2] 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十四五”以来取得农作物新品种权399个,蔬菜种子由70%依赖进口变为70%自主研发 [3]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和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 [3] - 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 [3] - 培育智慧农场、智慧牧场247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80%,获评首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3] 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成果 - “十四五”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0.9%,达到1358.7亿元,位列全省第1 [3] - 29家企业、112家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数量位列全国地市第1 [3] - 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 [3] - 135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2930亿元,年均增长11.1%,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270亿元 [3] “十五五”发展规划 - 试验区将锚定“新时代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目标 [4] - 计划在引领农业开放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聚焦用力 [4] - 加快打造开放活力迸发、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动能强劲的国际农业合作中心 [4]
上海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项目 原则上财政支持资金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新华财经· 2025-10-09 10:42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9日电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9日发布《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 金管理细则》。其中提出,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协同创新,围绕国家战略 需求和本市种业发展目标,聚焦重点物种,开展突破性重大品种选育。优先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种 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牵头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和自主品种获得国家审定且达 到一定推广面积(量)的种业创新企业。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原则上财政支持资金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 ...
陕西农业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陕西日报· 2025-10-05 07:32
第十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 - 博览会以"科技创新驱动 三产融合发展"为主题,展示苹果全产业链最新成效 [1] - 设立现代果业装备、种苗、鲜果、精深加工等十大展区,并举办产业研讨会、招商引资峰会等活动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洛川苹果特征品质评价报告1.0》,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1] 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 - 大会设立七大特色展区共200多个展位,现场签约猕猴桃购销协议1.56万吨,总金额1.96亿元 [2] - 展示展览区达成18个销售协议,交易量4.19万吨,金额4.1亿元 [2] - 开幕式上发布陕西省《猕猴桃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和《2025年中国·眉县猕猴桃指数》 [2] - 眉县猕猴桃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并被授予"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牌匾 [2] 第十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陕西获奖情况 - 陕西共有29种茶叶产品获奖,包括佳茗大奖8支、金奖197支、银奖120支 [3] - 获奖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例如12种产品获绿茶金奖,4种产品获红茶金奖 [3] 中国(陕西)—塔吉克斯坦农业合作对接 - 活动旨在探索在旱作节水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与合作 [4] - 双方将畅通农产品贸易渠道,并围绕病虫害防控、农业机械等领域联合开展研究攻关 [4] - 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推介了优势产业,与塔吉克斯坦代表对接需求 [4] 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 - 活动通报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打造8个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5][6] - 汉中市计划加强与头部民宿企业合作,打造集亲子研学、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新乡村聚落 [6]
【图解】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15:0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 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3] - 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和科研人员12万多人 [3] - 在研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 [7]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动物高繁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3] - 创制土壤养分预测、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传感器 [3] - 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打破国外垄断 [5] 重大品种与农机装备 - 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等重大品种,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3]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超过96% [4] - 成功研制并部署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及丘陵山地拖拉机等适用农机 [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特定水平 [6] 技术推广与服务模式 - 健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8][9] - 全国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活跃在一线,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 [10] - 围绕水稻、小麦、生猪、奶牛等主导产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 [11] - 每年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为生产者提供定制化技术清单 [12] 企业培育与产业融合 - 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实施“百千万”农业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7] - 培育目标包括百家龙头型引领、千家高速成长型争流和万家潜力型竞发 [7]
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26 08:32
会议核心信息 - 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将于10月25日至29日在陕西杨凌举办 [1] - 会议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 [1] - 目标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生态、服务支撑杨凌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1] 组织与参与方 - 主办方包括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杨凌会展集团 [1] - 荷兰、瑞典等41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 [1] - 自1994年创办以来累计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9万项 [2] 展览展示安排 - 采用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方式 [1] - 分为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4个板块 [1] - 全面展示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核心种源、农机装备、农业节水、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1] - 将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 [1] 会议活动安排 - 将举办会议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赛事评奖四大板块25项重点活动 [2] - 重点活动包括开幕式、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发展论坛等 [2] - 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农业“政产学研用金服”全产业链资源合作 [2] 市场推广与合作 - 新组建的杨凌会展集团将与涉农协会、科创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展览机构、媒体平台广泛合作以提升招商和营销质效 [2] - “与辉同行”团队将走进杨凌展示前沿农业科技成果和特色农产品助力农业科技推广与销售 [2]
科技兴农结满喜人“致富果”
科技日报· 2025-09-25 09:25
金秋时节,粮满仓、果满枝,各地丰收节庆典描绘出农业增收喜人画卷。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深海牧场到数字云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见证了科技创新如何重塑传 统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正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所言,"我国坚持把农业科技创 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狠抓重点任务落实。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世 界第一方阵。"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创新结满"致富果",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丰收节期间,种业创新成果展示成为重要板块。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新 都基地举办的丰收节活动现场,"川蒜3号"蒜薹、"黑亮59"茄子、"旌黑甜糯1号"玉米等院地合作新品种 整齐陈列。 "截至目前,我们的1474个新品种、1124项新技术已扎根新都田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科技动 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介绍,该院自2008年起与新都共建西南最大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到 如今已成功培育"川蒜""川薯"等系列品种,建成3700亩"五良融合"智慧示范农场。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在今年的丰收节上,智慧农业成果颇为吸睛。在举办上海 主会场活动的金山廊下生态园, ...
重大品种、先进农机接连突破上“新” 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落地应用
央视网· 2025-09-17 11:03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科研人员12万多人,有组织、体系 化的攻关机制正在加快建立。 央视网消息: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 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第 一方阵。 "十四五"期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 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 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都成功部署到了生产一线。 "十四五"期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目前,在研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占参与单位 总数的51%。同时,通过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让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大面积落地应用。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还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 ...